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类美术教案5篇

时间:2025-07-21 13:12:05 分类:教师总结

在一份教案中加入复习环节,可以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连贯,教案应考虑课堂管理策略,以确保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欣赏类美术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欣赏类美术教案5篇

欣赏类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忧愁的国王》,初步感受作品中色块的分布及组合所传递的快乐和忧伤的情感。

2、能大胆的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3、利用色纸,尝试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剪纸作品,体验合作动手的力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有欣赏儿童画充分感受色彩的经验。

材料准备:《忧愁的国王》图片、马蒂斯正在剪纸的照片。

重点:感受作品绚丽的色彩,简洁流畅的线条以及不同色块构成的整体美。

难点:体会色彩传递的情感、尝试小组合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欣赏作品。(描述阶段:整体感受,自由的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1、出示图片,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忧愁的国王》。

师:“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这幅画有很多漂亮的颜色。

师:“在画面上有哪些颜色?他们在画面什么位置?”

2、师:在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二、引导幼儿想象、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内容

(一)引导幼儿感受画面中三大色块构成的三个主体形象特点。(由对作品的分析得来的切入点)

提问:画面前面有什么?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左下脚的主体形象特点。

师:“这块绿色你感觉是什么?”

师:“他是个怎样的人?”(从头、手、腿、身体等状态感受人的活动和情感)

如:“这是他身体的什么地方?”“他是怎样待着的?”“他在干什么?”“请你学着做一做。”

“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中黑色倾斜部分主体形象的特点。

师:“这块大大的黑色在画面的什么位置?”“你感觉它是什么?”

“在这块黑色上有什么?”“你感觉这块绿色是什么?”

师:“这个人在做什么?”

师:“这个姿势怎样?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姿势?”(可引导幼儿模仿做一做)

3、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右面的人物形象特点。

(1)师:“画面中还藏着一个人,看看在哪里?”

(2)用遮挡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这两块黑色象什么?”“它是怎样的?”

师:“在做什么时候脚会这样待着?你试一试?”

师:“跳舞的时候除了脚在动,身体会做哪些动作?”“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跳舞的人,他的身体在做什么动作?”

师:“你感觉这个跳舞的人是个男人还是女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师:这个跳舞的人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小朋友的眼睛真是厉害,从画面里找出了三个人,这三个人都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庆祝,表演,,,,)(梳理概括画面主题)

(二)引导幼儿对背景进行观察想象:除了这三个人,我们看看画面上还有什么?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表演和庆祝呢?(进一步梳理对主题的认识)

画面下面和后面色块外形想象:这个地方像什么?背景有哪些颜色?你感觉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结合讨论进一步联想和想象:他们在这个地方会为什么事情庆祝呢?“他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画面色彩所传递的情感。(形势分析)

师:“画家爷爷在这幅画中用的哪个颜色最多呢,把哪个颜色放在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呢?”

“这样画你看了后有什么感觉?”

四、请幼儿为作品取名字。(解释阶段:较深入的讨论作品给人的感觉)

“请你为这幅画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样的名字?为什么?”

(起名字的过程,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也是检验自己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

五、教师介绍作品资料:“画家爷爷为这幅画起了一个名字叫《忧愁的国王》”这个画家的名字叫“马蒂斯”,是法国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这幅画他是怎么完成的?简单介绍剪纸(利用一些彩色的纸进行剪贴,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他除了剪纸非常出色以外,他的绘画、雕塑等同样很棒!

六、尝试小组合作完成剪纸作品

1、师:你们想学马蒂斯爷爷来做一幅剪纸作品吗?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白色的背景纸,还有一些色纸和剪刀、胶棒等,等会儿每组小朋友商量一下,想要做一件什么主题的作品,集体通过以后就可以动手来剪贴了。

2、教师可以适当帮助能力稍弱的小组,帮助他们确定主题,明确分工等。

3、帮助部分幼儿把握他们想要塑造的造型。

4、给组上的作品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5、向同伴介绍自己组上的作品。

欣赏类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欣赏故事,了解鸟类筑巢的不同方法。

2.尝试用语言表达鸟类筑巢的不同方法,能辨别鸟巢的类型。

3.感受鸟类的聪明、能干,激发幼儿爱鸟、护鸟的情感。

活动重点:

鸟的不同筑巢方法

活动难点:

鸟的不同筑巢方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鸟(啄木鸟、燕子、鸵鸟、老鹰)的图片,鸟巢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谜语:"不用手,不用斧,就能造出美丽的小茅屋"(鸟儿筑巢)

2.小鸟为什么要筑巢?它们是用什么来筑巢的?

