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直播观后感8篇
完成一篇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人物命运的感悟,认真书写观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电影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普直播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科普直播观后感篇1
“今世进士尽是近视,近视尽是今世进士……”每当想起这个绕口令,我都后悔不已,要是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该有多好啊!可就在五年级时,我不幸成为了“近视一族”。
六年级时,我无可奈何地戴上了眼镜。有人认为戴眼镜是智慧的象征,可我这个拥有两年以上近视龄的人却认为它是噩梦的开始。虽然我的眼镜不一直戴着,但还是落下了一个“四眼儿”的称号。每当我戴上眼镜时,眼前便会浮现出几年前的那些不良用眼习惯:因为小说科幻色彩较高,且故事情节异常吸引人,所以用半天的时间将自己闷在家里一次性读完。读完后,眼睛里充满血丝,极度疲劳;因为觉得外面没意思,便把自己闷在家里看一整天的电视。想到这些,我追悔莫及。现在,眼睛的工作量稍大一点或工作时间稍长一点,它就会难受至极。
为了缓解眼睛的疲劳,我不得不缩短眨眼的间隔,以至于又有了不停眨眼的坏毛病。有时,为了看清物像,我只能将眼睛一条缝来看东西,但有时还是看不清楚。
因为近视而受罪的还不止眼睛。因为眼镜的工作是用鼻子和耳朵的牺牲来完成的,以至于鼻子和耳朵长期受到煎熬。尽管眼镜没什么重量,但时间长了也不好受啊。
唉,这令人讨厌的近视。
科普直播观后感篇2
日前,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从今年起用5年时间,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以下简称“323”健康问题)。
“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将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施早诊早治、构建医防协同体系为重点,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323”健康问题人群发病率、致死率和疾病负担明显下降。为此,湖北省为17项“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主要指标设定了“2025年目标值”。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从236.62/10万下降为200.2/10万,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从40%提升到45%,70岁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从10.51/10万降低到8.5/10万;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分别从16.8%和34.1%,提升至30%和45%;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从60%上升到85%,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从51.7%下降至48.2%,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从12%上升至25%。
为实现以上目标,湖北省将健全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和传播机制,开展健康进万家活动,加强全人群健康知识普及,推广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时,针对“323”健康问题,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疾病筛查力度和筛查数据信息利用,科学开展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此外,组建以省级防治中心专家和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专业医师为支撑,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负责,护士、公卫医生、乡村医生等共同参与的家庭医生团队,为患者提供包括健康状况咨询、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方案制定、日常用药指导、住院医疗服务和后续康复等在内的“全流程、闭环式”健康服务。另外,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加强重大疾病诊疗服务实时管理与控制,加强患者救治,提高治疗效果。
科普直播观后感篇3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人类的眼睛看不到了,满世界的黑暗,看不到东西,那会不会觉得孤单,会不会害怕呢。所以有时我就会同情那些盲人,想能帮帮他们。
为了更好地理解盲人,我与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一次盲人的感觉。我们走到公园里,边骏就帮忙把手帕蒙住我的眼睛,我的眼前顿时一片漆黑,见不到一点光明。我走了几步,忽然感觉自身失去了平衡,一下子就摔倒了,但我根本没有感觉到自身的疼痛,我想:原来盲人走路时那么困难啊!
我又想:盲人干活是怎么干的呢?于是,我决定试一试,我拿了一些石子当一盘果实,端在手上。走着走着,我又摔了一跤,石头掉了。我又想:盲人好难当啊!
