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屑教案5篇

时间:2024-03-05 15:11:33 分类:教师总结

有了教案是教师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提高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教案的评估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铅笔屑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铅笔屑教案5篇

铅笔屑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答案。

2、感受和体验8的组成中所分的两个部分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观图1种的贴绒数字1-8级分合号若干套,放大的记录单子(如附图所示)。

2、学具:按小组准备,幼儿用书第1页小铅笔卡每人8张,放大的记录单,笔。1份双色画片8个,记录单,笔、剪刀等。幼儿用倏地9页的格子纸头。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活动。

1、分铅笔:请幼儿每次讲8块铅笔分成两分。并用熟悉作记录,要求每一次分的答案都不一样。分一次记一次,最后找出想象的两组,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标记,想想怎么分才能分的又快又对。

2、剪贴格子:

请一名幼儿介绍活动规则,启发幼儿按序进行分合,最后找出想象的两组,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标记。

3、翻片片:

请幼儿将8个片片拍成一派,然后翻动前面一部分片片的变化颜色,说说两种颜色的片片各有几个,用数字记录下来。要求每次翻出的另一种颜色的片片数目都不能相同,最后找出想象的两组,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标记。

(二)归纳总结8的分合纪录。

1、展示个别幼儿的分合纪录,引导幼儿检查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或遗漏,分得合计得是否一样,知道8分成有7种不同的答案。

2、请幼儿根据记录单上给想象的两组作出的标记,说说分成两分的7个答案中分别有那两组分合式是想象的。

(三)学习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

1、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记录单上的那几组分合式可以省略?为什么?

2、启发幼儿思考并说出理由。

(四)相互交流与分享。

1、请幼儿选择张自己做的记录单,尝试省略盖章记录单上几组相关的分合式。

2、展示个别幼儿重新调整后的记录单,请幼儿猜测,说说该张记录单上那几组分合式省略了。

活动延伸:提供纽扣、换班、记录单等材料,继续让幼儿进行分合活动,并用标记表示想象的两组分合式。

铅笔屑教案篇2

重点:知道爱护文具,能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难点:知道铅笔盒里文具对话的含义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铅笔盒里文具对话的含义。

2、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表演故事。

3、知道爱护文具,形成爱护文具的良好习惯。

准备;ppt 幼儿用书 铅笔盒及铅笔盒里的各种文具过程;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师:出示铅笔盒,小朋友你们能说说铅笔盒有什么用吗?到小学时要放哪些文具呢?铅笔盒能放这么多文具,真好,可是有一天,铅笔盒却变成了了医院,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听听故事《铅笔盒边医院》答案就会揭晓了。

二:分段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看ppt1教师讲述第一段提问:

(1)铅笔盒里有哪些文具?

(2)小男孩读一年级了,这些文具都想干什么?

(3)指下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4)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2、ppt2、3、4师讲述故事3、4段提问:

(1)铅笔盒里发生了什么事?

(2)铅笔为什么哭?你能用故事里的语言把铅笔与小刀的对话说出来嘛?

(3)小刀为什么把卷笔刀拉出来?结果怎样?(学说对话)

(4)橡皮和尺子为什么哭?是小刀的错吗?从哪些话中知道的?(学说对话)

(5)现在你知道文具盒为什么变医院了吗?文具做了什么决定?

小男孩不爱惜文具,文具也生气了,男孩上学会发生什么事呢/

3、ppt4、5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男孩为什么哭?

(2)师结故事内容。提问:如果你是这个文具盒的主人,你会怎么做?

三、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一幼儿扮演小男孩 几名幼儿扮演各种文具。其余幼儿和教师试讲旁白部分。

四、延伸活动1、回家试讲故事,并能爱护自己的.文具

2、美工p9"笔筒"完成。

故事:

从前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他妈妈给他买了一个漂亮的铅笔盒,铅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小刀、尺子还有卷笔刀。铅笔和伙伴们都想帮助这个小朋友好好学习,可是在上学的路上,他抡起书包打蝴蝶,可蝴蝶没有打着,书包却扔在了地上。

