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模板6篇
教学反思对于老师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反思的一种应用文种,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1
?一面五星红旗》主要讲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漂流时遇到了危险向面包店老板求助,面包店老板要求他用国旗换面包,但他却拒绝了。面包店的老板被他爱国的精神所打动,毅然承担了留学生所有的医疗费用。文章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生动传神。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品悟词语,在朗读和表达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境,铺垫“爱国情”
五星红旗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真正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来理解这个问题,对孩子们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课前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问“你对国旗有哪些了解”。再有教师引导:国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应该尊敬和爱护它,它是祖国的象征,引出课题,并指导读好课题。
(二)自主读文,感知“爱国情”
语文课堂教学中,孩子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要关注这一学生学习行为,在初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给孩子们创造了独立阅读的学习空间,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读出文中的爱国情来。然后学生自主独立读课文,再充分地交流理解。此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便点拨孩子们从“找我当时的处境。在什么情况之下我不愿意拿国旗来换面包”中,让学生真切地从旅居海外留学生身上品出了沉甸甸的“国旗情”,感知到“浓浓爱国情”,对留学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以及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老板?引出下文,我的爱国举动。
(三)品味语言,体验“爱国情”
“爱国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情,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感悟爱国情,体验爱国情,把爱国之情融入到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中。没有的语言实践,热爱祖国的说教自然成了“空中楼阁”。而语言实践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切己体察,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首先学生自由读重点段落,勾画出令我感动的词,并说说你的体会,再读。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当然在这次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在调控课堂教学发展中,语言的精练和机智有待锤炼。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2
?山村的早晨》是一首现代诗歌,,课文描绘了山村的美丽和宁静,展现了山村里人们生活的祥和,愉快,表达了对山村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读讲之前,老师让学生自读质疑、小组讨论、互助解答,促使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在小组讨论中发表独立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生生之间得以充分交流。学生们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向老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插入解决。
我想,要把阅读课上成真正意义的“读书课”,多读是必要的,但是要在多读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孩子们真正有所感悟、体会才行。所以在教学中,我较注重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把文本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逐步培养孩子“读出神,读出味”的良好阅读能力,加强感悟,加强体验,深入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理解作品,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感情借助文本和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
从写法上看,主要是反复手法的运用。在这三节诗里,每节诗的一、三行,句子的构成方式相同,短语“走进画里来了”六次重复使用。这种同一短语有规律地间隔反复,即从劳动、梳洗、晨练三方面标志了三节诗的具体内容,也鲜明标志出诗的音律节奏,使得前三节诗所描绘的那幅“水墨丹青”,由静而动,赋予了山村之晨以无限活力,给人以动的美感。
主要抓住早晨人们生活的场景,通过男女老幼的活动——牧童放牧、妈妈挤奶、姐姐汲水、小妹梳妆、爷爷打太极拳、哥哥长跑,从他们欢欣喜悦的表情中,从他们美丽的衣着和精心打扮的举止中,从他们认真的晨练中,反映了山村人们生活的祥和美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3
?和氏献璧》是北师大版三年级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主题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主体课文是一贯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
学习《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和氏献璧》在教学时,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献"、"璧"的意思,导入新课,并质疑。
然后,在新课的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步,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献璧。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并从中得出卞和前两次献璧的结果。
2、学习卞和第三次献璧。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卞和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找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思考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这时,并引导学生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再读卞和说的话,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最后把领悟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让学生审题:"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
卞和一次又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去献璧,他主要是为了向历代君主、向人民表达自己的忠诚,因此卞和献出的不仅是宝玉,而主要的是一颗忠诚的臣子之心!
最后,拓展延伸学习,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课文中的人物那个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通过这一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既说明玉的珍贵,又衬托出卞和的忠诚之心。并布置作业:1、收集带有玉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2、同学间互相推荐有关和氏璧的故事读一读。3、将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的感想写到练笔本上,明天同学们进行交流。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4
?元帅的故事》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主体课文,课文里面主要介绍了朱德和彭德怀两位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元帅,在学生初读《元帅的故事》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学生居然能简单的概括出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可见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的重、难点就转为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体会了,这也正是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该怎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呢?我想,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他们的疑难处予以点拨,这是最理想的方法了。
?朱德的扁担》在品读课文,理解课文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对井冈山等词语感到陌生,我又稍加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由此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会师,学生在自己的半知和教师的讲解中理解了。第二自然段介绍去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我先提问朱德是怎样挑粮的?让学生边读边划出相关的句子,再边看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由此产生对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抓住一道、一块儿这两个词语,体会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接着,我让学生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又赶做一根扁担?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他们在这里说得很合理到位,通过想象中他们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有了更好的体会。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5
?燕子》一课是本学期语文课教学的开篇课文,同学们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假期休息、玩耍,刚回到学习状态中,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肯定存在着陌生感,还没回过神来。为了顺利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非常注重新课的导入:
1.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燕子的特性引入。从平时观察到的燕子的特点,了解燕子飞回北方的`使命标志春天到来;
2.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
3.用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故事导入;
4.从图入手。
先把这些美的物、事赋予学生,让他们在美的境界中去接触课文、学习课文,这时,同学们的心境就会不同,就自然地把情融入文中。从他们朗读时入情入境的声音、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不是单纯地在学习文中的语言文字,他们是在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着美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根本体现不出是在学习本学期的开篇课文,甚至效果比以往还好。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并不光想到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学习,也是让学生更快融入到文中,更好地与文中的人、事、物进行的一种心灵上的碰撞,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好达到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素养的目的。这也是我在把握生与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尺码的体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6
?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是一篇饱含着深刻母爱的文章,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我是将妈妈的账单作为重点来讲,让同学们通过朗读、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想对妈妈说的感谢的话等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融入到课文中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那份爱的无私和厚重。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在研读这份账单上,事实也告诉我,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之后,的确对妈妈的爱有了很深刻的领悟,体会到了妈妈平时对我们的爱是那么地随意、又是那么地深刻,唤起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觉得自己在以下方面还有所欠缺:
1、初读要求不够细化明确。读课文之前,我只是让学生去把课文读通、标出自然段、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是学生连自然段的不会标,所以耽误了很多时间,再说学生没有带着问题读而使读书失去了目的性。
2、拓展升华的内容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面对如此伟大、无私的妈妈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又会做点什么呢?此时,学生不开口、不说话,真叫人难办,所以,我就只有直奔主题,让学生来写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这是我引导不当,我承认自己的不足。
总之,反思是促进更好教学的助推力,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更加认真地在每堂课后进行一次反思,让我的教学更加有效、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