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疫情个人心得体会优秀5篇

时间:2024-10-10 16:10:04 分类:党建总结

每一篇心得都是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深刻领悟,促使自我改进,优秀的心得体会能够让读者在文字中感受到温暖,唤起他们内心的正能量,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疫情个人心得体会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疫情个人心得体会优秀5篇

2024疫情个人心得体会篇1

在2024年的最后三天,终于没能抵抗住新冠病毒,高烧不止,浑身酸痛。

躺在床上回忆起这一年的经历,真是酸甜苦辣,历历在目。

2024年元旦,正常的三天假期。

2号,我们县突发新冠病例,顿时,形势紧张了起来。

2号下午,教体局召开视频会议,一个乡镇集中在一个视频会议室聆听会议精神。

原计划下午五点的会议一再推迟。

其实作为我们来说,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能不能按时开学。

一直推迟到晚上九点,会议才开始,整个会议严肃简洁,先通报了疫情形势,然后通知:1、今天晚上十二点封城,所有人不进不出。2、单位必须有人值守。

整个会议二十分钟就结束了。

会议结束后,又返回家中,带了手机充电器和一些生活必需品返回学校。

出城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路上,出城的车辆川流不息,估计都是赶往单位值班的。

到了城乡交界的路口,已经有交警在设置路障,不过,还没有开始管控。

十点多,到了学校,当时绝对没有想到,将要经历迄今为止最严厉、时间最长的一次封控。

十一点多的时候,听到村里的广播上吆喝:今晚全员核酸,大家不要睡觉,听候通知。

我就去村部报个到,到了村部,里面一片忙碌,正在做各种准备工作。

听村支书说,外地支援的医生来做核酸,现在还没有到咱县,到了之后再分往各个乡镇,然后再分到村里。

看来一时半会是来不了了,就先回学校睡一会儿再说。

回学校睡到三点多,被村里的广播吵醒,赶紧起床去做核酸。

路上一片漆黑,只有头顶星光灿烂,偶尔碰见三三两两的村民,有的是去做核酸,有的做过核酸回家。

到了村部前的小广场,几个路灯的亮光显得惨白。由于是第一次做全员核酸,都不知道怎么操作,有个志愿者先逐一培训操作方法,在小程序上输入自己的信息,然后生成二维码,然后再排队做核酸。

小广场上人不多,再加上是半夜,没有人大声喧哗,秩序井然,很快就做完了。

临走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一下,惨白的路灯下,一群人在悄无声息的忙忙碌碌,诡异的气氛油然而生。

之后就是长达一个月的严格封控。

按照以往的经验,在这个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领导会来检查单位的工作,也就是检查一下有没有人值班,防控物资准备得充足不充足,防控文件准备得是不是详尽。

可是,这次的封控太严了,严到领导也不能出城,所以,也就没有了这些检查。

空荡荡的校园里只有一个人,又没有具体的事情可做,真的很无聊。

全员核酸天天做,前几次一直是半夜做核酸,后来改成了白天做。中间还换了一家核酸检测公司,据说是上一家核酸检测公司涉嫌造假。

感染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不时有官方通报出来,我们县的一号病例一直没有找到感染源,从二号病例开始怎么感染的,通报得清清楚楚。

这次疫情,我们县共有三百多感染者,每个感染者是如何感染的,都通报得清清楚楚。

我们同事私下聊天都在感叹:疫情防控两年多了,以前总感觉距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是真的到身边了,我们一个县有三百多病例,确实不少。好在政府防控及时有力,没有造成更大规模的蔓延。

一直到农历春节的前夕,元月二十七号,才允许单位值班人员返回家中。

回到家的时候,站在门外,老婆用酒精给我全身上上下下精心消毒,连鞋底都不放过。

消过毒之后,进门第一件事是洗澡,把衣服全部脱下来塞进洗衣机,然后洗个澡再换上新的衣服。

农历春节的前两天,彻底放开了管控,刚刚经历了最严格封控的全县人民,过了一个安静祥和的春节。

2024年的春季学期,如期开学,为了安全开学,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首先是人员排查,一再排查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家人。

然后是做核酸,在开学前,教体部门组织了三次针对学生的核酸检测,把全镇的学生集中在几个比较广阔的地方做核酸,这个场面很壮观。

开学之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做核酸和疫情防控。

核酸天天做,只不过,这时候做核酸就简单了,每天上午八点,村医会准时带着试管和棉签来到学校门口,信息采集员就是学校的老师,经过培训,下载一个专门的软件,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除了做核酸之外,疫情防控工作非常的繁琐,领导经常检查,主要是检查防控物资和各种档案文件。

