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集合类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4-07-14 14:10:24 分类:教师总结

认真准备一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每个老师都应该学会撰写教案,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活动,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数学集合类教案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数学集合类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数学集合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9,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复习数字6-8,正确观察比较数量的差异。

重点、难点:感知9以内数量,正确观察比较数量的差异。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铅笔、橡皮、小积木若干、保鲜袋若干(贴有数字)6-9数字卡片一套;2、分别画有四种不同点心的卡片四张,每张卡片上均有九个点心;点心筐四只,教师作业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数点心1、逐条出示画有点心的`卡片,请幼儿说出点心名称并点数。

2、这些点心都是九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3、出示数字9,幼儿认读。

4、9可以表示9个点心,还可以表示什么?

二、包装点心1、点心屋的营业员阿姨请小朋友帮忙把点心装进袋子里。(要求:袋子上是数字几,就装几个积木)。

2、幼儿将各种点心分别按袋子上的数字逐一装进袋里,然后看看装得是否正确。

3、老师随意得抽三包,集体进行检查。

三、点心装筐1、点心装好了,要分开放到篮子里,瞧,这里有四个篮子,每个篮子上面都贴有数字,看一下数字娃娃是几?你的袋子上是几就装到几的篮子里。

2、请个别幼儿示范,再集体将点心包放在相应的篮子里。

3、老师请四位家长当营业员,每人拿一个篮子,检查孩子是否放对。

四、幼儿操作活动1、(出示教师作业纸)点心送好了,要请小朋友涂五角星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2、教师对操作题进行讲解示范,幼儿进行集体操作(幼儿活动材料)。

幼儿园数学集合类教案篇2

准备:

贴绒图片一张:画有房子4栋,每个房顶尖上有―个标记,标记反面分别画有兔、狗、猫、羊的脑袋。

贴绒卡片:青菜、骨头、鱼、青草各一件。

活动与指导:

1.请5个小朋友在讲台前面站成一行,让一个幼儿上前来点数,说出这一行的小朋友有几个? (5个)帮助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每个小朋友站在第几?告诉他们从哪里数起,开始的一个就叫第一个。让台下的幼儿闭上眼睛,告诉他们:讲台前的第几个幼儿回到座位上了,要求台下的幼儿说出回到座位上的小朋友的名字。

2.出示红、黄、蓝、绿、白色积木各一块,放在桌子上排成一行,让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块积木,然后让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绿颜色积木排在第几?从右往左数,绿颜色积木又排在第几,使幼儿认识序数的方向性,知道同一个物品,从不同的方向数,它所排的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3.出示4间房的图片,告诉幼儿这里是小兔、小狗、小猫、小羊的家,小动物喜爱的食物都准备好了,请小朋友送给它们,记住小兔住在从左数第一栋房子里,小狗住在第二栋房子里,小猫住在第3栋房子,小羊住第4栋。现在小朋友把食物送给它们吃吧,请4个幼儿上前,分别将食物放在动物的房子前,然后说出我把x x送到了第x栋,这是x x家。教师将房顶上的标记另一面翻开,验证幼儿送的食物是否正确。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幼儿园数学集合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能够尝试剪不同的形状,并进行粘贴活动。

2、排除颜色的干扰,培养对图形的观察、辨别能力。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材料设计

1、衣服、裤子形状的纸若干(纸的.颜色要单一)。

2、各色花纹的包装纸若干。

3、各种不同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4、画笔、剪刀、双面胶。

玩法提示

1、请幼儿说说纸像什么?(衣服或裤子)2、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包装纸,剪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把剪下的图形随意贴在衣服(或裤子)上。

3、请同伴猜一猜你的漂亮衣服(或裤子)上,有些什么图形。

指导要点

1、能用彩色包装纸剪出不同的图形,并进行粘贴活动。

2、喜欢进行手工操作活动。

3、能巧妙地进行粘贴,装饰自己的衣服(或裤子)。

幼儿园数学集合类教案篇4

知识目标:

1、探索发现多种规律排序的方法。

2、能掌握排序的规律及递进关系。

操作目标:能利用操作板及棋子进行拼摆几种不同规律的排序。

能力目标:

1、能进行两种以上的规律排序。

2、能有创新可进行知识迁移。

3、能进行完全自检和互检,并大胆表述。

活动内容:《探索多种规律排序方法》

活动准备:棋子、操作板,上一次幼儿操作成果。

活动过程:

一、回顾

1、回顾上一次活动情况。

请幼儿观察上一次幼儿的排序成果,并说一说有几种方法。

2、向幼儿交待本次活动的要求、任务。

二、幼儿动手探索实践新方法

1、让幼儿复习一下简单的排序方法,然后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排的。

2、探索发现新方法

鼓励幼儿比自己上次拼摆要好,要和别人不一样,拼摆后自己检查是否有规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请幼儿间进行交流作品。

你是怎样排的.?有什么规律?

那种方法是自己新想出来的?

三、 活动延伸

1、成果展示,幼儿互相参观、交流。

2、将材料投放活动区,供幼儿主动练习。

案例反思:

从今天的活动中发现,幼儿有了创新的意识,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大多数幼儿都能拼出两种以上的规律排序:有的按数量排的,有的按颜色变化排的,有的是变换方向排的,不仅如此,幼儿都能做到边拼摆,边检查,发现不对的地方,马上进行调整,这体现了幼儿已经掌握了规律排序的基本要求,还体现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有些幼儿仍停留在最简单的水平线上,只能排出红的、绿的,红的绿的,我觉得对于这样的幼儿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活动中加以个别指导,使他们循序渐进的掌握更多、更新的排序方法。真正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增强动手能力。老师切忌急燥或放任,要做耐心的指导。

幼儿园数学集合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

2、能口头描述玩偶在上面还是在下面。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2页。

2、挂图:《上下、里外》。

3、两个纸盒、动物玩偶(如小熊、小青蛙)、水笔。

活动过程

1、把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盒互相粘贴成上、下两层,两个纸盒盖当作门。

2、把玩偶藏在口袋的.两边,各露出一点。

请幼儿猜猜口袋里有什么。

3、拿出纸盒,打开纸盒的门,让幼儿看看里面分成两层。

告诉幼儿:小动物要和大家玩躲猫猫。请幼儿把眼睛闭起来,将小熊从后面放进纸盒,

让幼儿看纸盒外的玩偶,猜猜看是谁躲在里面。

4、请幼儿把眼睛闭起来,教师把小熊和小青蛙分别放进盒中的上、下层。

请幼儿睁开眼睛猜猜看谁躲在上面,谁躲在下面。

引导幼儿用"上面"、"下面"来描述动物的位置。

5、打开挂图《上下、里外》,引导幼儿看图,

说说哪些动物在山(桌子、树、楼)上面,哪些动物在下面。

6、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12页,

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山(桌子、树、楼)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

要求幼儿给下面的小动物做标记。

《幼儿园数学集合类教案通用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