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教案7篇
为了对课堂时间做好规划,我们一定要提前将教案写好,教案是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都需要准备好的,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中职学前教育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职学前教育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会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种变化。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学习模拟实验的方法。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运用因果关系法中的差异法,判断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4、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1、水蒸气的凝结。
2、因果关系归纳法中的差异法。
3、露的形成。
教学难点:
1、用“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转变成水的条件。
2、露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 2 个、玻璃片 2 块、热水、酒精灯、木夹、火柴、搪瓷杯 ( 或涂黑铁罐头筒 ) 、冰块、温度计。
演示材料:带盖杯子 3 个,冷水,热水。
教学过程:
一 、 教学引入
教师: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上有什么 ?
学生:有水滴滴下来。
教师: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
教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杯子,一个里面装冷水、一个里面装热水、一个里面不装水,请两个同学上来观察一下,三个杯子的杯盖内有什么不一样 ?
学生:装热水的杯盖内有小水珠,装冷水和没装水的杯盖内没有小水珠。
教师:以上事实说明这些小水珠与什么有关系 ?
学生:与热水有关系。
教师:这些小水珠是怎样“跳”到杯盖上去的 ?
学生讨论: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热水蒸发多,杯内水蒸气就多,杯盖上小水珠也就多。
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
2、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
教师: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那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 ?
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的时间相同。有一个条件不相同:一块玻璃冷、一块玻璃热。 )
教师:列表比较:
甲杯 温热水 热玻璃片 无小水珠
乙杯 温热水 冷玻璃片 有小水珠
如果在两个实验中看到了不同的现象,这两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根据这个道理,你认为小水珠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学生: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教师: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板书课题: 凝 结
我们可以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 水蒸气→水
受 冷
指导学生在课文填空处填写上述变化。
教师: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 ?
学生举例: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顶上的水珠,草叶上的水珠等等。
3、指导学生认识露的形成
教师: ( 出示挂图 ) 庄稼和草叶上的水珠叫做露,它常发生在夏秋晴朗的早晨。那么这些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
学生:进行预想,发表意见。 ( 这些露珠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从物体中渗出来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
教师:那么露是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呢 ?
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个搪瓷杯里放进冰和水,使杯子成为一个很凉的物体,把杯子放在潮湿的布上。观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为什么搪瓷杯外有小水珠出现 ? 这些小水珠是从哪儿来的 ?
学生: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受冷变的。
教师:为什么有露的时候一般风很小 ?( 风大了水蒸气要吹散 )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和思考可以知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 (0 ℃以上 ) 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指导学生填空 ( 课本第 10 、 12 页的空白处 ) 。
三、总结、巩固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蒸气的凝结,并且知道了露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什么叫凝结 ? 露是怎样形成的 ?
质疑:关于露的形成,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
若学生提出为什么露多在夏、秋季晴天早晨、无风的条件下出现,教师可讲解:夏、秋季日照强,水蒸气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晚上散热快;早晨,草叶温度最低,有结;无风或者小风时,能使水蒸气有较长时间与冷草叶凝结,凝结的水也不会很快蒸发,从而形成露。
四、布置作业
思考:海水很咸、其中溶有较多的盐。你有没有办法使海水变成淡水 ?
板书设计:
凝 结
凝结:水蒸气→ 水
受 冷
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中职学前教育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知识时要专心致志,多下功夫。
2.尝试自己制定安排学习计划,知道学习时要抓紧时间。
3.理解认读句子“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活动准备:
1.ppt(人物行为对错图片、句子及译文)。
2.《幼儿身体力行表》。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谈一谈故事中好的'学习方法。
1.师幼问好
活动开始,师幼互行鞠躬礼,问好。
2.讲述故事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三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故事一,师:明明回到家要去干什么?
幼儿回答。(明明要出去玩)
师:妈妈是怎么说的?
幼儿回答。(妈妈提醒明明还没有写作业)
师:明明是怎么说的?
幼儿回答。(明明说明天是周末,周末再写)
师:最后明明是怎么做的?
幼儿回答。(明明回家写作业了)
师: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习方法?
