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上册教案优秀7篇
教案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编写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教学活动和任务,使学习更加有目标和有成效,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语文上册教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方法认字、写字。
2、积累词汇、诗歌。
3、口语交际。
4、展示作品。
5、通过认、读、说、写,做识字、积词、交际,完成作业。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方法认字、写字。
2、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时数: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
过程: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交通支招一支笔九龙坡龙头巨龙龙舟
要求请求凡人凡是平凡利用利益有利
我会写: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
过程: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2、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高粱葡萄一声:黄澄澄红彤彤)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
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
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
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四课时
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是在本组教学开始就引导学生平时进行动手、动脑,创作关于秋天的作品,积累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的内容是学生自制的书签、贺卡、图画、诗歌等都是有关秋天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可让学生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布置一个展示角或课上展出并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意识。
过程:
一、出示一些简易的手工作品:
1、看、欣赏、评。
2、导语:
这些作品都是用卡纸、树叶、花、塑料瓶壳做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
二、动手做作品:
可以写、画、剪、贴等。
三、展示作品,评作品。
四、作业:
为自己的作品写几句话。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七,二上语文园地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小节,完成有关的作业。
2、体会文中一些用词较精彩的语句。
3、理解“新的跨越”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新的跨越”的含义,体会文中一些用词较精彩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生字词并知道了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请一位学生说说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2、读一则消息的方法是什么?(先读标题,再读开头,最后想这则消息的作用。)
二、学习2-3小节。
1、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则消息向大家叙述的呢?请学生轻声读2-6小节,想想火箭把卫星送上天,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来?
2、反馈之后,板书:清晨、6时30分、7时正、20分钟后
3、让学生读读2-3小节,想想这两节介绍了火箭的什么?(外形)
4、你觉得文中哪些词句描写火箭的外形写得非常好?为什么?请学生讨论。
5、反馈:
1)一座摩天大楼似的发射塔塔架的活动部分,沿着四条铁轨,缓缓向西移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什么?
2)矗立在发射架的环抱中。矗立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读之后有什么感觉。
3)箭体的底部,四个两米多粗的助推器像神话中的巨人,随时准备一跃冲天。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助推器与神话中的巨人有什么地方相似?了解助推器的作用:推动火箭起飞上天。从而体会这个比喻句的两个事物的相似点。再让学生找一找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还体现了火箭的威武、雄伟。(四个两米多粗、一跃冲天),并请学生谈谈体会。
6、请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火箭威武雄伟的样子。
三、学习4-6小节
1、自读课文4-6小节,填写火箭发射过程的表格。
时间卫星发射过程
6时30分准备起飞
7时正点火、起飞
7时44分冲出、直刺、飞向
11分钟后星箭分离
2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2、体会描写比较精彩的语句。
1)山谷里亮起一道闪电,滚来一阵雷鸣。
与“山谷里亮起一道光芒,传来一阵巨响”比较。
你认为哪句好,好在哪里?(文中写出了火箭上天时,发出的光芒很亮,点火时声音很响)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要求学生说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读后说说这句话给你的感觉怎样?威力巨大
2)44秒钟后,火箭冲出翻腾的烟雾,直刺霞光满天的苍穹,飞向东南天际。
这句话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火箭发射的速度极快)
这句话中的“冲出、直刺、飞向”能换吗?为什么?
感情朗读这句话,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准确无误,威力巨大)
3)20分钟后,传来澳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的喜讯。其的“准确”能换成“正确”吗?
准确比正确更为精确。突出火箭发射很准确无误,安全可靠,我国的航天技术比较发达。
有感情地读一读。
3、齐读4-6小节,共同归纳出火箭的特点。(威力巨大,准确无误)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四、五题。
2、从近日的报纸上抄录一则国内外的重大消息。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做课外阅读题的几种基本方法。
2、复习巩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复习巩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4、复习巩固通过品词析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复习巩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复习巩固通过品词析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进行一次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好吧?(板书: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二、反思阅读现状,发现问题,明确任务。
1、在做阅读短文时,你觉得哪种类型的题做得不够好?
