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扶贫观后感7篇

时间:2024-06-29 17:11:14 分类:党建总结

写好观后感是对电影观影过程中心灵共鸣和思考的呈现,通过写观后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开阔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看扶贫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看扶贫观后感7篇

看扶贫观后感篇1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孙东生指出,“目前看,虽然现在摘帽、出列无悬念,但只能说贫困群众已经被‘扶上马’,保持脱贫稳定并向致富迈进,还得尽心尽力再‘护送一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不能有“松气歇脚”“到站下车”的想法,越到最后关头,越要绷紧这根弦,才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步迈进小康路。

揆诸现实,脱贫攻坚到最后冲刺阶段,部分帮扶干部眼看胜利在望便出现了懈怠情绪,片面认为只要把贫困户“扶上马”“脱了贫”就算交差了事,至于贫困户脱贫摘帽以后有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异地搬迁以后有没有住得安稳、有没有抵御返贫风险的能力等却置若罔闻。

过了贫困线是不是就可以“一过了之”,就可以万事大吉?非也,重度贫困譬如重病之躯,经过多方诊治,可以下地可以出院了,并不代表健康了、无忧了,还需要跟进观察,该用药的用点药,该加营养的加营养,补足气力、恢复健康方为根本。目标近在眼前,固然可期,但从长远来看,脱贫攻坚是否成功,不仅要看能否“扶上马”,更要看是否“送一程”。“一扶了之”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的“后半篇文章”仍是重中之重。

要知道,实现脱贫只是我们迈出的一小步,在今后的帮扶过程中,如何防止返贫、怎样提升脱贫的成效成为摆在亿万党员干部面前的最大课题。精准扶贫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成大事最惧半途而废。目前已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如何让这场奋战已久的“脱贫攻坚”战斗一鼓作气、大获全胜,最要紧的就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杜绝“数字扶贫”“纸上扶贫”“扶到半路”,执行“四不摘”,做好“扶上马再送一程”,确保脱贫攻坚一直在路上。

巩固脱贫成果就要做好“送一程”。“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对已摘帽、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仍需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脱贫之后帮致富”,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双结合”,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脱贫路走得更加稳当。对于政府来说,要进一步发挥好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两支队伍,坚持村脱贫出列不撤队伍,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同时,要围绕已脱贫人口抓“巩固”,将工作重心由注重脱贫向脱贫与巩固提升并重转变,通过稳定扶持政策,持续资金投入,积极固本培元,一如既往地帮助村里上项目、补短板。

扶贫路,是一条“不归路”,扶贫工作,是一项“覆水难收”之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感情”的原则,定期不定期回头看一看,以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更加精细的措施,继续下大力气完成工作从“扶上马”到“送一程”的接续,在“送一程”中体现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送一程”中强化“为民”情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事劲头,用心用情用力地一路帮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扶贫“后浪”要继续实现脱贫攻坚与成果巩固的有机衔接,只有坚持不懈、持续作战,方能帮助贫困群众把“贫困帽”换成“小康帽”。

看扶贫观后感篇2

“她家最困难了,三个孩子,丈夫三年前也患病去世了。”

未到帮扶对象__,便听金山村书记向宏权感叹道。冒着细雨,走马镇金山村扶贫工作队一行赶往帮扶对象家。雨天是找帮扶对象最合适的时候,正值秋收农忙,农家一般只在雨天有人在家。

“快拿两把伞来。”未及下车,向书记喊着。随即,一位四十几岁的妇女笑吟吟的拿了两把伞从公路上边的木房子下来了。看得出,他们之间没有干群关系生疏与距离。“不用不用,就这么点雨。”说话间,工作组几人已小跑至付银霞的家中。坐定后,仔细打量眼前这位帮扶对象,朴素、干净、爽朗,还带有一丝坚毅。

因为之前已有工作组来过__家中,这次是在走马镇党委政府领导要求下再次入户,以确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措施。所以没有多说,很快变进入正题,仔细核算完付银霞家收入明白卡,工作人员为难了,四口之家的付银霞年人均纯收入仅1735.25元。离脱贫标准3100还有那么远,用哪项措施才能使其脱贫呢?工作组为难了。产业扶贫?付银霞家中四口人,丈夫三年前去世,十七岁的女儿读鹤峰职业高中二年级,还有一对年仅三岁未来得及见到父亲双胞胎女儿,家中缺少劳力,这是一方面。

