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画教案6篇
编写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序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授课效果,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蜡笔画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蜡笔画教案篇1
活动名称:美术《手形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大胆发挥想象和创造,体验画手形画的乐趣。
2能根据自己变换的手形大胆进行添画和用色,学习手型画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玩手影的经历。
2.物质准备:纸、彩笔、手形画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
2.我们的手不仅能变出石头、剪子、布,它还能变换出很多的手型来。
3.提问:谁来说一说你还能变出哪些手形?你是怎么变得?
4.重点:激发幼儿变换出更多的手形。
二、认识手形画。
1.观看ppt,认识更多的变换手形。
2.提问:小朋友,你能把你变换出的手型画出来吗?
谁愿意上来画一画,仔细看他是怎样把变出的手形画出来的?
3.如果我在上面添上几笔,小朋友们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4.重点:知道在变换出来的手形的基础上再进行添画,变成其他的图形,这就是手形画。
三.ppt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手形画:
1.展示手形一。
(1)想一想,这个手形会变成什么?(先让幼儿自由想象,再展示孔雀)
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孔雀的?孔雀的身体在哪里?羽毛在哪里?(手掌是它的身体,手指是它的羽毛,添上头和颈就变成了美丽的孔雀。)
(2)这个手形能不能再变成其它的呢?(展示树) 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树的?手掌是树的什么?手指部分又是树的什么呢?(手掌是树的树干,胖胖的,手指是它的树杈,我们再添上树枝和树叶就变成了一个大树了)。
2.展示手形二。
(1)想一想,这个手形添上几笔会变成什么?(展示鸡)
(2)添上了哪些部分?(添上了鸡冠、眼睛、嘴巴、翅膀和脚)
3.展示手形画作品,激发幼儿对手形画的兴趣。
4.重点:更好的理解手形画并学习手型画的方法。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在纸上摆好要画的手形,然后不要动,用笔从最外面的手指开始,仔细地沿着手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个手指,启发幼儿添画并进行装饰。
2.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自己变化手形,大胆尝试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图案。还要不断变化手形,大胆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画面。
3.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变换的手形大胆进行添画和用色,体验画手形画的乐趣。
五.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手形画。
蜡笔画教案篇2
一、活动内容:
卡车
二、活动目标:
1、会分析卡车的组成部分,并能概括出部分的形体。
2、能协商分工合作建构“卡车”,知道坚持完成自己的建构任务。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在马路上参观过各种各样的.卡车。
2、物质准备:实物货车、各色雪花片、场地布置。
四、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货车,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它由几部分组成?“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讨论并发言。
2、引导幼儿运用合作的方法进行建构。
教师:“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个部分,并把组合成卡车呢?“
进一步激发幼儿与同伴共同合作建构的欲望。
3、寻找合作伙伴,协商合作方法。
(1)寻找伙伴。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在找合作的朋友,找到好朋友后和好朋友先坐下来。“
(2)讨论合作方法。教师:“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你们今天打算怎么合作,怎么分工,来完成那你们的卡车呢?“
4、幼儿建构“卡车”,教师参与活动。
教师提示幼儿建构的大小、比例,便于幼儿在连接时能大小一致。
蜡笔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水彩笔或者颜料和其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感受在石头上画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学会尝试,敢于发现新事物,从中取得乐趣。
难点:在石头上作画比较难,同样挑选石头,设计新的形象对于孩子来说比较难。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皱纹纸等装饰品(可根据需要准备)、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事先画好的石头,并讲述编好的小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大家看这是什么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像不像化了妆的小朋友?
