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时间:2024-07-14 13:10:42 分类:教师总结

详细的教案设计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反思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保持课堂秩序,教案中的详细内容可以帮助我们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解决准备,保持课堂有序,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设计说明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不同比较方法的交流。

在教学中,结合例题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例如有的学生是借助小棒比较大小的,有的学生是根据数的组成比较大小的,有的学生是借助计数器比较大小的,有的学生是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对于学生能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要给予肯定。

2.注重对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在教学中,当学生一一呈现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后,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能够脱离具体的图形来进行两位数大小的比较,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有重点地进行讨论。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学生在比较81和18时容易出错,当学生产生疑问时,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讨论,如“都有8和1,为什么81比18大?”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这些数谁大谁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

⊙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比较两个十位不同的两位数的大小。

(1)摆数,写数。

师:用小棒怎样表示四十二和三十七这两个数呢?你能把这两个数写出来吗?

(2)比较42和37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这两个数谁大谁小吗?怎样比较出来的?

(学生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

生1:42比37大,因为摆42用的小棒比摆37用的小棒多,所以42大于37。

生2:42比37大,因为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37里面有3个十和7个一,4个十大于3个十,所以42大于37。

生3:42大于37,因为数数的时候42在37的后面,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所以42大于37。

生4:42大于37,因为42十位上的数是4,37十位上的数是3,4大于3,所以42大于37。

(师板书:42>37)

师小结:十位不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2.比较两个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的大小。

(1)课件出示教材42页例5的计数器图。

(2)指导学生看图写数,并说说是怎样写的。

(学生汇报后,师板书)

(3)观察这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23和25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不同)

(4)探究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师:这两个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不同,怎样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学生交流自己比较的结果和比较的方法)

(5)总结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师小结:十位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让学生随时总结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使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生成比较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复习内容:

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课本第113页的第5、第11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统计知识点

1、出示:某地区1994~20xx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20xx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

(3)指导画图。

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

20xx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读法

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

2.540.094006.575.67.089123.59800.922.709

(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①1.02〇0.98元0.69元〇0.7元4分米〇3.8分米l.2米〇0.12米

②四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

姓名王凤李娟刘丽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比较后的体会。

虽然学生根据小数的含义进行,但是也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简便的比较方法,比如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小的,这个小数就小。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5+4.3=1.8+0.4=1.1一0.4=

先计算,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一练:课本第115页的第9、10题。

2、课内外作业:课本第117页的第5、10、11、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第1、2、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一是把除数相同的算式归类。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学生起来回答他是怎样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4

()>()>()>()>()

3、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除数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复习中,在引导学生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同时,通过运算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得更牢靠。

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_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 说出路线

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2、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认识算盘,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激发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准备:

算盘、多媒体课件、算筹、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新授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1)远古的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的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表示数和计算。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屏幕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与远古计数方法相比它的优点就是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课件出示:算筹表示多位数。

(2)你知道这些用算筹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吗?

课件出示题目。

3、算盘:

(1)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老式算盘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

(2)出示新式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3)课件出示由老式算盘衍生出的形态各异的算盘。

4、计算器:

现在,算盘因为笨重、不方便携带,逐渐被更轻便的计算工具所取代。

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5、电子计算机:

(1).随着时间的发展,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出示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2)现在人们人手一部的手机,也具备了微电脑的功能。

6.简单认识计算器比较重要的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三)、计算器的应用

1、学生自学教材26页的例题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四)、巩固练习

1、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

2、老式算盘上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

3、新式算盘上方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每颗珠子表示()。

4、我见过的计算机工具有()、()和()。

5、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

三、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

作业设计: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

5.计算机

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