我把手帕摘了下来,眼前又恢复了一片光明。我凝思了好久,盲人走路做事,可真不容易,随时随地都有栽跟头、碰钉子,甚至是生命危险。而他们大都非常坚强,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困难,自强不息,干出了常人难以做好的事。比如说,大家熟悉的世界名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俄国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盲人,这部书是他在病床上花费了三年心血完成的一部小说。他们能够做出健全人都无法做到和做好的事,我大心眼儿敬佩他们。
这次体验,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盲人是真的需要人们去多多帮助他们的。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可以多做些:扶盲人过马路,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伸手拉他们一把呢。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科普直播观后感篇4
5月12日快到了,然而在去年的这一天,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面对难以抗拒的巨大天灾,人类又一次表现出渺小与虚弱。我们除了震惊、悲哀、坚强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对地震、海啸、水灾,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中,地震高居第一。
据《减灾必读》一书的统计,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曾毁灭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因地震而灭的城市就占了27个,超过一半;其余25个城市受毁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灾、火灾、火山喷发、风灾等。因此,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群灾之首”是名副其实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为了不让美丽的城市变成废墟,为了不让拥有幸福家庭的孩子变成孤儿……我们从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场景随处可见,有教师、有消防员、有母亲……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一位50岁的男教师—谭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展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4名学生。最终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是我们的责任。
所谓“防震减灾,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小学习地震知识,学会如何预防地震。让这知识伴随着我们一辈子,让我们把这些知识传给每一个人,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知道防震意识,心中有“防震减灾,人人有责”的想法,共创美好明天!
科普直播观后感篇5
“快跑!快跑!”伴随着惊慌失措的叫喊声,班里同学一窝蜂似的涌下楼梯,奔向操场,顷刻,教室里已经空空如也。这是做什么呢,原来,是我班的防震演练课。
早晨一上课,班主任老师就神秘的说:“几天我们要上一节特殊的课,大家做好准备:”
“什么特殊的课?”同学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着。
“好啦,开始上课”,老师铺开课本,开始讲昨天的习题,好难理解啊,同学们也安静下来,认真的听起来,一晃就讲了四五道习题。
同学们正听得入神,忽然老师喊”地震了,快躲“
“啊?”同学们惊慌失措,有的不知所以,呆住了,有的慌忙往桌子底下钻,我和同桌同时低头,“咚”的撞在一起,顾不得疼痛,总算万幸躲到了桌子底下。耳边传来老师的大喊:”快往楼下撤“我们又慌忙钻出桌子,站起来,看到教室门已经被打开了,顿时大家你推我搡,换不择路的往门外跑,结果,你踩了我饿脚,我踩掉了他的鞋,大家卡在门口,谁也出不去,好容易出了门口,老师却大喊,”停“,大家不由得愣住了,
”演习“,老师轻描淡写的说道。
”哎“,我的妈呀,同学们顿时松了一口气,我和同桌摸摸头上的包,这是才感到火辣辣的疼。
返回教室,看着遍地狼籍的书本,我们不由得埋怨起老师来。
“这就是今天的特殊课“老师一板一眼的说道:”反应很快,速度太慢,而且很乱,没有秩序,要真的是地震就麻烦了,下面我们从新开始“老师边说边给我们示范遭遇地震时正确的躲避方法。
第二次演戏开始了,老师一拍桌子,我们就迅速拉开椅子,躲到桌子底下,随着老师下达下楼的命令,我们有秩序的奔出门口,跑向操场——文章开始的场景,一路上,大家你帮助我,我搀扶他,很快撤到了操场。
在整齐的队列前,老师语重心长的说:“这是一次地震演习,增加了我们的逃生知识,也增进了我们同学互相帮助的友谊,记住,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取得好的结果“这真是一堂令人难忘的演习课啊。
科普直播观后感篇6
为了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学校安排利用今天下午班会课的时间进行地震应急避险疏散逃生演练,共有两项内容,下面逐项进行:
1、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指出,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并在12秒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
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一定不能跳楼,不能夺窗而逃。
因为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充其量只有十几秒钟至一分钟左右,而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在地震过程中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破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楼顶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所以,地震时不要跳楼跳窗,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一定不能跳楼,不能夺窗而逃,而应保持镇静就地避震。
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床下、教室内的课桌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时躲避,因为这些地方房体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
同时,最好找一个枕头、沙发垫、书、书包等物品垫在头顶,进行自我保护。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历史经验表明: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2、地震发生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镇静态度,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远震常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3、若被埋自救与互救
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自救原则包括: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食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互救原则: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找寻被压埋的人。
4、演练程序及要求:
①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当播音室发出“地震警报”信号(警报音),上课教师(演练时为班主任)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或书保护头部;最后一排靠里的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演练时间为1分钟。
②紧急疏散演练:播音室模拟提示,强震已过,现在准备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各班即做好紧急疏散演练的准备。
当播音室发出“紧急疏散”信号,每班靠前后门的两位学生立即把门打开,教师迅速组织全班学生分别从前后门有秩序出门,在本班正对走廊面朝疏散方向列好三路纵队,并立即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地震知识安全广播稿精选。学生疏散下楼梯时的要求做到:有序疏散、严禁拥堵、不能推撞、不能停留、不准起哄,不准喧哗吵闹,不准返回。疏散过程中学生如有掉鞋、掉东西等事项,均不得捡拾停留,可过后捡回。
我还明白了地震来了要怎么做,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
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
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
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
科普直播观后感篇7
国庆七天长假终于来了,开心的事是我们又可以到处去玩了,可是有件烦恼的事情就是老师让我们在放假的时候写一篇关于《中国梦我的梦》的作文。看着这个题目,我不禁思考起来:我的梦想是什么呢?
