个人(畜牧业)工作总结6篇

时间:2023-09-14 14:01:38 分类: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公司的使命和价值观,工作总结是一种反思过去工作的方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个人职业发展轨迹, ,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个人(畜牧业)工作总结6篇,供大家参考。

个人(畜牧业)工作总结6篇

个人(畜牧业)工作总结篇1

今年我区畜牧业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和省、市畜牧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我区“五大中心”战略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稳猪鸡、上质量,增牛羊、扩规模,大力发展草食畜,突出发展奶牛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快了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动物疫病防治、畜禽良种繁育、畜禽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工作进程,促进畜产品竞争力增强、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xx年全区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8165吨,同比去年增长14.85%,畜牧业新增纯收入1256万元,为农民提供总收入达到3.25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2%,农民人均牧业收入516元,同比去年468元增长了10.3%。

一、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全区肉类总产量16000吨,同比去年增长4.3%;蛋类总产量12165吨,同比去年上涨了24.5%;奶类总产量10000吨,同比去年增长23.2%。生猪存栏90000头,同比下降3.2%,出栏155000头,同比下降4.4%;鸡存栏120万只,同比下降6.9%,出栏鸡125万只,同比增长0.6%;羊存栏130000只,同比下降4.4%,出栏110000只,同比增长17.5%;牛存栏14000头,同比增长22.8%,其中奶牛存栏5600头,同比增长30.6%。全区畜牧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养殖总量已达到全区养殖总量的65%以上。

二、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区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克服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扭转了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被动局面,为畜牧业生产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总体上看,畜产品产量增长,价格全面上升,效益明显提高,全年畜牧业可实现稳定增长。

1、生猪产销两旺,市场价格看好。今年以来生猪价格、仔猪价格的走势与以往不同,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活猪价格保持在8.5元/千克以上,仔猪价格21.5元/千克,猪肉价格保持在15元/千克以上,其价格已创历史新高。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禽流感疫情的影响,禽肉产品消费下降,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增加,刺激了猪肉价格的上涨,以及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和仔猪短缺等。目前,农民养一头商品猪可获利250元,效益明显高于往年,农民养猪的积极性较高。

2、家禽业恢复稳定生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对我区家禽业生产的影响不大,随着禽类产品价格的逐步回升,农民养鸡的积极性有所提高,鸡蛋价格已从去年的平均每公斤3.5元,上涨到今年的每公斤5.5—6元,淘汰鸡价格从去年的平均每公斤4.5元,上涨到今年的平均每公斤8.5元。

3、奶牛业发展势头强劲。奶牛养殖业继续保持突飞猛进,成为畜牧业生产中增长最快的产业。目前,全区年底奶牛存栏已达5600头,同比增长30.6%,受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奶牛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有所下降,目前农户养一头奶牛年盈利在3000元左右。

4、肉牛生产稳中渐升。今年以来,肉牛市场价格同比去年有所上涨,同时随着世行贷款发展养牛项目在我区的实施,农民养肉牛的积极性很高,去年我区新建的肉牛小区今年开始大量补栏,肉牛存栏达8000余头,同比增长了18%,农民养一头肉牛可获利450元左右。

5、肉羊生产平稳过渡。今年我区实行了禁牧政策,对我区养羊业产生了一定影响,羊饲养量略有所下降,禁牧政策对养羊业生产的影响比预期的要小,主要是我区积极扶持农民舍饲养羊,引导养羊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大力推广新技术,依靠科技,提高了养羊业的经济水平,据统计,舍饲养羊农民出售一只羊可获利70元左右。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今年我区畜牧业围绕动物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和优势区域布局三大重点,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以防治禽流感为重点,抓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今年年初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区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制定的“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技、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理”的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发挥疫苗优势,提高防疫效果,同时采取积极的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家禽业的健康发展。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我区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治工作得到了阶段性胜利。今年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大了禽流感防治力度,禽流感防治是今年我区动物疫病防治的重中之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投入了10万元防治经费,购置了75万头份禽流感疫苗,3.5吨消毒液,150套防护服以及手套、口罩、雨鞋、编织袋等,对我区重点防护区的鸡群全部进行了免役,鸡舍和交通要道进行了全面的消毒,确保了我区鸡群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二是加大布病防治力度,根据省市按排,我们对辖区10个乡镇64个疫点村的28500只羊进行布病检疫,检出阳性羊570只,全部按要求进行了扑杀深埋处理,消除了传染源;三是在继续加大对口蹄疫强制免疫的同时,对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进行了强制免疫,免疫率达到了上级的要求,确保我区没有发生重大疫病;四是加大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力度。今年全区检疫动物:猪84626头、羊47250只、牛867头、禽629300只、其它动物2479头(只),动物产品:肉类7845吨、种蛋255万枚、皮2400张、毛类50吨、奶类200吨。共检出动物疫病8种:口蹄疫、羊布病、鸡新城疫、猪瘟和猪丹毒,染疫动物7145头(只),不合格动物产品1850公斤,全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

