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修路教案8篇
教案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际观察和及时调整,书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修路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修路教案篇1
目标:
能辨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初步尝试拼合图形。
准备:
在大而厚的纸上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洞”当作“土坑”,排成一条小路。将镂刻下来的图形贴上色纸做成彩色的“石块”。有些圆形的“石块”剪成2个半圆,有些正方形的“石块”剪成2个长方形。
过程:
1、引起幼儿玩“修路”游戏的兴趣。
教师扮成猫妈妈,幼儿扮成小猫。教师:“猫妈妈要带小猫到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戏,到草地上要经过一条小路,可是这条小路坏了,我们来修一修吧!”
2、幼儿“修路”,辨识图形。
教师先带领幼儿观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图形,然后请幼儿拿“石块”一一对应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幼儿可2人或3人合作共同完成)
3、尝试组合图形。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2块半圆形的“石块”和2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把2个半圆拼成1个圆形,嵌入圆形的“土坑”;把2个长方形拼成1个正方形,嵌入正方形的“土坑”中)
4、游戏:按图形走。
猫妈妈带小猫走过小路,到草地上玩游戏。(走小路时,猫妈妈举什么图形,小猫就要踩在什么图形上往前走)。
建议:
在智力区提供一些图形的模板与几何图形,供幼儿继续练习用2个相同图形拼摆出另一图形,继续感知图形的拼组和转换的关系。
评价:
1、能正确辨别图形。
2、体验图形之间转换关系的乐趣。
活动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教师抓住激发幼儿兴趣这个关键点,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开放式的提问,比如:“路上有坑怎么办?”“走在有坑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等,幼儿都能主动解决出现的问题。
本次活动进行了两次探索,旨在通过这两次探索引导幼儿掌握图形匹配方法,既:根据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进行匹配。第一次探索教师只提供了两个匹配因素:形状、大小,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形状、大小进行匹配。因为难度较小,所以幼儿都能进行匹配。第二次探索在第一次探索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形状、大小、颜色都要匹配才行。有了第一次探索的经验,第二次探索大部分孩子都能对应的进行匹配。第二次探索是第一次探索的升华,幼儿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消极变化甚至暂时的倒退行为,所以巩固、强化目标的延伸活动显得更加重要。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可以利用匹配的知识去解决的问题:比如衣服上的洞,包上的洞,桌布上的洞等,利用本次课的经验,孩子们可以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幼儿园修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和觅音熊一起修路,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2、能正确识别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
3、能按给定泥坑的形状、大小、颜色为标准,找出对应的材料进行匹配。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ppt、《动物狂欢节》片段、纸制小路(上面镂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每人两个篮子(内装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
2.经验准备: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有所经验。幼儿看过《动物狂欢节》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帮助觅音熊的欲望。
1、演示觅音熊和房子图片。
师:这是谁?我们一起来看看觅音熊和爸爸的新家吧。
引导幼儿观察房顶、墙、门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房顶是三角形的、墙是正方形的、门是圆形的。
(觅音熊的出现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老师一说去看觅音熊和爸爸的新家孩子们都很兴奋,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都能辨识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
2、激发幼儿帮助觅音熊的欲望。
师:风怪抓走了狮子大王,我们和觅音熊他们一起去森林之心把狮子大王救出来吧!
