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最新6篇
在观后感记录的同时,大家一定要保持端正的态度,对于观后感的书写,我们一定要将感着重描述,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1
长征路上,最珍贵的梦想是信仰。提起黄文秀,为何首谈信仰?因为信则坚定,仰则追寻。正是她把“坚定”留给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所以才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离开大城市选择“泥泞”;正是她把“追寻”留给了摆脱贫困的事业,所以才在青春正盛的岁月主动申请扎根基层。也许黄文秀的内心里有许许多多的梦想,但这些梦想中最珍贵最耀眼的是她坚定追求的信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
长征路上,最精彩的奋斗是改革。农村随改革而兴、历改革弥强。为了闯出一条新路,扭转百坭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农民增收难、集体无收入、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率高的困境,黄文秀“软硬兼施”,她一手抓硬实力,改革试点“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销模式发展本土砂糖桔产业,提高果农种植技术,发展农村电商,促进“产销一体化”;另一手抓软实力,通过创新形式以乡风文明红旗村、文明家庭建设、善行义举光荣榜为切入口,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久久为功迎来了百坭村“拔穷根”“铺富路”的曙光。
长征路上,最疾驰的脚步是坚持。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不等于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百坭村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的数字仿佛在诉说着黄文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毅力和定力。她一直在疾驰,一直在奔跑,扶贫日记里一幅幅“贫困家庭分布图”是她“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担当,村民嘴中“难缠的女娃娃”是她“向下生长结穷亲”的日常,村屯路旁“1.5公里道路硬化、4个蓄水池、17盏路灯”是她“执行政策不走样”的勋章,她用“坚持”照亮着两万五千里扶贫路上的每一段车辙、每一个脚步。
长征路上,最美丽的青春是奉献。黄文秀在大四的一份试卷中写道:“我认为徐本禹的人生价值选择是正确的,他的奉献精神值得我学习”。笔者曾有幸与“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同处共事,从黄文秀、徐本禹的身上我们看到——原来有一种青春叫奉献。她把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不通高速公路的穷县城,奉献给了群山环绕道路崎岖的百坭村,奉献给了曾怀疑过她来“镀金”的村民,奉献给了195户原本素不相识的贫困户,却唯独把“吝啬”留给了刚刚做完癌症手术的父亲。她把牵挂和责任留给了大水来临前的山村,却唯独把自己的生命“忽略”在山洪肆虐下的小道。
大江茫茫流日夜,慷慨前行歌未央。“文秀书记”倒在了脱贫攻坚的“长征路”上,这一刻青山不语、苍天含泪。愿同为全国20万名“第一书记”、70万名驻村干部的我们,好好珍藏她长征路上的“四宗最”,擦干眼框,收拾行囊,迎着朝阳,奔赴理想,坚定走在她长征路的“延长线”上,去征服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2
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一个不能掉队。继江西井冈山市、河南兰考县率先脱贫摘帽后,近期全国9个省区市的26个贫困县通过专项评估检查,由省级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这是自1986年国家设定贫困县以来,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的净减少,既为今后几年贫困县有序规范退出树立标杆、作出示范,也为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信心。
把好贫困退出关,是确保脱贫成效没有“水分”的关键一步。对此,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此次“摘帽”的26个贫困县,由7家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评估检查,始终坚持公正独立的第三方立场,严格把好工作程序规范关、入户调查质量关、问题户审核判定关、数据质量关,客观呈现脱贫成效。评估过程有这样一个细节:某贫困户的房屋认定比较模糊,评估组通过实地勘察,综合该户家庭情况和住房安全问题,最终判定该户为漏评户。这种客观、公正、较真的工作态度,确保了脱贫攻坚考核评估的公信力,说明贫困县退出不是自说自话、闭门造车,而是挤干水分、防止虚报,有着实打实的脱贫成效作为支撑。
有制度设计的硬杠杠,有各个环节的严把关,才能换来脱贫成效的实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在发展中国家中贡献了份额的减贫人口。能取得这样的“巨大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资金调配、贫困识别、产业发展、干部动员等一系列堪称“精准”的政策举措,体现着深刻的治理艺术。正如一位联合国官员的观察,“中国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表明,通过良好的政治愿景、科学的扶贫战略、适宜的政策措施,实现整体脱贫是完全可能的”。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贫困县摘了穷帽,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接下来还需要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能力,防止返贫。主管部门提出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目的就是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为广大群众建立稳定的心理预期。既无需担心扶贫干部会迅速撤离岗位,同时也要依靠自身努力尽快走上脱贫之路,在内外两股动力的助推下,脱贫成果将不仅得到人民的认可,更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降到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从现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大约3年时间,脱贫攻坚进入后半程;面对深度贫困地区,现在到了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关键时期。