师相机板书: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
相机解决一些学生做题的困惑:如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联系语言环境加标点。
2、同学们敢于自我反思、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真值得表扬!你们所遇到的这几种难题正是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你们要达到的第三学段的学习目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攻克“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这三道阅读难关,有没有信心?(有)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
三、立足学情,有效引导。
?一〉首先来攻第一关:归纳主要内容。
1、在做阅读题时,要想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得怎样做?(读懂文章)这时,我们一般选择哪种读书方式?(默读)对,因为默读有利于思考。读几遍呢?要因文、因人而宜,直到读懂为止。
默读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1)要入情入境地去读,读进去,想开去,一边读一边想。
(2)不动笔墨不读书!标自然段,好词好句,关键词句,标点,做旁注,同学们掌握的学习习惯还真不错!
2、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去默读短文《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肯定默读方法,默读习惯!)
题目见提纲五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复习卷十、
(一)5
交流读书收获。
3、你们读懂的便是主要内容的部分了,我们再稍微加工一下,就是主要内容了。
在归纳写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你有什么窍门?
(板书1、完整、简要)(2、谁干什么法)(3、时间、地人物、事件)
4、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谁能根据同学们的窍门,集思广益,来归纳一下《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主要内容?别忘了,既要完整,又要简要!
同位交流——全班交流互评。
5、刚才,我们运用的方法,便是复习小博士指导给我们的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常用的“要素串连法”。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种要素串连起来,还要注意简要完整!
恭喜同学们第一关攻关成功!ye!
?二〉再来攻第二关:体会思想感情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1)把心放到文章中心,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2)抓住关键词句。
板书:关键词句
2、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的方法来体会一下的《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思想感情。首先,我们得再次默读短文,读进去,想
网
开去;边读边标关键词句,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
全班交流:通过再次读文,你标出哪些关键词句,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要把这些体会融合在一起,尽量全面一些!
看看复习小博士的体会:齐读1遍。
3、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刚才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便是复习小博士给我们指出的:齐读1遍。
恭喜你们,第二关攻关成功!ye!
?三〉最后一关,领悟表达方法。
1、你都知道哪些表达方法?
2、你是怎样领悟表达方法的呢?
(再读文章,通过品读词句来领悟。)板书:品词析句
是呀!表达方法就蕴含在字里行间!
3、好,就按你们的方法,再去默读全文,仔细品味品味词句,看你能领悟出什么样的表达方法?
交流:
(1)你通过哪些词句,品出了什么表达方法?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或品质)
(2)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有原因,经过,结果,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这两点合起来,便是这篇短文所采用的主要的表达方法。
这样,通过品词析句,我们就总结出写事类文章的一般表达方法:
1事情发展的顺序。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或品质。
同学们可真棒!都可以和复习小博士相媲美了!
恭喜同学们,第三关攻关成功!ye!