3.有一个小女孩,她叫丽丽。她觉得鸟儿这样筑巢很辛苦,就拿了自己的小斧子,想去帮帮他们。

二、讲述故事,提出问题

1.讲述故事:她来到花园里……我自己就可以筑巢了。

2.提问:丽丽看到谁在筑巢?啄木鸟是怎样筑巢的?

3.小结:啄木鸟懂得用身体的长处来建造自己的房子,用它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自己的家,它是个能干的建筑师。

三、欣赏故事,理解内容一路上她又遇到了燕子、火烈鸟和老鹰,它们是怎样筑巢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提问:

1.鸟儿是怎样筑巢的?(幼儿自由选择一种鸟,教师点击相应鸟类来验证)

(1)燕子:通过看图片来验证--用泥巴筑巢。(拓展:不同的筑巢材料)

(2)鸵鸟:通过图片来验证--用土筑巢。(拓展:生活环境不同,筑巢的地方也不同)

(3)老鹰:通过视频来验证--用枯树枝和草筑巢。(拓展:巢的形状)

2.鸟类筑巢的方法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啄树、啄泥、沙子、树枝)

3.小结:鸟类朋友的筑巢方法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外形特征等有关系,所以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筑巢方式,他们真聪明,真不愧是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啊!

4.活动:送小鸟回家。

刚才,小燕子飞过来告诉老师,说它们迷路了,想请小朋友送它们回家!有人愿意帮助它们吗?

四、欣赏图片,激发幼儿对鸟类的关爱之情

1.提问:鸟类是我们的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建筑师呢?(出示鸟巢的图片,自己筑巢,很漂亮,和人们的不一样)

2.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呢?(出示鸟在笼子里的照片。不捉鸟、不破坏鸟的房子、告诉爸爸妈妈不砍树,多种树)

3.我们身边还有很多鸟,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它们又是怎样筑巢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大自然中探索吧!

欣赏类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骏马的多种动态。

2.知道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有对美的整体感受,有一定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师幼共同收集有关徐悲鸿的作品和资料。

2.共享:ppt《徐悲鸿作品赏析》、《文房四宝》,音乐《赛马》。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奔马图》。(播放背景音乐《赛马》)

1.提问:这幅画上画了什么?马在干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

2.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从马的动态、墨的深浅等方面说一说。

提问:这匹马的体魄怎么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如果你是这匹马会有什么感觉?心情会怎样?

3.提问:你们喜欢这匹马吗?哪里最吸引你?

4.小结:在这幅《奔马图》中,画的是一匹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勇往直前,不怕困难。

二、介绍徐悲鸿

1.师:这幅好看的画是一个叫徐悲鸿的先生画的,他很爱马,也注意观察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和他有关的故事。

2.出示徐悲鸿的画像,欣赏他的其他作品,如《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图》等。

3.延伸:徐悲鸿除了画马很有名,还会画牛哦!欣赏《春之歌》。

三、小结

1.中国画是以毛笔、墨、宣纸为绘画材料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

2.引发幼儿继续收集、欣赏中国画的兴趣。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是美术鉴赏活动。本来我是想通过放音乐来导入本次活动的,但是小朋友们很细心,看到我准备好的墨汁和毛笔,他们都很好奇,问我这些东西是要来干嘛的,有的学画画的小朋友说:“我知道,我上次用这个画过腊梅,叫水墨画。”看到他们的注意力都被笔墨给吸引了,没有人注意到音乐,我只好顺水推舟,给小朋友讲了一下水墨画,然后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奔马图》,让小朋友们观察图中马的姿态,然后让小朋友讲述下他们观察到了什么,小朋友们观察很仔细,可以看出马在奔跑,从马飞扬的尾巴和弯曲的脚里看出来,然后他们还更细心的通过对墨的浓淡进行观察发现马的毛和小腿颜色一般很深,其他地方都有点淡。还有地上的小草被马拨动了以后在轻轻的吹动,这都是淡淡的墨,浓浓的墨给人厚重和有力感,淡淡的墨给人轻柔和飘逸感。接着我们又欣赏了很多关于马的画,还欣赏了马的局部图,让小朋友可以更加仔细的观赏下徐悲鸿是如何画马的,同时为小朋友讲了关于徐悲鸿的人物介绍和小故事,让小朋友知道徐悲鸿为什么可以把马画的这么好,是因为他很用心的观察马。最后,向小朋友展示了一下笔墨纸砚通过对马的观察,让小朋友尝试画一下马。