越是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越是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越是要采取超常措施加以扶持。这就需要拿出坚持到底的劲头,下一番“绣花”功夫,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一位参与脱贫评估的专家,调研了39个行政村,发放了1000多份调查问卷,最后写下了8000多字的笔记,目的就是要保证访谈场景可还原、发现问题可追溯。事实上,这样一种认真的精神,可以说是整个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将这样的状态保持下去,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摆脱贫困的大决战,书写人类反贫困的新奇迹。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3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扶贫脱困,是民心工程更是良心工程,需要全民共识和上下联动,决不能以层层压责任的名义搞出层层推责任的态度。顾大局、出实招、解心结,应是每一个层面和行业都应有所作为的目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层干部和一线工作者深有感怀也为此而做的最为艰辛!扶志、扶智、扶病、扶残、扶老、扶弱、扶育、扶产业,不只是政策措施的落实,更是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通水、通电、通路、通网,村容村貌整治,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各行各业的协同配合,涉及各层级的重视程度,更涉及社会层面的支持和理解、贫困者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请为察右后旗点赞、为广大干部致敬吧,作为脱贫攻坚的亲历者、见证者,季节的轮换与时间的延展,变化了的是贫困地区的旧貌换新颜、是扶贫攻坚者岁月镌刻的沧桑容颜、是历经变化万千后的正定自若、更是体验世态冷暖后心智的成长成熟。不变的是春秋更替的天地轮转、是理想信念的根深固执、是忠于职守的苦干实干、更是追求实事求是甘于奉献的理念,"埋头喜做十件事、不愿宣扬一份情"的朴实情怀承载着后旗脱贫攻坚战的点滴行动!
综观历史,无论古今还是中外,只有中国共产党在消灭贫困和让利予民的政策上取得了言出必行的丰功伟绩。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中华儿女,在共产党领导下,己经由站起来走到了强起来、富起来的征程中。
实现中国梦的初衷和使命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图富强。面对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只有决心和信心,没有行动和作为,只喊口号弱视实际,只会出现画饼充饥、空中楼阁。为此,就要用责任代替漠视,杜绝各行业单位的应付了事的态度。集小溪汇成江河,每一名干部都行动起来,用心用行助推脱贫攻坚,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注重脱贫攻坚、关注脱贫攻坚战,使之成为份内之事、应尽之责,才能调动和激发全社会力量真情实意投入脱贫致富的伟大工程和滚滚洪流中。
无论是城市返哺农村,还是先富带动后富,只有形成乡村振兴、城市繁荣的和谐统一的大格局,才能真正实现每个人心中的梦想。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4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次对我们党员干部的重要考验。
二是要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村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可以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党员等人群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贫困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积极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要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再教育,组织政策再学习、村情再了解、民情再熟悉、贫情再研判,推动问题整改见底清零。人才帮扶到位,选拔优秀干部,选调扶贫优秀队伍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出实招,谋新路,探索稳定长效的脱贫致富之路。
三是要继续整合帮扶队伍。划分片区,落实包保责任,精心组织开展帮扶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帮扶实效。要全力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各级帮扶单位进村入户帮办民生实事,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5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回到家乡,当一名定向选调生,扎根基层”,投入扶贫第一线,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家中老父身患重病,自己的终身大事也还没有着落,可仍然挡不住她坚毅的脚步。她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在黄文秀的身上,我看到了弥足珍贵的勇气、信念、决心和毅力,值得我们广大青年看齐学习。
回首的勇气。在大多数读书的年轻人急着从贫瘠的农村大地扑向富裕的城市时,有那么一小股力量,朝着相反的方向,带着希望学成归来,用知识和智慧推动着农村的发展变化。黄文秀就是其中之一,从革命老区百色远赴北京求学,以北师大研究生学历回乡,一头扎进驻村扶贫工作,她说:“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我们常说农村的孩子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走出家乡,出人头地,所以回首对于每一个贫穷的读书人来说,都需要莫大的勇气,作为同辈的我,深深敬佩于拥有这种勇气的黄文秀。
利他的信念。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自我生存不易,普通人都被车、房、钱压得透不过气,无暇他顾,人与人之间渐行渐远,冷漠自私成为你我的保护色。而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做黄文秀的女孩说:“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于是,放下并不富裕的家庭、放下身患重病的父亲、放下光彩缤纷的生活、放下自己的终身大事,想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将更多贫苦的家庭从困境泥泞中拉一把,将在停在时光里的大山再向前推一把,便成了这个年轻生命的坚定信念。
