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大了中班教案7篇
教案是老师备课时的必须要会写的一种书面材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养成提前制定教案的好习惯,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我长大了中班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长大了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自己的变化,激发对自身的认识,增进对父母的亲情。
2、举更多的例子来充分表明,让幼儿明了自己一天天的长大。
3、学念儿歌“我长大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成长的喜悦。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儿歌的最后一句。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的重点:让幼儿清楚的明了自己在一天天慢慢的长大。
2、学习的难点:幼儿两两相对比身高,说出来我比谁高,我比谁矮。
活动准备
1、儿歌“我长大了”
2、准备字宝宝“长大”身高“
3、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对比
活动过程
1、幼儿先向老师说说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并收集自己小时候的物品、玩具、照片。
2、让幼儿感知了与发现了自己现在与小时候相比有了什么变化,如外貌、身高、并提问幼儿自己现在学会了哪些本领。
3、跟幼儿洽谈一年年的过去了,自己一天天的长大,告诉幼儿我现在长大了,要学会更多的知识,学会自己穿衣,自己洗脸,自己吃饭。
4、教会幼儿,哪些是婴儿时候的食品和用品,哪些是自己现在的食品和用品,让他们清楚的区分,对比。知道自己真的成长了。
5、长大的过程必须量身高、称体重、比高矮,这样才能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方法量一量身高。叫幼儿与自己的同伴比一比,尝试从高到矮、矮到高排队,这样既可以使幼儿学到排序这方面的知识,又能认知自己长大了。
6、学念儿歌“我长大了”更一步的加深自己长大的记忆。
7、告诉幼儿,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了我长大了这个环节来上,幼儿也能认知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
2、能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在成长的环节,两两相对比,这样既能让幼儿学会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长高了,长大了。
3、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拿婴儿用品来与现在自己用的东西对比,更一步说明了幼儿的成长。
4、这节课遗憾的是,幼儿没有能玩游戏,如果加上一个游戏的话,更能表明长大这个环节,也能激发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使这节课更活泼,更生动化。
我长大了中班教案篇2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从小参加劳动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确实劳动不止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而现在的孩子对成人的依赖性日趋渐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则越来越差,缺乏劳动的概念,更缺乏对劳动的体验。于是我设计、组织了“给椅子洗洗澡”的社会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班(上),我以“为椅子洗澡的情节”贯穿于整个活动, 本活动注重趣味性,做到寓教于乐,在玩中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在做中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快乐的思想,让幼儿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表达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快乐。
2、鼓励幼儿学习劳动方法,即使用清洁工具有顺序地洗椅子。
3、教育幼儿要爱护小椅子,轻拿轻放,养成良好的习惯。
重点:教育幼儿要爱护小椅子,轻拿轻放,养成良好的习惯。
难点:学习使用清洁工具洗椅子,感受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椅子每人1张;水盆若干,抹布若干(数量和幼儿人数相同)、音乐、“椅子”录音。
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椅子哭了
●录音:“呜呜……”师:是谁在哭呢?
●椅子:“呜呜……”小朋友,我是小椅子,你们身上都很干净,你们看,我的身上很脏,我身上为什么会这么脏呢?
●你们能帮我洗个澡吗?
二、我来给你洗洗澡
1、洗椅子
●师:你们愿意帮助小椅子洗澡吗?那我们用什么来给小椅子洗澡呢?(老师在肯定幼儿正确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抹布、水盆)今天我们请它们来帮忙。怎么样才能把小椅子擦干净?(每个地方都要擦到)
●幼儿尝试用抹布开始擦洗椅子,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在劳动过程中的快乐。
2、交流
你是怎么洗椅子的?鼓励个别幼儿来示范并用语言表达洗椅子的过程。
3、总结
●胡老师还把擦椅子的步骤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擦椅子,这样我们会把小椅子擦得更干净。
●师幼一起边念儿歌边擦椅子。(小抹布,洗一洗、拧一拧;椅子面、擦一擦;椅子背,擦一擦;椅子脚,擦一擦;椅子档,擦一擦,小椅子,开心啦!)
●椅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还应该怎么更好地爱护它?
三、送椅子“回家”
●椅子:小朋友,谢谢你们把我洗得这么干净,以后你们要好好的爱护我噢!
●我们去看看小椅子干了没有,我们带小椅子一起回活动室吧!