幼儿:好。
(爱帮助人是幼儿一个良好的品德,听说要去帮助觅音熊,孩子们都很乐意)
3、演示风怪刮风后破坏的道路。
师:路怎么了?有些什么形状的坑?走在有坑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觅音熊他们应该怎么办,请你帮他们想想办法。
幼儿a:走在有坑的路上会摔倒。
幼儿b:可以把路给补好。
(“道路”一出现,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路坏了”“路上有洞”,当老师提出“走在有坑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时,孩子们马上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了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想到了很多的办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路补起来”,有的孩子说“用针线给它缝起来”还有的孩子说“找石头把路修好”……在这个环节,孩子们很好的运用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4、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
二、游戏“修路”。
1、带领幼儿来到布置好的森林之路,幼儿尝试用各种图形进行匹配,完成修路的操作。
师:路上有什么形状的坑?有哪些形状的石块?我们一起来修路吧。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找出最快进行匹配的方法。
(教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修路的工具箱放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篮子。来到森林之路前面,教师请孩子们去拿起了工具箱,看者“路”上的坑和手里的工具箱,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修路”。)
2、请幼儿说说自己修路的方法,总结出修路的方法。
幼儿a:把石块放在洞上就修好了。
幼儿b:把三角形的石块放在三角形的洞那里。
幼儿c:把大的圆形放在大的那个圆形的坑那里。
师总结:要大小、形状都一样的石块才能把路修平。
(孩子们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都能进行匹配。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孩子们的累积的经验就更加的系统。)
3、带领幼儿走往“森林深处”,再次修路。
师:路是什么颜色?路上有些什么形状的坑?有什么形状的石块?一起把这段路修好吧。
观察重点:幼儿修路的方法。
重点提问:这一块为什么不合适?是哪儿不合适?你为什么用这一块?等等
(森林深处的路是一段彩色的有坑的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观察道路的颜色、坑的形状。有了前一次探索的经验,再加上对道路的仔细观察,孩子们马上就想到了修路的办法,修起了破坏的道路。)
4、一起检查路是否修平,重点观察匹配错误的坑,请幼儿说出为什么错了,并找出正确的进行填充。
(检查路况,既可以让孩子们检验自己匹配的图形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还可以及时的修补正确。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修路的快乐。)
五、结束部分:庆祝修路成功
师:路修好了,狮子大王回到森林里,于是,动物狂欢开始了。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伴随着《动物狂欢节》视频片段的播放,孩子们和视频里的动物们一起狂欢起来,动物们庆祝狮子大王回到森林,小朋友们庆祝自己成功的修好了道路,结束环节和整个活动情境相呼应,为活动结束画上完美的句号。)
活动延伸:
和父母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些什么需要“修补”的地方,想想可以用什么修好。
活动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教师抓住激发幼儿兴趣这个关键点,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开放式的提问,比如:“路上有坑怎么办?”“走在有坑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等,幼儿都能主动解决出现的问题。
本次活动进行了两次探索,旨在通过这两次探索引导幼儿掌握图形匹配方法,既:根据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进行匹配。第一次探索教师只提供了两个匹配因素:形状、大小,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形状、大小进行匹配。因为难度较小,所以幼儿都能进行匹配。第二次探索在第一次探索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形状、大小、颜色都要匹配才行。有了第一次探索的经验,第二次探索大部分孩子都能对应的进行匹配。第二次探索是第一次探索的升华,幼儿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消极变化甚至暂时的倒退行为,所以巩固、强化目标的延伸活动显得更加重要。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可以利用匹配的知识去解决的问题:比如衣服上的洞,包上的洞,桌布上的洞等,利用本次课的经验,孩子们可以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幼儿园修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感知图形转换的关系,巩固对○ △ □ 长方形的认识。
2、运用以有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准备:
1、旧纸板上镂空剪出大小不同的○ △ □ 长方形当成路,镂空剪下的图形作五彩石子。
2、布置一个活动的场景。
重点:对图形转换的关系的理解
难点:运用以有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过程:
1、发现问题:
我们要到对面的娃娃城去玩,可是这条路坑坑洼洼的,不好走,我们一起来铺路吧。
可以用什么方法把路修好?
教师示范铺路的方法(将三角形的彩色板镶嵌到三角形的坑中),幼儿操作铺路
2、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为什么我们有的坑没有铺好呢?有什么办法铺好他们呢?
提示幼儿可以用合起来的办法解决问题。(两个半圆合成一个圆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教师及时发现并肯定会利用图形转换经验的幼儿。
3、 解决问题:
修路时,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困难?(重点讲解图形转换的关系)
幼儿 集体走小路到娃娃啊城去玩,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修路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玩最感兴趣,所以我们常常以此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牙刷作画的乐趣。
2、体验创作成功和帮助他人的乐趣。
3、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在室外的地上用纸铺一条弯弯的大路,路的尽头是兔阿姨的家,路的前四分之一处已事先装饰好(可粘贴彩纸或画上花纹)。
2、每人一把牙刷。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1、教师:昨天晚上兔阿姨打电话请我们去她家做客,可是她的家很远,我们得开车去,路上小司机们要小心,别撞车。
2、教师带幼儿随音乐开向兔阿姨家。
3、在大路的粘帖结束处停下,教师:哎呀,没路了,怎么办?(鼓励幼儿想办法)
4、(手机铃响)教师接听,转告幼儿:兔阿姨说昨晚下雨把大路冲坏了,想请你们帮她把路修好,行吗?