2、以发展奶牛业为重点,抓了畜牧业结构调整。

一是抓了畜禽结构调整,按照我区畜牧业发展总体思路,奶牛养殖业突飞猛进,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奶牛业作为我区的一大优势产业,将成为我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区年底奶牛存栏已达5600头,同比增长30.6%;二是抓了畜产品结构调整,通过抓龙头企业建设,特别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畜产品结构调整,博瑞乳品有限公司年加工鲜奶达1800余吨,民信屠宰厂年加工猪肉达5000余吨;三是抓了种植结构的调整,以提高蛋白质和经济效益产出率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了优质紫花苜蓿和青贮饲料专用玉米的推广力度,以种植制度改革来推动畜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全区优质牧草种植保留面积已达6万余亩。

个人(畜牧业)工作总结篇2

20xx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全县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坚持以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和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统揽,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积极争创现代畜牧经济强县,畜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立足发展促增收

按照“中国幸福家园”建设和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生猪被列为主导产业,林下养殖、特色养殖和兔为配套产业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着力实施现代畜牧业“6115”工程,现代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1至6月,全县共出栏生猪24万头、牛5604头、羊4452只、禽535万只、兔85万只,分别占全年任务数的51.5%、52%、50.5%、53.5%、55%,预计畜牧业产值将达6.8亿元,价格因素和产量增加可实现农民增收1.54亿元,人平增收616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精品村和产业村发展。

按照统一标准、合理布局的要求,结合温氏百万生态肉鸡富民工程、百万优质獭兔富民工程、禽类三百工程(新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温氏生态肉鸡养殖场100个、珍禽养殖场100个、林下养殖场100个),以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重点,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注重养殖场舍外观设计与新农村建设整体协调一致,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五大现代畜牧经济集中发展区,一是以双佳现代农业为核心区的3万头优质猪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区。以双佳现代农业为核心区规划建设长玉村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3万头,可实现农民增收600万元。二是以蜀江牧业为核心区,辐射慧觉镇富荣村、三井村,新盛镇木桥村的生猪产业集中发展区。按照“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农户”模式,建设蜀江牧业良种母猪供种基地及生猪品种改良中心,富荣村、木桥村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年提供优质合格种猪8000头,优质种猪精液3万头份,优质商品仔猪1.6万头的生产能力,该集中发展区年出栏生猪达到3.5万头,可实现农户增收700万元。三是金山安家村生猪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建设高标准化的现代化猪舍500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并连接安家村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形成金山镇安家村生猪产业集中发展区,年出栏生猪达4万头,年可实现农民增收800万元。四是林下生态养殖集中发展。重点在白马二酉村、金山新塘村规模建设林下生态鸡养殖小区,达到年出栏优质土地鸡100万只的规模,年可助农增收1200万元。五是特色养殖产业示范园建设。以新盛金铃村为核心,打造50万只规模的野鸡养殖、野鸡标本产业园,年产优质野鸡蛋5000万枚,年可助农增收达到2000万元。

(二)积极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循环养殖发展。

坚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农户+绿色种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以“庭院经济模式”、“集中连片模式”、“联建入园模式”等标准化养殖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发展项目和强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加快全县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发展。目前,以新农村建设(精品村、产业村)项目资金、县政府创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奖励基金、国家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及其它产业发展惠农政策为依托,按照建亮点、创示范基本要求,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现已规划建设5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新盛木桥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慧觉富荣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金山安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鄢家黑虎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与略坪长玉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林下生态肉鸡养殖小区(新盛天星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鄢家镇高峰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白马关二酉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和2个优质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略坪镇长玉村优质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御营镇响石村优质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年可新增出栏生猪5万头、家禽30万只、獭兔50万只,将带动120户农民通过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增收致富,同时,xx县蜀江牧业正积极实施创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