这天晚上他睡着了,铅笔盒里发出了“呜呜”的声音,铅笔跑了出来,小刀问铅笔:“你为什么哭啊?”他老是用卷笔刀不停地旋我,快把我旋没了。小刀把卷笔刀拉了出来,啊,卷笔刀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原来,打蝴蝶的时候,卷笔刀摔坏了。橡皮也在呜呜地哭,尺子也在哭,他们都指了指小刀:“小刀,都怪你,老是割啊,切啊,都把我们弄成什么样子了。”“是他让我干的,早上他还用我割树皮,树姐姐疼的直流眼泪,下午还要割墙壁,墙公公痛得直咧嘴,还要插着泥土玩,看吧,刀口全都弄坏了。”有的说,我们都快变成医院了,有的说,他也不爱惜我们,我们也不帮他好好学习了。

这天早上,他急急忙忙去上学,写字的时候,一写,铅笔就断了,写错字了,橡皮给他来个越擦越黑。画直线的时候,尺子给他歪歪扭扭的。

他给老师批评了,他眼泪一滴一滴地滴在铅笔盒里。

铅笔屑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主动与同伴合作讲述铅笔盒上的故事。

2. 能按笔盒上图画,讲述一个有情节的故事。

3. 学习用简练语言概括的能力。

4.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 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带图画的铅笔盒

2.有用单个铅笔盒上的图案讲述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的铅笔盒是谁挑选的?那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要选它?

2.幼儿自由发言.鼓励引导幼儿完整地表述自己选该文具盒的理由(从颜色、画面、形状、功能等多方面阐述)。

二、引导幼儿观察创编铅笔盒上的故事

1.小朋友的每个铅笔盒都是漂亮的,这些好看的铅笔盒里都藏着一个个美妙的故事.那现在请小朋友们自主邀请几个同伴将文具盒放在一起,仔细观察铅笔盒上的画面,发挥想象将画面联系起来,创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吧!

2.鼓励幼儿大胆地发挥想象,可以联系你所看过的动画情境。

3.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你和同伴一起创编的铅笔盒上的故事。

4.教师小结。

三、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文具盒。(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从幼儿自己的铅笔盒说起,再引导幼儿将多个铅笔盒的画面内容联系起来创编。语言由简短的几句话到有情节的故事。由于幼儿对铅笔盒上的画面感兴趣,又根据幼儿爱看动画片,故鼓励幼儿联系动画片将情节更好地发挥。

铅笔屑教案篇4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激发幼儿强烈的入学愿望,并根据小学学习、生活的要求,有目的的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使其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的`生活。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感知乐曲aba的结构。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用相应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活动准备:

1、《铅笔进行曲》教学挂图、音乐cd(盒带)。

2、铅笔、橡皮的头饰。

3、幼儿学习资源⑥第12页。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用不同的步伐、动作表现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初步感知乐曲。

2、播放音乐cd(盒带),请幼儿完整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乐段和旋律。

3、教师讲述音乐故事,引导幼儿分段欣赏,帮助幼儿感知音乐aba的结构。

(1) 前奏部分:有一天,明明睡着了,他做了一个很美丽的梦。

(2) a段部分:铅笔在纸上欢快的跳舞,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和线条。

(3) b段部分:小橡皮出来了,轻轻的将铅笔的痕迹擦掉。

(4) a段部分:铅笔盒橡皮在一起快乐的游戏。

(5) 尾声部分:钟声响了,明明醒了,发现铅笔盒还是好好的躺在书桌上。

4、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听音乐游戏,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1) 幼儿分角色扮演铅笔和橡皮,戴相应的头饰。

(2) 玩法: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分角色表演。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做动作。

5、出示教学挂图,播放音乐cd(盒带),教师随音乐指图谱,幼儿欣赏。

铅笔屑教案篇5

一、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

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总的归纳有以下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 能正确地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整节课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汇报结果为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师生间形成了融洽、愉快、合作的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分组摆小棒、合作交流、小组汇报,促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本节课在教学15-9=?时,放手让学生试算,学生中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二、除此之外,当然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思考的地方。

如何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来调整教学,又如何用教师的教对学生进行更准确的引导。

通过整堂课的准备、教学、总结、反思也让我有了三点启示与思考:

1、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相互渗透。

2、在小学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着眼于理念和思维方法的渗透,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等一系列必要的活动去主动探索。

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重新审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导”的艺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铅笔屑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