创设情景,帮助产生想帮助小椅子的欲望。
开拓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用什么材料与方法去进行清洁小椅子。
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结合儿歌,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擦椅子的步骤。
通过讨论培养幼儿爱护小椅子,轻拿轻放的好习惯。
活动《三只蝴蝶》教学研讨
陈:目标——1.感受蝴蝶与花对待朋友的热情,积极帮助故事中的角色想办法解决问题。
2.尝试理解只有合理的帮助才能最终给大家带来快乐。
以往的活动中是体现蝴蝶的相亲相爱,但为什么不能分开躲雨呢?能不能从故事出发让孩子引发思考,理性地对待这样的问题。上课中社会和语言还是有较多的说教。
王:目标中不是热情,故事中传递出的语气是有些对朋友的不热情。原故事中的体现不是这样的。
冰:我一问孩子就说分开来躲。
王:这个故事的载体合适不合适。目标2中好像活动中没有体现而且
吴:这个活动应该不是帮助,而是合理的解决问题。
王:以前的价值观和现在的价值观的转变,
吴:能否把小朋友生活中的问题再现。
陈:社会领域比较容易说教,
丹:孩子的理解还是蛮浅层次的。
沙:第一个孩子处理办法就比较好,说出在同一朵花下的几片叶子。
王:社会活动应该来源于生活,到底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这个活动还是老师选择的。
陈:今天的思路是………………………………。可是今天上出来不是这样的,孩子一下子就能说出来,是否有必要开始。
王:课件里与问题,花朵很多,蝴蝶一看就觉得有地方躲。还有好多细节,花这么多蝴蝶完全可以躲,画面马上跳到下雨,应该有一幅突出好朋友的情节。在表演时应该投放一些胸饰。
丹:这个活动中还有一个相亲相爱有很多中方法,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方式也就是
沙:老师讲故事的时候语气较平,故事不生动。
王:老教材和时代有些脱节,而且情节很淡薄。需要借助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王:三只蝴蝶还有什么其他的角度。
丹:相亲相爱的角度能不能挖进去。
吴:用生活的问题。
王:不过相亲相爱的教材有更多优秀的教材。针对这个活动还是不用这个教材。
我长大了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通过展览,对比,讲述,使幼儿增强“我长大了”的自我意识,并向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大班守则”。
重点难点
学会懂得身高是用卷尺来测量,体重是用体重称来称的。
活动准备
卷尺、体重秤
活动过程
(一)发动幼儿回家寻找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物品以及小时候的。照片。
(二)要求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了解自己是怎样在家长的爱抚下长大的。
(三)参观“我小时候”的展览(如小衣服,奶瓶,围嘴,尿布,照片等)。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东西,讲一讲,他是干什么用的?试一试,现在还能穿和用吗?比一比,过去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四)量一量,我长高了多少?称一称,我重了多少?
(五)谈论:“我学会了什么本领?”请幼儿表演唱儿歌,跳舞,朗诵,展示美工作品等。
(六)学习大班守则:爱学习,爱朋友,爱集体,守纪律,然后教师总结并讲解。
(七)集体朗诵诗歌《一年过去了》
一年过去了,新年又来到。
量量看,我长高了多少?
称称看,我重了多少?
想想看,老师给交给我的本领学会了多少?
算算看,离上学上的时间还差多少?
妈妈呀!我又长大了一岁,进步真不少。
(八)带领幼儿收集有关小学生活的图片,布置“小学生活展览”。
我长大了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2、丰富动词“穿衣”“洗脚”“擦桌”“扫地”“种花”“浇水”,学习用符号帮助记忆儿歌。
3、能根据自己的本领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妈妈你别说我小》,观察小熊在做什么?(穿衣、扫地、浇花等)
师:每次小熊想帮妈妈干活时,妈妈总说:“小熊,你还小,我来。”小熊不服气,它觉得自己长大了。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说呢?