(三)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带动畜牧业稳定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蜀江牧业、双佳现代、德阳金富、垚垚珍禽等县内龙头企业及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加强对全县广大适度规模标准养殖农户的组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广大农户的市场风险抗御力。二是有效利用xx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区位优势与产业配套政策,加大畜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上半年全县社会性产业发展投资已达1200万元,已有两个龙头企业达成在xx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意向,预计引入资金达1亿元以上。

(四)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区域实现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按照市、县畜牧产业限养区与禁养区规划的要求,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县城、工业集中发展区、饮水保护区与自然河流等限养区与禁养区域划定和整治,严格遵循种养结合发展,加强对适宜发展区域新建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的规划与指导,引导广大农户和已建规模养殖场(小区)通过沼气池、微生物发酵、干湿分离等形式推进粪污治理,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严密防控净环境

在动物疫病综合防制中,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多措并举,1至6月,全县继续实现清净无疫。一是以免疫、消毒、监测和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为重点,继续强化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制,1至6月,通过实施季节集中免疫与日常补免,全县共免疫注射口蹄疫:生猪29.2611万头、牛1.4806万头、羊0.2017万只,猪瘟29.2611万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29.2611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鸡141.67万羽、水禽123.32万羽,鸡新城疫141.67万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同时,实施农村散养场所、规模养殖场(小区)、屠宰场、集贸市场季节性集中统一消毒两次,发放消毒药品5吨,消毒面积达800万平方米。代表德阳市迎接省局免疫抗体监测,现场抽取500份畜禽血样送检,以全面检验我县动物疫病免疫质量。加快县级实验室达标建设,有效提高xx县动物疫病诊治水平。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与日常管理,通过实施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以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对狂犬病综合防制。按照“管、免、灭、测、宣、救”工作方针,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上半年,共免疫注射狂犬病疫苗2.0732万只,捕杀流浪(敞放)犬0.0315万只,无人狂犬病例发生。

三、强抓监管保安全

深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全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为重点,严追履职到位。通过成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责任制、签定目标责任书,做到机构、工作、责任三落实,确保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二是以抓宣传教育为重点,严增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以举办畜产品安全培训、制作宣传手册与温馨提示牌等方式提高畜产品安全意识。目前,已举办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班两期,培训人员达240人,制作并发放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手册2000余份,在全县300余个肉品经营摊点悬挂了“温馨提示牌”。成功举办首场以“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抽检由谁履职更好”为主题的行业辩论会,通过辩论进一步营造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参与的氛围,增强履职尽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三是以投入品监管为重点,严控源头关。通过深入开展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推动兽药gsp认证工作、加强对动物养殖场的监督管理、强化检测、抓好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手段强化畜禽养殖投入品监管。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40余人次,车辆60台次,共检查兽药(饲料)经营户对100余家,查扣过期失效兽药10公斤作统一销毁处理。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26次,检查饲料兽药经营场所200余家,对全县现有124户适度规模养殖户、18个生猪屠宰场进行了“瘦肉精”快速尿检,累计检测盐酸克伦特罗850头份、莱克多巴胺750头份、沙丁胺醇665份,检测结果为阴性。全县已有3家兽药经营企业兽药gsp示范点基本改建完成。

四是以检疫检测为重点,严守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通过严把动物产地检疫关、屠宰检疫关、市场巡查关,确保进入流通环节畜产品品质和质量。1至6月共实施动物产地检疫37.18万头(只),屠宰检疫29.38万头(只),检疫率达100%,其中检出病害动物280余头(只),均按规定作无害化处理。

四、加快重建夯基础

根据全县“5.12”地震总体规划及中期调整计划,我县重点实施良种繁育体系、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产业恢复和三星级屠宰场四个方面畜牧产业灾后重建项目,全县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共计投资4475.95万元,其中中央灾后重建资金2051万元,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预计在今年9月底将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通过实施灾后重建,全县畜牧产业发展基础得到夯实与提高更进一步提升。

一是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基层防疫体系重建使用中央资金达1352万元,新建了7个镇畜牧兽医站(含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大队),重建面积大5000m2,添置了大批现代化办公设施,重建后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功能齐备,设施齐全,能够满足现代畜牧发展和防疫、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

二是良繁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通过“以奖代补”中央灾后重建资金545万元,引入2家投资企业,分别投入资金1600万元兴建了1200头良种繁育场和10000头的良种繁育配套场,改变我县无良种繁育基地、品种改良体系不健全的局面,有效消除生猪养殖主要依靠外地引种,给产业发展和疫病预防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是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比例不断提高。结合国家生猪标准化改造、县级现代畜牧奖励基金等扶持政策,依托龙头企业,加强全县畜牧养殖圈舍标准化改建与新建规划指导,全县规模化标准养殖场的比例有地震前的35%提升到50%以上,养殖效益、疫病防控均得到显著提高。