二、帮兔阿姨修路
1、引导幼儿观察路边事先摆好的牙刷,提问:路边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呢?
2、启发幼儿用牙刷和颜料来修路。教师:这些牙刷有这么多用途,可是它们能帮我们修路吗?怎么修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各种修路的想法)
3、幼儿每人拿好一把牙刷蘸上颜料在铺有白纸的路上作画。教师观察指导,如:你修的路真漂亮,能试试别的刷子吗?你修的是“石头”路吗?还会修什么路呢?会修弯弯的路吗?会修直的路吗?你会修红色的路,真能干,那会修黄色的路吗?哇,你修的路棒,在修一条更棒的路好吗?
4、提醒幼儿将作画工具和材料放回原处,共同欣赏刚修好的五彩路。引导幼儿谈谈修出了什么样的路,感觉怎样?
三、去兔阿姨家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在修好的路上开汽车到兔阿姨家,体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礼貌地向兔阿姨问好,兔阿姨端出糖果说:“谢谢你们帮我修好了路,阿姨请你们吃糖果!”启发幼儿向兔阿姨致谢。
3、一起分享糖果,提醒幼儿将糖纸扔进垃圾箱。
4、和兔阿姨说再见,听音乐开车回家。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修路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的孩子,年龄比较偏小,新生居多,对平面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因此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各种图形,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能不受影响准确找到各种图形。
3、通过游戏,培养孩子愿意与人合作,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正确认识各种图形。
2、会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活动准备】
1、剪好的各种图形的模板。
2、卡纸制作的被冲坏的小路。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谈话:下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观察到些什么?突然,电话响了(事先请个老师在这个时候打电话)。
师:咦?不好意思我的电话响了,我接个电话。(通过接电话让孩子知道下雨的时候把森林里的一条路冲坏了,小动物想让小朋友去帮助它们修路)。
2。出示被冲坏的路面和被冲掉的大石头(各种图形)
1)逐个出示图形,引导孩子观察思考:
(1)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边几个角?你觉得它像什么?
(2)重点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
小结:相同点,都是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都是一样大的。
不同点,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而长方形只有两对边一样长。
2)引导幼儿观察被冲坏的路面,冲坏的地方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和孩子一起思考观察,找出图形放入路面。
3。幼儿操作
请幼儿自己找出图形把冲坏的路面修好。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注意各种图形的特点,正确认识各种图形
3、游戏:
师:我们已经把通往森林的小路修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过小路到森林王国去做客。
放音乐,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小路,踩在图形上的时候就说出这种图形的.名称。
4、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对帮小动物们修路这个主题很感兴趣。整节课孩子们的思维都是跟着我走。通过这节课,孩子们认识了这几种图形,对它们的特征都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正确区分各种图形。
2、但是也有很多不足,在活动过程中还应多加入游戏,在各个环节上时间的控制也不是很好
3、活动中还应该和孩子一起找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这些形状的?