第二课时
?五〉总结学法
回顾我们的攻关历程,我们在攻每一道关时,我们最先做的是什么?(读文章),不只一次地读!反复地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调动我们的语感,发动我们的思维,抓注关键词句,通过品词析句,就能找出问题的答案。
板书:多读——语感
四、学法迁移,领悟运用。
1、运用我们刚才复习的方法,我们再来做一篇阅读短文,好吧?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⑴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⑵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⑶ 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⑴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⑵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2、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⑴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①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⑵ 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⑴ 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⑵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⑶ 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5、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篇5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空气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飘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xxxxxxxxxxxx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篇6
一、课题名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上册----分单元复习
二、复习内容:
全册教案教材分析:总复习是在学生已掌握汉语拼音知识,认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紧扣课文内容和语文园地,把本册教材知识分类,归纳,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的练习。
三、复习目标:
1、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写等练习形式,熟练掌握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熟练的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说普通话。
2、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写等练习形式,认识四百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字形,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
3、学生能借助白板,通过听、背、读、写等练习形式,正确书写100个字,区别行近字和同音字。做到书写规范,笔顺笔画正确美观。认识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能写出表示偏旁的字。
4、学生能借助白板,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1)、认识近义词和反义词。(2)、能用指定的词语说一句话,知道句子最后有标点符号。
5、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阅读(1)、正确流利的朗读本册课文。(2)、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能按原文填空。(3)、逐步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
6、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1)、能看懂图画表达的意思,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2)、能根据要求写己的感受,句子通顺、完整。
7、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能大方与老师、同学交流,做到声音宏亮,表达有礼貌,叙述清楚。
四、
分别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达成复习目标1-7
五、复习重点:
1、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掌握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的读音,并正确读写。
2、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认识400个字,会写100个。
3、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认识近义词和反义词。
4、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熟读本册全部课文。
5、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能看图说话、写完整的话。
六、复习难点:
1、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能熟读音节,能看拼音写词语。
2、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掌握100个生字的'笔顺,笔画规则、能写出带有偏旁的字。
3、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能流利的背诵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
4、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能运用拼音阅读课外书,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5、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看图写话语句通顺,意思完整。教具、学具:生字卡片(400个)。拼音卡片(63个)。教时:
7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
七、学时7
八、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一、出示声母卡片(打乱顺序读)
1、读声母
2、按顺序排读一读填一填
b()()f()()()l( )k()()()x()c()zh()()r()().
3、出示生母表。
4、背诵声母表。
二、复习韵母。
1、思考:我们学过的韵母有几类?(板书: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2、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分别有几个?请写下来。单韵母aoeyuü 6个)复韵母aieiuiaoouuiieüeer (9个)鼻韵母angengingonganeninunün(9个)
三、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思考:整体认读音节有几个?分别是谁?
2、指生背出来。
3、投影出示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16个)
四、拼一拼、分一分
1、找朋友对对碰。
p+ó=()d+é=()m+à=()
2、拼一拼,分一分p
ú=p+()nǚ=n+()xù=x+()
guó=()+()+()
()=x+ü+è
3、评议
(1)、判断
(2)、j、q、x与ü、üe相拼的规则是什么?
五、巩固练习。
1、读一读、连一连(投影出示)
māmaxiězuyè
bàbajiāohuā
dìdìxiàqí
gēgedǎdiànnǎo
yéyewánqiú
nǎinaixǐyīfu
2、说说怎么连。
(1)、先拼一拼。
(2)、再连一连
六、我会选(在正确的音节下画“------”)
找(zhǎozǎo)生(shēnɡshēn)深(shēnɡshēn)艳(yànyè)
参(cānchān)睡(shuìsuì)
怎(zěnzhěn)正(zhènɡzhèn)今(jīngjīn)舍(shěsě)
直(zízhí)造(zàozhào)知(zhīzī)束(sùshù)
烧(sāoshāo)什(shéngshén)兴(xìnɡxìn)景(jǐnjǐnɡ)
七、。
通过复习,我们能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归类,能正确拼读音节。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耳目大米看见白天电话
也是长江日出飞翔小鸟
木马公交开车白云上山
2、区别生字:
目山田目马白木
日出电木鸟日米
3、组词
电()白()田()飞()
米()鸟()云()车()
三、练习题:
1、我会说。
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闪闪的星星像。
四、填空: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小狗一()小河一()白云
两()鸭子一()木船几()野花
一()雨伞一()汽车一()树叶
一()衣服一()房子一()旗帜
第三课时
1、听写词语
小牛山羊多少毛巾
月牙尺子手心大风
力气开水
2、区别生字:
羊小毛牛
半少手生
3、组词
牛()小()巾()心()
羊()少()牙()风()
三、练习题:
1、我会填反义词:
大——()上——()多——()
短——()出——()黑——()
远——()扁——()天——()
2、我会填:
()+(羊)=鲜()+()=明
()+()=尘()+()=尖
()+()=灭()+()=男
()+()=休()+()=看
3、我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雨越下越。
越飞越高。
越越
第四课时
1、听写词语
走开上升自己东西书本
半天手足回来皮衣
hé平wěi巴工业方fǎ
2、区别生字:
升业己目半四漂
生也几木羊西飘
青
清
3连线
飘漂落能想景燕样现仔彩
cǎizǐxiànyangyànjǐngxiǎngnénglupiāopiào
三、照样子说一说
1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____从____。
2很多很多的房子。
很____很_____的____
很红很红的____
很____很____的路
高高的_____
甜甜的_____
3看看看一看
听听________
讲讲________
4你吃饭了吗?
