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找妈妈小班教案5篇
教案的编写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所要教授的知识点和技能,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案的准备过程可以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鸡找妈妈小班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鸡找妈妈小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趣味性”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中班下学期,孩子已形成了初步数概念,但很多孩子还不能正确判断大小、排列方式等不同,但数量相同的各种物体的数量,面对孩子当前的状况,结合幼儿认知特点及发展需要,我设计本次活动,教学活动目的就是利用游戏化手段,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探索中,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发展观察及点数能力,体验数数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发展观察及点数能力,体验数数的快乐,并能说出几种动物的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鸭子、乌龟、螃蟹、鱼、蜗牛、青蛙等大小图片若干、音乐、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引导幼儿准确点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
1、出示课件,用小鸡找妈妈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准确观察点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1)出示7条鱼,引导幼儿正确点数。
“小鸡遇到了谁?数数有多少?”
(2)出示9只乌龟,引导幼儿正确点数。
(3)出示10只鸭子,引导幼儿进行封闭式点数。
2、利用小鸡经过4次队形变化但数量不变的情景,引导幼儿初步理解量的守恒。
“想一想,小鸡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变了几次队形?”
“小鸡的数量有变化吗?”
教师小结:尽管小鸡变了4次队形,但鸡的数量没有变,都是6只。
二、猜一猜,说一说,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特征的认识。
1、利用课件,通过局部猜鸭子、乌龟、螃蟹等几种动物特征。
2、拓展思维:除了刚才说的动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并说出其特征?
三、做一做,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1、介绍材料,交代操作要求。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验证,引导幼儿发现“秘密”。
活动延伸:
和孩子一起随音乐跳舞!
小鸡找妈妈小班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小鸡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鸡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鸡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鸡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鸡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跟随小鸡一起去找他们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课文注音,把生字读准确。
2、同桌互读字词,共同识字。
3、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学生字:土+唐=塘代+衣=袋扌+甫=捕女+夷=姨
(2)比一比:披——波
(3)组词识记。
4、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教”。
5、出示生字卡片,玩生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同桌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小组学习:先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5、同桌讨论:小鸡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在文中做上记号。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写字。
2、教师出示生字课件,讲解难写字的笔画、笔顺。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朗读的快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的。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趣,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令学生们兴致盎然。
小鸡找妈妈小班教案篇3
计划思绪:
小朋友都喜好听故事,尤其是小鸡找妈妈的故事变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经由过程小鸡找妈妈的弯曲履历,使幼儿相识到田鸡的发展转变历程,用绘画的情势表示出来,相识连环画的情势,会区分故事中差别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次序,制造成连环画,而且在运动中造就幼儿互相互助的本领。
运动目的:
1、进一步熟习和明白《小鸡找妈妈》的故事内容,相识故事的重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差别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次序,并能经由过程绘画表示出来,制造成连环画。
3、与搭档协商,在分工与互助的根本上配合完成使命。
运动预备:
1、白纸裁成32k,数目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习《小鸡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历程:
一、回想故事《小鸡找妈妈》的重要情节。
1、播放灌音,再次观赏故事《小鸡找妈妈》。
2、提问:小鸡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鸡把哪些动物当成本身的妈妈了?
小鸡去找妈妈,先遇到了谁?厥后又遇到了谁?末了它找到本身的妈妈了吗?
幼儿手工制作小结:小鸡碰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各人的资助下,终于找到了本身的妈妈。
二、评论辩论:奈何制造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便是由一张张一连的画面,组成一个完备的故事,按顺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奈何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变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依照先后次序分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潢封面。操纵故事的名字《小鸡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报告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观赏丹青书,边思索边评论辩论绘画要领。
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互助)小组互助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造连环画,先生巡回引导,赐与实时的资助。
留意提示幼儿凭据情节的生长表示完备的画面。
难点:与搭档分工互助完成使命。
五、幼儿之间相互观赏、交换。
这是篇好文章,讲的是关于大班美术活动:自制连环画《小蝌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小鸡找妈妈小班教案篇4
活动名称
小鸡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幼儿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难点
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听过小鸡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鸡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幼儿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幼儿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幼儿先想好如何构图。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幼儿介绍作画经过。
活动反思:
这个《小鸡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鸡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小鸡找妈妈小班教案篇5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制作蛋壳一副。
活动重点:
1、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幼儿能基本掌握音乐游戏的.玩法及表演动作。
活动难点:
1、幼儿知道小鸡是由鸡妈妈生下鸡蛋后孵出来的。
2、幼儿能大胆地到前面来表演动作。
活动过程:
1、语言游戏,拉开故事帷幕。
教师带领幼儿扮做鸡妈妈和鸡宝宝一起念“小鸡”的儿歌,一边捉虫子吃。幼儿自由走动,再走到椅子上休息。
2、出示图谱,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第一张图谱,引导幼儿观看图谱上的是谁?它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问题。
(1)教师告诉幼儿鸡妈妈今天要下蛋了,一边模仿母鸡下蛋时的叫声“咕咕哒”,一边将蛋宝宝从母鸡妈妈身后抽出,到第三个时,让幼儿一起模仿叫声帮助母鸡妈妈一起下蛋。逐个出示鸡蛋里的鸡宝宝,并引用歌词。
(2)教师告诉幼儿鸡蛋里的小鸡宝宝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一边学习歌曲歌词“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来”。
3、出示第二张图谱。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图谱上的小鸡(全身长满
了毛,胖胖的),学习词语“毛茸茸”、“胖乎乎”。
(2)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讲歌词“毛茸茸啊,胖乎乎”。
4、出示第三张图谱。
(1)幼儿观察图谱上的小鸡在做什么?(唱歌)
(2)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模仿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
(3)幼儿重复歌词内容。
5、重复学习图谱,增强幼儿对歌词的记忆。
(1)教师告诉幼儿这里还有小鸡宝宝也很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然后出示第二只鸡蛋里的鸡宝宝,继续学习歌词,并跟音乐演唱。
(2)出示大鸡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鸡妈妈还生了一个这么大的鸡蛋,我们也一起来和蛋宝宝唱歌、做游戏吧。
教师带领幼儿做音乐游戏《小小蛋儿把门开》。
6、小结。
师:鸡妈妈和小鸡们真开心,我们也和它们一起出去捉虫子吃吧。活动结束。
活动后序:
通过活动幼儿知道鸡蛋是鸡妈妈生出来的,然后由鸡妈妈孵出小鸡来的。能初步掌握音乐旋律,并随着音乐做出相关的动作。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水平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
咕咕哒,咕咕哒……小鸡出来咯!母鸡下蛋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永远都是新鲜的。“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歌的内容能够让幼儿能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个过程,并提高了幼儿的音乐兴趣。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鸡蛋是鸡妈妈生出来的,然后由鸡妈妈孵出小鸡来的。
2、幼儿能初步掌握音乐旋律,并随着音乐做出相关的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