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鼠和家鼠教案7篇

时间:2024-04-14 13:10:04 分类:教师总结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创新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田鼠和家鼠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田鼠和家鼠教案7篇

田鼠和家鼠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快睡吧,小田鼠》是一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作者采用诙谐滑稽的笔调夸张的描写小田鼠如何磨磨蹭蹭,不肯睡觉的,一连串具有捉狭性的睡前行为,会使孩子提起阅读的兴趣,针对我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磨蹭,拖拉的行为习惯,而本故事中主人公也有这样的习惯,阅读这样的作品时幼儿会将小田鼠当作自己拖拉行的象征形象,展开回忆、联想和心灵共鸣,是一蕴涵着深刻哲理的好教材。同时,在该童话故事中还蕴涵着多领域的价值,体现了活动的多元化与整合。

二、活动及修改意见

大班:快睡吧小田鼠(第一研)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小田鼠各种可笑的拖拉行为。

2.结合生活经验,想出各种帮助小田鼠改掉拖拉习惯的办法。

活动准备:

1.小田鼠、田鼠爸爸、田鼠妈妈手偶各一个。

2.幼儿用书:《快睡吧,小田鼠》。

3.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手偶,讲述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教师:这是谁?晚上,它会做什么?

(二)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有谁?晚上该睡觉了,可小田鼠还不肯睡觉,他做了些什么?

教师:你觉得小田鼠有个什么坏习惯?小田鼠的爸爸、妈妈开心吗?

(三)引导幼儿看图阅读故事,并围绕故事内容进行讨论。

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晚上,小田鼠拖拖拉拉地不肯上床睡觉,都做了些什么?

教师:睡觉前,小田鼠还要吃东西,小田鼠真的肚子饿了吗?

教师:它应该怎样做,爸爸妈妈才不会生气?

(四)播放语言磁带,再次欣赏故事。

(五)通过谈论"拖拉",引导幼儿谈谈自己的习惯。

教师:小朋友,你有拖拉的习惯吗?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今后你想怎样做?

2.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相互学习。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中相关头饰、图片、绘本,让幼儿边看边讲,并在熟悉的基础上节能型表演故事,进一步对故事内容让理解。

第一次讨论意见:

(优点略)

建议:

1.可以让幼儿在进行自主阅读,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

2.活动的环节设计还可以稍加调整,重点调整放在讲述一方面。

3.在活动中,应充分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们自己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大班:快睡吧小田鼠(第二研)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小田鼠各种可笑的拖拉行为。

2.结合生活经验,想出各种帮助小田鼠改掉拖拉习惯的办法。

3.改变拖拉习惯,学会自我管理。

活动准备:

1.小田鼠、田鼠爸爸、田鼠妈妈手偶各一个。

2.幼儿用书:《快睡吧,小田鼠》。

3.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手偶,讲述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1.导入故事。

教师:晚上,天黑了,爸爸、妈妈会让小朋友做什么?

2.出示手偶小田鼠。

教师:这是谁?晚上,它会做什么?

(二)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有谁?晚上该睡觉了,可小田鼠还不肯睡觉,他做了些什么?

教师:你觉得小田鼠有个什么坏习惯?小田鼠的爸爸、妈妈开心吗?

(三)引导幼儿看图阅读故事,并围绕故事内容进行讨论。

1.幼儿翻阅幼儿用书并讲述故事。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晚上,小田鼠拖拖拉拉地不肯上床睡觉,都做了些什么?它真的需要做这些事吗?

教师:睡觉前,小田鼠还要吃东西,小田鼠真的肚子饿了吗?

教师:它应该怎样做,爸爸妈妈才不会生气?谁来帮帮小田鼠?

(四)播放语言磁带,再次欣赏故事。

(五)通过谈论"拖拉",引导幼儿谈谈自己的习惯。

教师:小朋友,你有拖拉的习惯吗?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今后你想怎样做?