幼儿回答。(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要抓紧时间学习)
故事二,师:小慧为什么发愁?
幼儿回答。(她买了很多书,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
师:哥哥帮小慧想了什么好方法?
幼儿回答。(先制定一个计划)
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习方法?
幼儿回答。(要制定学习计划)
故事三,师:孝孝为什么佩服小禾?
幼儿回答。(小禾懂得很多事情,每次都是先理解书中的内容)
师:为什么小禾懂得很多事情还能理解书中的内容?
幼儿回答。(因为小禾每天都会用半个小时看书,而且每次读书时都会反复去读)
师:通过听这个小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学习方法?
幼儿回答。(多看多学,每天坚持,只要工夫到了,就会有收获)
3.教师小结
师:听了这三个小故事,我们学到了三个好的学习方法,分别是学习时要抓紧时间,能够制定学习计划,平时坚持多看多学,希望大家能很好的利用这些方法,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观察图片,帮助图中人物改正错误做法。
1.出示图片
出示图一(一边学习一边玩手里的沙包),师:图中的人在做什么?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吗?
幼儿回答。(他一边学习一边玩手里的沙包,这样做是不对的)
出示图二(同时在看两本书),师:看看他在干什么?他这样做对吗?
幼儿回答。(她在同时看两本书,这样做不对)
2.改正做法
师:刚才两幅图中的做法都不正确,那谁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的做法?
幼儿回答。(在学习的时候要专心,不能一边学习一边玩;读书时,读完一本后再读另一本)
3.教师小结
师:看来好的学习方法、习惯很重要,我们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好的方法。
三、随师诵读,理解并记忆学习方法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师:在《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意思就是说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2.幼儿跟读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小结
师:孩子们,我们不仅要读的好,还要把这种方法记牢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
四、师幼谈话,说一说自己平时的学习方法。
1.师幼谈话
师:你们平时是怎样学习的?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幼儿回答。(我是认真学习的,专心用功学习、抓紧时间等)
2.教师小结
师:大家说了很多学习方法,有些方法非常好,例如专心用功学习、抓紧时间学习,我们可以互相借鉴一下。
五、生活践行,尝试自己制定安排学习计划。
1.提出要求
师:学习时要是计划,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请大家回到家尝试着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吧!
2.教师小结
师:制定学习计划,要把时间放宽松一些,在执行的时候要加紧用功,时间长了我们积攒的知识就多了,遇到再难解决的问题也能够把它解决。
3.结束活动
师幼互行鞠躬礼,活动结束。
中职学前教育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讲故事中的对话和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谁有困难我来帮。”
2、初步尝试表演故事,体验参与表演的快乐。
3、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想办法帮助,感受帮助别人很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鸟、小鸡头饰若干;实物气球若干;创设表演情景(树、草地、小河、荷叶、小鸟的家)
活动过程:
一、ppt图片导入。
1、今天天气真好,天空飘着几朵白云,你们看谁来了?快和它打个招呼吧。
提问:小气球是快乐的还是难过的?
2、听小气球唱儿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气球,谁有困难我来帮”,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小气球到底帮助了谁呢?老师要给小朋友讲小气球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快乐的小气球》
二、完整欣赏故事
1、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2、提问:故事里有谁?故事里有谁?是谁遇到了困难?又是谁救了它们呢?
三、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故事第一段—小气球帮助小鸟。
1、老师边讲边播放课件:故事开头讲至小气球连忙问:“小鸟,小鸟,你为什么哭呀?”
提问:
a.小鸟为什么要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b.小气球看到了,会对小鸟说什么?(幼儿学说短句:“别着急,我来帮助你!)
c.小气球会想什么好办法帮助小鸟。
2、教师继续把第一段故事讲完。
提问:小气球帮助小鸟后心里感受怎么样?
小结:原来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是一只快乐的小气球!
(二)故事第二段--小气球帮助小鸡。
1、老师边讲边播放课件:讲到一不小心掉到河边的荷叶上了,进行提问: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来看看小气球是怎么做的。(幼儿学说:“别着急,我来帮助你!)