个人(畜牧业)工作总结篇3

自从2015年8月28日参加工作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今后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

完成项目资金78.51万元,直接帮扶农户86户,支持养殖场建设4个,支持合作社建设1个。其中:

1、优质肉牛建设项目:项目下达资金30万元,完成资金30万元。按照项目方案要求,建设3个养牛场,每个场建设标准化牛舍500平方米,22015年完成了松山镇团坡村张春元养牛场建设、白石岩乡幸福园村杨永华养牛场建设、火花乡落成村班继美养牛场建设。

2、完成猫营镇沙坝村养羊项目实施农户16户,验收母羊380只,公羊18只,实施资金31.2万元。完成猫营镇新寨村养羊项目实施农户6户,验收母羊180只,公羊8只,实施资金14.7万元。

3、2016年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完成第二批、第三批10头以上基础母牛养殖户新增犊牛补助,猫营镇达到项目要求的共计八户,分别为紫云县祥和农牧有限公司、紫云县张志敏养殖场、紫云县黄恒伦养殖场、紫云县唐龙才养殖场、吴启俊养殖户、汤玉书养殖户、罗大丽养殖户、刘天学养殖户,板当镇共计一户,为杜应学养殖户,共计新增犊牛105头,完成补助资金1.05万元。

4、2016年退耕还林还草林草结合项目的申报,实施方案编制及草地建设,项目在猫营镇、松山街道办、五峰街道办、大营镇四个乡镇43个村实施,完成前期草地建设500亩。

5、红光村林下鸡养殖配套及村办公室基础设施帮扶项目(第二批):项目下达资金24.189万元,完成资金1.56万元。完成松山镇红光村发展庭院式林下鸡养殖户8户,新建鸡舍48平方米,自购鸡苗800只,完成资金1.56万元。

6、协助实施全县《30万头生猪及1000万羽肉鸡家庭农场》项目,优质鸡养殖项目下达资金2.5亿元,生猪养殖项目下达资金6.2亿元。图片收集,数据统计,文件整理。

二、项目培训

发展畜牧养殖,技术培训是关键。一是牧草加工利用;二是畜禽饲养管理;三是畜禽疾病防治。全年培训96人,186余人次。

三、其它工作

疫情处理:2015年9月协助处理猫营镇小反刍疫情,主要完成疫情病原追踪工作。2016年初协助完成全县布病检查和处理工作。

常规工作:认真完成草地中心和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以及领导安排的临时工作。

回顾两年来的工作,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审视自己,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文件领悟不到位;二是工作中主动性不够,缺乏与领导的沟通,与同事的交流;三是专业技术知识停留在理论上,实践能力较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政治学习,虚心请教领导和同事,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努力巩固和实践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农户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始终坚信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会成功蜕变,用更快、更好、更高的方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个人(畜牧业)工作总结篇4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围绕改革、创新、争优主题,以“畜牧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标准化规模养殖、资源化粪污利用、社会化防疫服务、痕迹化执法监管、绩效化目标管理五个重点,全面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取得较快进展。

一、工作完成情况

1.畜禽存栏总量保持相对稳定。半年来,全县畜禽生产面对市场低迷、行业普遍亏损的不利影响,畜禽存栏保持了稳步发展态势。其中生猪出栏18.5万头,同比增加0.4万头,增长2.21%;存栏17.8万头,同比减少1.1万头,减幅5%;家禽出笼315.85万羽,同比减少15.1万羽,减幅4.5%,存笼325.75万羽,同比增加35.2万羽,增长12.1%。

2.规模场标准化创建扎实推进。上半年,共完成2013年项目绩效考核和评价标准场5个,上报畜牧储备项目12个,组织申报中央、省级财政现代畜禽发展竞争性项目5个,申报资金150万元。积极开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创建活动,全县新增27家,其中部级1家、省级1家、市级5家、县级20家。预计年底全县部、省级示范场将达到9家,市级示范场达到19家,县级示范场215家。

3.春季疫病防控工作圆满收官。我县春防免疫注射工作3月中旬开针,4月底基本结束,5月上旬开始补针。截止目前,免疫注射生猪猪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20.26万头;鸡新城疫296.39万羽;家禽禽流感343.19万羽;牛口蹄疫2300头;羊口蹄疫4500只、羊痘4500只。开展防疫指导1290次,核查养殖场105个,培训人员165人,喷刷宣传标语1950条;指导强制免疫疫苗申报规模场431个。