防控物资很好说,只要舍得花钱购买就行,把各个教室,洗手池都放上洗手液,教室内还放上免洗洗手液和酒精,再多买一些放在专用的封控物资储备室里,领导检查的时候,看到该放的地方都放了,储备室里面还有储备,就可以过关了。

繁琐的是各种档案文件,通风消毒记录、晨午晚检记录、进出登记、行踪追踪记录等等。

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行踪追踪记录,不但是学生个人的,还包括学生的共同居住人,都要有这个记录。

检查到最后,一个出入登记表更换两三次,都是在样式和规范上不符合要求,再更换新的重新登记。并且每个学校都要备帐篷,作为隔离室。

在这样紧张的工作中到了“五一”假期,原计划五天的假期一直放了一个多月,原因是我们县又出现了疫情。

由于已经经历过一次,这次再出现疫情的时候没有了上一次的恐慌,封控了一星期左右就放开了,前几号病例有官方通报出来,怎么感染的,又传给了谁,公布得清清楚楚,后来就不再公布了,最终多少人感染,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

虽然放开了,学校也一直不开学,一直到六月十几号,才接到开学的通知。

开学的时间不长,就放暑假了。

暑假之后,照常开学,重点工作依旧是疫情防控,做核酸已经成了常态,偶尔有一天不做,反而很奇怪,学生都会问:“今天为啥不做核酸?”

“十一”假期,又有疫情发生,这次于以往不同的是:不再通报病例情况。只是通知:开学、不开学。

原计划8号开学,7号下午接到通知:明天暂不开学,开学时间听候通知。

8号下午接到通知:明天开学。

9号下午接到通知:明天全员核酸,学校暂停一天。

刚刚开学了一天就又放假,不过,这样的情况在暑假开学后已经经历过一次,全员核酸,放假一天,第二天就正常上课了。

所以,在这一次接到通知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只不过放假一天,第二天还会准时开学的。

谁也没有料到,原定一天的假,却放成了史上最长假期。

在10号的晚上,所有人都在关心一个问题,明天上不上课。

一直到晚上十点左右,接到通知:明天全员核酸。

看来,明天是开不成学了。

又过了两三天,又一个通知:没有放假的寄宿制学校,严禁私自放假,已经放假的学校,严禁私自开学,具体开学时间,听候通知。

开学遥遥无期了。

这次疫情不同于上两次,这次一直没有公布感染人数,也没有长时间封城,封城也是半天半天的封。

一般都是全员核酸的时候封城半天,下午就开放,不做全员核酸的时候就全天开放。

在放假的前十几天,我一直没有回家,坚守在学校,一是不知道开学的具体日期,二是孩子也在上学,不在家,老婆在她的单位,万一我回家又赶上封城,就要把我一人封在家里,还不如在学校。毕竟就算是封城,农村也稍微宽松一些,可以活动的范围比在城里大得多了。

就这样一直在学校坚守到十月二十一号晚上,吃过饭之后返回家中,临走前还和我一个同事说:我回家洗洗澡、换换衣服,还来。

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

二十二号上午,老婆也回来了。

中午午休起床,看到物业群里闹翻了天,逐条查看,才知道,我们小区昨天的核酸检测中出现了一管阳性,今天要全部拉走隔离。

哎!真是点背到家了。

向窗外看去,二十多辆大巴车整整齐齐的停放在道路上,每辆大巴车里都有两个大白,大白似乎无所事事,一会儿下车在门口走动几步,一会儿上车上,一会儿就坐在门口玩手机。

物业群里闹翻了天,各种小道消息不断传来,始终没有见一则官方的通知。

综合物业群里的小道消息,应该是九楼有一家三口是阳性。而九楼的住户和那一管中的二十个人以及家人当天下午就拉倒隔离点了。

把这些人拉走之后就停止了,大巴车整齐的停靠在路边,等候命令。

下午的时候,有人敲门,登记信息,三个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在登记,详细登记了家里的人口数和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

天黑的时候,又有人敲门,通知立即下楼,集中隔离。

我透过窗户向外观察,一直到人很少的时候才下楼,这时候已经晚上十一点多了,全小区人员已经基本撤离完毕,我们是最后一车了。

趁着等待的间隙,向物业诉苦:“我是昨天晚上才回来的,回来可赶上了。”