我想了又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女航天员。因为成为航天员以后我就可以去太空中遨游了,也可以登上月球遥望我们蔚蓝色的星球——地球。也可以去火星,去寻找太空中适合我们人类居住的地方。因为地球上的环境越来越差了。奶奶说,在她们小的时候,晚上的天空布满了星星,还可以看到漂亮的银河。小河里的水清凌凌的,成群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而现在如此美丽的景色我们已经很少看到了。当我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后,可以把地球上的人迁走一部分,让地球慢慢恢复她美丽的面貌。
这样,当我在太空中工作时可以经常遥望我们美丽的家园。想想真的很开心啊!
爸爸给我泼了冷水说,做宇航员很辛苦的,因为宇航员选拔有严格的要求,甚至是万里挑一的,这就需要有全面和丰富的知识、灵活的头脑、强壮和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力,你能做到吗?我对爸爸说,我能做到,从现在开始我上课要更加努力、积极发言,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每次吃饭不挑食,还要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磨练自己的意志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女宇航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普直播观后感篇8
从七十年代起,我们频频遭遇自然灾害的袭击,从唐山大地震到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从去年的青海玉树地震到云南干旱,再到一个个数不清的大风、暴雨、水灾、泥石流……大家不难发现,当今社会上,许多人缺乏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了解,因此导致在灾害中慌乱不堪,束手无策。灾后,死亡的死亡,失踪的失踪,受伤的受伤。为了增强我们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及防范自救能力,今天中午,学校组织我们小记者来到古方社区防灾减灾科普活动中心参观。
刚走上二楼,映入我眼帘的便是一块巨大的展板,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女孩,被一块倒塌的石头紧紧地压着,她伸出右手,眼里露出无助的目光,嘴巴微微地张开,像是在呼喊妈妈,让我不由得心生怜悯之情。
进入展区,只见一块块展板相连,上面有介绍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洪水来了,如何采取措施的,还有雷暴轰鸣时,如何做到防雷击……墙壁上张帖着一张张介绍自然灾害的图片。最右边,摆放着两台机器。我向其中一台走去,它好像知道有人来了,突然说起了话,为我介绍了地震的知识。欣赏完之后,我又来到了另一台机器前,社区的一位叔叔走了过来,亲切地告诉我,这是仿真雷电。我仔细端详着,这台仿真雷电上盖着一个半圆形的玻璃罩,里面有一棵棵大树,大树上系上四根导线。这样,只要一按机器上的按钮,这四根导线便会释放出电流,发出“丝丝丝”的响声,像极了自然界的闪电。
展区的最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件件救灾用具,有野宿要用的帐篷,睡觉用的棉被,雨天用的雨靴,挖石头用的铁锹……上方墙壁上的那一幅宽大的图片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救援人员正在为一伤者做人工呼吸,上面还写了两行大字“警钟长鸣抓防范,积极防灾保平安”,我想,这不正是我们所应该做的吗?
这次活动对我们来说太有意义了,从一个面积不大的参观中心,我们学到了很多的防灾减灾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