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幼儿园教案7篇

时间:2024-09-14 15:10:26 分类:教师总结

很多教师发现,提前写教案能减少课堂上的突发状况,为了提升课堂效率,准备详细教案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过端午幼儿园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过端午幼儿园教案7篇

过端午幼儿园教案篇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解说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

学社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

教学难点:

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

教学方法:

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在每年这一天,大家会进行一些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等活动。 板书课题。

二、 授课

1、讨论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同时人们还煮了许多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五,人们都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传统的香囊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悦目。”

2、读儿歌

“五月五,过端午,锣鼓喧天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家家户户扎粽忙。”

3、老师示范

1)将纸杯剪开;

2)用胶水粘好;

3)用吸管做船桨;

4)做龙头和小人。

4、学生讨论,尝试做。

5、示范做粽子

1)把纸裁成长方形;

2)连续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来做粽子,再用绳子绑好。

6、小组制作

1)选择合适的废旧挂历、包装纸、彩色丝线或毛线,做个纸粽香囊。

2)用纸杯和吸管来做一只“龙舟”。

7、老师指导

点评作业

8、展示作品

填写意见卡,填写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以及他人对作品的建议。

9、分组进行扎粽子或划龙舟比赛。学生集体评选出最佳选手。

三、小结:纸粽可作为礼物过节时送给亲朋好友,龙舟可以用来进行一次同学之间的友谊赛。

第二课时:描绘划龙舟的场景

1、 龙舟上人物角色、动态:旗手、舵手、划桨手、鼓手,动作各不相同。

2、 场景热闹欢快,色彩鲜艳丰富。

3、 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巡视。

4、 作业展评。

5、 小结:有学生自己谈谈收获。

过端午幼儿园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二、活动准备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

三、活动过程

(一)讲看看:

要求:交流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二)导语:

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

(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5)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6)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过端午幼儿园教案篇3

一、设计思考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年龄段 小班主要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

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 "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

(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

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

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

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资源利用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3)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一)小班活动一:参观端午节的环境主要涉及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园内环境,感受节日氛围。

2.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的端午节的环境。

活动过程:

1.谈话,激发参观兴趣。

2.参观园内环境,自由交流、讲述与端午相关的物品。

3.集体交流,了解端午节的有关习俗。

★指导语: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幼儿园里为什么要挂这些东西?

活动二:好吃的粽子主要涉及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2.喜欢吃粽子,通过品尝活动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粽叶、糯米、棉线。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1.观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激发活动兴趣。

2.进一步观察粽子的外形、气味等特征。

★指导语:粽子是什么样子的?闻起来有什么味道?

3.观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1)知道材料的名称,了解其用途。

★指导语: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么包?

(2)观察老师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4.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1)探索剥粽子的方法。

(2)品尝粽子,与同伴说说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活动三:绿豆糕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油泥自制"绿豆糕",感受做做、玩玩的快乐。

2.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有良好的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小盒、油泥、装绿豆糕的塑料盒、各种玩具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观察绿豆糕的外形,激发兴趣。

★指导语: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讨论制作绿豆糕的方法及要求。

(1)讨论制作绿豆糕的方法。

★指导语:怎么做绿豆糕?(根据讨论情况,请个别幼儿示范绿豆糕的制作方法。)

(2)讨论制作绿豆糕的要求。

★指导语:做绿豆糕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其次,对赛龙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就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过端午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一、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师:什么节日要吃团圆饭放鞭炮呢?那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

(3)师:什么节日要放风筝扫墓?还有最后一张图片这是什么节日要吃的东西?今天我们就要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4)师:看来我们中二班的孩子是真的长大了,这么难的问题都没有难倒大家。

二、基本部分

(一)师:端午节当天要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二)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新疆是很少见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简短的视屏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师:现在我请所有的小朋友站起来跟我一起站起来尝试一下划龙舟做动作我今天还带了五个可以划龙舟的玩具我需要两组孩子和我一起玩其他的小朋友当观众帮我们加油

师:进行划龙舟游戏没有玩到的孩子下午我们出去作游戏的时候玩

(三)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他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

三、结束部分

1、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感受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片,在动画片里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端午节。

2、师:你记住了吗?请男孩子慢慢的划着龙舟去上卫生间吧

四、活动延伸

1、手工课可以进行包粽子的活动

2、环境创设上进行端午节的布置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过端午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

3、参与节日游戏。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

数学区:投放画好的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明天我们就要过节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回答)

老师:老师告诉你们吧!明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大家就要吃咸蛋吃粽子还可以去观看划龙舟的比赛,老师小的时候就会去观看这样的比赛哦。你们看过划龙舟吗?

(幼儿回答)

老师: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一些图片,看看是怎么样划龙船。

(播放图片)

老师:好的,看完了图片现在我们回到这节课的主题吧,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是跟船有关系哦,老师在各个区角都准备了一些材料。

在阅读区放了一些图片,小朋友们可以一起看一看,说一说你们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乘过哪些船?

手工区的小朋友可以给小船涂上颜色或者来制作小船,制作好了小船老师帮你们写好名字在我们的墙上进行展示,所以请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做,好吗?

数学区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点卡来买卖小船,或者给小兔子分一分小船,一定要数清楚数量哦!

(常规提醒)

老师:好的,那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觉的使用进区卡,不要争抢,在自己的区角要耐心的跟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不要闹哄哄的。

(幼儿自选区角,老师适时指导。)

三、活动结束。

收拾操作材料,展示个别效果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课后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供幼儿和家长继续欣赏。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幼儿园活动目标基本上分三个部分,认知方面,技能方面,情感方面。幼儿体育活动更注重技能和情感,所以幼儿体育活动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在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和产生的情感。对于技能方面,还要注意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如"走,跑,跳等"。这方面容易被忽略,因为我们往往只重视整体技能,如"协调性,灵活性等"。此次活动目标的设计就忽略了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

教师的语言很响亮,也很简洁,这也是幼儿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但语言不够自然,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锻炼。体育活动虽然注重活动的设计,但语言相当重要,并且有它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幼儿体育活动。

口令和队列是体育课的基本要素,幼儿体育活动同样如此。此次体育活动口令和队列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口令不够规范。这方面的问题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更要重视,要注意平时的点点滴滴。

过端午幼儿园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本次活动的难点: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二、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

2、粽叶若干、橡皮筋

3、范例、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3)以前,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

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四、活动总结

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过端午幼儿园教案篇7

一、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 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家长反映: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

《过端午幼儿园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