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反思7篇

时间:2024-02-25 16:11:14 分类:活动总结

一份有意义的教学反思是需要一针见血地指出自己的不足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活动教学反思7篇,感谢您的参阅。

活动教学反思7篇

活动教学反思篇1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唱歌比赛》时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样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而我没考虑到小班的水平,在上《唱歌比赛》时,提了一个问题,我说:为什么小猫能够得第一名呢?它是怎么唱歌的?

对于提出的问题发现幼儿没有一个答的出来,因为问的句子什么意思其实幼儿都还没听明白,以至于幼儿都不知道。其实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联系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要幼儿跟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活动教学反思篇2

小班的孩子对洗手、洗头、洗澡时的泡泡充满了兴趣,他们去公园玩也最喜欢吹泡泡。我们怎样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生成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呢?在“好玩的夏天”这个主题中,我们设计了关于水几个活动,试图通过幼儿自己的动手尝试和操作,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体验科学活动的带来的乐趣。。

在本学期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来玩泡泡水” 这个活动贴近孩子的生活,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

活动前,我给孩子们演示吹泡泡,他们惊奇着、欢呼着。当看到泡泡从吸管口里一个一个吹出来的时候他们显得特别的兴奋。在活动前我们考虑到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控制的能力有限,有些孩子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可能会将泡泡水吸到嘴巴里,所以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但又能保证让他们体验自己吹泡泡的乐趣,于是我们决定在吸管的一头做上了标记,让幼儿把有标记的一头插到泡泡液中。并且先指导孩子们用吸管轻轻吹气。果然这一准备非常的有必要,后来在活动中孩子们没有一个吸到泡泡水的。

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猜一猜“泡泡水是怎么来的”。“买来的,我见过!”几乎是异口同声。“今天我们不用买,能不能自己做呢?”听了我说的话,大家都瞪大了眼睛。

我一一将活动材料介绍给孩子们,现场展示制作泡泡水,然后让幼儿分组用事先准备的洗涤用品自己调制泡泡水,并尝试着吹泡泡,孩子们吹着自己调制的泡泡水非常开心,同时我还准备了大吸管和小吸管,一些用废旧的电线丝做成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示范用它们来吹泡泡,让幼儿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吸管吹出的泡泡大,小吸管吹出的泡泡小;吹泡泡的工具虽然形状不同,但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操作中获得经验。

活动最后,我让孩子们带上自己的泡泡水来到操场上玩吹泡泡,启发幼儿观察吹出的泡泡在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在吹泡泡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吹出来的泡泡立即就破了,这样不利于他们观察泡泡里的美丽世界。于是,我就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幼儿讨论“怎样留住吹出来的泡泡”,这下,孩子们可兴奋了,都用自己的办法去试,有的用手挥,有的用嘴吹,还有的索性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吹……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再次达到高潮。果然,经过他们的一番努力,泡泡真的飞上天去了,孩子们看得可开心了。

你乐,我乐,泡泡乐!在本次科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玩泡泡水的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动手探索尝试、观察、比较,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而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了孩子的相互交流,把问题留给孩子自己解决。以往我们总是认为,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学习中学生通过模仿法,老师示范法,音乐情景熏陶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民族舞上半身韵律收放练习。在教授的过程中学生对动作模仿比较到位,但是在情感体会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体现在动作比较到位但是眼神表情生硬,接受完成情况有分层。其中刘雨欣,梁昭同学眼神动作配合到位,桑梓月同学眼神和动作还需要配合提高。整体完成情况优良。

一、本节课达到的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了双手持扇的基本持扇方法,能够顺利的进入小组合中音乐和动作的起始点。

2、技能目标完成良好:通过观察,体验,掌握歌曲的基本舞蹈动作;手,眼,肩的配合,吸气时身体保持的姿态和呼气时松而不懈的身体体态。只有个别学生还要继续练习眼神的配合。

3、情感目标完成良好:大部分学生能通过音乐从内心深处对动作和节奏进行了深刻的展示,通过身体的.舞蹈动和眼神流露来体现音乐的柔美和婉约的思想感情。

二、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在教授过程中动作到位但是表情方面还是比较欠缺,注意了头手眼肩的配合但是没有注意到自然表情的流露,只有两名同学做到了眼神配合交流。舞蹈的表现力中在外部动作与内部情感是不分家的,两者缺一不可。针对这个眼神配合问题下节课着重解决。

舞蹈动作的规范是需要严格要求的,通过音乐表演等一些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挖掘出每位学生具有的不同的潜力,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体会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虚心向各位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提高,谢谢大家!

