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户长先进事迹8篇
一份成功的事迹材料能够产生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的效力,在平常生活里,我们都不可避免遇到过事迹材料,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十户长先进事迹8篇,供大家参考。
十户长先进事迹篇1
赤来旺秋,男,藏,贡觉县哈加乡果布村第三联户单位户长。自担任户长以来,赤来旺秋牢记职责,将“联户平安,联户增收”作为工作目标谨记于心,在确保联户单位稳定和谐的同时致力寻找带领联户群众增收致富新途径。
2016年,在参观手工艺加工合作社后,他看到了致富希望,并立即将想法付诸行动,在乡党委政府的鼓励下,国家优惠政策支持下,他申请了文化扶持资金120万元、扶贫贷款100万元及自筹了100万元,于 2017年年初成立了贡觉县利民民族传统手工艺加工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吸纳帮扶联户单位内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传授其民族手工艺加工技术,产生的效益以按劳分配的形式帮助联户群众实现脱贫致富。项目实施以来,成功带动联户单位内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10人,每年人均增收均超过2万元,切实实现了“真脱贫、脱真贫”。
通过利民民族传统手工艺加工合作社带领联户群众脱贫致富的成功典型,使哈加乡各村户长深受启发,普孜村的三名“双联户”户长筹划将于近期成立贡觉县普孜唐卡绘画专业合作社,带领联户群众共同实现增收致富。
十户长先进事迹篇2
今年6月一天半夜,x女士的孩子再次发病,联系到xxx。xxx立刻帮x女士找车,连夜将孩子送到了医院,但是住院费用让x女士犯了难。xxx知道后,跑到朋友那借上钱,前前后后垫付了7000多元钱。为此,x女士也特别感谢xxx,感谢他多次救了孩子的命。
xxx,他虽双腿残疾,却热心社区公益,践行志愿精神,用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在xxx社区里的墙上挂着一面“扶危济困、情系百姓”的锦旗,最开始这面锦旗是居民打算送给xxx的,而xxx却表示应该给社区,于是社区的墙上有了这面锦旗。事情还得从4年前说起。
小区里有一位单亲母亲xx女士,她带着一个患有脑瘫的儿子,为了照顾孩子,不能出去工作。平时xxx特别留意他们家的情况。4年前的一天,哈女士给xxx打电话说,孩子犯了病,需要钱做手术,xxx立刻将情况反映到社区,大家捐款,为x女士筹到了钱。
x女士带着孩子到了北京,在做手术的前一晚,她告诉xxx手术费差几千块钱。xxx立刻动身,以自己的名义前往朋友家借了几千块钱,赶在手术前,把钱打了过去。从北京回来后,x女士特别感谢xxx,才有了送锦旗一事。
十户长先进事迹篇3
xx,2020年12月被推选为碧江区灯塔街道地理社区第二网格第五联户联户长。他非常珍惜这一份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在工作中,组织联户群众扎实开展“十联”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不平凡的人生。
xx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加强学习,遵守制度,严格要求自己,摆正工作位置,在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努力提高自我,认真完成任务,坚定信念,不断加强学习。通过日常走访,排查和了解地理小区的群众们,遇到纠纷及时调节,遇到困难,及时向上级汇报,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在安全方面,始终以“严”字当头,与每户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及时消除隐患。立足民生,强化服务。地理社区老人多,小纠纷、小矛盾时常发生,xx逐户开展走访,了解掌握每家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成员成分,分析了解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得到了小区群众的一众好评。如在地理小区c6栋一单元1903住户龙又好户小孩多次高空抛物,严重威胁到群众的人身安全,因此,xx时常到小孩家拜访对小孩及家人进行教育和劝说,直到他们一家保证不会再有此危险行为才放下心来。
在他的付出下,地理小区邻里和睦、互相帮助、相互谅解,营造出了良好和谐的社区环境。
十户长先进事迹篇4
10月31日上午,扎囊县2016年度“先进双联户”创建活动表彰大会于政府一楼会议室召开,相关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先进双联户”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县政协主席达娃同志主持。
会上,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尼玛次仁同志从抓好长效机制,创建“联户平安、联户增收”,不断增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主动性三个方面通报了今年以来的"先进双联户”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会议最后,县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次仁同志对“双联户”工作开展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双联户”的重要意义。“双联户”工作对于加强社会建设、化解基层矛盾、保障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统筹结合,继续深化“双联户”工作创建的各项措施,抓好逐级联动,加强舆论引导。各项政策要层层落实,抓住“保平安、促增收”的政策导向,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和政策解读。
