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4-04-07 14:10:52 分类:教师总结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教案内容的实际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写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写教案模板7篇

小学写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数感。

3.在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5 56+40 18+30

32+4 20+73 5+61

43+20 7+62 4+53

32+10 50+22 20+35

默算,指名答。

指名说说32+4.7+62的'计算过程。

2.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可以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再和整十数相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

二.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1)小红.小强和小兰是好朋友,他们正在一起玩数画片的游戏呢。

(2)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①小强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你会列式吗?板书24+6

②小兰和小强一共有多少张?谁来列式?板书24+9

③小兰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9+6

④小兰.小强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24+9+6

(3)哪道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4+6.24+9这两道算式。

2.教学24+6。

(1)我们先来看24+6,24+6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来摆一摆,你打算怎样摆,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请你自己摆一摆,想一想怎样很快知道有多少根小棒?

(2)谁上来摆一摆?

先摆2捆加4根,再摆6根,4根小棒加上6根小棒等于10根,可以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一共有3捆,就是30根。

(3)那谁来说一说我们怎样计算24+6?指名说,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3.教学24+9。

(1)刚才小朋友学得真好,我们再来看看24+9,24+9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怎样计算?我们也先用小棒摆一摆,怎样摆?边摆边想想怎样计算。

(2)请生上来摆一摆,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①把24分成20和4,先算4+9等于13,再算20+13=33。

②把9分成3和6,先算6+24等于30,再算30+3=33。

③把24分成23和1,先算9+1等于10,再算23+10=33。

(3)这三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把24+9的计算过程跟同座位说一说。小朋友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5.小朋友,我们今天计算使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后,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超过了10,那十位上的20就要变成30,30就要变成40,小朋友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

6.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现在一位数放在前面,你会计算吗?请打开书到第49页,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生回答,并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下面我们看着图来计算两道题目,题目有什么要求?

(2)第1题你打算怎样圈?为什么这样圈?我们先算什么就把它们圈一圈。请你在书上圈一圈并计算出算式的和。

(3)交流第二题的圈法,并说说两道算式的得数。

2.想想做做2

(1)学生口算第一组题,观察一下这4组题,第一题和下面三题计算时有什么联系?

(2)我们计算下面三题时都要先算4+8=12,所以个位上都是2,但是4+8=12超过了10,所以十位上30要变成40,50变成60,80变成90。

(3)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口算出另外两组题吗?

3.想想做做3

说图意,要求图书角原来有图书多少本我们该怎么办?你会列式计算吗?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生答。

4.想想做做4

(1)小力.小佳.小强来到了玩具店,小朋友们看一看都有哪些玩具,各是多少钱?

(2)小力买了一只玩具熊和一盒积木,应付多少元?我们怎么办呢?生列式计算并口答。

(3)小强和小佳各买了什么?他们分别应付多少元?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

(4)小朋友,你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呢?指名说,同座位说。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写教案模板篇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写作方法。

2、读读记记文中出现的新词语。感受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对照画面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写作方法。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珍藏着三件宝,其中一件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访蒙娜丽莎!

2、(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来,请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之约,仿佛是在跟朋友约会,感觉好浪漫;作者没有把它当成一幅画,而是当成一个人,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幅画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感受名画。

1、这是一篇课内阅读课文,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课文中一些词语和生字容易出错,请大家看课件。课件出示:

有朝一日 赴约 交涉 脸颊 颈项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

矜持悄然流露转瞬即逝 蜿蜒隐去璀璨的明珠难以捉摸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并对这幅画的艺术魅力进行了赞赏。)

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

(找到5——7自然段)

2、请大家自由阅读5——7自然段,并根据学习要求读懂课文。请看课件:

用心读5——7自然段,你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产生了怎样的想象,请用波浪线批画出来。

3、学后交流:

⑴课件出示: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预设:她不像是画中的人物,而跟真的一般,太神奇了;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子,真美;作者看到这幅画就如同跟真人面对面,可见这幅名画的魅力。)

⑵ 出示: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预设: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产生无数的想象,很难想象这只是一幅画;这几句话是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的具体描写,作者把看到的跟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她神秘的微笑一样。)

达芬奇凭着自己的天才想象力及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

引入资料:(课件出示)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显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看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想法?(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⑶过度:达芬奇精湛的艺术,这幅画独特的魅力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里?(引出第七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七段(达芬奇不仅把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画得耐人寻味,还注重她的身姿、服饰的搭配以及他身后背景的衬托,可见达芬奇的艺术高超。

⑷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回顾这三段话,想想作者是如何来介绍的?课件出示:尺寸大小、色彩、整体外形,面部表情、神秘的微笑,身姿、服饰、身后背景。描写中加入自己的想象。

过渡: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除了这些,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无穷魅力?请大家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4、学生读课文1——4段,思考回答:(抓住两个“慢慢”体会;抓住“队伍之长”体会)