2.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相互学习。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中相关头饰、图片、绘本,让幼儿边看边讲,并在熟悉的基础上节能型表演故事,进一步对故事内容让理解。

第二次讨论意见:

(优点略)

建议:

1.活动过程日益完美,活动组织自然流畅,活动效果有一定提高。

2.教师提问比较到位,问题富有针对性。

3.教师讲述故事的速度适中,表情生动,深受幼儿喜爱。

田鼠和家鼠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讲述故事情节,发现小田鼠各种可笑的拖拉行为。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不嘛,再等*分钟,我还要……”句型,讲述故事。

3、结合生活经验,想出各种帮助小田鼠改掉拖拉习惯的办法。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故事ppt,故事相应图片。

2、手偶3个(小田鼠、田鼠爸爸、田鼠妈妈)

【活动过程】

一、手偶导入,引起兴趣。

师出示小田鼠:看,谁来了?是小田鼠,还有小田鼠的爸爸妈妈,今天小田鼠的爸爸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帮小田鼠改掉一个坏习惯,你知道是什么坏习惯吗?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听下面的故事。

二、通过ppt,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学说“不嘛……”

1、师播放ppt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2、讲述后提问:

田鼠妈妈和田鼠爸爸叫小田鼠干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小田鼠又是怎么回答的、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学说小田鼠的话“不嘛……)

3、师展示ppt,讲述第二部分。

4、讲述后提问:

小田鼠又干了什么?它说了什么?接下来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听下去。

5、师续讲故事第三部分(ppt5—ppt1)

6、讲述后提问:

小田鼠又提出了哪些要求,它又是怎么做的。让我们看图说说。

三、播放ppt完整欣赏、讲述故事。

1、师:故事好听吗?让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2、幼儿看ppt跟着老师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四、谈论“拖拉”,引导幼儿学会不拖拉的办法。

1、师:你发现小田鼠的坏习惯了吗?是什么?你能帮助田鼠妈妈和爸爸帮助小田鼠改掉这个坏习惯吗?有什么办法?

2、师: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做事有时也会想小田鼠一样拖拉,但那样是不好的,那你觉得以后应该怎么做?

(鼓励幼儿大胆的交流,相互学习)。

附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晚上到了。

妈妈对小田鼠说:“不早了,你该上床睡觉了!”

小田鼠喊道:“再等10分钟,我还要啃几口奶酪!”小田鼠在奶酪上足足啃了10个洞。

“这下满意了吧?现在去刷刷牙,赶紧上床睡觉。”田鼠爸爸说。

“再等9分钟!我要把我的跑车拿进来。”小田鼠叫道,说着跑出屋子,开着跑车整整转了9个圈,才开进家门。

“换好睡衣,快上床!”妈妈又在喊了。

“再等8分钟,我要给仙人掌浇浇水。”小田鼠跑到窗台上,给仙人掌浇了8滴水。

“马上睡觉,不要磨蹭!”爸爸催促道。

“来了,来了,我去给仓鼠大妈说声晚安,只要7分钟!”小田鼠跑到仓鼠大妈家。“晚安、晚安……”小田鼠一连说了7遍,可仓鼠大妈一声也没听到,她已经睡着了。

“再不上床,我可要生气了!”妈妈喊道。小田鼠赶紧跳上了床。可是,突然他又想起了一件事。“妈妈,我想喝水,最多6分钟!”小田鼠跑进厨房,足足喝了6大口凉水。

“快睡觉吧!”爸爸说。

“晚安,我的小乖乖!”妈妈说。

“等等,再给我5分钟。”小田鼠想起他的玩具动物们还没有上床呢。妈妈在沙发下面找出了5个玩具动物,放在小田鼠的床上。

“晚安,做个好梦!”爸爸说。

“给我4分钟,我想上厕所!”刚才的水喝得太多了。上完厕所,小田鼠放水冲了4遍抽水马桶。

“好了好了,现在可以睡觉了!”爸爸妈妈一起说。

“等等,我还没有刷牙呢,只要3分钟就可以了。”小田鼠跑进卫生间,开始刷他仅有的三颗牙。

“现在总可以睡觉了吧?”爸爸说。

“不,还有一件事,只要2分钟!”小田鼠对着妈妈的耳朵说,“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田鼠妈妈!”小田鼠对着爸爸的耳朵说:“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田鼠爸爸!”

