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案范文6篇

时间:2024-04-11 17:10:41 分类:教师总结

优质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扰,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巧妙设计的教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中历史教案范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6篇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篇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稍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以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次,还应说明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出示三则材料:

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当时流传“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镇)纱”的民谣;

“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徐光启《农政全书》

山东邹县“鬻布于邻”。——吕坤《实政录风宪约》

学生从中得到结论:说明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学生回忆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商业情况,以便对比了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前代的空前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城镇兴起。(讲解《皇都积胜图》,以说明明清两代商业发展的盛况。)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小字,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经营范围。应特别注意他们还有人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

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的思路大致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4、小结(略)

5、作业:课后作业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2、了解英国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能力目标:通过对资本积累的理解,初步学会辩证地看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既要认识到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又要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学习难点】

辩证的理解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从两则新闻导入

新闻一:新华社联合国26日电:为了纪念“废除跨大西洋贩卖奴隶200周年国际日”,联合国26日在纽约总部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帮助人们追思这一段悲惨而又极不光彩的历史。当天上午,纪念仪式在联合国大会会议厅举行,1000多名各国代表出席。

新闻二:布莱尔道歉了,不是为了伊战,而是为了几百年前英国政府的一桩丑事。英国《观察家报》11月26日头版刊登了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讲话,他为英国在贩卖奴隶贸易中的作用“深深道歉”。他谴责英国过去的非洲黑奴贸易,是“违反人道的罪行”,承认许多受剥削的非洲人一直感受的冤情与愤怒。报道称,布莱尔打破了10年的官方沉默,是“历史性的表示”。

2、教师讲述概念:资本:“是一国财富中用于生产的部分,包括实现劳动所必需的食物、衣服、工具、原料、机器等等。”

展示学习目标:用大屏幕展示并让一名学生起来朗读。

学习内容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一、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然师生互动:

问题一: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的主要有哪些国家?

(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问题二: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主要殖民掠夺方式有哪些?

(强占…… 屠杀…… 奴役……)

问题二: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掠夺给美洲带来了什么后果?

(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

二、阅读教材第二段及三角贸易示意图,讲述三角贸易的过程。

1、学生阅读教材第二段及三角贸易示意图

2、学生依图讲述三角贸易的过程(教师可先示范一下)

3、阅读课文94页左侧内容和以上图片,体会一下黑奴的悲惨生活(让学生谈一下体会)

三、想一想,议一议(阅读教材第95页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对非洲、欧洲、美洲三个角度归纳罪恶的“三角贸易”的影响?)

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人口,是今天非洲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美洲:增加了美洲的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对欧洲:使欧洲积累了雄厚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内容二:日不落帝国

阅读课文第96页及大屏幕的地图,叙述一下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之路,讲一讲18世纪的英国为什么会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让学生起来叙述)

学习内容三: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读读说说:读课文96页第二段及以后的内容,说一说英国对印度进行侵略的史实。(讲述要点:时间,侵略机构、过程、给英国带来的影响等)

知识拓展??

材料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淌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

材料二:※英国议员富拉登在东印度公司统治20年时对孟加拉的描写:“短短的20年内,这些乡间的许多地方都已化为沙漠的景象,田地荒芜了,广大的地面都已长满了野草;农民被掠夺,制造商被压迫,饥荒一再发生。”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对通过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财宝,源源不断地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liuxue86.com

根据材料分析,马克思为什么这样说呢?你怎样理解。(学生先小组内讨论再全班共同交流)

血淋淋的历史告诉我们,伴随资本主义成长起来的是征服、屠杀和残忍的暴力、血腥的掠夺,通过殖民掠夺,为殖民国家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这些国家逐步走向工业强国,也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我们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殖民地人民的野蛮屠杀和残酷掠夺的基础上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今天不管资产阶级如何粉饰他们的社会,用“民主”、“人权”来打扮自己,但是这段血腥的历史他们永远也洗不掉。

知识拓展二

材料一:※我们说到“三角贸易”对美洲的影响是:黑人奴隶为美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发展。

※欧洲殖民者通过掠夺来的财富带入欧洲,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人利用这些抢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有人说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侵略是一种罪恶,也有人说这种侵略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发展。分析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双重作用

理由:单纯的否定或肯定,从一定程度上讲都是片面的。我们既不能否认殖民侵略给人民带来的困苦和仇恨,它造成了当地的贫穷和落后;也不能否认殖民侵略从客观上带来的进步和文明,它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对落后地区的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促进了当地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当地的资本主义发展。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对亚、非、美洲进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

他们进行殖民掠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美洲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财富,役使印第安人,并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非洲贩卖黑人奴隶,造成近亿强壮劳动力的丧失;在亚洲对印度进行贪婪成性的殖民掠夺。