四、总结升华。

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能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画的神奇,还能够从人们的等待中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示最后一段)

1、齐读这段话。

2、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明珠 灵魂的一部分)

引读:我相信蒙娜丽莎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已经成为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请大家读:

读到这里,让我们不得不对这幅世界名画的作者无比赞佩,他就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请看课件: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 “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五、课外延伸。

?最后的晚餐》也是达芬奇的名画,它是世界著名的宗教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有关的资料,也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来描述一下这幅名画。

板书:

蒙娜丽莎之约

明珠 灵魂的一部分

?蒙娜丽莎之约》背景知识

达·芬奇 (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建于1880 年,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大厦,占地8 公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很大,不下24 公顷,反而是故宫博物院的两倍。仅画廊就有200 多个,藏有36.5 万件各类文物和艺术品。

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背依纽约中央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然而,在建筑上没有体现出美国人的创造性,高台阶。大廊柱,与任何一座标准博物馆一样刻板。单调。但展出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整座的2460 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馆内专建的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叹为观止,可谓镇馆之宝。服饰馆也堪称世界之最,收集了4 个世纪以来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装1.5 万件。

我国的苏州园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馆的主楼二层的北厅之中,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1981 年9 月才由我国苏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轩十分吸引观众,不时听到游客问:“中国花园在哪里?”为了避免拥挤,规定了专门路线入园,由定时电梯控制人数。园中飞檐。雕梁。鱼池。凉亭,室内对联。掸瓶。八仙桌。太师椅一应俱全。一些美国游客坐在凉亭里闭目养神,宛如中国的墨客骚人,甚至摇头晃脑的姿势也带上了“中国味”,十分有趣。

早期创作

当他在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时,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约1470 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站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构图虽没有创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绘却已注意到了空气氛围的表现。这表明他一开始就致力于解决写实与典型加工的辩证关系。稍后创作的《吉内夫拉· 德本奇像》,一反15 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以逆光夕照的色调渲染他所倡导的透视效果.1481 年创作的《博士来拜》(又译《三王来拜》),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品。

盛期创作

1482 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应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现藏于巴黎的作品,虽仍然是传统题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岩窟幽深的刻画及山岩间花草逼真的描绘,证明他使用的烟雾状笔法已使其在传真写实和艺术加工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圣玛丽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经营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1503 年他一面着手为市政厅大会议厅绘制壁画(因再次去米兰而始终未完成),一面创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这是两幅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

在达·芬奇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也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其特点是:观察入微,线条刚柔相济,尤善于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光影的微妙变化,他的每一件作品以素描作基础。其艺术理论散见于他的5000 多件笔记和未完稿的《画论》中,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

生平简介

1452 年4 月15 日意大利佛罗伦斯共和国的文西村近郊,赛尔·皮耶洛·达文西与卡特莉娜所生

1465 年进入维落琪奥的工作室成为入门弟子(13 ~14 岁)

1473 年创作《圣告图》

1476 年被告密与维落琪奥的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恋之罪,由于他矢口否认,最后被释放(24 岁)

1482 年绘《三贤王的膜拜》,返往米兰(30 岁)

1483 年接受圣佛郎西斯克,格兰德教会订作《岩石上的圣母》(31 岁)

1495 年开始绘制《最后的晚餐》(43 岁)

1502 ~1503 年回到佛罗伦斯,开始绘制《蒙娜丽莎》(50 岁)

1516 年应法王之邀,赴法国安伯瓦兹(64 岁)

小学写教案模板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伯什么事;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初步交流。

4、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学生自主读书)

5、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2、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填空,并说明理由。

(二)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三)集体主,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增示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 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镒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4 描写恰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小学写教案模板篇4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表现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应会: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的花卉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

(三)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花的图片或鲜花等。

在教室里陈设不同品种的鲜花。

教学活动:

l、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看到教室里陈设的鲜花,同学们会想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定会和什么有关系?

出示课题:娇艳的花:

3、新授课

提出问题:

①谁认识这些花儿.并叫得出它们的名字?

②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花儿吗?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③鲜花再艳,也有捅谢的时候.什么花儿会永不凋谢?

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

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

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

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

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教师示范。

打开书,联系老师示范的过程,你认为书上的作业哪些地方运用了和老师一样的

方法?

展示花卉作品。

提出问题:

这些作品哪一幅你更喜欢?为什么?

4、艺术实践

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临摹大师的范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进行表现。

5、小结

组织交流。

小学写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并能正确读亿以上的数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含“0”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亿以内数的读法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亿以内的数,大家还记得吗?现在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利用教具出示一个整万的数:如70000000)谁来读看看 大家一起读下这个数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呢?

先告诉老师你读数的步骤(分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那你是怎么分级的呢?(从右往左,每4位分为一级)

师:为什么这里这么多零你都没读出来?(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数变一下 70000060 现在这个数怎么读呢?生1.......