“你是世界上最乖最棒的田鼠娃娃!”爸爸妈妈齐声说,“好了,这下该睡了。”

“还有1分钟!”小田鼠恳求道,“你们要给我讲一个故事,否则我无论如何睡不着的。”

“好吧,”爸爸叹了口气,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开始念了:“从前,有一个小田鼠,他总是不肯睡觉,再等10分钟,再等9分钟……”

快点睡吧,小田鼠!做个美梦,睡个好觉!

田鼠和家鼠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小田鼠各种可笑的拖拉行为。

2、结合生活经验,想出各种帮助小田鼠改掉拖拉习惯的.办法。

3、改变拖拉习惯,学会自我管理。

二、活动准备:

1、小田鼠、田鼠爸爸、田鼠妈妈手偶各一个。

2、幼儿用书《快睡吧,小田鼠》。

三、活动过程:

1、演示手偶,减数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教师:晚上,天黑了,爸爸.妈妈会让小朋友做什么呀?

教师(出示小田鼠手偶):小朋友,看看这是谁呀?晚上,它会做什么呢?

2、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讲述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通过体温,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有谁?晚上该睡觉了,可小田鼠不肯上床睡觉,它做了什么?

教师:你觉得小田鼠有个什么坏习惯?小田鼠爸爸.妈妈开心吗?

3、引导幼儿看图阅读故事,并围绕故事内容进行讨论。

教师带领幼儿边翻阅幼儿用书边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睡觉前,小田鼠拖拖拉拉地不肯上床睡觉,都做了些什么?

教师:睡觉前,小田鼠还要吃东西,小田鼠真的肚子饿了吗?小田鼠真的需要拍九下球.给仙人掌浇八滴水.跟灰鼠大妈道七声晚安……吗?

教师:拖拖拉拉的小田鼠,惹得爸爸.妈妈生气了。它应该怎样做,爸爸.妈妈才不会生气呢?请你想个好办法帮帮小田鼠好吗?

4、通过谈论“拖拉”引导幼儿谈谈自己的习惯。

教师:小朋友,你有拖拉的习惯吗?表现在什么地方?今后你想怎样做?

教师:你还有什么好习惯?

鼓励幼儿大胆地交流,相互学习。

田鼠和家鼠教案篇4

设计思路:

“田鼠太太的项链”是一次将文学作品与数经验进行整合实施的活动。故事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让幼儿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想清楚,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最需要去做的;故事中另一个可以挖掘的教学点就是粮食交换的数量计算。该活动主要是在启发孩子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的同时帮助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在食物逐渐减少的过程中让孩子理解减法的含义。整个活动一共有两次减法操作,第一次操作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第二次是告知孩子粮食全部换掉了,让他们列式表示换的过程,既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又让他们了解0的意义。教学中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推测,从而让幼儿具有辩证思维和多维思考的经历和体验。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加减法表示事物的增减,理解减法算式及0的实际意义。

2、初步懂得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活动重难点:

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加减法表示事物的增减,理解减法算式及0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ppt,0~10数字,减号,等于号卡片若干,操作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ppt1:昨天我们一起听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2、ppt2:故事中的田鼠先生因为要出远门用了四天的时间帮田鼠太太和田鼠宝宝找了许多的食物,谁还记得每一天都找到了些什么吗?

3、请你们帮田鼠先生算算它一共找到了多少玉米,多少红枣和多少花生呢?

4、ppt3:田鼠先生看着自己找到了这么多的食物,心里特别高兴,它想:这下够田鼠太太和宝宝吃一阵的,于是它就放心的出远门了,田鼠太太把这些食物都藏到了柜子里。

二、听听算算

1、ppt4:第二天,田鼠太太在树林里散步,发生了什么事,它是怎么做的?