通过殖民掠夺,为殖民国家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这些国家逐步走向工业强国,也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我们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殖民地人民的野蛮屠杀和残酷掠夺的基础上的。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在殖民主义者深入到落后地区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带入这些地区,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冲击了落后地区的旧思想、旧体制。推动了这些地区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后习题

课堂训练

1、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是( )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西班牙和荷兰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荷兰

2、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法国

3、“三角贸易”的正确航线是( )

a、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c、美洲—欧洲—非洲—美洲 d、非洲—亚洲—美洲—欧洲

4、“三角贸易”能够盛行的客观便利条件是( )

a、买卖奴隶利润很大 b、美洲种植园急需奴隶

c、欧洲殖民国家造船业发达 d、新航路的开辟

5、下列对“三角贸易”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②西方殖民者从中赚取了巨大的财富 ③为欧洲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⑤是一种惨绝

人寰的暴行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⑤

6、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西班牙

7、负责英国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机构是( )

a、东印度公司 b、西印度公司 c、商务局 d、跨国公司

8、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英国相继打败了( )

①西班牙 ②法国 ③荷兰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9、英国在印度进行大肆掠夺的代表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克莱武

10、奥巴马因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而倍受各国新闻媒体的关注,他

的祖先来自非洲大陆。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北美有关的史实是( )

a、三角贸易 b、独立战争 c、南北战争 d、非洲独立年

11、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12、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淌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

请用一段史实来证明马克思的论断。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篇3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建立的过程,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情况 掌握 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崇高气节、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思考概括综合归纳 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哲学分析 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物评价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抗元,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唯物主义历史观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理清复杂的头绪,避免知识混淆;全面理解行省制度(目的、内容、作用——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过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契丹的辽、党项的西夏、女真的金。)

过渡讲解:就在金与南宋对峙时,北方又兴起了蒙古族。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学生阅读61-62页“导入框”以及本目的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

1.成吉思汗的民族和名字是什么?(蒙古,铁木真。)

2.他为什么会那么坚强和机敏?(他从小经历过重重困境的磨练,吃得苦中苦。)

3.毛泽东为什么说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可根据62页“动脑筋”回答:它反映了什么情景?(它反映了当时蒙古各部互相混战、动荡不安的情景。)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后来铁木真统一各部,结束了内部混战局面,使蒙古迅速强大起来,贡献很大。)

过渡讲解:在成吉思汗的后代中,忽必烈与祖父一样,也是杰出的历史人物。

忽必烈建立元朝

学生阅读62-64页本目的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

1.请说出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1271年,忽必烈,大都。)

2.元朝在哪一年灭南宋?(1276年)

3.指导学生根据63页的“动脑筋”,结合66页“自由阅读卡·浩气长存的文天祥祠”讨论回答:这是谁的诗?(文天祥)

过渡讲解:其中“汗青”是竹简的别称,意为史册,表达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元世祖忽必烈起先很赏识文天祥的才华,后来因为劝降不成,下令杀了文天祥。这是元世祖在天下初定时,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暴力段,有着残忍的一面。但他的另外一些措施对历史的发展却有着正面的作用。

4.元世祖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和对外交往有何发展?(北方农业有所恢复和发展——禁止圈田放牧,治理黄河,推广植棉;水路交通运输业发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开辟海运;商业繁荣——大都闻名世界;中外交往频繁——《马可·波罗行纪》。)

5.元世祖为什么要实行新的行政制度?(对空前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管辖。)

6.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篇4

一、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这课是人教版教材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中的第1课,本课是通过“罪恶的squo;三角贸易squo;”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两部分内容组成。主要揭露了自17世纪以来,西方殖民主义者所进行的血腥肮脏的原始资本积累的历史和非洲地区人民惨淡的人生。

(2)、学生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有趣味性,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所以在本节内容的处理上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精简抽象理论,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设计理念:?

1、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

3、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切相关,西方殖民者进行的“三角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是最有力的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进行“三角贸易”和对引导进行残酷证明掠夺的原因,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初步学会辨证地看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难点:“三角贸易”、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导读部分和一位学生朗读展示的两则新闻报道。然后教师设问:“为什么英国会在1807年颁布一个《废除奴隶贸易法案》,而且英国首相布莱尔还为此道歉?这两则材料都体现的是什么事件?”事情还要追溯到西欧国家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由此引出本课内容。

2、讲授新课

??罪恶的“三角贸易”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要求学生边看书边思考下列问题:①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哪些国家相继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道路?②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主要殖民掠夺方式有哪些?③欧洲殖民者对北美洲的殖民掠夺带来了什么后果?④欧洲殖民者是如何解决美洲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从而引出“三角贸易”这个主题及归纳出“三角贸易”的背景。

(2)学生结合课文相关的文字、示意图绘制一幅“三角贸易”简图。教师再演示“三角贸易”简图以加深学生印象,以突出重点。然后教师提问:“在罪恶的squo;三角贸易squo;中,打头阵的是哪一个国家?谁又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的经营者?”