物业人员笑着说:“你已经不错了,还住了一晚上,有几个是今天上午才过来的,还有一个最冤,本来没有在这里居住,今天快中午的时候突发奇想要来看看,结果到门前了,发现没带钥匙,想走可走不了了。走也走不了,屋里也进不去,怎么办呢?干脆穿了套防护服做志愿者,那不,就哪一位。”

坐上了车,我们都在感叹:传说中的午夜大巴被我们赶上了。

坐车到隔离点,已经凌晨一点多了。

这是一个新建的隔离点,还没有完全竣工,偌大的的一个地方只有少部分可以勉强入驻,其余的地方还在紧张施工中,屋内有热水器,但是没有通电通水,而我们是第一批入驻这里的人。

十天的集中隔离,每天做核酸,不能出那间屋子,一天三顿有人按时送饭,不用做饭,连碗筷都不用刷,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玩手机。

正在封控期间,儿子上的高中要放假,我和老婆都在隔离,而我们小区还在戒严,有警察值守,每天消毒。只有让儿子先去他姑姑家住几天。

十天的隔离有惊无险,在第十天的夜晚,我们又被午夜大巴送回了小区。

之后就是居家的日子,封控也没有规律,半天半天地封,或者连封三天。

就在这样的日子中到了十一月二十四日,闺女从省城回来。

我们知道她要回来,上午就去菜市场买了大量的菜,下午闺女刚到家十几分钟,物业人员就来把屋门贴上了封条,居家隔离七天。

封就封吧,反正买的有菜,有吃的,就不怕封。

第三天,传来消息:全县封控三天。

三天封控到期,又传来消息,继续封控,解除封控时间,另行通知。

到我们居家隔离结束的时候,物业来通知:你们可以解除隔离了,不过,全市都在封控,还是哪儿也去不了。

这样的封控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四号,十二月五号开始,没有再做全员核酸,也没有继续封控或者解除封控的通知。

头几天,人们还是试探性的上街,街上人很少,两三天后才街上热闹了起来。

这样的热闹没有持续几天,就出现了大规模的感染,到十五号左右,街上又变得冷冷清清。

在十五号前后四五天时间内,街上比封控的时候还要干净,封控的时候,街上还有交警在站岗,现在没有交警站岗,也没有人要求你不能出门,可是,所有人就是不出门。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有四五天时间,已经慢慢变好了,街上回复了热闹。

我家的感染是从二十号开始的,最先感染的是我儿子,我儿子快好的时候,我闺女出现症状,我闺女感染了两天,我老婆也出现症状。

我成了天选做饭人。

我老婆感染三天后,在2024年的最后三天,我最终也没能抵抗住新冠病毒,发起了高烧,浑身酸痛不止。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不禁回忆起这一年来的经历,以抗疫开始,以感染结束。

不禁感慨万千,之前做了那么多工作,当病毒真的来到你身边的时候,你是毫无办法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身的免疫力。

2024疫情个人心得体会篇2

20__年我们过着一个不一样的春节。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成了20__年飞出来的一只“黑天鹅”。这只“黑天鹅”的出现让全国人民乱了阵脚。

往日拥挤的城市一下子变得宁静下来,而我们的农村也不例外,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做好一切防护措施,封村隔离,人人戴口罩,不串门,不聚集,因为这场战“疫”,我们共同的敌人就是新型冠状病毒。

我作为一个少先队员,也要当起自己的责任。我也当了一次村口防疫站的志愿者,带着口罩给进出村的长辈们做登记,一天进出村子的人们屈指可数。我每天勤洗手,尽量不出村。因为生活在农村,所以我们一家每天早上可以戴着口罩去山路上跑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才不会让病毒有可趁之机。回来就看看书,写写作业,虽然开学延迟了,我们停课了,但是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晴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后山上爬山、挖野菜;雨天,我跟他们一起在家包饺子,做各种好吃的。每天过得很充实。

虽然今年的春节跟往年不一样,但平时忙的不可开交的爸爸妈妈陪伴我的时间变长了,家里也变得格外温馨。也让我们看见全国人民都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共同战“疫”。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中国人民一定会战胜病毒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4疫情个人心得体会篇3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如何在基层做好疫情防控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可是在农村一提到疫情老百姓就不够重视,不听劝,出门始终不愿意戴口罩,总觉得“非典”都经历过,还有什么可怕的一提到返乡人员要进行医学观察,就陷入了恐慌。所以,做好群众的宣传与疏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办,别着急,办法总比困难多,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尽的。