三是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积极提炼好经验好方法。要加大对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全县营造向榜样看齐的良好氛围。
全县各部门要在区、市两级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项政策的指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严的要求,全面深入的推进双联户创建工作。
本次表彰大会共表彰“先进双联户”先进集体8个、先进联户单位12个、优秀联户长3个。
十户长先进事迹篇5
“自从联户干部进村后,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关系也更加和谐……”在古城街道杨庄村,提起联户干部上任后所做的工作,村民们都赞不绝口。41岁的古城街道计划生育办主任王凌香,是杨庄村民口中的联户干部之一。担任联户干部4个月以来,她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王凌香的“辖区”有3个巷长,共40户村民。她担任联户干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拉家常,并在交流中摸清了村民情况,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同时,还从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努力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走访中,王凌香发现,因为她所负责的村民中有不少人在外打工,回家时间不固定,所以需要办证件时非常麻烦。针对这一情况,王凌香主动当起“跑腿干部”,帮助有需要的村民代办证件,特别是对因身体不适、交通不便等不能到街道办证件的村民,王凌香总是主动上门收集相关材料,利用休息时间帮村民“跑腿”,为村民们省去了很多麻烦。
有一次与巷长交流时,王凌香得知,该村提倡厚养薄葬,鼓励节俭办丧,但仍有个别村民在办白事时大操大办,程序繁琐不说,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得知该情况后,王凌香立即与几位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他们了解到,对丧事从简,村民是支持的,但真正操办白事时,往往碍于面子,担心被人议论,只好延续之前的做法。
为彻底解开村民心中的疙瘩,王凌香和几位村干部多次前往村民家中做工作,尤其是对于村中观念相对传统的老村民,王凌香和几位村干部就利用休息时间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就跑两次,两次不行跑三次,两个月的时间里,不知道跑了多少次,终于,在王凌香和几位村干部的努力下,村民的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如今,在杨庄村,厚养薄葬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联户干部和几位村干部的工作,我们大家伙都意识到了传统丧葬习俗的弊端,现在我们不少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与其在老人去世后大操大办白事,不如在老人在世时好好尽孝。”一位村民如是说。
前段时间,村里开展“大棚两改”工作,虽然大部分村民对此工作十分支持,但是因为技术问题,有部分村民拒绝改建大棚,为此,王凌香主动帮村民联系了技术员,帮助多位村民解决了技术难题,使“大棚两改”工作顺利开展;村子开展绿化工作时,王凌香积极走访村民,咨询村民对于绿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收集了第一手资料后,村两委根据村民意见规划了绿地;王凌香还从事计生工作,村民向她咨询最多的就是计生政策,对于村民的咨询,王凌香也总是热情详细地回答,不管是白天,还是凌晨、深夜……
王凌香就是这样,凭着一颗火热的心,踏踏实实地为村民办好事,尽心尽力地为村民办实事。她说,对她而言,在村民的信任和联户干部的责任面前,付出再多都不觉得累。今后,她还会继续为村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联户干部,为村民办更多的好事和实事。
十户长先进事迹篇6
连日来,申扎县各乡镇政法委员、双联户户长积极发动联户群众,扎实推进“先进双联户”创建工作。
——积极组织联户长开展“学习袁隆平、吴孟超两名院士先进事迹”主题活动。
活动以集中宣讲、观看视频、交流发言等多种形式进行,号召广大“联户长”以敢于追求、敢于创新、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学习活动共参加了550余人。
——充分发挥联户长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困难家庭联帮联扶工作。
申扎县买巴乡亚色村党支部组织开展帮扶活动。此次活动向该村联户长发出了关爱行动倡议书,捐款活动按照自愿原则,倡议得到村全体联户长的大力支持,大家踊跃参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募集人民币共计15000元,以物资形式发放至困难家庭户中。
——申扎镇扎实开展“多一人知道少一人受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活动。
申扎镇政法委员和派出所工作人员先后深入申扎镇1、2村进行集中宣讲,紧抓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紧盯“网购”“办理贷款”“刷单”“冒充客服”“冒充熟人”等突出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特点,向牧民群众宣讲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有效提高牧民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受教育牧民群众达57人。
