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23-12-22 14:10:24 分类:活动总结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的创造力和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个性化教学,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精选6篇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提高快速动作的反应,提高动作的敏捷性。

2、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增强上下肢和腰腹部的力量。

3、养成听信号行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小马头饰(人手1个),老虎头饰(每组1个),塑料圈和塑料小跳箱若干个,有节奏变化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2、宽敞、无障碍的户外大操场。

教学过程游戏玩法:

在场地一端画一条起点线,另一端画一条终点线。将幼儿6人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同时进行游戏。对应小组在起点线前方场地各摆放10个塑料圈,间距80厘米,呈s形。在圈的右侧平行放塑料小跳箱,先间距10厘米放一个,然后间距30厘米放一个,接着间距50厘米一个,后面摆塑料小跳箱的距离同前,但高度改变。10厘米的上面多放一个塑料小跳箱,增加高度;30厘米的放两个;50厘米的放三个,依此类推。摆放10个左右,放两列。(见图3—3)幼儿戴上小马头饰扮演小马,每组先暂选一名幼儿戴上老虎头饰扮演老虎。音乐响起,小马在场地中自由走跑。音乐暂停,老虎入场,用先单脚跳后脚跳的方式,跳过面前的圈圈,去追赶小马。小马用单脚跨越的方式,跳过面前的塑料小跳箱,躲避老虎。接着老虎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地追场地上的小马,小马根据老虎的追逐方向,自由地在场地上奔跑躲避。

注意事项:

1、提醒幼儿奔跑时注意互相躲避,避免发生碰撞。

2、追逐、躲避游戏的时间和节奏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在跳和跨的时候要注意要用上腰腹的力量。

效果反馈:

注意提醒孩子们在跳和跨的时候要用上腰腹的力量。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了解猴子的习性,理解卖帽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通过观察画面,学习大胆地表述出事情发生、发展的有趣过程。

3、乐意与同伴一起表演《猴子学样》的故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食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1,师:请你跟我拍拍手 生:我就跟你拍拍手师:请你跟我学小猴 生:我就跟你学小猴

2、师:你们喜不喜欢猴子?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有趣的图片,我们一起来学讲一个猴子的故事。

二、看图,学讲故事。

1、出示第一幅图。

师:有一位老爷你挑着一担草帽到城里去卖,走累了就坐在大树下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这时,谁来它们在干什么?小猴子戴上草帽后会怎么样?(教师以动作引导幼儿说:叽叽喳喳,又叫又跳)学习新词:又叫又跳

2、出示第二幅图片。

提问:猴子在树上又叫又唱,老爷爷怎么样?

提问:老爷爷急着怎么做,猴子又是怎么样的?

3、出示第三幅图片。

提问:老爷爷更着急,急着老爷爷怎么做,猴子又是怎么样学老爷爷的.?

请幼儿思考:老爷爷看出猴子又在学他的样子,忽然想出了一个要回草帽的好办法。请幼儿想一想是什么办法。

4、出示第四幅图片。

老爷爷到底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呢?谁和老爷爷想的办法一样?办法么老爷爷能想出这个好办法?

5、看图完整讲述故事。

(1)幼儿打开用书,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2)幼儿自主阅读,完整地讲述故事。

6、请幼儿给故事取名字。(猴子学样)三、表演故事教师分配角色,请幼儿表演故事。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篇3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动作协调能力,本次活动创设“种小树”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巩固助跑跨跳的基本动作要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活动过程中,鼓励、启发幼儿对纸棒的玩法进行充分探究,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借用纸棒搭“河”,给幼儿更多关于一物多玩的启迪。

活动目标:

1、探索纸棒的一物多玩,能跨跳宽度至少为50cm的平面障碍。

2、灵敏地助跑跨过不同宽度的小河,能动作迅速地种树。

3、体验种树的快乐,喜欢探索更多玩具的不同玩法。活动准备:

1、长度约50m的纸棒,地垫4块,大小不同的纸箱5~6个(做山坡,在纸箱上挖好种树用的孔)

2、活泼、欢快的音乐(如《郊游》,《小树苗》)。

3、场地布置,如下图所示:

活动建议:

1、带领幼儿随音乐去“郊游”,做走、跑、下蹲弯腰等动作进行热身。

2、幼儿自由玩纸棒,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

(1)个人自由探索纸棒的'玩法。

(2)合作探索玩纸棒的方法。

(3)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提出跨过小河的玩法,重点讲解助跑路跳时一只脚用力路地另一只脚向前伸、落地时曲膝的动作要领。

(4)请幼儿自由结伴,用纸棒拼摆出宽度为40—50cm的“小河”,练习助跑跨跳。

3、组织幼儿玩“种小树”游戏。

(1)教师和幼儿共同用纸棒搭建“小河”,根据幼儿的动作水平,可调整“小河的宽度(45~50cm)

(2)引导幼儿观察游戏场地,讨论、理解游戏玩法。

提问:种“小树”要经过哪些地方?怎样过“小河”?怎样过“草地”?怎样种小树”?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小结游戏玩法:拿一棵“小树”(纸棒)在起点线后面排队站好。听到“开始”的口令后排头幼儿先助跑跨过“小河”,再爬过“草地”,把“小树”种在“山坡”(将纸棒插在纸箱上的小孔里)上,然后按原路返回。拍下一个幼儿的手,下一个幼儿出发。