(3)教师设问:“squo;三角贸易squo;给欧洲的奴隶贩子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给黑人们带来的又是什么呢?”学生根据提供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来认识“三角贸易”的罪恶性。

(4)让学生讨论:“几百年的奴隶贸易给欧洲、美洲、非洲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三角贸易”的本质就是血腥的资本积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是野蛮的、残酷的,它虽然为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但却给非洲带来了长期的贫困,以此突破难点。

??“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教师首先展示《英国在19世纪中后期的殖民地图》,让学生了解“日不落帝国”名称的由来。教师再展示《“日不落帝国”建立过程图》,同时简单讲述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五段文字,教师提问:“英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印度进行殖民活动?负责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机构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英国对印度等地的侵略图》后提问:“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有什么特点?”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地图回答,然后教师再强调为“沿海据点——内陆扩张——掠夺财富”。

3、引导学生认识英国对印度的疯狂掠夺,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对英国、印度带来的不同后果,以此突出本课课题和突破难点。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篇5

教学目标

1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

2、 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3、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 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 人民海军的建立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 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 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2 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

3 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中国人民海军》出访路线图,受人民军队的军威。

4 根据67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 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 防 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5 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

导弹部队的发展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导弹射程示意图”和《导弹小知识》,结合课本70页“自由阅读卡·百万大裁军”,了解“科技强军”的涵义:在新时代里,军队强大主要靠的是科技含量。

1 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57年)

2 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核反击)

·教师组织学生提前了解课本85——86页有关我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情况,指出: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向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树立起为国 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课后习题

1 完成课本69页“练一练”:应选a(50年代)。

2 完成《历史填图册》19页各题。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希腊在神话、历史、戏剧、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成就,古罗马在历史、建筑、雕塑、语言等方面的成就。

2、通过对希腊、罗马艺术的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世界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认识到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罗马文化是古典文化的高峰。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希腊罗马文化创造了物质条件。

3、通过对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戏剧和历史著作等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它们不仅极具文学和史学价值,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从而成为西方艺术创作的源泉。通过介绍古代雕刻和建筑,使学生知道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领略古罗____筑设计的巧妙和构造的宏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荷马史诗》,希腊剧作家,学者亚里士多德,罗马史学,拉丁语。

2、难点:要分门别类条理清楚。

教法设计:启发诱导法、导读法、讲授法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资料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雕塑等(激发学习兴趣)

在借鉴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古希腊人通过探索、思考和想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古罗马人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并把它广为传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

一、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板书)

1、古希腊神话由什么组成?

(课前可安排积极分子搜集一些资料,上课提问时由他们回答)展示图片

识记荷马(展示图片)

2、欧洲最重要的长篇文学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

(启发)谁能讲讲你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神话故事?

学生根据课外见闻积极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视野)

3、古罗马人在史诗方面有哪些成就呢?

展示维吉尔的有关资料

(过渡)古希腊人在戏剧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

二、希腊戏剧(板书)

(质疑)古希腊两位的戏剧家是谁,他们被尊称为什么,代表作有哪些?

(质疑)希腊史学开西方史学之先河,那么古希腊有哪些历史名著呢?

展示艺术家们的图片

三、历史名著(板书)

(质疑)古希腊、古罗马有哪些历史名著,作者是谁?

(引导)我们中国有哪些历史名著呢?

(联系中国史,对比记忆。)

(过渡)古希腊、古罗马在许多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的科学家(板书)

(质疑)古希腊、古罗马出现了哪些科学家,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识记亚里士多德,一学生朗读他的名言并分析。

(过渡)下面我们来欣赏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和雕塑艺术的成就。

五、(视频资料)建筑和雕塑(板书)

看录像欣赏,(提高对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

(引导)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和雕塑的突出成就有哪些?就你的见闻,你还能举出其

他例子吗?

(启发)这些成就是什么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过渡)我们对拉丁字母并不陌生,比如汉语拼音使用的就是拉丁字母,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拉丁语。

总结归纳并举出其他例子。

思考回答。

(明白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体现)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六、拉丁语(板书)

(回忆)拉丁字母是从什么字母逐渐演变的?它对世界有何影响?

(展示)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表。(读表格列举出几种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主要文化成就,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什么。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