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快与慢教案推荐5篇

时间:2024-03-08 15:10:34 分类:教师总结

教案的编写能够展示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时间管理的能力,一篇实用的教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学快与慢教案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快与慢教案推荐5篇

数学快与慢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尝试在游戏情境下,正确数数的方法,感知数量8;

2. 体验和朋友一起游戏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包装盒若干:ppt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春天的茶园

引导语:春天来了,茶园里的.茶树都绿了,茶农们都忙着采摘茶叶,忙着做春茶呢!大家看一看茶园里都有几种不一样的茶,

1. 引导幼儿观看ppt。

二、试一试,采茶叶

引导语:茶园里还有很多茶叶都还没采摘,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每位小朋友只要采摘8片茶叶并把它贴在茶树上,每8棵茶树组成一个茶园;

三、做一做,茶叶加工厂

引导语:茶叶都采摘下来了,你们可以去我的加工厂帮我一些忙吗?

1. 包装茶叶

每个小袋里装8片茶叶,装好以后要放进茶叶罐里,每个茶叶罐装8包茶叶

2. 找出茶叶加工厂中与“8”有关的东西。

a.找出数字8;

b.找出数量是8的东西;

c.找出点数为8的卡片;

四、玩一玩,开茶叶店

引导语:我的茶叶店马上就要开业啦~可是我的东西还没有摆上货架,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请小朋友将之前找出与“8”有关物品分类摆放在货架上。

数学快与慢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游戏、动手操作来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字认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

⑴教学课件(第一幅图出现10个小数字人物化舞蹈的情形,第二副至最后一幅依次出现1-10 ,每幅画出现一个数字)

⑵1——10的数字头饰。

⑶用废旧的纸盒做立体的小火车一列(要有10个车厢,并且把10个数字依次贴在车厢上)10种不同水果的卡片各一张。

2、学具

幼儿每人一支胶棒,一套10种不同水果的卡片各一套,1—10数字卡片各一套 ,一列平面的地小火车(10节车厢,在每节车厢上刻一条缝,让幼儿能把水果卡片放进去)

[活动过程]

一、看电视了

1、教师引起幼儿看电视的兴趣

2、教师演示课件第一幅图,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些数字娃娃,并且说出数字的名字。

3、依次演示课件其他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上的数字,并且说出与数字对应的象形,如:1像铅笔、2像小鸭。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数字娃娃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1、引导幼儿参与和数字娃娃做游戏。

2、10个小朋友分别戴上1—10的数字头饰,走进活动室,分别自我介绍自己是数字娃娃1—10。

3、全体幼儿认读数字娃娃头饰上的`数字。

4、玩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过程:

教师找一名幼儿找出教师所说数字娃娃的名字,找对了,数字娃娃把头饰送给找对自己的小朋友,并且说:“对,我的名字是x(数字),我把头饰送给你,我们是好朋友。”然后一起回到座位上。游戏持续到数字娃娃全部找到好朋友为止。

三、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大家快来运水果吧。

师:果园里的水果都熟透了,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运水果?(火车)对,是火车,再看看老师带来的火车厢上有什么?(数字)

1、请幼儿一起复习火车厢上的数字1—10。

2、出示水果卡片,请幼儿将水果卡片放入教师规定的数字车厢里,如教师说把苹果装入6号车厢里,上来的幼儿便将苹果卡片插入6号车厢内。直道将水果卡片全部放入车厢。

3、教师说出水果名,幼儿回答在几号车厢内。

4、教师说出车厢号,幼儿说出车厢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反复练习,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四、小朋友都来运水果了。

5、发给幼儿学具,让幼儿按顺序粘贴数字,靠近火车头的第一节车厢上贴数字“1”,最后一节车厢上贴数字“10”,中间依次排开。

6、要求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将水果卡片插入相应的车厢里。教师作巡回指导。

[活动延伸]

让幼儿同伴之间相互玩,一个幼儿提出口令将什么水果卡片放入几号车厢,另一名幼儿动手操作,然后交换角色,游戏反复进行。

数学快与慢教案篇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为此,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部分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怎样的'?”这一现实问题,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知时,根据路线图让学生先进行描述,然后结合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描述为主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描述画出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掌握画路线图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原则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直尺、量角器等画图工具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说一说,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怎样的?