2、ppt5:田鼠太太戴上了项链走在街上遇见了谁,它怎么说的?

3、田鼠太太拿了多少食物去换礼服?(出示ppt6)要用这么多食物去换礼服,田鼠宝宝非常担心地说:“我们还剩多少粮食呢?够不够我们吃的?”

4、到底柜子里还各剩下多少玉米,多少红枣,多少花生呢,我们来帮田鼠宝宝算一算。(幼儿操作)

5、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些数字各表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试题,ppt7)

6、现在柜子里还剩下6个玉米,7颗红枣,6粒花生,食物一下子少了很多,可田鼠太太说只要省着点吃还是够的。

7、(出示ppt8)田鼠太太穿上了漂亮的礼服,项链显得更高贵了又走在大街上,遇见谁?它们是怎么说的?

8、田鼠太太这次要用多少食物去换裤子和鞋子呢?(出示ppt9)

9、这下田鼠宝宝更担心了,它着急得拉住妈妈:“妈妈、妈妈,食物不多了,别拿走。”这一次,柜子里还剩下多少食物呢?请你们赶快帮田鼠宝宝算算。

10、幼儿操作,要求幼儿在三种食物中任选一种食物列出算式。(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试题,ppt10)

11、田鼠宝宝说:“怎么都没有了呢?骗人的,你们怎么算的啊?”请你们帮它解释一下吧。

三、想想说说

1、你们觉得田鼠太太拿田鼠先生辛辛苦苦为它们储藏的食物拿去换新礼服、新鞋子和新裤子值得吗?

2、总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想清楚,什么才是最需要的,这样才不会犯错。

田鼠和家鼠教案篇5

一、活动内容:

小班早期阅读:《小田鼠的背带裤》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比较小田鼠的背带裤穿在不同动物身上的变化。

3、懂得与人分享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故事中的动物,感知动物的大小。

2、物质准备:大图书、小图书、《小田鼠的背带裤》课件、一条有弹性的背带裤。

四、活动过程:

(一)观看小模特表演,感知背带裤的`弹性。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背带裤,请小朋友来试穿(教师邀请两名高矮胖瘦不同的幼儿穿上背带裤,让幼儿感知背带裤的弹性。)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阅读图书1-3页,引导幼儿寻找画面关键线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图书,故事的名字叫做《小田鼠的背带裤》。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1、第1页:图书中有谁呢?小田鼠穿上背带裤怎么样?

2、第3页:野兔穿上小田鼠的背带裤后又是怎么样?

(三)教师设置疑问,引导幼儿自由阅读小图书。

1、设置悬念

师:还会有谁穿了背带裤,到最后背带裤又会变成了什么样?

2、提阅读要求:一页一页轻轻翻,从左边看到右边。

3、幼儿自由阅读小图书,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观察谁穿了背带裤,穿起来怎么样。

(五)集体阅读图书。

1、教师播放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大小。

2、动物们穿上背带裤都说了一句什么话。

3、小田鼠的背带裤最后变成什么了?

4、感受与人分享的乐趣。

师:虽然背带裤最后变形了,不能穿了,可是小田鼠并没有不开心,而是把背带裤当做秋千,开心地荡起秋千。小朋友,我们要向小田鼠学习,把好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小朋友开心了,我们自己也会更开心的。

(六)观看课件《小田鼠的背带裤》,再次欣赏图书画面,理解图书内容。

(七)活动延伸:

1、科学区:投放动物图片、背带裤,让幼儿根据动物和背带裤的大小进行配对。

2、美工区:投放背带裤底图,让幼儿进行涂色。

3、表演区:投放各种各样的背带裤,让幼儿进行表演。

田鼠和家鼠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能对田鼠太太的行为展开积极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简单的分析判断能力。

2、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活动准备

1、将文学作品制作成ppt。

2、一段抒情乐曲。

活动过程

一、经验谈话导入,引出并认识角色:

1、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季节?“丰收的季节”表示什么意思?