实干的决心。“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从象牙塔出来的我们,满腔的热血和激情,常常被现实的残酷泼冷水,由虚到实是踏入社会的第一道坎。黄文秀二话不说,卸下矜持文弱,褪去美丽精致,学着方言,化身本地人,走村串户,穿行于蜿蜒山路之中,不畏艰险万难。她说:“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这就是我的使命”,乐观而坚定。
坚持的毅力 。有人说,不管做什么,只要你一直坚持做,总会有收获的。年轻的我们,在缤纷世界里挥霍青春,对工作朝三暮四的时候,优秀的人正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铆足了力跟困境、跟自己较着劲。在扶贫工作开始之初,黄文秀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除了客观环境的落后,还有群众的不理解,前进的每一步都走得不易。每次躲着哭完鼻子,就迅速调整好心态,尝试各种方式方法,逐个击破各个障碍,百炼成钢。“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是她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一招发兵,就只能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就像袁枚的那首小诗所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仿佛看到黄文秀的笑颜,如小小苔花,在百色山间,绽放出最美的青春姿态。
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篇6
脱贫攻坚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让我们明白了“中国精神”;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让我们明白了“中国速度”;李保国、张桂梅、黄文秀……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让我们明白了“中国力量”;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共减少贫困人口8.5亿多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70%,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而这奇迹的创造离不开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
党的坚强领导,是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脱贫攻坚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的伟大工程,单靠某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而是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正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支撑,才有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正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把亿万中国人民的智慧凝聚起来,把亿万中国人民的力量聚焦起来,形成攻坚克难的磅礴之力,才有了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正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一支支扶贫工作队驻村、一个个对口帮扶项目落地生根,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各种扶贫,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才取得了丰硕的扶贫战果。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从明确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后精准识别,掌握扶贫脱贫的关键,到实行全国一盘棋,做到识大体、顾大局而形成合力,再到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实际,及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解决“最后一公里”,亦或是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都离不开精准扶贫这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正是因为我们拿出了过硬的举措和办法,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下足了“绣花”功夫,用尽了“滴管”技术,才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是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团结就是力量。不团结,一个人本事再大,也办不成任何事情。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得益于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共同啃下“最难啃的骨头”、攻克“最难攻克的堡垒”。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省市县各层面结对帮扶;定点扶贫让所有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有帮扶单位;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各种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正是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了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才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脱贫攻坚成果,创造了减贫奇迹。
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读懂脱贫攻坚的制胜密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把实事办得更好、好事办得更实中,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