3、小气球帮助了小鸟,现在又帮助了小鸡,心里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小结:原来帮助别人会使我们变得很快乐。
四、故事表演
请三分之一幼儿扮演小气球;三分之一幼儿扮演小鸡;三分之一幼儿扮演小鸟,边听故事边集体表演。
五、拓展延伸。
1、除了小鸟、小鸡,生活中还有谁需要帮助?
2、幼儿创编故事,教师予以恰当的提示与点拨。
小结:我们要像故事中的小气球学习,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主动地去帮助他们,因为帮助别人,我们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六、结束活动
1、小朋友,你们想做小气球吗?好,现在我们一起学小气球飞,看看哪里需要我们的帮助。
2、师带幼儿随音乐飞出教室,结束活动。
中职学前教育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参与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欣赏及关爱。
活动准备:
1、纸、胶水、散文诗字卡、环境布置。
2、户外观察云彩。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看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们想去吗?”(想)
2、参观图片,初步熟悉了解大自然的美。引出活动主题:云彩和风儿
提问:a、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并回答)
b、你平时看到的云会动吗?(让幼儿知道天空中有风,风一吹白云就会动)
二、欣赏配乐诗朗诵。逐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意境。
1、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散文诗《云彩和风儿》。
提问: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2、欣赏第二遍,;老师操作云彩图片,帮助幼儿体验、理解。
根据散文诗的内容提问:
a、问什么说云是有趣的云?风是能干的风?
b、散文诗中的风都把云彩变成了什么?幼儿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来表述。 (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句完整的回答)
3、集体跟着老师朗诵散文诗《云彩和风儿》。(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和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4、让幼儿说说平时还见过云彩变成什么?幼儿继续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什么怎么样?来表述。(激发幼儿想象,积极表达,有助于幼儿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口语表述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老师给幼儿发卡纸,幼儿合作创作自己喜欢的云。
1、教师示范用卡纸撕出各种形状的云彩,幼儿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力。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活动中幼儿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创作出有趣的云彩,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幼儿对语言活动的情趣。
中职学前教育教案篇5
【活动背景】
现在的孩子常常只注重使自己得到快乐,却很少意识到要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关心人,帮助人的思想意识。“快乐的鸡妈妈”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体验分享、关心、谦让、合作所获得的快乐感,萌发幼儿互爱情感。
【活动目标】
1、在情节化的游戏中,体验同伴间分享、关心、谦让与合作的快乐。
2、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红、黄色硬纸板制成头巾若干。
2、鸡蛋(绒线球)个数与幼儿人数相等。
3、椅子六张(椅背上贴10以内的数字),平衡木一条,轮胎六只。
4、音乐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漂亮的小鸡,我们到草地上玩玩,好吗?
(轻放音乐,师生学小鸡走路、吃虫、跳舞。)
[评:轻快的音乐较好的渲染了气氛,调动了幼儿良好的情绪,教师带幼儿听着音乐愉快地做着动作,情趣盎然。]
二、营造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培养幼儿分享、关心、谦让、合作的品质,体验其快乐。
1、游戏“吃虫子”——体验分享的快乐
(1)幼儿围在老师身边
师:草地上有许多的虫子,喜欢吃吗?你们只要听好妈妈的信号,就能找到许多的虫子。
规则:教师说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题,幼儿边答得数,边跑向阵地找虫子,找到后站在阵地边,接着听下一个式题后再找虫子,直到虫子全找到。
(2)幼儿坐在头巾上,教师检查幼儿找虫子情况。
师:虫子找得真多,可有一些鸡弟弟和鸡妹妹没找到虫子,他们肚子饿了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讨论并主动找朋友分着品尝虫子,并说一句分享的话。
师生齐说:我们一家真幸福,相亲相爱在一起,有了东西一起分享,真是一群快乐的小小鸡。
[评:以游戏的口吻设置问题,幼儿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
2、游戏“生蛋”——体验互相关心的快乐
(1)师:小鸡吃了虫子,一天天长大了,成了鸡妈妈(教师与幼儿戴上头巾,教师作肚子痛状)哎哟,哎哟,我肚子痛,要生蛋了,妈妈肚子痛了,你们怎么办呀?