土味标语时尚化,防疫知识入乡入村入脑入心。“省小钱不戴口罩,花大钱卧床治病”“此刻请吃的饭都是鸿门宴”,这些“话糙理不糙”的土味标语,显得十分接地气,老百姓听的明白。这样的宣传形式让他们明白了疫情的严重性,主动做到了少出门、不串门,宅在家中就是对国家重大的贡献。

小喇叭发挥大作用,既保护自我又提高村民知晓率。防控疫情,我们在行动。你瞧,南川区的车载小喇叭发挥大作用啦。“各位村民朋友,在这十分时期,外地回来人员莫乱跑,传染肺炎不得了,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流动车喇叭循环播放,在口罩有限的情景下,既保护了自我,又做到了全方位宣传。在基层一线,众多乡镇还组织村社干部、卫生院工作人员、基层民警利用人力手拉音箱循环往复地向群众宣传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知识,提高了村民的知晓率。他们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在关键时刻为村里的群众扛事”,时刻牢记自我的初心与使命,用接地气的方式打通疫情防控最终一公里。

微信群联系你我他,全力构建疫情防控安全网。在线上,一些不实舆论误导村民,老百姓的鉴别本事有限,于是各个村民小组建立了微信群,对一些不实消息及时辟谣。同时,他们运用互联网安全高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消除老百姓的恐慌,让村民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这样的硬核操作,实现了让信息流多跑路,让人员少跑腿,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依靠人民坚决打好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4疫情个人心得体会篇4

前几天,在微信群里有家长吐槽,晒出了家中念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寒假作业图——一天中要完成的仅语文一门学科就有5项作业,听、说、读、写、背一样都没落下,并要求家长督促,按时完成。孩子对妈妈抱怨道:“这是啥新年嘛!说好的出游计划取消了,还没开学就有作业了!”解读这一信息,不难看出,在疫情“兵临城下”的现在,在广大民众对疫情心理负担普遍较重的情况下,已经有一些学校在悄然给学生施加学业负担了,而压给学生的各科作业带来的实际作用是:家长烦,学生怨!并且,从微信群跟帖,以及一直以来教育竞争“剧场效应”特点判断,上述这种情况并非孤例。

时下,正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疫情当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认真做到“宅”“戴”“洗”三字经,以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同时,教育部发文延迟开学,以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便是教育系统应对疫情的不二之策。然而,不知何故,在原本正常的开学时间尚未到来之际,“学生停课不停学,教师离校不离教”的口号声已经渐次响起,并且迅速升温。社会上许多网络教育机构以强大的心理攻势,敲打着心存焦虑的家长,鼓动家长抓紧给孩子添置在线课程;一些地方和学校或许是出于教育者的责任心,抑或是出于考试竞争的种种原因,担心学生长期宅在家中可能荒废学业,降低成绩排名,而让教师早早准备配合网络教学,抓紧对学生学业的督促辅导。于是乎,“停课不停学”的口号一经喊出,一不小心便成了某些商家的难得商机,也成了某些地方和学校企图在考试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越”的良机。

还是先来看一下现实生活吧。其实,在疫情总体得到控制,但仍不容乐观大意的.当下,家长们大多是“宅”而无“闲”的,更不用说还有无数家长每天不知疲惫地奋战在抗疫工作一线,连家庭生活都照顾不到,更何谈督促孩子的“作业”?而对于孩子而言,由于疫情的原因,这个特殊的冬天,已经让他们失去了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机会和条件。如果此时,在他们的寒假原本已经过得足够枯燥乏味,想要透一口气的时候,再让他们“宅”在家里整天忙碌着在线看直播上课、刷题做作业的话,其精神状态的郁闷和不适是可以预料的。

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放大格局,站在儿童的立场,从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视角,完整正确地理解“停课不停学”的策略部署。应当积极引导家长和孩子向生活学习,把正在进行的这场全民动员抗击病疫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成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帮助孩子积极地参与生活,乐观地面对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让孩子懂一点责任担当,学一种科学精神,会一些闲暇本领。这应该是“停课不停学”的真正含义所在。

窃以为,那种一味让学生在线上课与刷题,甚至规定教师、家长和学生每天在线打卡的做法,其实是对“停课不停学”的曲解甚至歪解。尤其一些社会在线教育机构,实在应以全民抗疫的大局为重,积极利用自身的网络平台优势,为优化亿万家庭的宅居生活,提升全民休闲生活质量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切勿将疫情当商机或是噱头,为一己一时之利而误导了家长,伤害了孩子。