4.防疫物资应急储备供应充足。共入库猪瘟疫苗20万头份、猪口蹄疫疫苗34万毫升、猪蓝耳病疫苗30万头份;鸡新城疫疫苗450万羽份;禽流感疫苗180万毫升、新禽二联疫苗50万羽份;牛羊口蹄疫2万头份;羊痘1万只份。储备消毒药品6000公斤、离心管2000个、兽用注射器1000支、针头600盒、乳胶手套500双、真空采血管200支等物资。印制疫苗管理票据402本、免疫档案(证明)210本。

5.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稳步实施。产地检疫扎实开展。共检疫生猪16.12万头,牛羊0.16万头,家禽342.02万羽,定点屠宰检疫生猪1.62万头。电子检疫出证系统全面开通运行。检疫出证6852张,出证率达80%;全县规模养殖畜禽检疫率、定点生猪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散养动物检疫率达到95%以上。生猪无害化处理有效开展,核查登记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213家,审核上报无害化处理生猪10746头。

6.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有序。全县登记备案各类畜牧兽医行政管理相对人841人,签订各类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承诺书)1200余份,备案动物购销经纪人16人,范文写作填写《监督管理记录》657份,提出整改意见40余条。先后出动了执法人员120余人次,车辆78辆次,重点检查各类畜产品经营加工场所共180多个,大型冷库9个;检查兽药饲料经营门店66家,登记主要兽药饲料品种512个,全县畜牧投入品《购销记录》建立率达到90%以上。完成“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专项整治抽检1100批次,送检15批次;依法立案违反《动物防疫法》的案件1宗,查获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14.13公斤和死因不明的死牛1头。流通领域检查和消毒车辆5910余辆,检查检疫动物10.72万头(只)、动物产品9吨,依法处理无检疫证明的畜禽1650头(只),有效地阻隔了外部动物疫病的传入。

7.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圆满交接。今年是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职能交接年。3月13日,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由县经信商贸局顺利转交到我局,相关具体工作由监督科承办。在整体布局上,形成了以县畜牧兽医局监督科为中心,以派驻城区检疫组和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为基石的生猪屠宰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由各乡镇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员和原经信商贸局转调2人组成。

二、主要工作措施

1.以深入开展养殖场 “四级联创”为抓手,提升养殖标准化水平。以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生产规模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为标准,督促养殖场提档升级。重点完成了绿康种猪场、鸭湖猪场、永兴猪场、博林猪场、鑫旺猪场、生态猪场、鑫羽蛋鸡场共7家老旧养殖场升级改造;重点完成了秦市乡拖船埠猪场、熊河镇沙岭猪场、沙岗镇三合猪场、马家寨张黄猪场、普济镇邓赵港肉牛场、青萍肉羊家庭农场新建畜禽场的`布局规划,确保了新建规模养殖场标准率达到100%。

2.以积极联合畜禽龙头企业为抓手,拓展畜禽养殖发展模式。针对目前中小型规模养殖场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能力不足的现状,引导养殖场及时转变发展思路,依托产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采取“高位嫁接”的方式发展畜禽养殖。重点是依托温氏集团发展“温氏养猪模式”,现已在秦市、沙岗、普济推广养殖户4家,新建标准化猪舍9栋,预计年出栏生猪达到8000头;依托正大集团发展“正大养猪技术托管模式”,该模式在我县鑫旺猪场、三湖畜牧公司运行半年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依托天羽禽业发展“林地生态土鸡养殖模式”,现已发展60多家。同时天羽禽业公司利用沿江林地资源建设的养殖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预计年新增出笼将达到100万羽。

3.以大力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抓手,有效治理养殖污染。一是认真宣传贯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切实提高了养殖场对养殖污染治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加强与县能源办合作,加快规模养殖场沼气配套工程建设,预计今年养殖场将新建100立方米沼气工程10处;三是大力推广干清粪、雨污分离、暗管收集输送、三级沉淀发酵等养殖污染治理技术,在全县大中型养殖场得到了普遍运用,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效益。

