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小鸡科学教案5篇
教师在备课时,教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材料,教案设计时,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养小鸡科学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养小鸡科学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小鸡,知道小鸡会捉虫的本领。
2.乐于动手操作,会将橡皮泥搓条。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小鸡,知道小鸡会捉虫的本领。难点:会将橡皮泥搓条。
三、活动准备
1.课件及活动所需音乐。
2.彩泥、盘子。
四、活动过程
1.创设农场情境,带领幼儿到农场参观。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农场玩,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农场到了,猜猜农场里会有什么小动物,依次介绍绵羊、小鸭子、引出小鸡。
2.观看小鸡图片,认识小鸡。
师:仔细看一看,小鸡长什么样子?眼睛呢?嘴巴呢?
小结:小鸡的身上长着软软的毛,一双黑黑的圆圆的眼睛,一个尖尖的嘴巴,两个细细的长长的`爪子。
3.观看视频资料中小鸡捉虫片段,了解它会捉虫的本领。
(1)小鸡是怎么样捉虫子的?请幼儿模仿小鸡捉虫的样子。
4.引导幼儿喜欢玩橡皮泥,会用橡皮泥为小鸡做“虫子”。
(1)出示小鸡,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忙找“虫子”吃。
(2)出示橡皮泥,为幼儿示范将橡皮泥搓圆,搓成小长条并放在盘子里。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分别指导。
(4)教师以小鸡口吻请求吃虫,看看谁做的虫子多。
5.和农场里的小动物一起来做操。
五、活动延伸
我们一起到外面的菜地里找一找还有哪些虫子?
养小鸡科学教案篇2
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2、学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与小鸭的不同,掌握名词:爪子、脚蹼。
准备:1、已经饲养小鸡、小鸭。
2、卡片。
3、鸡爪子、鸭爪子。
过程:
1、说出谜面,让幼儿猜谜,引出小鸡、小鸭。
2、运用从头至尾的顺序观察,尝试讲述自己所观察到的。
3、比较外形的不同。
小鸡 小鸭
嘴巴 尖尖的 扁扁的.
脖子 短短的 长长的
爪子 没有脚蹼 有脚蹼
掌握名词:爪子、脚蹼。
4、比较习性的不同。
小鸡 小鸭
本领 不会游泳 会游泳
食物 长大吃米、虫子、菜 长大吃小鱼、小虾
叫声 叽叽叽 嘎嘎嘎
5、复习音乐《小鸡出壳》,结束本课
养小鸡科学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孩子们特别喜欢。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小鸡小鸡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歌词中小鸡和母鸡妈妈的对话能激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好像在和自己的妈妈对话一样。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扮演母鸡,请幼儿以小鸡的身份做游戏。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在游戏的情景中快乐的学唱歌曲。
2、激发幼儿想象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磁带以及老狼的音乐磁带。
2、小鸡胸饰,母鸡头饰。
3、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花园”
活动过程
一、对唱游戏
1、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花园里的花好漂亮啊请小朋友在花园的篱笆旁坐下。
师:“今天天气真好,鸡妈妈带鸡宝宝到花园里去玩,好吗?”
2、(1)学对歌词。
师:“小鸡,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2)学唱新歌。
师:“鸡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会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吗?”
弹琴一起学唱。
二、游戏《小鸡与大灰狼》
1、讲故事:有一只大灰狼,躲在草丛里,每次小鸡出来玩的时候,他就来抓小鸡,小鸡可聪明了,他们变成了一朵朵小花,大灰狼就找不到了。大灰狼可真傻呀!等大灰狼走了,鸡妈妈来找她的宝宝,她轻轻地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鸡就又回到妈妈身边唱歌了。
2、幼儿游戏,听到大灰狼音乐,马上变成“小花”不动,等到鸡妈妈来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鸡们一起站起来回答妈妈:“叽叽叽叽,在这里。”
3、幼儿游戏2—3遍。
三、结束活动
1、师:“天黑了,小鸡要回家了。”
2、听音乐《晚安曲》回家。
活动反思:
在学唱歌曲前,我先用歌曲的音乐和幼儿来互相打招呼,这样就让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熟悉音乐后,我创设了几个小情境,将歌词填入歌曲中,让幼儿觉得在玩中学会了歌曲。因为一开始在打招呼时,就用了对唱的形式,所以演唱时,也就难不到大家了。在最后,我还请了个别幼儿来扮演动物妈妈问,其余幼儿回答,这样的方式幼儿很喜欢,积极性很高,大家还创编出了图片以外的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呢。
养小鸡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简单区分小鸡、公鸡和母鸡的外形特征。
2、了解鸡的生活习性。
3、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饲养角里有小鸡、公鸡(录有公鸡、母鸡叫声的磁带)
2、图片:小鸡的一家
活动过程:
1、听一听,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
2、认识小鸡。鼓励幼儿看一看小鸡的眼睛、腿和翅膀,摸一摸小鸡的绒毛,找一找小鸡的耳朵、鼻子在哪里?学一学小鸡的叫声。
3、比较公鸡和母鸡的不同之处(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
4、小结:公鸡和母鸡一样的是他们都有翅膀、两条腿、鸡冠,不一样的是公鸡的羽毛比母鸡的羽毛漂亮。公鸡头上有高高的鸡冠,每天早晨打鸣,而母鸡的鸡冠比公鸡的鸡冠小,会咕咕叫,会下蛋。
5、讨论:小鸡是怎么出生的?