引导幼儿主动关心妈妈,说问侯的话,并帮其揉肚子。
(2)师:这些鸡妈妈真好,妈妈肚子痛了帮我揉揉肚子,还说了许多问候的话,谢谢。
播放音乐,全体幼儿学鸡妈妈生蛋,引导幼儿主动关心同伴。
师生齐说:我们一家真幸福,相亲相爱在一起,相互关心,真是一群快乐的鸡妈妈。
[评:这一环节中,教师以“情”激“情”,通过妈妈肚子痛激发幼儿的情感气氛,幼儿很自然地流露出关心妈妈——帮妈妈揉肚子,让妈妈休息等,在观察、讨论后,全体幼儿学做鸡妈妈生蛋,充分体验相互关心,幼儿在这种情境中获得了愉快的情绪经验。]
3、游戏“运蛋”——体验谦让与合作的快乐
(1)师:鸡妈妈生了很多的蛋,想把蛋运回家,我们先来练练运蛋的本领。
示范讲解:把蛋放在头巾中间,两手拉住头巾两边向前走。
集体练习。
(2)按头巾的颜色将幼儿分为黄鸡妈妈、红鸡妈妈,站在独木桥两边。
师:黄鸡妈妈的家在桥的西边,红鸡妈妈的家在桥的东边,现在他们都想把蛋运回家,可独木桥很窄,只能一个人走,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讨论并主动谦让,让对方先过桥。
(3)师:一只鸡妈妈在独木桥上运蛋不安全,(教师随手在桥下放上几块积木作石头)怎样运蛋又稳当又安全呢?
引导幼儿两两合作,一位幼儿走在桥上运蛋,一位幼儿踩在桥下的小石头上搀扶他,共同完成运蛋工作,运到家里蹲下孵蛋。
三、鸡妈妈,你还想做那些快乐的事?
我们做了许多快乐的事,让我们一起跳个快乐舞吧。
中职学前教育教案篇6
目标:
1.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体验小熊孤独和快乐的`情绪,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重点: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内容回答问题。
难点:
让幼儿懂得微笑在朋友交往中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有一只长着圆圆鼻子,鼻子系着红领巾的小熊来到我们班。大家跟他打个招呼吧(我很漂亮,可是没人愿意和我做朋友)你们觉得是为什么呀?
二、孤零零的小熊
1.倾听故事开头至“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谁也不跟他玩”
2.小熊去找小猪,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猪跑掉了)
3.小熊去找小猴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猴子躲起来了)
三、小熊笑了
1.小熊那么漂亮为什么没有伙伴呢?(接下去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2.讲述故事从“小熊找到大河马”至结尾。
3.提问:小熊找到大河马问为什么他这么漂亮却没有朋友,大河马是怎么回答他的?
(大河马说你要对别人微笑,这样大家才会愿意和你交朋友)
4.小熊最后有没有笑呀?小熊一笑,动物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5.大家喜欢的是怎样的小熊?(小动物们喜欢的不是小熊的圆鼻子,也不是它脖子上的红领结,而是好看的微笑)
四、笑一个
1.小熊脸上笑眯眯,动物都愿意做他的朋友,你们愿意做小熊的朋友吗?
2.请幼儿微笑着和小熊握手,亲一亲。
五、课后延伸
小熊微笑着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你有没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等会请你找找你的好朋友(放音乐让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
自己修改过的,希望对你有用。
附:故事
故事:《孤独的小熊》
小熊长着圆圆的鼻子,脖子上系着红领结,帅极了。他每天都昂着头,板着脸,很神气的样子。只是,脸上从来没有一点笑。
妈妈问他:“小熊,你为什么不笑呀?”
小熊说:“我是最漂亮的小熊,应该别人对我笑,我才不去对别人笑呢。”“唉——”熊妈妈叹了一口气。
小熊去找小猪。一看到板着脸的小熊,小猪吓跑了。
小熊去找小猴。一看到从来不对别人笑的小熊,小猴躲起来了。
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谁也不跟他玩。
小熊找到大河马,难过地问:“我是漂亮的小熊,为什么谁都不跟我玩呀?”