幼儿园修路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幼儿喜欢玩各种类型的玩具车,结合省编教材中认识的车辆—压路车、洒水车、扫路车 等我设计了《修路》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一下修路的过程,增加对道路的认识,亲自体验一下修路的辛苦,体验合作的乐趣,养成护路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奔跑能力和平衡能力,进一步促进幼儿协调能力的发展。
2、培养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形成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活动准备】
游乐场场景,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木棒若干,小红旗若干面,红地毯两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要带领小朋友去游乐场玩,但是去游乐场的路还没有修好,今天我们要帮忙修好路才能过去,小朋友们想不想修路?(幼儿:想)下面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就修路的过程。
(幼儿积极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第一步先修路的两边,我们用小木棒代替路边石,注意要成两条平行直线排好,路的宽度要四个小朋友并排侧平举为宜。
第二步用红地毯铺路,注意在铺的过程中要整齐。
第三步轧路,四个小朋友并排侧平举一起走过铺好的路,完成修路的过程。
(二)集体修路,体验合作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两组为一队,扮演工人,站在起跑线后,听到老师的启动信号后,各队排头跑向终点线,在插有小红旗的标志处放好体操棒,迅速返回拍本队第二名幼儿的手后排向队尾,拍到手的第二名幼儿持棒快跑到前一名幼儿摆放的木棒处继续摆棒,然后迅速返回。依次类推进行活动,看那一对最先完成为优胜队,然后每队派排在前面的四名小朋友把地毯铺好,直到幼儿全部完成铺路任务后,四名幼儿一组依次手拉手做轧路机在棒的中间做轧路状。
注意:后一名幼儿被拍到手后才能参加修路游戏,轧路时不能踩棒。
(三)总结提高。
通过刚才的修路,小朋友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和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好好爱护我们的道路,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幼儿集体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及时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
(四)体验成功
现在我们穿过我们修的道路,一起到游乐场尽情玩耍。
【活动延伸】
在户外场地继续玩修路的游戏同时增加适当的难度。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培养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了幼儿的奔跑能力和平衡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的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体验了集体合作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有部分幼儿光注意速度而使路得两边没有成一条直线,别的小朋友再去纠正而耽误了时间,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要予以纠正。
幼儿园修路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帮助小熊的快乐。
2.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能够区分图形特征,尝试根据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
重点:
区分图形特征、大小。
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画有房子和小路的背景图、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 不同大小的图形)。
2、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多个。小熊图片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熊宝宝摔跤了,激发幼儿帮助小熊的情感。
教师出示小熊哭的表情图
师:今天我们苗苗四班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是谁呀!
幼:“小熊”
师:“小熊怎么了?我们来一起问问吧!”“原来小熊回家时马路上有许多洞洞,让小熊摔得好痛!那可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来帮一帮他吧!”
2、一起帮小熊修路。
(1)教师出示大马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马路上洞洞的形状、大小。
(2)师:这就是让小熊摔倒的大马路,你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3)请幼儿说说怎么修?用什么修?(引导幼儿想象)
(4)为小熊修路。请个别幼儿来搬“石头”。(引导幼儿说出形状和大小)
鼓励幼儿一起帮助同伴搬“石头”修路(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进行配对。)
可能出现状况1:图形未配上。(提醒幼儿看看形状对不对)
状况2:图形配上,大小没配上。(提醒幼儿看看大小对不对)
小结:原来要把洞洞填满,把路修好,需要找和洞洞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石头”才行。
(5)师生共同检查“修路”情况。
重点提问:我们终于把路修好了,我们请小熊来检查下吧!“小朋友们真棒,谢谢你们!”
(6)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帮我们的好朋友小熊把路修好了。现在小熊为了感谢小朋友们,特地请你们去他家玩呢?让我们出发吧!
幼儿园修路教案篇8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作为探究的对象。”
小班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但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图形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因此我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增加趣味性。通过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拼摆图形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房子一间、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白兔头饰一个,请一名大班幼儿扮演小白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境表演:
这是小兔的家。你们瞧,小兔出来了。(大家打招呼)
我想去外面去玩。(幼儿自由边唱歌边走。摔了一跤),呜呜,怎么回事呀?原来地上都是洞洞(小白兔装着一拐一拐的回家了。)我们来看看这些洞洞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小白兔走在路上不摔倒呢?我们一起把马路来修好吧。
(二)复习图形:
哎你们看那边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石头,请你们每人搬一块石头。哎呀、哎呀石头好重呀,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看一看你拿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石头,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讲。
提问,你的是什么形状的,有几条边?几只角?讲完后请相同形状的石头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逐个形状提问。
(三)幼儿操作:
休息了一会,我们马上要修路了,请小朋友把这些石头填到坑里好吗?但在填的时候有一个要求,请你们把圆形的石头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石头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石头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请一位幼儿示范)
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游戏活动:
路修好了,让我们一起来走一走平不平。
1、学小动物走路。
2、做个找图形的游戏。教师说什么形状,幼儿就站在什么形状的图形上。把路修好了,我们请小白兔一起出来吧。小白兔说:小朋友真能干,谢谢你们,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放音乐)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