2、秋天到了,人们忙着收获水果和粮食。那么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3、瞧!谁来了?(认读文字“田鼠太太”)“太太”是什么意思?

4、秋天里,田鼠太太会忙些什么呢?

二、看看听听议议,初步了解作品内容

1、你听见花母鸡说什么了?(模仿话语)追问:“高贵”是什么意思?(极为珍贵、贵重的意思)

2、你认为花母鸡的话有道理吗,田鼠太太会怎么想、怎么做?

3、听了兔子的话,田鼠太太会怎么做?

4、刺猬看着田鼠太太的鞋子,它和乌龟可能会说什么?(仔细观察画面)

5、听了刺猬说的话,你认为田鼠太太会怎么做?会不会再去用粮食换新鞋子?请说出“换还是不换”的理由。

6、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听听冬天来到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完整欣赏故事,设问讨论,理解作品内容听完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1、田鼠太太已经准备了许多过冬的粮食,最后怎么会昏倒在雪地里?

2、田鼠太太准备了哪些过冬粮食?这些过冬的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

3、你认为田鼠太太拿过冬的粮食去换新衣服……的做法值得吗?为什么?

推进:那么田鼠太太为什么要把这些粮食换成新衣服、新鞋子?

4、到底漂亮重要还是安全过冬重要?如果你是田鼠太太会怎么做?

小结:第一,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不能为了漂亮,以小失大。第二,捡到的东西不能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

四、小组辩论,深化情感,引发探究兴趣

1、你喜欢田鼠太太吗?请说出理由(分组讨论,集体辩论)

2、让我们赶快帮田鼠太太想想办法,怎么让田鼠太太和孩子们安全地过冬呢?

结束语:请你们把田鼠太太一家怎么过冬的故事编出来吧。

延伸活动

1、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围绕故事内容,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阅读、绘画、排数、续编、表演。

2、随着冬季的到来,开展“动物过冬”的探究活动,并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其他动物过冬的资料。

教学反思

有效的集体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教学前的精心预设,更需要教师教学中的灵活执行,还需要教师教学后的及时反思。本次活动带给我的体会是:

精心预设意义重大由于对教材解读比较准确,对教材的修改、补充合理,达到了预设的目的,实现了文学作品熏陶幼儿美好情感,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发展的主要功能。故事开头和结尾部分内容的添加,比较好地帮助了幼儿从不同角度选择“喜欢还是不喜欢田鼠太太,或者有点喜欢和不喜欢田鼠太太”,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有理由地进行“选择”,从中也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美好的情感:对角色的喜爱、对角色的认识,进而尝试如何辩证地评价角色。

教法探索实效明显在大班幼儿故事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听为主”“听一讲一听”等教法,采用“倾听一讨论法”“看听讲做结合法”,有效地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主动性,也有效处理好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我采用的“阅读观察”“插问讨论”“多向交流”“角色体验”和“争论选择”等方式,使幼儿在“倾听”(输入)故事内容中积极“表达”(输出)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班幼儿在故事教学中自然地“输入”和“输出”,并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观察分析、推测想象、判断推理,因此教学方式体现了一定的实效性。

重在关注幼儿表现教师在教学预设中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考虑幼儿可以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而在教学过程中,则应该更多地关注现场幼儿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关注和尊重幼儿的认知经验的表现以及每个幼儿学习中的差异表现。在教学中,我能运用多种方式与幼儿互动,能关注并满足每个幼儿的表达愿望,鼓励并尊重每个幼儿的自我认识。

田鼠和家鼠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观察小田鼠的背带裤穿在不同动物身上的变化。

3.知道有好的东西要与大家一起分享。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故事中的动物,感知动物的大小,试穿过背带裤。

