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老鼠教案5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案的编写能够展示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时间管理的能力,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小老鼠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小老鼠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新《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指出让幼儿“能初步感受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本次音乐活动《奶牛和小老鼠》选取了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的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惊愕》。它的节奏单纯,速度平稳,有明显的行进感,由小提琴轻柔地奏出,第二次反复时声音更轻,两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弱变化与力度变化,最后一个强有力的和弦发出爆发性的声音使听众愕然,适合小班幼儿欣赏。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结合最近主题,我设计了音乐欣赏活动《奶牛和小老鼠》,在活动中通过故事情节、图谱、肢体节奏、乐器演奏和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重音的出现和音乐的强度与力度的变化,鼓励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的变化,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感受弱力度音乐造成的神秘感和突然出现的强力度和弦造成的惊奇感,学习把握音乐的节奏,用身体动作、敲打乐器的幅度和力度变化来表现音乐的力度变化。
2、初步学习看指挥按节奏演奏,学习分组演奏,“轻轻奏”时仍可听到声音,“重重奏”时不发出难听的声音。
3、乐意玩音乐游戏,体验活动的快乐。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玩过打击乐活动经验
2、物质准备:《惊愕交响曲》片段、图谱、爱心魔力棒、狮子出场音乐、轻快活泼的音乐、自制乐器(装有黄豆的口香糖瓶子人手两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重音表现的音乐特色
1、第一次欣赏音乐,感受重音出现的惊奇感。
(1)情境语:奶牛和小老鼠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最喜欢在一起打鼓啦。听!
(幼儿倾听,师用手偶演示)
(2)师:“哎哟!刚才我们都被(吓了一跳),连奶牛和小老鼠也吓得躲了起来。心里有点(害怕)!曲子最后一个音声音很(大)很(重)。这个重音宝宝藏得可好了,我们一起来把它找一找吧!”
2、第二次欣赏音乐,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随音乐有节奏表演,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讲出平时在生活中听到的类似曲子中“惊愕”的现象。
(1)师:“重音宝宝原来藏在曲子的最(后面),把我们突然吓了一跳。你觉得会是谁来了?(幼儿自由猜想)出示大狮子图片,师:“你们说的都有可能,看!原来是森林之王大狮子来啦!”
(2)师:“请你想一想,你平时听到什么声音,也会把你突然吓一跳?”
(3)教师小结:凶猛动物的吼叫声、天空中的.打雷闪电声、鞭炮声都会把我们突然下一跳,但我们是坚强勇敢的孩子,不害怕。
二、结合图谱,感受乐曲表现的强弱变化
1、学习用身体动作幅度和力度变化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1)师:“今天天气真好,奶牛和小老鼠又在一起打鼓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指图,幼儿欣赏,感受曲子强弱变化。
回忆交流:故事里谁先打了鼓?(奶牛)奶牛打鼓的声音比小老鼠要(大、重);奶牛打鼓结束了谁接着打鼓?(小老鼠)它打鼓的声音怎么样?(小、轻)。重音宝宝原来是谁来了的声音?(大狮子)
(2)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打鼓)来感受曲子强弱,第二遍时加入声势“咚咚”
师:“我们也来学学老牛和小老鼠打鼓吧!小鼓棒准备好!”
师:“如果你在打鼓时发出好听的咚咚的鼓声就更能干了!”
2、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通过幅度和力度变化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师:“瞧!我们的打鼓声把瓶子宝宝给邀请来啦!”
第一遍时完整演奏,第二遍时分组演奏。
师:“瓶宝宝玩累了,让它在椅子下面休息一下吧!”
三、结合故事,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特色
1、师哼唱,幼儿分角色一拍一下向前走学老牛和小老鼠打鼓。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音乐会就快要开始啦,小朋友,我们一起跟着奶牛和小老鼠去表演打鼓的节目吧!谁愿意学奶牛打鼓?请你站在这边。”
2、随音乐完整玩游戏
师:“表演真精彩,现在动物音乐会正式开始啦!让我们面向客人老师”
“看!谁来了?”(教师弹奏大狮子出场音乐)配班老师扮演大狮子,幼儿蹲下或跑下座位以示保护自己。
3、教师弹奏轻松欢快的曲子,幼儿跳舞欢庆,结束活动。
师:“大狮子走了,奶牛、小老鼠我们出来跳一跳、玩一玩吧!