大家同意他的读法吗?大家一起把这个数读一遍

怎么只是把其中的一个0变成 6,读的时候就出现了零呢?刚刚这几个零都没有读啊?(每级末尾的零不读,其他数位上的零,不管连续出现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所以那几个0读了?那几个0没读呢?

2、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

现在数能说说亿以内的数要怎么读?读的步骤是什么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看来大家对亿以内的数学习的'很扎实

3、现在,老师在这个数后面再加上2个0,大家看看这个数现在读作什么? 7000000000

二、新课教学

看来有的同学已经会读了,有些同学还有些犹豫,没关系,学完今天的课,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会读这个数。大家看看,这个数跟刚才老师给大家的70000000相比,在数位上有什么变化吗?那他还是亿以内的数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板书) 出示ppt,这个数还是我们20xx年全球的人口总数,看我们的地球都快背不动。 大家觉得我们地球上的人多不多啊?如果不控制人口增长,将要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

刚给有同学已经吧这个数读出来了,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对照顺序表看看

1、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读出7000000000

那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数位顺序表(板书:个位、十位。。。。。。。。亿位)这是我们学习亿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表,现在我们要学亿以上的数,够吗?这张表不够了,那怎么办呢?10个一亿该是多少呢?(十亿)10个十亿该是多少呢?(百亿)那往后呢?(亿,十亿,百亿,千亿)接着相应的数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当然,肯定有同学在想,有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啊?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可以自己去查下资料

现在用数位顺序表大家在读看看是多少呢?大家一起吧这个数读一下 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说说你读这个数的步骤是什么样的(读亿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2、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读出100 4000 20xx,4003 0500 0000两个数

那这两个数有分别读作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再跟同桌交流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读的?先从哪一级开始读?有0时,该怎么读?

分别请两位学生来读这两个数,在全班一起读。400305000000

3、学生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教师引导补充。

请一位同学完整的把亿以上数的读法总结一下。。。。。(ppt)

4、读法练习:学生读出四条信息。

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读数的方法,那我们就来用一用。下面有四个数,老师要看看谁是学习小能手

(1)做一做

请2位同学进行板演(1.读法不能写阿拉伯数字2.零的读法)

好,现在大家一起吧这4个数读一遍,1.2组读左边这列,3.4组读右边这列,看看那边读的又准确又响亮

(2)今天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自己来出数,其他同学快速的读出数

三、课堂小结

请你们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学会了读亿以上的数,还了解了不少知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

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数位顺序表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小学写教案模板篇6

一、走一走,看一看——丰富感性认识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动物园里或亲友家、邻居家问一问,走一走,看一看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哪些动物让你喜欢。不伤人的小动物可以摸一摸,记住它们的样子、颜色,它们爱吃什么,它们的生活习性等。通过走、看、问、听、摸等一系列活动,丰富感性认识,为课内口语交际作好铺垫。

二、看一看,说一说——启发鼓励创新

1.播放录像,引发学生兴趣

上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录像,看后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谁能把你课前看到的动物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见过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它们长得什么样子,怎样生活的(可以加表演)。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口述所见所闻的小动物后,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小动物,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子等,这些动物都很可爱。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这样的引导,学生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说起来,思维异常活跃。

2.观察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指图1质疑:(1)这幅图画的是谁,他正在干什么?(2)小兔子正在吃什么,吃得怎样?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完整、连贯地说出图意:一位大哥哥正在拿着胡萝卜,高兴地喂小兔子,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吃得真香呢!然后,启发思考:“谁能用不同的'话说出图意?”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一群小白兔正在抢吃大哥哥喂的胡萝卜,大哥哥看着它们吃得这么甜,心里多高兴啊!看、说第一幅图之后,可采用同样的训练方法,让学生看、说第二、三幅图,教师应注意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启发鼓励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3.自愿结合,共同讨论

教师让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讨论,要求说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本课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围绕动物的特点把话说通顺连贯。可以让对小动物了解的同学先讲自己喜爱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样子、颜色、动作、叫声等。要鼓励讨论中的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的同学,可以向喜爱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用途等等。

三、画一画,演一演——训练思维能力

这一环节通过“画—评—说”三个步骤使学生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参与机会,交流更广,训练效果更好。

1.要求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画下来,涂上漂亮的颜色。

2.夸夸自己的画,评选“小画家”。

3.将学生“作品”做成头饰,请学生上台表演。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评一评,做一做——鼓励学生敢说

本次训练要求通过回答、评议,呈现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1.提出问题,开展评议

(1)大家最喜爱什么小动物?(可从小动物可爱的动作、小动物的叫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小动物与人的关系,小动物的用途等方面交流表达。)

(2)今天谁表现最优秀?(从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完整连贯、发言积极等方面评价,鼓励学生敢说、愿说、说好。)

2.完成家庭作业

回家把你最喜爱的小动物画好后,涂上颜色,再剪下来,或拍摄下来贴在班级墙报上。也可以把你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用录音机录下来。

小学写教案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小学写教案模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