(3)第2次游戏,灵敏地跨过不同宽度(50~60cm)的小河。

提醒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宽度的小河(小河的宽度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玩游戏Ⅰ~2遍。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用力蹬地、展腿、曲膝落地的动作,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4、带领幼儿玩“小树苗快长大”游戏,随柔和的音乐做放松运动。

请幼儿坐到地垫上,随《小树苗》音乐做出小树发芽慢慢长大的样子。活动延伸:

将纸棒投放到户外游戏区,户外游戏时间引导幼儿继续利用纸棒玩多种游戏,如跳房子、跳梯子、猫捉老鼠等。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不能随地吐痰及其原因。

2、幼儿能够明白在不同情况下,要吐痰时应该怎么做,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惯。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孩子们,当我们在美丽的花店或者在美丽的展览厅里,突然发现在地上有一堆浓痰,那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老师,父母们也经常告诉我们不要随地吐痰,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吗?吐痰又有些什么害处呢?幼儿讨论。

二、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①因为痰里很多细菌和病毒,能传播白喉、脑膜炎、麻疹、感冒、肺结核等多种疾病,所以不因该随地吐痰。

②而且随地吐痰会弄脏环境,是一种不卫生、不文明、违反公共道德的不良行为。

a.不卫生

b.不文明

c.违反公德

有细菌、病毒

影响市容

自私自利

传播疾病

影响形象

损人不利己

2.那么我们有了痰怎么办?

a.咽到肚子里去

b.吐到痰盂里

c.吐到墙角里

d.吐到地上,用脚踏掉 e.吐到废纸里,扔进垃圾筒

原因:痰里有细菌和病毒,咽到肚子里,对人体不利。

吐到墙角里,更加提供了其滋生的环境。

吐到地上用脚踏掉,不但没有把细菌病毒杀死,反而会把细菌和病

毒到到更多的地方。

三、巩固新知:

1、讨论感冒有痰要怎么办?/打喷嚏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2、组织幼儿表演,吐痰给人们带来的不便。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团、压、搓等泥工技巧,塑造出简单的兔形象,并能够简单刻画形象细节。

2.养成认真细致的制作习惯。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感受作品兔的美感。

活动准备 :

玩具兔子一只、各色彩泥、泥工板、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教师(出示玩具兔子):你们看,我带谁来了?(小兔子),告诉幼儿这个兔子的名字叫“叮叮”,引导幼儿围绕兔子的外形进行观察和讨论。它长什么样?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讲解兔子的耳朵、身体和尾巴的特征。

2.兔子的两只耳朵长长的,头是圆的,身体是椭圆形的,四条腿短短的,尾巴也是短短的,眼睛是红红的,嘴巴是三瓣的。

3.小兔子叮叮没有朋友,我们帮它做一些好朋友吧。

4.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过程:首先将彩泥平分两份,先用一团泥搓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另一团先平分为两份,其中一团泥团一个圆形的头,剩下的一团为三份,一份搓成一条短尾巴;其余两份搓成二只耳朵,耳朵要搓好一个椭圆形再压扁,用另外一种颜色做耳朵的内部,沾上嘴巴,最后小兔子就做好了。

5.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现在请你们给小兔子做好朋友,小兔子的头可以看不同方向。鼓励幼儿做不同姿态的兔子。

7.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幼儿解决各部份粘贴问题以及嘴巴和眼睛的塑造问题。

8.教师个别辅导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对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还可以鼓励他搓一个胡萝卜喂兔子吃。

三、结束活动

展示幼儿作品,看看谁的小兔子最可爱。

活动延伸:

请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兔子伙伴。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了解常见车子的名称,引发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想说的愿望。

2、初步培养幼儿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鼓励孩子的大胆想象和表现。

重点:

孩子的动手操作和大胆想象各式玩具车,布置成一个停车场各种颜色的颜料白纸马夹袋做成的小背心幼儿每人一件

设计思路:

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车子是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因此在选取教材时,我想到了这一孩子们最为熟悉和喜爱的内容。活动中停车场里的车子都是孩子们自己带来的,这样一来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在活动中就多了一份兴趣。

小班孩子正处在对颜色的.认识期,摆弄颜色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开心的事。所以我设计了用车子来玩弄五颜六色的颜料这一趣味性较强的环节,进一步来引起孩子对色彩的兴趣。

造好了“马路”,我请小朋友给马路取名字,为了既能引发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鼓励孩子大胆的想象和表达。

活动流程:

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感知表达说说认识的车——→体验操作,为车子造马路——→迁移想象,为马路取名字。

(一)说一说:

指导语:“你认识哪辆车子?叫什么车?”

(二)做一做:

车子在什么地方开?我们为车子造路好吗?穿工作服介绍怎样造路(教师示范重点:用力来回滚)幼儿挑选车子,开始造路(教师巡回指导)

(三)想一想:

你的路造在哪里?

你造的路叫什么名字?

小汽车想开到哪里去?

活动延伸:幼儿一边开着小汽车一边唱”汽车开来了”的歌曲结束。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精选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