教学反思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比较老的歌曲,但是歌曲诙谐幽默,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有很多家长在家教孩子唱的也是这首歌。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有个别孩子已经会唱了这首歌曲。
活动时,我先出示手偶小老鼠,让孩子在《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和小老鼠一起锻炼,活动活动身体,激发幼儿的情趣,让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接着我根据歌词内容,用手偶讲述故事,我边操作,幼儿边学习,孩子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在学唱时,我除了让幼儿完整欣赏以外,还和孩子们分段欣赏了歌曲。幼儿说出哪句,大家就一起学唱哪句,在这个过程中,我针对歌曲的难易、孩子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练习歌曲。游戏是小班孩子的最爱,这个活动中自然也少不了。在游戏《猫和老鼠》中,配班的俞老师做猫,小朋友做小老鼠,孩子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有个别孩子还被大猫的出现给吓哭了呢!在游戏中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是猫什么时候出现,而不是歌曲本身。我想,小班孩子要求他们边唱边游戏还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孩子的注意点不是在歌曲的演唱上,而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猫给抓住,真的是很天真。
歌曲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增强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融在一起。
活动虽然结束,但留给我的思考依然很多,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的磨练,不断的思考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幼儿园小老鼠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图谱感受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的节奏、旋律和风格,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能跟着音乐用动作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表现出来。
3、能积极动脑,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的的理解和想象。
活动准备: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图谱《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泡泡糖”
1、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吧,泡泡糖好玩吗?怎么好玩?”
2、教师提出问题2:泡泡糖吹出的大泡泡,除了会变小,还会怎么样?
教师:炸在哪里?你会怎么做?感觉怎么样?
教师:泡泡糖粘在手上是什么感觉?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泡泡糖很黏的感觉。
教师:泡泡糖黏在手上是不是很容易就拿下来呢?你怎么样表现才能让大家看出来泡泡糖很黏呢?引导幼儿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
3、教师:泡泡糖这么好玩。有一只小老鼠,也遇到了一块泡泡糖,他们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欣赏音乐表演
1、播放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初步感知音乐。
教师:你听到这个音乐,你的心里感觉怎么样?
教师:你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发生了什么事?
2、再次欣赏音乐,教师用简单的手势强调音乐中比较突出的音节。
教师:这次你感觉小老鼠和泡泡糖发生了什么事?
3、根据音乐做动作
再次欣赏音乐,要求:你听着音乐,觉得是走路是音乐,你就走路,你觉得是吹泡泡糖的音乐就吹泡泡糖,觉得是泡泡糖黏住小老鼠你就做黏住的动作。
教师:刚才你表演了哪些动作?请你现在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引导幼儿集体练习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吹泡泡糖的动作、拉泡泡糖的动作。
三、看图谱欣赏表演音乐
1、出示图谱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张图,告诉我你能看懂里面哪些图。
教师:那你能看出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吗?
引导幼儿模仿吹泡泡和泡泡爆炸的动作。
教师:大家看看这个线像什么?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老师播放b段音乐,并用动作简单提示。
教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做拉泡泡糖的动作吧。
2、幼儿听音乐看图谱进行表演。
教师根据幼儿表演,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
4、拓展与提高
教师:小朋友,请你想一想,泡泡糖除了粘在小老鼠的脚上,还会粘在哪里呢?请你说一说。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你看小老鼠乱扔泡泡糖,差点害得自己被猫吃掉了。小朋友吃泡泡糖能不能乱扔呢?如果看到有别人乱扔泡泡糖,你会怎么做呢?
幼儿园小老鼠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对变换角度观察事物的兴趣。
2.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从中去探索、发现,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3.帮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知道见到人要打招呼。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变换角度观察事物活动难点: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活动准备:
1.故事操作图片3张。
2.老鼠胸饰人手一个:高老鼠用红色,矮老鼠用蓝色。高老鼠、矮老鼠大图片各一张。
3.设置天空、草地场景。
4.自选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天气有点冷,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动动我们的小身体。学学高人走,矮人走。听好老师口令,‘高人走’(踮起脚尖,双手举起,抬着头往上看),‘矮人走’(蹲下来,双手放后,低着头往下看)。小朋友学得可真棒!现在请小朋友找个位置坐下来吧!”