4.以不断推进社会化防疫服务为抓手,确保春防免疫质量。一是积极推行防疫社会化服务。积极实行报免制度。以免疫申报标语牌喷刷为重点,在每个村民小组喷刷1-2条标语,在村民密集区悬挂动物免疫申报宣传牌30块;在荆(州)洪(湖)公路秦市乡段、后(湖)新(场)公路普济镇段、荆(州)监(利)一级公路资市镇段树立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警示牌,在江(陵)三(湖)公路树立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公示牌,提升养殖户防控意识。探索免疫新方式。以熊河镇兰华、白马寺镇新孟、沙岗镇九甲湖孵化场为重点,推行集中育雏、集中免疫、分散饲养、销售发证的做法,解决60日龄以内兼用鸡的免疫难题;推行“以场带户”的免疫方式,推进散养畜禽的免疫。二是强化防疫服务过程考核。改年终考核为平时考核、集中检查为随机抽查,所抽查的养殖场(户)平均成绩代表所在乡镇(管理区)考核成绩,考核结果将作为年终评先和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三是探索散养防疫分级管理。实行防疫工作重心向重点部位转移,即由散养农户畜禽防疫向规模养殖场(户)、散养密集区转移。规模养殖场(户)由村级防疫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散养密集区实行春季集中免疫、月月补针。

5.以不断强化中心实验室建设为抓手,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一是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完善了《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废弃物处理制度》、《实验室剧毒药品管理领取使用制度》等17种制度。二是提升实验室检测资质。科学布局血清学检测室、剖检室等8个功能室,高起点配置酶标仪、无菌操作台等仪器设备35台套,顺利通过省市级生物安全Ⅰ级认证。三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积极开展h7n9禽流感和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全县共排查生猪43.8万头次、鸡580.98万羽次、鸭86.2万羽次、鹅7.4万羽次,畜禽交易市场82个次、检查运输车辆138辆,羊279场次、47892只次,没有发现疑似疫情。完成动物免疫抗体监测750份,各种免疫抗体水平均达到标准。

6.以“痕迹化”动物卫生监管为抓手,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抓事前“痕迹化”留存。采取“三书”(告知书、责任书、承诺书)、“两档”(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投入品经营档案)、“一帐”(畜牧投入品进销台账)留存可追溯痕迹。二是抓事中“痕迹化”监管。编制印发了《养殖场(小区、户)现场监督检查记录》、《动物及动物产品经纪人(使用者)日常监督检查记录》、《动物屠宰加工场所日常监督检查记录》、《兽药、饲料经营企业(门店)日常监督检查记录》、《江陵县“瘦肉精”及兽药残留检测登记表》等,做到处处有监督、环环留“痕迹”。三是抓事后“痕迹化”执法。以事前“痕迹化”留存、事中“痕迹化”监管为依据,将相关“痕迹”充分运用到立案、调查、审批、告知和送达等办案重点环节,做到立案及时、取证确凿、审批齐备、告知明确、送达到位。

7.以生猪屠宰管理职能交接为抓手,提升生猪屠宰监管水平。一是积极沟通,争取支持。3月1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生猪定点屠宰职能转换工作会后,我局就该项工作积极与县分管领导、县农业局汇报,争取上级领导支持。3月21日,我县召开生猪屠宰管理专题座谈会,诚邀江陵县经信局领导,荆州市丰泽园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各乡镇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负责人等20余人参加会议,争取兄弟部门支持。3月22日全局召开畜牧系统工作会议,认真传达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详细介绍该项工作,争取系统职工支持。二是专题调研,学习经验。通过到城区屠宰场、乡镇屠宰场、石首及荆州区屠宰场调研,详细了解原生猪屠宰流程、管理方式、人事配置和职能分工,全面掌握各乡镇生猪屠宰量、收费情况、经营户及经营摊位,充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为职能交接、谋划全局、快速发展打牢基础。三是管办分离,企业运作。明确了各乡镇派驻动物卫生监督员为生猪定点屠宰的管理人员,各乡镇生猪定点屠宰场企业法人不再承担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同时明确各生猪定点屠宰场要严格按照《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的要求,进一步改善自身条件,抓好内部管理。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1.进一步推进养殖场标准化创建工作。加大对养殖场标准化创建的组织和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完成部、省、市、县四级示范场创建任务。

2.进一步推广畜禽养殖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加快温氏养猪、正大养猪、林地生态养鸡、蛋鸡153等高效养殖技术、模式的推广步伐,全面提升全县养殖效益。

3.进一步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步伐。一是引导丰泽园屠宰场、集鑫屠宰场、三湖畜牧、天羽禽业等本土龙头企业采取提档升级或者走出去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尽快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江陵,助推畜牧产业发展。三是引导辖区养殖场挂靠县外大型龙头企业,积极融入其产业链条,走联合发展之路,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4.进一步加强春防免疫的查漏补注。及时对漏免和补栏的畜禽进行免疫,指导养殖场(户)做好强化免疫工作。