活动教学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颜料和牛奶之间发生的变化,感受彩色和白色的调和之美。

2、愿意根据色彩的形态变化进行大胆想象,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体会到自己牛奶的神秘之处,自己动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食物颜料(色素),牛奶,洗洁精,抹布,每人一个操作盆。

2、音乐《牛奶歌》。

3、绘本《彩色牛奶》。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奶牛场阿姨,随音乐《牛奶歌》和幼儿进入牛奶屋情境,一起品尝甜美的牛奶。

2、欣赏故事,遐想色彩味道。

(1)欣赏绘本彬色牛奶》。

(2)幼儿按故事内容遐想各种色彩牛奶的味道。

(3)白板演示如何将白色和彩色混合,引导幼儿感受颜色变化。运用photoshop中的涂抹工具,将白色抹入彩色中,引导幼儿感受白色与彩色融合的动态美。

3、表演魔术《彩色牛奶》,遐想动态形象。

(1)将食物颜料叠加倒入装满牛奶的盆子中间,注意不要晃动。

(2)在颜料中间滴人洗洁精(浓缩),引导幼儿感受不同色彩在牛奶中翻滚运动的变化,观察和想象不同色彩构成的形态。 (如各种动物或者花草)

活动结束

以牛奶歌进行幼儿的小律动,让幼儿在愉快的舞蹈中结束本次的活动。

活动延伸

坐上老师的小火车到科学区里探索更多的关于牛奶的秘密。

活动反思

神奇牛奶画的原理:食物颜料的密度比牛奶低,所以它们就悬浮在牛奶的脂肪分子中。洗洁精把脂肪分子打散,使得它们在牛奶表面扩散。这一过程的不断推进,使牛奶动了起来,带着颜料到处跑。对于本阶段的幼儿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色彩变化过程,注意不要随意移动操作盘,这样效果才会好。

活动教学反思篇5

托班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往往以具体形象为主,一些鲜明的画面,可爱的动物形象都会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本次活动为托班语言活动,主要是让孩子熟悉《小青蛙》这首儿歌,并能跟着儿歌进行动作表演,让他们在玩玩、动动中获得乐趣。 在这节课过程中,我将儿歌中的内容画成了图画,并编成了故事,孩子们对图画的形象特别感兴趣,在讲述故事中让幼儿学习儿歌中的句式,幼儿的兴致非常高,有的幼儿不由自主地跟我边做动作边学念儿歌,我认为这样充分调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在这首儿歌中主要是教幼儿学说:“小青蛙,呱呱呱,蹲在荷叶下,鼓眼睛,大嘴巴,身穿禄马褂。”儿歌中的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托班幼儿的语言学习,另外配合形象的动作,对幼儿记忆儿歌的内容有很好的帮助,也能更好的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但整个活动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活动中,我有些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够幼儿化,孩子理解不了,而且在组织活动时教师的语言应丰富、多变,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不然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下降;在表演儿歌时我的动作幅度还应加大,这样对孩子的示范作用也会更好,因为孩子年龄小,生动、形象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吸引力比较大,所以教师的肢体动作必须到位,对孩子的吸引力才会更大。

活动教学反思篇6

这个活动趣味性比较强,儿歌简单,比较适合小班小朋友学习。活动以故事导入,故事中间提问:老虎来了怎么办?主要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开动脑筋想办法,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幼儿的回答:躲起来,躲到家里去。我只是总结:哦,躲到安全的地方去是一个办法。还可以再追问一下:躲到什么样的地方去?躲到家里为什么就安全了?还有什么办法?让幼儿领悟到遇到危险要自己想办法躲避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

活动的第一个目标:正确发准“山”、“三(sān)”等字音,虽然一直跟幼儿强调,但是却并没有教会幼儿怎样发准“三”、“山”的音,一味的强调只让幼儿摸不清头脑。如果在活动在能够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口型,告知他们“三”字发音应该牙齿相对,嘴唇微张,“山”字应该舌根上翘,重点练习几遍,相信每个幼儿都能够发准这两个字音,从而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活动中的游戏环节本应该是这节课的亮点,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动起来,变换各种动物造型,并且增加一个小小的惩罚环节,让游戏更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但幼儿在这个环节中却没有放开来,很拘谨,只是在自己的小椅子边上动一动,动物造型也很单一,没有什么创新性,这与我的课前准备和活动中的.语言、动作调动性有关。在活动前应该让幼儿多了解一些动物,学一学小动物的样子,丰富他们对动物的认知,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更放开一些,大胆一些,让幼儿走到场地中间或者直接走到室外,展开手脚进行大胆夸张的模仿,这样活动的效果会更好,幼儿也更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活动教学反思篇7

?快乐的舞蹈》一课旨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充分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能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舞蹈声中画一副快乐舞蹈的图画,并在绘画中感受舞蹈的快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回忆和模仿结合的方式,用速写的形式画出人物的动态。首先,从备课,准备教具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与设计;从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形式,来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以舞蹈视频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模仿舞蹈动作时能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人物舞蹈动作的姿态。示范画也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色彩的运用和构图。本节课也相应的存在一点遗憾,归纳如下:首先,在导入部分,在学生模仿时如果能用课件出示几种舞蹈动作的图片的话,学生就有了一个参照物,便于学生模仿。其次在示范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纸的颜色的.选择,以至于后面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清楚看的什么,所以示范这里没有启到相应的作用。再次,在评价作品部分,有时,同学们往往不能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需要老师及时的用感性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引导,特别要对画面人物夸张的动作和华丽的色彩进行分析和强调。对于舞蹈者的特点,应让同学们去发现和总结。在让学生评价时应积极地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答案用语言表达出来,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艺术课程是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共同面对的新的课题,上好艺术课程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因此美、音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所欠缺的相关知识及相关的课堂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突发现象,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的艺术教师。

《活动教学反思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