2.“刚才张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一个什么热身运动呀?(幼:高人走,矮人走),一个高人,一个矮人。老师边说边做动作。”
二、欣赏故事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的是蓝衣服,我就是矮老鼠。我们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想讲给小朋友听一听。故事的名字叫《高老鼠和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
“小朋友,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到底是不是这些东西呢?我们再去问问高老鼠和矮老鼠。
3.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第一、二段.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第三段――第六段。
提问:
(1)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
(2)它们是怎样跟它们看到的东西打招呼的?我们也一起跟着老鼠和它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你好,小鸟!你好,小狗!你好,大树!你好,小花!等等。)教师边指操作图片。
“小朋友,高老鼠和矮老鼠真懂礼貌,看到什么东西就会跟它们打招呼。我们也要向高老鼠和矮老鼠学习,碰见人要学会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比如:周智超小朋友在路上碰见了吴蝶小朋友。周智超你应该怎么说呀?吴蝶你又应该怎么说?(你好,吴蝶!你好,周智超!)”
三、游戏表演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老鼠胸饰,我们也来玩一玩《高老鼠和矮老鼠》的游戏。戴上这个穿红衣服的老鼠胸饰就变成高老鼠。一起来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变成一只高老鼠’。高老鼠应该做什么动作呀?来,老师这里还有穿蓝衣服的老鼠,戴上穿蓝衣服老鼠胸饰就变成矮老鼠。我们再来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变成一只矮老鼠。那矮老鼠该做什么动作呢?”
2.接下来怎么玩这个游戏?音乐响起,高老鼠做高人走的动作,矮老鼠做矮人走的动作,到那边草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并且要和你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等音乐一停,老鼠们也要停下来。
3.幼儿游戏。
提问:请这只高老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请那只矮老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东西?你是怎样和它们打招呼的?
4.“刚才老师听到那只高老鼠说我想再去看看矮老鼠看到的东西,高老鼠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矮老鼠呢?想不想也去看看高老鼠看到的东西?下面就请老鼠们自己互相换一下胸饰。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
四、结束
1.“老鼠们跟你第一次看到的东西一样吗?”
2.“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我们再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来走吧!”
幼儿园小老鼠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借助课件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节,学习用自然声音演唱歌曲。
2、初步了解游戏规则,在教师带领下学习分角色游戏。
3、乐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小花猫头饰一个、小老鼠头饰幼儿每人一个。
2、《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和课件、音乐《大猫、小猫》。
3、灯台背景图;、汉堡包、图片各一幅(分别挂在室内高处)。
4、座位排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跟着音乐《大猫、小猫》做律动进场。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小朋友看看它是谁?(对!是小老鼠)
二、播放课件《小老鼠上灯台》,让幼儿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
师: 这只小老鼠呀刚刚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1、(看课件——小老鼠上灯台)提问:
师:“小老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讲讲?”“小老鼠要干什么?小老鼠爬到哪里偷油吃?后来谁来了?(猫)最后小老鼠是怎样从灯台上下来的?(叽里咕噜滚下来)
2、再一次欣赏课件(放课件)要求幼儿认真听,提问:
师:音乐什么地方你觉得很好听?(叽哩咕噜滚下来)这里音乐的速度怎么样?(速度快)
师:为什么小老鼠会叽哩咕噜那么快滚下来?(老鼠很怕猫)
3、老师把小老鼠刚发生的事编成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想听是怎样唱的吗?给我点掌声吧!(教师一边示范朗诵儿歌一边用动作表现情节。)
三、幼儿学习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师:你听到了什么?是怎样唱的?
师:还有小朋友听到不一样的吗?是这样唱的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边唱歌边带领幼儿按节奏做小老鼠上灯台的动作。
3、幼儿边倾听教师演唱,边跟着教师做表演动作。
4、跟音乐完整的做动作。
(1)教师当老鼠妈妈,招呼小老鼠们:小老鼠们过来妈妈这里来(跟前蹲下),我们一起爬上灯台去偷油吃,准备好了!
(2)老鼠妈妈带领小老鼠随音乐合拍地完整做动作。
四、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学唱,体验愉快的情绪。(放课件音乐)学玩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1、 告诉幼儿游戏规则:我请你们来当小老鼠,当你听到猫大叫三声“喵喵喵”之后,它就要抓老鼠了,所以呀,你们要赶快跑回家,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这样老猫就抓不到你们了,记住了:当听到猫大叫三声“喵喵喵”之后,小老鼠就要坐到座位上去。
2、辅助教师扮演老猫,幼儿扮演老鼠,根据规则进行练习
师: 老鼠妈妈招呼小老鼠们:我们一起爬上灯台去吃汉堡包吧!