“我其实想养母猪,养鸡,但是,我硬是脱不开身”。望着被窝中熟睡的双胞胎女儿,付银霞遗憾的叹了口气。

是的,一双女儿孩子还小,离不开人。可否发展茶园、经济林?但__经营权证上仅六亩多地,其中,丈夫的弟弟有一半,另外仅有一亩茶园,而且三年前__从金山村搬至古城村,古城村距金山村20几公里,回去种地岂不是费时费力?产业发展措施就这样否定了。结合付银霞的实际情况,工作组进行了讨论,并征求付银霞本人的意见,最终敲定低保兜底、教育助学两项措施。

“低保兜底、教育助学可以让你脱贫,但是考虑长期发展,你以后怎么办呢?”工作人员小向担忧的问道。

“我又不懒,我是想先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度过这两年,等两个小女儿上学,我就去镇上找事做,一个月怎么也挣一两千,那是活钱。再顺带包几亩地,搞点生产,养几头猪,生活方面也不用愁”

“那你两个小女儿到上学也要花钱呀?”

“等到她们两个到花多钱的时候,我大女儿也该毕业了,她挣钱了可以补贴家用,那就好得多。”似乎看懂了工作人员的忧心——这个家庭怕是要一直依靠低保政策生活了,可是这样仅仅能脱贫,如何奔小康呢?付银霞立马信心满满的答到。

眼前这个女人的回答让工作人员震撼和佩服,之前工作人员遇见过一些帮扶对象,其收入已远远超过贫困标准,但是还直嚷嚷自己未脱贫,这让工作队员哭笑不得,只得一遍遍耐心的解说政策,强调脱贫后,普惠政策如果够条件也依然能享受。像付银霞这样主动想办法自助脱贫奔小康的,工作组第一次遇见。

“其实,我一直都没想过要拿低保,只是现在真的困难,没有办法,我好手好脚,身体也没大病。”付银霞一边哄着梦中惊醒的女儿,一边认真的对工作人员说。

突然想起县委书记王小平的要求:要处理好自助与帮扶的关系,群众是主体,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未及工作人员调动,__然成了“我要脱贫”的典型例子。

一个中年丧夫的女人,一个肩负哺育三个孩子责任的母亲,丈夫去世留给她的仅仅是一栋50年代修筑的空荡荡的木房子,三个孩子,存款已用于丈夫治病,可谓一贫如洗。即使这样,她没有被生活压力打垮,在重重困难下下,她依然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如果每个贫困对象像她那样变被动为主动,竞进小康社会指日可待。离开时,原本忧心忡忡的工作组瞬间对精准扶贫工作信心满满。

看扶贫观后感篇3

黄文秀同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6月16日,在赶回百坭村防范洪涝灾害的路上不幸遇难,因公殉职,年仅30岁的人生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黄文秀同志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我们知到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时刻,在此关键时刻,黄文秀同志遇难,是百坭村人民的损失,是全国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们不能沉浸在悲痛中空喊哀悼,一个黄文秀牺牲了,千千万万个黄文秀要站起来,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用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精神武装自己,继续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上来。

2、学习黄文秀同志饮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黄文秀同志在读高中时就因家境贫困接受国家资助,从此她感恩在心。黄文秀家是脱贫户,她牢记父亲“脱贫不忘共产党”的叮嘱,毕业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脱贫攻坚一线尽职尽责,青春无悔扎根基层、深情奉献回报乡土,铭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诠释饮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

3、学习黄文秀同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黄文秀同志到百坭村后,主动贴近贫困群众,不再说普通话改说方言,两个月访遍全部贫困户,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迅速赢得贫困群众由衷信任。她和村两委班子立足百坭村实际,发展杉木、砂糖橘等扶贫产业,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帮助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享受政策,过上有保障的生活。在一点一滴的细致工作中展现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