2.同学们,要描述地图上两个城市的位置关系,需要知道哪些信息?(确定以哪个城市为观测点、确定相对于另一个城市的方向、确定两个城市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22页例3情境图。(去掉图中的角度和距离)

1.组织学生观察“台风移动路线图”,说说从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你能简单地描述出台风移动的路线吗?(从图中能知道台风移动的方向,但是不能具体地描述出台风移动的路线,需要补充角度和距离这两个条件)

2.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台风移动的路线。(将路线图补充完整)

(1)分段描述。

师:结合方向和距离说一说台风生成以后,先向哪个方向移动了?移动了多少千米?(学生交流后汇报: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km)

师:然后台风又是怎样移动的?移动了多少千米?移动到了什么地方?(台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km,到达a市)

追问:你能说出台风是怎么移动到b市的吗?(台风又改变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km,到达b市)

师:台风离开b市后又是怎样运动的?(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100km,离开b市)

(2)总结描述方法。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生1:我发现可以以观测点为中心,画出一个十字方向标。

生2:我发现在描述路线图时要做到“三看”:一看起点,在哪里?找到;二看方向,向哪里偏?看准;三看长度,走了多远?用单位长度表示出来。

(3)整体描述。

师:谁能将这几段路线连起来说一说?(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合作,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总结:在运动路线图中,观测点是不断变化的,要根据观测点的变化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历掌握知识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应用反馈

1.完成教材22页“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堂活动卡的内容进行操作。

(2)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2.根据所给路线图填空。

数学快与慢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认识“=”、“≠”。

活动准备:

1、椅子、音乐、图片。

2、等号“=”、不等号“≠”。

3、《我的数学》第28、29页。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

幼:“老师,早上好。”

1、稳定幼儿情绪:手指律动《乌龟》

乌龟乌龟一个头,

乌龟乌龟你好慢,

乌龟乌龟短尾巴。

师:“小朋友们真棒!”李老师今天要和中三班的小朋友玩游戏,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

幼:“喜欢。”

教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游戏,但在玩游戏之前,李老师要和小朋友说一说游戏规则。”

2、抢椅子游戏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把椅子围成一个圈,请多名幼儿出来,随着音乐跑起来,音乐一停,幼儿马上坐在椅子上,(幼儿要比椅子多)没抢到椅子的幼儿为输。 教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老师请出来的小朋友和椅子怎样,他们一样多吗?”

(引导幼儿说出“等号”、“不等号”。)

3、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请观察一下老师手中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特点。

*请幼儿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知道两边相等或不相等。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师:“哇!小朋友们真聪明。”

4、小结

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的方法。

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小手和李老师一起来变魔术。”

游戏《变魔术》

*变一变,看谁变出的手指和我相等。

*变一变,看谁变出的手指和我不相等。

5、练习操作。

请幼儿打开幼儿数学书,观察比较每组物体是否相等,请填上“等号”、“不等号”。

数学快与慢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3、在活动中培养等毛生的观察、推理和归纳能力。

4、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感受数学内在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盒子,奖品。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提问或列举等形式,复习奇、偶数的意义。)

活动1: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激趣导入。

清早,笑笑第一个走进了教室,像往常一样把门打开后就去开灯,结果灯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声“停电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线有些暗,都下意识地伸手去按电灯开关,却都像笑笑一样无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个同学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还是关闭了?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举出开、关的情况

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

让学生数数,直观地发现第11个人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个同学或第60个同学进去,用列举的方法判断“开关”的开、关情况还方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好方法?

3、第二次汇报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启发学生总结规律并作答:当人数是1、3、5、7……的时候,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而当人数是2、4、6、8……的时候,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即,进来的是奇数个同学时,开关被打开;进来的是偶数个同学时,开关被关闭。因为47是奇数,开关被打开;108是偶数,开关被关闭。

(三)巩固应用。

1、看书学习并解决小船的靠岸问题。

2、解决杯子上下翻转,杯口的朝向问题。

3、举例说说数的奇偶性还能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四)活动小结。

当一个事物只有两种(运动或变化)状态时,运动奇数次后,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反,运动偶数次时,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同。

活动2:探索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一)有奖游戏。

1、出示分别装有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两个盒子。宣布游戏规则:从自己喜欢的盒子里任意抽取两张卡片,如果卡片上两个数的和为奇数,你就可以领取一份奖品。

2、游戏开始。部分学生按规则抽取卡片,并将卡片上两个数相加的算式及得数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无一人获奖。

3、引发思考。

师:是你们运气不好,还是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想一想:如果继续抽下去,你们有获奖的可能吗?

4、发现规律。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发现其中的“秘密”: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和也是偶数。如此抽取卡片,永远无法获奖。

5、举例验证。

6、修改游戏规则。

(1)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发现了不能获奖的原因了,那么,你能不能修改游戏规则,保证你们能够获奖呢?

(新规则:在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两张卡片上数的和是奇数可获奖。)

(2)请学生按修改后的规则试抽几次,并发奖以资鼓励。

(3)举例验证:奇数+偶数=奇数

(二)总结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把5颗糖(全部)分给两个小朋友,能否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偶数颗糖?奇数颗呢?结果是什么?

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数学快与慢教案推荐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