3、这和我们平常画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呀?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和自己旁边的小伙伴讨论讨论。
2、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会组合什么样子呢?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1、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东西,本次活动的构思也是来源于一次偶然发现。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在石头上画画的乐趣,孩子们的作品不同程度的受到老师范例的影响,也有自己的一些创新,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达到了预定的活动目标。
2、在这次活动中,我认为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想,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或许就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有在讲解过程中应该使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话语,这样便于孩子和自己的交流。总之,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还要跟其他老教师好好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蜡笔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与要求:
1、初步了解鱼的生活习性,会用半圆形和三角形粘贴小鱼,并添画出眼睛和花纹。
2、培养幼儿初步的关心他人的情感。
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4、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鱼缸里有一条小鱼(可翻开,一面是流泪的,一面是微笑的)
2、各种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半圆形若干;彩笔。
3、录音机、磁带《鱼儿水中游》。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鱼儿水中游》,(教师带领幼儿在活动场地中模仿小鱼自由的游来游去)幼儿入座后,请幼儿说一说:
(1)你见过哪些鱼?(回答:鲨鱼、鲤鱼等)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回答:水里、海里、池塘里等)
(2)请你用动作模仿一下你见过的小鱼是怎样游的。
二、播放一段生活在大海和江河里的鱼的录像片段,教师简单介绍鱼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今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条小鱼,我们来看看它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出示背景图(图中小鱼是流泪的)请幼儿欣赏:
(1)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鱼缸里)这个鱼缸漂不漂亮?
(2)请你仔细观察小鱼怎么了?(小鱼伤心地哭了)
(3)请你猜一猜小鱼为什么会这样?(它饿了;它想妈妈了;它没有朋友,太孤单)
(师:原来小鱼自己生活在大大的鱼缸里,没有朋友陪它玩,它太孤单所以伤心的哭了。穿插教师配唱《一条鱼》: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
(4)请你想一想怎样能使小鱼变快乐。(给它找许多的朋友)
四、为小鱼找朋友:请幼儿运用所给材料发挥想象制作粘贴画《小鱼》,教师巡回指导。
五、请幼儿把成品小鱼粘贴在背景图鱼缸中,给小鱼做朋友。教师把鱼缸中的小鱼变成笑脸。(师配唱:许多鱼水里游,开开心心做朋友。)
师:我们帮助小鱼找到这么多的朋友,小鱼开心地笑了,你们是不是也和小鱼一样开心。帮助别人变快乐我们自己也很快乐。
六、听音乐做律动《鱼儿水中游》:让我们和小鱼一起自由的游玩吧
蜡笔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
2.让幼儿学习用盒子印画,体验用不同工具印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情景图、范画一幅。
2.绿色颜料,抹布,白纸、每组各一份;每人一个盒子。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小兔不见了》,引出幼儿绘画的兴趣。
1.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演示小兔在草地里玩。
2.出示大灰狼,远处来了一只大灰狼,小兔子怎么办呢?
小朋友讨论
小结:小兔子看见那边来了一只大灰狼,它想:怎么办呢?它看见旁边有一片草丛,它赶紧躲到了草丛里,大灰狼找来找去没找到小兔子,就灰溜溜地走。
二、出示范画,激发兴趣:
1.这里又来了两只小兔子,大灰狼还没走远呢,旁边有没有草丛,怎么办呢?今天老师要在它们旁边变很多草,把它们藏起来,不让大会狼发现,如果被大灰狼发现的话,会被吃掉的。
2.教师示范讲解:
师:小朋友,草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们看老师怎么变草的呢?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老师用手拿住这个盒子,把这个盒子放颜料框里按一下,然后拿过来在小兔身上按一下,在按一下,按到按不出了,再在颜料筐里按一下,再来变草。变得越多越好,把小兔子藏起来。
三、幼儿动手印画:
1.幼儿认识印画用具:颜料盘、白纸、抹布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2.引导幼儿在整张白纸上印画.
3.鼓励胆子小的幼儿大胆作画,教师可帮助其完成作品。
四、教师讲评:幼儿将作品贴到展板上,教师再次组织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找出画面安排得当的作品,给以表扬。
2.教师引导幼儿找出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以讲解。
师:今天小朋友们用盒子变出了绿色的草地,把小兔子藏在里面,这样大灰狼就找不到小兔子了,小兔子也就不会被大灰狼吃掉了。
蜡笔画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2.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1. 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2.乐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够。
3.最后结束句的七拍长音,要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
教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 )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体会了“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