欣赏类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名画向日葵,并仔细观察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动态。

2.认识梵高,简单了解梵高。

3.引导幼儿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向日葵。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大范例一张,白纸一张,油画棒一盒。

2.幼儿:幼儿用书、油画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宋老师。今天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位新朋友是谁吗?好,我们一起拍起小手请他出来吧。(春之声音乐响起,出示梵高图片)这位新朋友是荷兰的大画家梵高叔叔。让我们一起跟梵高叔叔打个招呼吧。梵高叔叔好。小朋友们他是谁呀?小朋友们真聪明。他是梵高叔叔。

二.激趣创作

梵高叔叔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支小蜡烛,(加示范画)被一个神奇的火柴点着了,高兴地跳着火花舞。(加火光音乐)它跳呀跳,(老师动作示范)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花。小花怎么画呢?(先画一个小圆,再加上半圆形的花瓣)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画了几个小花瓣,一起数数一、二、三、四、五,一共是五个小花瓣。(加示范画)小蜡烛跳的越来越高兴,又变出一朵美丽的花。这朵花是这样画的。先画一个圆,再画上三角形的花瓣,一朵长着三角形花瓣的花画好了。

(加示范画)小朋友们,让我们和小蜡烛一起跳,让它跳的更高兴,看看它还能变出什么花?(小朋友一起做动作)哇,它变成了一朵美丽的向日葵,向日葵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怎么画呢?我们先画一个大大的圆,圆里长满了瓜子,还长了好多花瓣,我们一起数数长了几个花瓣呀?一、二、三……一共是十个花瓣,好漂亮的向日葵呀。(加示范画)小蜡烛还在跳,变成一朵聪明的小花,正低头思考问题呢。它在这里。(加示范画)小花还少点什么呢?小叶子还没画呢。(示范叶子画法)小蜡烛跳着跳着突然听到了一声鸡叫。鸡叫声在哪?(播放鸡叫音乐并出示教具)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梵高叔叔打开窗户看见了一个小花瓶。

(加圆舞曲音乐)梵高叔叔在花瓶里种了一颗小种子。小种子晒着暖暖的阳光,喝着甜甜的水,又吹了吹风长成了一棵小苗。小苗又晒晒太阳吹吹风,长呀长,长成一朵漂亮的花。小朋友们花漂亮吗?让我们一起给它吹吹风,让她长得更美丽吧。吹呀吹,它又长出一朵美丽的橘色的花。他长呀长长呀长变得越来越美,最后长成了这样。出示梵高《向日葵》作品。这些花被梵高叔叔画的美极了,梵高叔叔也非常喜欢他们,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向日葵》。

小朋友们它叫什么呢?对,《向日葵》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自己鼓鼓掌。老师知道你们已经等不及了,也想画一幅美丽的向日葵。请小朋友们坐好,老师给你们发画纸和画笔。请小朋友们把画纸这样(教师示范)放在桌子上,把小画笔放在纸的旁边。

发纸,画笔,并放音乐,进行绘画。孩子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三.激趣点评: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把自己画中的情景讲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能真正画出孩子心里的世界,心里的色彩。

欣赏类美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表现侧面骑自行车的人身体各部位的遮掩虚实关系。

2、学习恰当地勾画出人与自行车的比例。

3、培养观察力。

4、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5、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骑自行车的人

2、范画,油画棒,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观察骑自行车的人的及自行车的结构。

出示图片,讨论:

自行车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人骑在自行车上是什么样的?

2、教师范画一遍,幼儿观察。

出示范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范画一遍:

画的时候先画出自行车,接着画出骑在自行车上的人,画完后,还可以在马路旁添画些树、楼房等。

3、幼儿作画,教师辅导。

提醒幼儿注意,人与自行车的正确比例,根据自行车的不同,启发幼儿画出不同的人物。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讨论:我们找找哪一辆自行车最好看,最稳,骑上去不会倒?

再看看哪一张画上饿人骑车姿势最好?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欣赏类美术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