——积极做好安全隐患联排联控工作,切实保障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连日来,受天气影响,申扎县部分村(居)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为确保牧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在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带领下,广大联户长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中,帮助群众转移饲草料42袋,修补破损房屋2处。
十户长先进事迹篇7
xx,男,26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湖南邵阳人,现任松滋市八宝镇龟咀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他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能吃苦耐劳,心贴群众,深受群众欢迎的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是年轻干部的先进典型,是大学生村官的杰出代表。短短一年时间,让跟着他一齐干事的农民年均纯收入由3000元变成了8000元。
他于2008年8月分到松滋市纸厂河镇官堰坪村,任村主任助理。期间,他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2009年12月松滋市委组织部将其安排到荆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八宝镇,并委任龟咀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一年半以来,他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利用其自创的三大“法宝”,向我们展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选不出时代的伟人”。光荣的花环从来都是由荆棘编成,同样,在三年的农村基层工作和生活中,应对艰苦的环境,xx凝聚一种务实苦干的青年精神;应对诸多的难题,坚定一种势如破竹的勃发勇气;应对形形色色的各种诱惑,练就一双祛邪扶正的“火眼金睛”。端正态度、扎扎实实、不论先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中提升自我,他经常自豪地说:“这三年我没有碌碌无为。”
一、“三件品”——走近群众、贴近农村的法宝
刚到村时,他就试着慢慢改变学生之气,夏天戴着“草帽子”,防汛穿着“胶靴子”,干活戴着“手套子”尽量走近群众,贴近群众,之后他将此构成了习惯,并将这三样东西命名为“下村三件品”。他是一名十分爱动脑子,并富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人,往往别人感觉无从下手的一些事情,他总能找到一种个性的方法加以解决。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又是说着普通话的外乡人,如何尽快融入当地群众开展工作是摆在这名年轻大学生村官面前的首要难题?他认真思考后,写了一封《致官堰坪村父老乡亲的一封公开信》,并印刷了1000份,在组长指引下,挨家挨户的上门拜访。在摸清村里基本状况的同时,又与群众拉近了距离。每次经过农户门口看到有纸屑瓜皮,他都会戴着手套随手拾起来,久而久之,村民们也被他的行为所感染了。本村的官堰坪小区连续两年被市、镇评为“清洁家园”示范小区。他的“手套”总是在开沟除淤,修路铺沙等状况为村民率先垂范,他的“靴子”走过了累计1个多月的汛期,累计下过200多次农田开展春耕;他的“草帽”陪着他开展土地平整项目协调工作,“三建一改”工作,夏收夏种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他总是说,这三样东西是他的法宝,有了它们,我们就是群众的亲人,就是群众的朋友,就是群众眼里真正的人民公仆,做什么事都得心应手。
二、办“村报”——倡导礼貌、完善管理的法宝
“我们村里有自我的报纸了!”2008年12月6日,xx刚拿一沓《官坪百姓》就在群众中炸开了锅。《官坪百姓》成立于2008年12月,是由xx牵头并担任主编、村总支书记任社长、其他村干部和组为编委成员的内部发行的报纸。截止2009年8月共发行了5期。栏目涵盖了“村情动态”、“产业发展”、“百姓课堂”、“家长里短”、“创业论坛”、“百姓之声”、“官堰坪人在外乡”、“你我共话新农村”等。以前村里有大事小事老百姓都不能及时明白,此刻利用报纸宣传一些法律知识,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殡葬改革、社会治安等一些常识和知识,并及时发布奖励政策等,使老百姓参与争先评优的用心性十分高。黄建平,男,官堰坪村9组村民,以前在广东打工,因为看到报纸“创业论坛”和“官堰坪人在外乡”后,明白家乡正在发展特色养殖,他毅然决定回乡投资创业,办起了家兔两养项目,目前已建兔舍5个,发展到800余只,年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获利20余万元。更可喜的是,报纸上经常公开村务、财务和党务,真正体现了办刊宗旨: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干群关系也变得和谐共处,少了很多的上访问题。他还在村报上专门开辟了一个收集民意的专栏,并在村部设立了意见箱和投稿箱,每期过后,老百姓都有超多的信息反馈上来,为干部开展工作也带给了很多的思路。他还利用这份报纸加紧与在外成功人士的联系,将他们的联系方式收集起来,定期为他们寄送报纸,在他们随时了解家乡变化的同时,也增加他们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的决心。在龟咀村也开始办《龟咀百姓》,目前正在筹备策划当中。