4、学习黄文秀同志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为了百坭村和贫困群众脱贫,黄文秀同志经常长时间不回家,殉职当日,她割舍下患肝癌的父亲,带着愧疚毅然回村。因为太忙又经常住在村里,她的终身大事一直没有解决。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将自己的私家车开到了村里。她把脱贫攻坚事业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舍小家为大家,用生命讴歌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5、学习黄文秀同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使命担当。黄文秀同志说,对于扶贫,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有信心的领导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把扶贫当作新的长征,埋头苦干、持续奋斗,带领百坭村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她用短暂的一生、一年多的扶贫,书写出的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使命担当。

我们身为基层党员干部、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坚守初心,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履职,要打通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应该俯下身去,沉下心来,了解群众诉求,敢于担当、奋发有为,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对黄文秀同志的纪念。

看扶贫观后感篇4

强化组织保障,聚焦脱贫攻坚前沿阵地

狠抓队伍建设,锻造脱贫攻坚一线力量

选优配强干部队伍。进一步强化党支部引领作用,通过配强“两委”班子、下派“第一书记”、选聘“大学生村官”等方式,优化嘎查村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强嘎查村党支部示范带动促进发展的活力,不断提升嘎查村党支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引领群众致富增收的能力。深入开展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双向培养工程”,打造农村致富能人、致富带头人队伍。积极探索“党支部+互联网”发展模式,由党支部搭建电商平台,实现农户和市场直接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增加农户销售利润。

抓支部产业链建设。积极适应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层治理和农民脱贫致富需要,大力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富民”模式,重点扶持贫困户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发展特色农产品、畜牧养殖、优质饲草料、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电商流通以及新能源产业。助推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创新工作模式,全力推动“志智双扶”。进一步调动贫困群众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看扶贫观后感篇5

盯紧“时间表”,严督脱贫“进度条”,防止脱贫路上“慢作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清零战”任务艰巨、压力重大、时间紧迫,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倒计时”,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后,各级党委政府根据脱贫目标任务要求,排出了攻坚“时间表”,挂图作战。各督查部门要严格对照预期目标,对标时间节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路上摒弃推诿拖沓的“慢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立说立行,紧锣密鼓推进脱贫攻坚“进度条”。

瞄准“任务书”,深督脱贫“责任链”,杜绝脱贫路上“乱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的脱贫任务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前,部分未脱贫地区和未脱贫人口面临着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出行难等不少急需解决的难题,部分已脱贫地区和已脱贫人口存在着就业不稳定、产业不持续、返贫风险高等问题。“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党员干部越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各督查部门要根据责任分工,对照责任清单,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路上摒弃弄虚作假的“乱作为”,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务实笃行,苦干实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扣紧脱贫攻坚“责任链”。

聚焦“硬杠杠”,实督脱贫“成果表”,整治脱贫路上“不作为”。“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脱贫攻坚的底线目标任务,也是评判脱贫攻坚战是否全面打赢的硬指标。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要坚持目标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等基本指标,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好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清除最后的“拦路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各督查部门要全面对标脱贫底线标准,紧盯核心指标,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路上摒弃敷衍塞责的“不作为”,以“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责任感,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看扶贫观后感篇6

陈希在3月30日中央组织部召开的电话会议中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其中强调各党员干部、领导班子要冲在一线,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完成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那么如何有效推动基层组织发挥堡垒作用,就成了首要关键。

一面积极主动抓好党风建设,一面扎实查漏补短,两手抓两手硬才能扎实建好基层堡垒,保障领导班子带领基层党组织冲锋一线,打赢打胜脱贫攻坚的这一场决战。

看扶贫观后感篇7

克服疫情影响,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落实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要绷紧弦、加把劲,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当前,要把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据统计,2019年全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现在因为疫情,一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就会减少收入,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就业帮扶力度。要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加强精准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多措并举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就业底盘。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千方百计解决扶贫产业恢复生产面临的困难,为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既要注重“清淤”,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又要促进“活血”,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疫情面前,各级干部更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要切实做好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因疫致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克服困难、摆脱贫困的信心,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看扶贫观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