5.进一步强化防疫服务规范化建设。把握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检查督办、总结验收四个重点环节,不断规范疫苗使用与台账建立、免疫注射技术操作、数据统计、监督检查、资料整理等五项行为,推行痕迹化管理,确保动物防疫工作再上新台阶。

6.进一步加强畜禽流行病学监测。加大对h7n9流感、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鲁氏菌病等疫病的排查、监测力度,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

7.进一步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围绕畜禽生产、加工、流通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瘦肉精”、饲料添加剂等专项整治;认真做好屠宰场可追溯监控管理建设工作。

个人(畜牧业)工作总结篇5

为认真总结一年来工作,及早谋划和安排好下年工作,根据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上报xx年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上报我县xx年畜牧业工作总结和xx年畜牧业工作计划。

xx年,全县畜牧业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收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良种、饲料、防疫、服务四大体系建设,以肉牛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乌骨鸡特色产业,狠抓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全面推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主要生产任务完成,科技推广步伐加快

1、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预计存栏大牲畜11万头,其中肉牛10万头,与上年持平。存栏生猪16.52万头、肉羊8万只、禽13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2.8、-0.3和0.4。出栏肥猪16.5万头、肉牛7.3万头、肉羊14.8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9、1.1和2。完成肉类总产31225吨,禽蛋产量170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6.2。出栏肉禽225万只,与上年持平。畜牧业产值预计37120万元,比上年增长3。 2、科技推广力度加大。一是加大畜禽良种推广力度,抓好劣杂公牛工作,共1775头。完成肉牛冻精改良19036头,完成计划任务的106,比上年增4.7,产犊13282头。

引进优良种公猪5头,种母猪25头,完成猪品种改良30063窝,其中人工授精改良6548窝,完成计划任务的109。二是抓好示范扶持,年内发展乌骨鸡养殖示范户19户,建鸡舍1310平方米,存栏鸡8580只,出栏12320只。发展5头以上母猪养殖示范户28户,建圈1185平方米,饲养母猪688头,其中能繁母猪165头,为全县生猪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抓好肉牛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继续巩固示范成果,建设示范户164户,依托示范村扶持发展存栏2头以上能繁母牛、种草2亩以上、全面推广配套技术的肉乳兼用牛养殖挤奶示范户9户,挤奶母牛11头。三是加大饲草饲料推广力度,大力开展农田种草和秸秆青贮技术,全县利用良田好地种植人工牧草7940亩,青贮玉米10085亩,完成全年任务100;抓好秸秆青贮工作,全县共配备铡草机188台,制作青贮饲料2.2万吨、完成计划任务的110。四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由县级训,围绕重点产业,乡镇广泛开展科学养畜、畜禽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疫病防治、冻精改良、秸秆青贮、牧草种植、挤奶、乳品加工等技术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519期,

(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力度,全面推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防疫密度领导签字认可”制度,抓好畜禽常规免疫,推行免疫程序,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施强制免疫,实施免疫标识和免疫卡管理。全县常规免疫注射猪瘟疫苗37.84万头次、猪肺疫疫苗6.68万头次、鸡瘟苗81.28万只、禽霍乱苗9.38万只、牛出败苗0.9万头;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注射67.2万头只次,其中牛19.3万头次、羊15.06万只次、猪32.83万头次;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130.72万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26.26万头,有效地控制了畜禽重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加强能繁母猪管理。协助保险公司做好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建立能繁母猪管理档案,全面开展能繁母猪的防疫保健工作,参保母猪死亡出险由乡镇畜牧兽医站勘验、鉴定,畜牧局审核无误后报县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全县参保能繁母猪23871头,截至10月底,死亡836头,死亡率3.5,理赔595397元。能繁母猪管理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四)做好家畜血吸虫病查治工作。按照省、州的安排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乐秋乡和××镇的'家畜血吸虫病的查治工作,

对全县2个乡镇、7个村委会、54个自然村的血吸虫病疫区的家畜进行检查和扩大化疗,共检查5136头匹只,检出阳性30头,阳性率0.58,共用吡喹酮42901.7克,投药21032头匹只。