大河马说:“你得对别人笑,因为大家都喜欢和开心的朋友在一起。“
小熊说:“我从来没笑过,不知道怎样笑。”
大河马说:“你心里想着笑,就会笑。不信,你照着镜子瞧瞧。”
小熊心里想:“只要笑一笑,就会有朋友和我玩了。”小熊一边想,一边对着镜子瞧自己。哟!小熊的眉毛弯弯,嘴角咧开,他笑起来了。
哦!小熊没想到自己笑起来会那么好看,心里一乐,“哈哈哈…”地笑起来。
大河马看到从来不会笑的小熊“哈哈”大笑,也乐得“哈哈哈……”地大笑起来。大河马笑得那么响,把动物们都引来了。
动物们看到小熊不再板着脸,在那里“哈哈”笑,都过来一起乐,一起笑。“哈哈哈,哈哈哈……”大家笑得好开心。这一回,小熊再也不感到孤独了。
中职学前教育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人是慢慢长大的,不能着急。
2.感受长大的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萌发自信心。
活动准备
1.收集幼儿不同时期的照片。
2.故事ppt3.故事挂图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与小朋友相互熟悉,拉近距离。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在教室里已经互相认识过了,现在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我了。我们互相问声好吧!小朋友们好!
老师很开心,因为你们都记住了。
二、引出:出示小动物图片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师:"今天我来是和小朋友们一起学本领的,不过我不是一个人来的,我带了三个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好,我们赶紧把他们请出来吧!"
1.出示挂图第一张师:"小朋友看看,三个好朋友是谁呀?"(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师:"小眼睛可真亮呀!我的三个朋友心里都在想着同样一件事情,盼望着。
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这三个小家伙啊是天天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连接下一环节)三、重点:听故事,懂道理。
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看挂图讲故事)--师:"这三个小家伙啊是天天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它们想:"要是能长得像大象、河马、犀牛那么大,那么有力气,该有多好啊!于是,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来。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啊呜啊啊呜,可是还比不上大象的脚趾头,小猴子穿…….可是,还够不到大河马的膝盖呀!"
2.猜测小青蛙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师:"咦,小青蛙会想出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呢?"
3.继续讲故事直至故事结束,验证猜测的结果师:"小青蛙每天都练跳高,跳得头也晕了,可和大犀牛一比,还没它的眼珠子大呢!…….他们还是那么小,不过,他们还是天天盼着快点长大。"4.教师提问,帮助理解师:"看看(指着图),小老鼠是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马上长大的?(拼命地吃东西)小猴子、小青蛙呢?(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戴妈妈的眼镜,小青蛙每天练习跳高)师:"它们真的一下子就长大了吗?"(没有,他们还是那么小)(衔接下一环节:"宝宝们是一下子就长那么大的吗?")四、经验迁移"宝宝们,那你们是从妈妈肚子里一出生就是这么大的吗?""教师展示小朋友们小时候不同时期的照片,通过比较知道自己是慢慢长大,并同时能感受到长大的变化。
现在的你们长大了吗?想长得更大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长大呢?
长大了你想干点什么?
五、活动结束:开着小火车一起去看看大班哥哥姐姐小时候的照片展!
附:
小老鼠,小猴子还有小青蛙天天盼着自己长大。
哎!要是能长得像大象,河马,犀牛那么大,那么有力气,该有多好啊!于是,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
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啊呜啊呜,每天把自己的肚子撑得饱饱的。他走到大象跟前一比,还比不上大象的脚趾头呢!
小猴子穿上爸爸的衣服,带上妈妈的眼镜,嘿嘿,长大了!他去和大 河马比,可是还够不到大河马的膝盖呢!
小青蛙每天练跳高,蹦呀蹦,跳呀跳,蹦得头都晕了。耶,这下长大了吧!可是和大犀牛比了比,还没有大犀牛的眼珠子大呢!
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谁也没有找到一下子长大的办法,他们还是那么小。不过,他们还是盼着快快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