母鸡生下的蛋经过一定时间的孵化就变成小鸡了(帮助幼儿理解小鸡一家的关系)。
养小鸡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演大胆自信地用自己的声音和形体表现《小鸡的一家》,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与他人合作用打击乐为歌曲做伴奏。
教学重点:
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能够快乐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够唱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并且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作准确、生动的伴奏。
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点:认真聆听,大胆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指导学生轻松、活泼的演唱,唱“叽叽叽”时,声音不能挤,放松去演唱。
三、谈话导入
1.师:在学习新歌之前,我先找一位小朋友说说,你的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
2.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快乐的三口之家做客!我说谜面,你们猜,这三口之家是谁?
3.分别出示谜语:
1)头戴大红帽,身穿花花衣。好像小闹钟,清早催人起。
师:它是谁呢?(大公鸡)
2)身体胖胖的咯咯会下蛋。
师:这是?(母鸡)
3)一身黄衣裳叽叽啄小米。它就最好猜了,是?(小鸡)
4.学生猜
师:你们真棒,一家三口人都被你们猜出来了,欢迎来到小鸡的一家!
四、学习新歌过程
1.初识歌曲
(1)熟悉歌曲节奏第一次范唱
设问:大公鸡、鸡妈妈和小鸡她们的叫声是怎样的?
①师:谁先来学学公鸡的叫声?
师:那母鸡呢?
师:小鸡的叫声呢?
②有节奏的朗读:
大公鸡 喔喔喔老母鸡 咯咯咯 花小鸡 叽叽叽
(2)第二次范唱
③师:小鸡的一家在游戏,还是跳舞,还是唱歌呢?仔细听歌曲就会找到答案。看看谁听的仔细,说出的答案又正确!【播放音乐】
生:它们都在唱歌。
师:你回答的真对。下面请大家听听公鸡爸爸是怎么样唱歌的?唱了什么呢?
(3)第三次范唱【播放音乐】
师:母鸡妈妈呢,是怎样唱歌的?又唱了什么呢?听“鸡妈妈”一段。
师:最后的花小鸡怎样唱歌呢?听歌曲第三段
(4)演唱歌曲跟琴逐段学唱
师:我们用歌声来表现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形象。
①由老师唱第一段,让学生做到轻轻跟唱。
②师生接龙唱第一段:让学生跟着老师你问我答式唱第一段歌词,纠正唱的不好的地方,尤其附点音符,休止符号的准确演唱。
③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④简单认识反复几号
师:细心的小朋友肯定看到了这个记号。它叫做?
师:所以我们反复到上面去,开始唱第二段。第二段老母鸡的旋律与大公鸡唱的一模一样,你们肯定能把这段唱出来。来试试看!注意附点音符、休止符的强化。
由学生独立完成三段的演唱
师:大家看到最后一句,小鸡说:找到虫子喽,跟上面几句唱的一样吗?
师:那我们应该唱哪句,请你们用手指在书本上指出来,我来看看,都找对了没有。
从歌谱中认识反复记号。
师:我们完整的把《小鸡的一家》唱一遍。
五、编创活动 ( 12’ )
1.为歌曲配动作
全体表演《小鸡的一家》
2.配上打击乐伴奏
1)出示打击乐器:碰铃和双响筒
师: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为这首歌配上节奏。
2)碰铃节奏:x - | x -
双响筒节奏:x x | x x
3)探索活动,请部分学生上台自选打击乐,并为歌曲进行伴奏。
六、教学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精彩,刚才鸡妈妈偷偷的跟我说,它们一家都想跟我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让我们走进“小鸡的一家”,与花小鸡一起快乐的舞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