(五)加强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全县开展17个市场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共检疫各种畜禽493943头只次,其中:牛35087头,猪92270头,羊9400只,禽356336只,马属850匹。检疫肉类3406头,对检出的病害肉按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六)依法开展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规范了全县兽药经营市场,不定期开展兽药、饲料、畜禽交易、动物产品市场执法检查,建立动物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立案查处动物防疫监督案件4起,当场处罚2起,没收不合格饲料100公斤、假劣兽药12个品种,价值500多元。发放宣传材料3000份,制作展板15块,使5万多群众受到了教育。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为全州树立了榜样,受到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好评。

(七)项目工作成效显著。一是认真做好项目研究申报和储备工作。我局固定专人负责项目工作,随时掌握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导向,从县情出发,做好畜牧业发展项目的筛选、编制工作。共向省农业厅申报了肉牛基地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优质奶源示范基地建设、无量山绿耳乌鸡系列开发等8个项目,其中:肉牛基地建设、肉牛冻精改良网点建设、优良牧草种植到位资金40万元,居全州第二位;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到位资金21.55万元,全州平衡;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到位44.08万元,居全州第二位;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养殖业建设到位资金174.12万元(xx年24万元;xx年150.12万元),居全州第一位;xx年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生猪)到位资金15万元,居全州第一位;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到位资金60万元,居全州第三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肉牛良种选育协作到位资金14万元,居全州第一位,共到位资金368.75万元。认真抓好项目储备工作,开展了优质牛肉开发前期研究工作,与乳业企业联系开发优质奶源乳兼用牛试验研究,编制了现代农业发展肉牛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秸秆养牛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项目、××县牛肉皮革加工项目建议书、××县无量山绿耳乌鸡系列开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畜牧业建设项目等。二是认真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工作。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我局组成项目工作组,在乐秋乡东升、乐秋、麻栗、猪街、米加禄和××镇白云、得胜等10个村委会继续实施血吸病农业综合治理家畜圈养项目,在上年实施的基础上,截至10月份,完成实施户2156户,已验收1604户,圈养家畜25478头,完成项目任务的127。生猪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建设项目:已完成4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并验收,扶持发展规模养猪户55户,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已建成投产,种猪已全部配上种,并开始向全县供精。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养殖建设项目:xx年规划,xx年实施的“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养殖业建设项目”,涉及无量乡的新政和可保两个村委会,计划建设100户,共完成105户,其中:退耕农户105户,涉及420人,完成棚厩建设1895㎡,建青贮窖500立方米,饲料地255亩,开展科技培训1250人次,已超额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努力打造无量山乌骨鸡品牌。

个人(畜牧业)工作总结篇6

20xx年已经过去,一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在同事与村防疫员鼎力协助下,顺利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检疫工作,使群众能吃上放心肉

从宰前检疫到宰后检疫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动物检疫法》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在猪的检疫执行中,首先进行生猪进入屠宰间前的检疫,了解该猪是否来自非疫区,免疫证明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带有免疫标识,再观察其精神状况及体表,看是否患有肉眼可见的疾病,如五号病及猪丹毒等,发现异常及时作好隔离消毒工作,以便减少疫病传播。其次是宰前检疫,在宰杀前,再次观察其在存栏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传染病。最后宰后检疫,严格执行每一步操作,不能忽略每一个细的环节,如发现有不能食用或不能直接上市销售的`,做好屠商的思想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做好无害化处理,减少和避免了病猪肉上市销售,使群众能吃上放心肉。一年来的检疫工作中,检疫猪985头、牛25头,没有发现重大传染病,检出普通病猪4例,高温无害化处理病猪肉1例。

二、贯彻上级“防五”工作要求

动物防疫为了贯彻上级“防五”工作要求,四月底召开一次全乡村防检员会议,把今年的防疫工作布置落实到个人,实行分片包干制度,要求力争做好各自本辖区内大猪的免疫注射、耳标和仔猪窝边免疫工作。本人分片承包龙田村、马山村、社区村三个村公所,一年来在领导以及村防疫员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猪的免疫率达到九成,羊的免疫率达七成,牛的免疫达九成,禽的免疫率达八成。

三、做好二元杂交母猪的饲养技术推广工作

为了促进二元杂交母猪在农村中推广,提高农户对养二元杂母猪饲养管理科技水平,本人经常到农户宣传二元杂交母猪养殖优越性,现场指导养殖户操作,传授生产经验,如何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今年共有四千多人次到大村韦运良等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还经常帮他们联系大小猪的买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存在不足之处

在群众中宣传畜禽的养殖技术不够,对少数村防检员管理不到位、分工责任不明确,工作积极性差。

《个人(畜牧业)工作总结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