三、调结构——发展生产、促农增收的法宝
来到龟咀村以后,发现本村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他透过多方联系,从自我的家乡湖南省邵东县引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并牵头成立合作社,并依托专合组织,打破常规,创新建立了“龟咀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他十分钻研学习,经常利用书本,网络学习相关知识,经常请教荆州市农科院、松滋市农业局部分专家,并利用自我掌握的专业知识指导合作社改善完善服务机制,推进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打造“蔬菜专业村”。合作社吸纳全村40多户蔬菜户为成员,统一为他们购买优良的种子,带给辣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每周开展技术推广培训,让他们学习到最环保、最有效的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时为他们带给销售信息,确定最可靠的销售渠道。在xx带动下,龟咀村的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村目前80多户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截止2011年6月,全村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00多亩,搭建国标大棚200多个。亩平实现利润达1。5万元,人平年均增收5000元。
合理定位,找准坐标,发挥特长,创新工作,就是xx这一年半以来的工作写照,他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大展身手,实现了自我人生的一次飞跃。他在艰辛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三年来,他荣获湖北省“十佳大学生村官”、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松滋市优秀共产党员、松滋市“双建致富”优秀村党组书记等荣誉。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被市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多次报道。
十户长先进事迹篇8
在营里镇东浊北村,联户干部孙成玉是这里的“常客”,对老百姓来说,这位不在村里任职的“官”,却胜似村官,平日里在村委大院或村里经常能见他的身影;对百姓们盼望解决的急事、难事,他一直坚持用心办、尽快办。凭着扎实的工作作风,这位联户干部赢得了好口碑。
“人家看起来像干部,做起事情来却像自家人一样。”提起孙成玉,一村民这样描述。原来,东浊北村位于寿光北部,常年以来,村民们主要靠种玉米、小麦或棉花等作物为主,但是该地区却有着靠天吃饭的“习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水、干旱,导致庄稼地经常面临无水灌溉的情况。孙成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自入村之日起,他便把解决庄稼地灌溉问题当成最要紧的事情来处理。考虑到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他便多番跑动各相关部门,利用政策扶持,终于帮村民们争取到了打井所需的资金。“一眼井就需要15万元,两眼井就是30万元,村里和老百姓压根拿不出这些钱,但是要想保住庄稼地,这井必须得打。”孙成玉告诉记者,联户干部就是帮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再困难也要想办法解决。
只要干了工作,老百姓自然看在眼里,对这位联户干部自然也是十分信服。巷长杨新楷告诉记者,联户干部来了村里后,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官,而是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当初,村里大搞卫生集中整治时,孙成玉都是天天住在村里,白天一条巷子一条巷子地转,看到不合格的就抓紧时间督促,到了晚上,他就集中入户了解情况,谁家有困难或者劳力不在家,他就做好情况统计,第二天集中召集人手一并帮着打扫卫生。“现在村里环境这么好,多亏了联户干部和村‘两委’的督进,要不然,这样明显的村容村貌改变,老百姓可能不会看到了。”
在孙成玉眼里,要想真正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就不能有一点官架子。他告诉记者,为了能融进村集体,每月的15号他都会定期参加村里的党员大会,只要是村民反映上来的问题,他都会认真记录下来。考虑到村里人多数在外打工,为了能进一步入户做好走访工作,他都是晚上7点半以后才开始“工作”,有时候一跑就到了晚上10点多……“这都是应该做的一些工作,主动拉进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一些问题才能得到尽快解决。”孙成玉告诉记者。
采访中,这位肤色黝黑的联户干部还时不时地和村“两委”成员讨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看着他手里拿着明白纸,一些问题就这样在勾勾画画中理清了思路。
孙成玉告诉记者,做好一名联户干部,就要有种洒脱劲儿,和村里的老百姓真正融入到一起,而且,对于反映上来的急事、难事,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认真对待、尽早解决,不能有一丝马虎。“目前,老百姓反映的依然是灌溉问题,我打算再向有关部门争取下,看看能不能再争取到打两眼井的政策支持。”看来,这位联户干部已经将计划落实在工作中,他正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一位联户干部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