近日,教育部已经明令禁止披着“停课不停学”外衣的变相补课行为,明确规定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并要求学校和家长在防控疫情严峻形势下,把孩子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适度安排孩子学习、生活和锻炼,确保学生度过愉快的假期。各培训机构也要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期待教育部的这些意见能在各地真正落实到位,以避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日里,引发另一种教育的“疫情”!须慎之又慎之。

2024疫情个人心得体会篇5

目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已经全面打响,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院就是战场。此刻医务工作者绝对不能缺席,今年春节注定是个不一样的春节,为了抗击疫情,在通渭县人民医院党委号召下,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主动放弃休假,在岗在位,展现出县人民医院“博文厚德,大医仁心”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战胜疫情,全体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战斗,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带病上岗坚守防控救治第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我们不能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感染科医师某某带病和同事们并肩战斗在防控救治一线。某某是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医生,从腊月二十七开始到正月初一,他24小时坚守在病区,戴着严密的口罩、护目镜,穿着闷热不透气的防护服,水也不敢多喝,一天工作下来,他本来就因病折磨的腰疼愈加明显,腰也直不起来,只能赶紧平躺着缓解一下。腊月三十日,两个孩子在家里等着他回来过年,从视频中看到他们期待的眼神,听到他们娇嫩的声音,某某说他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助,心里也暗暗难过。但是,想到病房里的病人需要及时的救治,需要倍加呵护,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就要舍小家顾大家”。直起腰杆,继续工作,为疫情救治工作奋力前行,某某做到了“不忘从医初心,牢记健康使命”。

临危受命感染科主任勇挑重担

某某是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他是第二批进入感染病区的医生。疫情发生后,他主动担当,积极工作,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还做好同事各种思想工作,让大家放松心情,认真工作。他说,作为感染科主任,他由衷地感受到自己所带领的团队,在医治新冠肺炎病人过程中表现出的舍己救人的精神是值得让人肯定的。他们克服着孩子无人照料,自身身体病痛等各种困难留在救治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展示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

谈及病区的情况时,某某说,在这里我们每天都会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仔细认真的体格检查,及时上报相关信息,进行心理安慰,思想疏导,并对患者目前的病情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尽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恐惧,缓解他们精神压力,以保证每位患者能够积极配合留观治疗。同时,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隔离病房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饮食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主动支援夫妻二人齐上阵

呼吸内科医师某某,儿科护士王宇涵,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既是夫妻,又是同事,更是战友。今年春节,因为抗击疫情,他们夫妻主动进入隔离病区,用“仁心”守护着患者的安康。因为老人年迈,两个孩子还小,只能托付给堂弟家照顾。作为父母,他们知道孩子的思念,也深深牵挂孩子,越是这样,他们越是感觉到亲情、健康的重要,也越知道自己作为医护人员的职责重要。在特殊的环境里,王宇涵度过了她26岁的生日,没有烛光,没有生日蛋糕,在布满消毒水味道的房间里,她默默的祈祷,这次疫情赶紧过去,祝福家人、朋友、全国人民健康幸福。她说能和丈夫并肩战斗,有丈夫的`理解支持,她也感觉到很幸福。“职责所在,使命在身,我们一起加油!”这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勉励的一句话。

延迟婚礼主动请缨上抗疫一线

普外科90后护士陈娟娟,原定正月初十结婚,为了坚守一线抗击疫情,她主动推迟婚期,从正月初七开始便投入隔离病房紧张的工作中,同“战友们”并肩作战。作为年轻的护士,她说,“进入隔离病房之前,我们都接受了严格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及自我防护等一系列相关救治流程专业培训。”当问及家人的态度时,姑娘腼腆着说到:“我的家人也很理解我,既然医院需要我,定当不辱使命、坚守岗位。我和家人共同商量把婚期延迟,等这场战役结束,再来准备做最美的新娘”。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李艳艳、邢静护士因为长期戴口罩,鼻梁、耳背的皮肤都被压烂了,反复的洗手、消毒使他们的双手都开始皴裂,因为穿防护服如厕不便,她们甚至都不敢多喝水;同时进入感染科的党彪大夫的妻子也是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士,因为工作两个小孩也只能留给迈的父母照看了;李晓红结婚不到十天就放弃婚假,到感染病区工作……

当前通渭县人民医院隔离病房共有3名患者,其中1例为通渭县第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其余2例均为医学观察患者。目前,3名患者病情平稳。

新春佳节,本是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日子,疫情无情人有情,正是有无数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防疫一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才多了一份保障。

《2024疫情个人心得体会优秀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