3、教师(跟随音乐)合拍的做动作。音乐结束后,猫大叫一声去捉小老鼠,小老鼠赶快跑回位置。
4、 老鼠妈妈等猫离开后,招呼小老鼠们:哟,猫走了,太好了!(幼儿欢呼)咦,妈妈又发现上面有两个好大的糖果,我们轻轻地走过去吃,好吗?
活动目的;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韵律。
2、能有简单的动作表现儿歌,体验在游戏中表现儿歌的情趣。
3、让幼儿尝试儿歌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课件过程:
一。导入出示灯台(简单了解灯台的`用途),师:今天,李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见过它吗?
在很早以前没有电,人们就在灯台里到许多的油,里边放一根绳,用火柴点着,就可以用它来照亮了,它就像我们的蜡烛一样。
二。理解儿歌,感受儿歌韵律1.运用课件讲述故事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
(2)小老鼠上灯台干什么?
(3)正当它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谁来了?
(4)小老鼠看到小猫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5)它是怎么从灯台上下来的?
2、出示课件图谱感受儿歌韵律
三。学说儿歌,教师扮鼠妈妈,孩子鼠宝宝
1、边玩手指游戏,边学说儿歌两遍
2、运用课件灯台和大花猫边玩游戏边说儿歌两遍
3、带音乐边游戏边说儿歌一遍
4、角色游戏。教师扮猫,部分扮灯台,其余扮小老鼠,带音乐玩两遍四。结束鼠宝宝们,玩累了吗?那我们休息一会,和大家说再见。
目标:
1、在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演唱,并能大胆创编动作。
2、感知音乐的强弱,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
3、体验民间音乐游戏的快乐。
准备:小老鼠头饰、图片、flash
过程:
(一)出示图片,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小老鼠的头饰
谁来了?小老鼠说:整天藏在又黑又闷的地洞里,多难受呀!今天,不如趁大猫不在家,到洞外面去,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一下身体,多高兴呀!走,一起去吧!
小朋友来猜猜看,小老鼠会去做什么事情?
2、出示四张图片
这是一个晚上,主人家的油灯亮了。
谁出来了?(动作:安静地走想干什么?
小老鼠想要偷油吃,它怎么上灯台呢?轻轻的走还是重重的走?
后来谁来了?
最后怎么样了?小老鼠最后滚下来的时候,是怎么摔下来的呢?是轻轻的还是重重的?
小结:有一天,小老鼠在洞里觉得肚子饿了,想出去找东西吃,找呀,找呀,找到一盏灯。啊!好香呀!那灯里面肯定有油。它就爬呀,爬呀,爬上去偷油吃。啊!真好吃呀!真香啊!突然,“喵喵喵”小猫来了,小老鼠听到是小猫的声音,害怕极了,叽哩咕噜滚了下来,赶快跑到洞里躲起来了
3、欣赏flash
好看吗?好玩吗?
(二)完整欣赏音乐,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
1、这么好玩的事情我还会把它唱出来?
提问:音乐什么地方你觉得很好听?这里音乐怎么样?为什么小老鼠会叽哩咕噜那么快滚下来?
2、小老鼠出来和小猫出来音乐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小老鼠出来要快?小猫出来唱的慢?