2.物质准备:大图书、小图书、动物图片、一条有弹性的背带裤、糖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请不同幼儿试穿背带裤,感知背带裤的变化。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件背带裤,要和小朋友分享,请你们试穿一下。(教师邀请两名高矮胖瘦不同的幼儿穿上背带裤,让幼儿说出背带裤穿在小朋友身上的不同。)说说看他们穿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二)阅读图书1-3页,引导幼儿寻找画面关键线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图书,《分级阅读》第二级第7册,里面有个故事,名字叫做《小田鼠的背带裤》。书里的小田鼠也穿着一件漂亮的背带裤,你觉得小田鼠会不会像我一样,把漂亮的背带裤和朋友们分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第1页:图书中有谁呢?小田鼠穿上背带裤怎么样?

2.第2页:野兔和小田鼠在说些什么?

3.第3页:野兔穿上小田鼠的背带裤后又是怎么样?

(三)教师设置疑问,引导幼儿自由阅读小图书。

1.设置悬念。? 师:还会有谁也想穿背带裤,野兔会不会和朋友们分享?到最后背带裤又会变成了什么样?

2.提阅读要求:? ⑴一页一页轻轻翻,认真看。

⑵看看有谁穿了背带裤,穿起来动作、表情怎么样?

3.幼儿自由阅读小图书,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观察谁穿了背带裤,感知背带裤穿在不同动物身上的变化。

四)集体阅读图书。

1.结合动物图片,回忆图书内容。 师:还有谁穿了背带裤?穿起来怎么样?

2.师幼共同阅读。??? 师:刚才小朋友看得真仔细,现在我们再来看一遍。

(五)情感提升,感受与人分享的乐趣。

1.引导幼儿讨论:背带裤不能穿了,小田鼠为什么不难过?? 师:小田鼠的背带裤最后变成什么?虽然背带裤不能穿了,小田鼠为什么不难过?? 小结:虽然背带裤不适合每只动物们,到最后背带裤不能穿了,可是他们都很开心。小田鼠看到伙伴们都那么开心,他也快乐的把变形的背带裤挂在长颈鹿脖子上荡起秋千,玩得很开心。

2.实境式共同分享。? 师:这里有一包糖果,可是只有一包,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分享使人快乐。) 小结:可以把这包糖果拆开,分给每一个小朋友。好的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小朋友开心了,我们自己也会更开心的。

设计意图: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它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分享的行为。故事《小田鼠的背带裤》刻画了几个可爱、率真的小动物,讲述了乐意和别人分享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与人分享的快乐与意义。因此,我感觉《小田鼠的背带裤》对幼儿具有比较好的教育意义。我从认知、技能、情感三个方面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能初步理解故事中的内容;感知故事中可爱的动物形象,说出动物之间简单的对话;知道和别人分享东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活动反思:

我采用了谈话导入的方法,为了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我以神秘的口吻与幼儿进行对话。在整体讲述了故事之后,幼儿对故事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我开始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背带裤真漂亮,让我穿一下,好吗?”这一反复的句式。在课程设计的最初,我以为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就是让幼儿学习故事中小动物讲的任何一句话,后来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习故事中反复的一个句式或者一句话,而不是所有的句子。在学习对话的时候,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有物可讲,而不是凭空说话。? 为了引导幼儿说出“背带裤真漂亮,让我穿一下好吗?”这一句式,我设置了一个提问“小兔想穿这条漂亮的背带裤,它会怎么借呢?”。通过这一提问,幼儿知道小兔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为了借这条背带裤,但是具体的这句话怎么说我没能给予恰当的语言提示。因此,在语言课上,教师的过渡语有着启迪性幼儿思考的作用,针对这方面我还有待加强。? 当我把较多的重心放在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故事中对话的时候,导致了我后面的过程显得有些仓促,整节课时间的分配显得有些头重脚轻。? 虽然课上有不足,但是目标基本达成,孩子们基本上能说出对话,也知道了和别人分享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孩子们也很乐意的参与了活动。我会继续努力,希望能有所提高。

《田鼠和家鼠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