二、学习儿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引导讨论用什么符号帮助记忆儿歌。如“妈妈”用妈妈的头像表示、“穿衣”用一件衣服表示等。
教师根据符号朗诵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符号朗诵儿歌。
引导幼儿讨论为儿歌配上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分别扮演妈妈、爸爸、奶奶、爷爷,儿歌第一句由妈妈组站起来念,以此类推,念完一遍后,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教师小结:虽然大家已经学会了做很多事情,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呀,都会告诉我们,“你太小了,让我们来吧”,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像小熊一样骄傲地告诉他们:妈妈你别说我小。
三、仿编儿歌。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升上中班了,学会了做什么事情。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学会的本领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替代儿歌中的本领描述,重新组合成一首新的儿歌。
活动应变
动词组合的学习可以利用简单的“我说你做”的游戏来加深幼儿印象。
活动延伸
1、可以将幼儿与老师一起仿编的儿歌录制成音频文件。
2、可以在日常户外游戏中复习儿歌:请幼儿围成圈站好,其中一人说一句儿歌,然后快速做蹲起动作,然后旁边的继续说下一句,以此类推。
区角活动
语言区:请幼儿将自己进行某项劳动时的照片带到幼儿园,并贴在语言区,鼓励幼儿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的劳动内容。
美工区:请幼儿将自己学会的本领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制成自己的小书。(参考教案:图书diy)
环境创设
将穿衣、叠衣服、做值日生的步骤的图片贴在活动室内,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园同步
1、复习儿歌和家长一起仿编儿歌。
2、录制幼儿劳动画面,并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帮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
随机教育
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相关链接
跟幼儿一起观看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感受节目小主人公自主劳动的乐趣。
我长大了中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认真倾听故事,养成好习惯。
2、能够看着图片简单描述图片的内容。
活动准备
?我想长大》故事自制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发小青蛙、小猴子、小老鼠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呀!是谁在叫呀?今天黄老师从杭州的动物园里请来了三位小动物,他们是?(青蛙、老鼠、猴子)
二、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三、结合故事自制书讲述故事。
1、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谁想长大?
3、小老鼠用了一个什么办法让自己快快长大?(大象)接着它去和谁去比啦?
4、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接着它去和谁去比啦?(大河马)
5、小青蛙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幼儿学小青蛙的办法,练习跳高)接着它去和谁去比啦?(大犀牛)
6、哎呀?小青蛙、小猴子、小老鼠最后有没有找到一下子长大的办法?
7、教师小结:三个小动物最后没有找到一下子长大的办法,它们还是那么小不过它们还是盼着快快长大。
8、它们没有找到办法,那我们来帮帮忙,给它们想一个办法让它们梦想成真!好吗?请幼儿来想办法。
9、幼儿讨论好办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10、我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肯定会有一种办法适合它们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言课,新课程的目标让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但是我还是再古板的教,一味地告诉,包办代替,课堂上给予幼儿表现的机会很少,相互交流的过程太少,教师只在一次一次的讲述,导致幼儿在后面环节开始没有兴趣,注意力不在我的身上了,教师讲述的次数过多。而且在教具的准备上有些草率,大书的纸张大小不统一材质不好,拿在手上不方便,让人看了不美观,整体感不够,故事画里的动物不是很形象。很容易会误导幼儿的视觉。
我长大了中班教案篇6
开始部分:放婴儿啼哭的录音后,问幼儿:小朋友,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1:小孩的哭声 幼儿2:是小弟弟的哭声。教师: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小朋友小时候也是这样啼哭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朋友们小时候的照片,看看你能不能猜出相片上人是谁。
基本部分 :
1、教师出示几张班里小朋友的照片,让幼儿猜一猜。
小结:对了这是我们班几个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那么我们小朋友是怎样长大的呢?引导幼儿进行谈话: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抚养我们长大的。
2、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与现在和过去的不同之处
幼儿1 ;我比以前长高了。
幼儿2: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穿不上了。
幼儿3:我还学到了本领,会唱歌了。
幼儿4:我还会干活了。
3、谈话:小朋友你们现在已经上中班了,已经会干很多事情,这说明你已经长大了,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儿歌:别说我小。
4、听完儿歌后,讲一讲儿歌李说了些什么?鼓励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回答。
5、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儿歌,让幼儿跟学。(出示挂图)
别说我小
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爸爸你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奶奶你别说我小,我会给话把水浇
现在我都要长大了,会做的事情真不少。
6、教学三—五遍,幼儿基本就能学会。
7谈话: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掌握的也很好,下面我们来欣赏说唱表演:别说我小。
欣赏完以后,问幼儿:小朋友,你们喜欢吗?下面,我们也随音乐来动一动。
8、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跟着音乐动一动。
9、活动延伸:教育幼儿在家里,都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师在班级墙壁上建立一个记录表,记录幼儿在家做得事情,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
结束部分:随音乐,做着放松活动走出教室,本节课结束。
我长大了中班教案篇7
设计思路
中班的孩子有些事情已经可以自理,但经过观察和调查发现有些孩子在家吃饭穿衣还是要依靠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设计了此节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3、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2、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故事、衣服、音乐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谁真的长大了》引出课题
故事大概,讲述一对双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样,就是一个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却依靠父母......
2、设计提问(让幼儿明白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真的长大了。
(2)为什没说某某长大了?
(3)教师小结:某某长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饭
3、谈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长大了。(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穿衣大赛。(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5、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此节课孩子们懂得了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