(三)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合拍做动作。
1、教师示范:小老鼠的动作,哪里可以做灯台呢?指导幼儿从上往上爬,从灯台上快速滚下来。
2、让幼儿寻找身体部位做灯台,边做动作边唱歌,唱出声音的强弱。
(四)在游戏中学唱,体验愉快的情绪。
“我们来做个《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好吗?大家都知道,游戏是有规则的,如果遵守规则就会玩得很开心,不然就不开心。
1、老师做猫,幼儿做小老鼠(从蹲在地上慢慢边唱边站起来,“叽哩咕噜滚下来”幼儿扭动胯部蹲在地上。
2、请个别幼儿来做猫,当唱到“喵喵喵,猫来了”边唱边从黑板后面出来,分角色表演唱。
3、玩“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从动作中感受音乐的强弱。
玩法: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当小老鼠,一组当大胖猫。由老师来播放音乐,如果声音小小的,就是小老鼠出来偷油吃了,所以要轻轻的走;如果声音变大了,就是大胖猫出现了,大胖猫是用力走出来的,小老鼠赶快蹲下来。
(五)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老鼠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平常的户外活动中,我经常带着本班的孩子玩轮胎。孩子们有的滚,有的把轮胎堆高。通过玩轮胎发展了孩子手部的肌肉,训练了孩子的手眼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在玩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在平地上滚轮胎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已经没有了难度。渐渐地,孩子们对轮胎的兴趣没有以前那样浓厚了。于是,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寻找新颖的玩轮胎的游戏形式。
活动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大操场前,有一座小山坡。于是,我根据孩子的兴趣以及能力发展的情况,充分利用这个小山坡,带领孩子们玩运轮胎的游戏。游戏中,有的孩子是滚上去的,有的孩子是拖上去的,还有的力气稍微大点的孩子则是把轮胎抱上去的。在下坡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常会手一推,让轮胎自由滚下山坡,常常会有小朋友被撞,非常危险。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于是,我就琢磨着设计一堂有关在小山坡上运轮胎的活动,帮助孩子找到将轮胎运上小山坡的合适的方法,即用滚的方法是又省力又快又稳的;同时还要找到轮胎安全下坡的方法,即用两手控制好自己的轮胎,不要让轮胎离开自己的手。
活动设计内容:
目标:
1、探索将轮胎又快又稳又省力地运上山坡的最好方法,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探索轮胎安全下坡的方法,发展幼儿双手的控制能力。
3、能勇敢地完成游戏的任务,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准备:轮胎人手一个、沙包若干个,老鼠胸饰每人一个。
过程:一、热身运动。
幼儿坐在轮胎里做热身运动。
二、过山坡
1、探索如何将房子又快又省力地运过山坡。
师:冬天到了,我们要把房子搬到山的那一边去找一些粮食准备过冬,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房子搬过去呢?(引导幼儿讨论方法。)
(1)请幼儿自由尝试搬房子,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2)讨论: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办法将房子运到山坡上的?
a、滚的方法:你是怎么将房子滚上山坡的?(请几位幼儿示范)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两只手用力轮流将房子往前推,脚用力蹬地,眼睛看好了自己的轮胎。)
b、拖的方法:你的感觉怎样?拖得动吗?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原来只要用滚的方法就可以又快又省力地将房子运到山坡上,但是滚的时候要两只手轮流用力将房子往前推,脚用力蹬地,眼睛看好了自己的轮胎。
(3)幼儿运用滚的方法尝试将轮胎滚过山坡。
2、尝试探索安全合适的下坡方法并能积极运用。
(1)师:在刚才搬房子的过程中妈妈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的房子下山坡的时候有的撞到了其他的小老鼠,有的滚到了其他的地方,太危险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的房子在下山坡的时候不离开你的手吗?(幼儿讨论。)
教师边示范边:下山坡的时候,手要拉住你的房子慢慢往下滚,不让房子离开自己的手,这样房子就不会撞到其他的老鼠了。
(2)师幼运用探索到的方法将房子搬到山坡那边再搬回来。
三、游戏:找粮食。
(1)交代游戏规则。
师:小老鼠们,你们肚子饿吗?妈妈先去看看山那边有没有粮食。(教师示范游戏)
(2)幼儿游戏。
四、结束、放松、场地。
反思与分析:
这节小班的体育活动是我通过平时观察孩子们玩轮胎的`游戏以及根据幼儿园的场地情况、幼儿的兴趣、能力等方面设计的。我创设了小老鼠过冬需要搬家找粮食的情景,让孩子在情境中获得技能。在游戏中,当我提出要把家运到山的那边去的时候,孩子们运轮胎的场面十分热闹,有的滚,有的拖,有的抱,轮胎运好的幼儿还能帮助有困难的孩子,让我们老师看到的是互帮互助的动人情景。通过这样一个探索活动,老师来和孩子一起探讨活动中的感受,什么样的方法是比较适合上坡的,然后学以致用。同样,在怎样让轮胎安全下坡的问题上老师提出之后也是由幼儿探讨,大家达成共识用双手控制好轮胎,不让轮胎离开自己的手是最好的方法。在反复的游戏中,孩子们基本上都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同时,在教学中,老师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地完善。比如,在让幼儿说说自己把轮胎运上山坡的方法时可以请幼儿示范,让孩子多谈谈感受,通过比较滚的方法是最好的。在方法的时候,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还可以请孩子一起跟着老师学一学。总之,上好一节课需要老师的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