____________吗?
我的玩具呢?
____________呢?
咱们一块做游戏吧?
______________吧?
第五课时
1、听写词语
几日无用小鱼今天雨衣
半年左右西瓜回来正hǎo
xúe生公里水果生日
2、区别生字
毛往儿
手住耳
找、旁、艳、每、成、蛙、参、
洞、睡、熊、饭、礼、物、孩、
往、住、觉、砍、造、舍、束
4、选词填空
生升
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衣??
小青穿了()件漂亮的()服
几己
星期天,我自(己)在家业,妈妈回来给我买了(一)块蛋糕。
5、给下面的字加一笔会变成什么字?
口——()了——()木——()日——()
月——()白——()大——()目——()
6、反义词
上——下开——关多——少黑——白
前——后高——低左——右直——弯
长——短
7、量词填空
一()井一()刀一()河
一()牛一()旗一()星
一()门
听写
水果大米开门白云上山日出公牛文人小马羊头上牙入口毛巾上升巴西大风牛皮书本一半广大自己东西水手力气五片毛皮九月长出几个小鱼左右半年回来雨衣西瓜今天两人无用出生里头果皮走出小心米尺公车飞鸟开头
小学语文上册教案篇7
一、教材简解:
课文记叙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生动感人。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吸引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多媒体出示课题,齐读)。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那么,课文中“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谁呢?
2、学生交流。
过渡:“菩萨兵”,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称呼,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这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细细地品读。
[意图]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满含感情地读课题和回答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大致的了解。
(二)品读课文,感悟军民鱼水深情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意图]提出这样一个能够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地体会像红军这样的军队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是当之无愧的菩萨兵。
2、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3、交流:
(1)多媒体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a、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b、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d、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e、师述: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2)多媒体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总司令着急的心情?他急的又是什么?
b、交流。(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c、师述: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d、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相机理解“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里的“乌云”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呢?)
e、指导朗读。
师:这两段话,一段是翻译说的,一段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相机评价)
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3)多媒体出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a、学生自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
b、学生讨论:“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结合课文说说“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
c、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
d、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的?
e、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更要让学生明白这句话更是指朱总司令所带领的红军战士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他们一心为民的形象扎根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意图]根据上面提出的“看看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这一统领这一部分内容的问题画出有关句子,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面到点,对有关句子进行深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在探究句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f、指导朗读:
a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b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c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创设多样的朗读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涵。
g、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师引读: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多媒体播放录像)像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句话。
(三)前后对比,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2、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谢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呢?(多媒体出示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意图]让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同时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也逐渐丰满.
3、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齐读)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信任与感激)你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吗。(指名学生朗读)
小结:是呀,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是藏胞们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
4、感情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5、这么好的司令,这么好的红军战士,为什么刚开始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他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
请学生谈谈自己在电视上、电影中看到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
(四)总结课文,延伸内化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让我们再来读好课题,把藏胞和红军间的这份鱼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读课题——《菩萨兵》。
2、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3、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多媒体出示解放军战士抗击雪灾的图片,5.12抗震救灾的图片)看,面对猝不及防的雪灾,人民解放军不畏惧艰难险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人民解放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4、回归课题: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人——《菩萨兵》。(学生再次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