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食地图》作文6篇

时间:2024-04-02 12:11:36 分类:学生总结

通过写作文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写作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它要求我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的美食地图》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我的美食地图》作文6篇

《我的美食地图》作文篇1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风土民情大不相同,吃的东西和口味更是千差万别据说有八大菜系呢!今天我就聊聊吃的话题吧!但是,这个话题有点儿大,一时不知道从哪儿讲起。不如,就从大西北开始我们的美食之旅吧!

我这次就先讲讲西北美食的味道和为什么要这样制作吧。我先讲讲大西北。大西北是我国的一个大牧场,那里的食物主要是奶制品、肉类和面食。奶制品来源于牛羊之类动物的奶;而肉类就来源于牛羊等动物;面食则来源于小麦。

奶制品、肉类和面食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便于携带。因为,以前西北地带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区,由于放牧、迁徙、或者战争的原因,牧民们的食物,必须方便携带、易于长期储存。直到现在,他们仍然保持着这个习俗。现在,我们去西北玩的时候,能吃到非常美味的烤馕、烤全羊、红柳烤串、还有手抓饭、和琳琅满目的奶制品。

在新疆的好多地方,都可以吃到不同口味的烤馕,这可是我这次西行发现的最好吃的食物啦!妈妈和姥姥专门领我到大巴扎排队吃了好多次呢。

妈妈说,这个手抓饭比她在北京吃到的好吃哦。我在北京没吃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确实很好吃,我吃了两份呢!不是很油,但很香,里面的胡萝卜也炒出了羊肉的味道,非常好吃哦,建议大家去尝一尝!

在阿尔泰山附近,哈萨克族的牧民会吃很多酸奶疙瘩。酸酸的,硬硬的,味道非常奇怪,比大白兔奶糖还硬。我妈妈的牙都快被硌掉了,我的牙齿也快被酸掉了。可是,妈妈还是很爱吃,买了一大包带回北京。

西北地区的奶制品可真多,这些奶制品的制作都是为了更好的储存鲜奶。除了奶油冰激凌、奶疙瘩、奶酪、奶片、奶贝,还有好吃的奶皮子。这是在我们在银川吃到的,大盆的酸奶配上奶皮子,又甜又凉,还撒了芝麻、核桃和葡萄干,好吃又好看。

当然,最多的还是各种烤肉、红柳烤串、烤全羊,简直就是美食天堂啊!我猜,这里是全国最正宗的烤串大本营了。说到肉类,内蒙古还有很多风干牛肉和牛肉干儿,我们去沙漠徒步的时候,随身都要背着一些,补充能量,还很好吃,肉都很大块儿,虽然硬,但是味道很好!

好了,我讲完了,跟你们说一下我的发现吧!我发现,美食源于当地的物产。这里出产什么,人们就主要吃什么。

《我的美食地图》作文篇2

佛山是美食之都,也是吃货的天堂。有美味的章鱼小丸子,有香喷喷的扎蹄,小孩子喜欢的,有煎鸡蛋、有煎猪排,还有煎牛排和煎鸡排。我今天请了一位大厨师:“妈妈”,他教我做佛山的美食姜撞奶。

妈妈先做了一遍,让我认真观察。到我了,我非常兴奋,心里想:“我终于可以亲手做了。好棒呀!”我先准备了材料,一包牛奶,一块姜,两个碗。准备开始,我把姜去皮,去皮后,把姜磨成姜茸,拿起一些姜茸,我把它们用手掌紧紧的抓住,生怕它们掉下来。我把它们挤出汁,我再拿出一些挤出姜汁。这个动作我做了七八遍,终于挤完了。我拿出了一个奶锅把,一包牛奶,倒进奶锅,煮二两分钟,锅中飘出牛奶的香味,真想一口喝掉,但我忍住了,不能喝,这是做姜撞奶的。

出锅,我把锅拿出来,静置两分钟,然后把锅里的牛奶撞进姜汁里。我把手举高,锅里的牛奶像瀑布一样冲向撞进姜汁中,一开始有一些牛奶飞出来,后来直冒泡,最后平静了。听说要等两分钟,我已迫不及待的想吃了。但是这两分钟真是漫长啊!两分钟到了,我拿起勺子放在姜撞奶上,勺子浮起来了,就成功了,沉下去就失败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勺子放下去,勺子轻轻地浮在了姜撞奶上面,像一艘小船躺在姜撞奶上面,成功了!我高兴极了,经过十几分钟的制作,终于成功了!

我把姜撞奶端上桌,我把一半分给了妈妈,一半自己吃,我尝了一口,太好吃了,我立刻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这是我们佛山的美食姜撞奶,如果你们喜欢的话,就可以来佛山之都找我哟。

《我的美食地图》作文篇3

夏天的傍晚,最适宜在姚江边漫步了,可以领略霓虹灯下迷人的古镇夜景,聆听古朴典雅的优美旋律,品尝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

“吹牛喽!吹牛喽!”突然,耳边传来一声声清脆的吆喝声。好奇心切的我不由自主地循着吆喝声往前走去。

吆喝声是从一家卖糖人的小摊上传来的,此时那里已围了不少人。我扒开人群,凑近一看,摊主是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只见他不紧不慢地戴上手套,边搅拌锅里熬得浓稠的糖边冲着我说:“吹牛喽!小朋友要不要来吹大牛?”我在学校里可是个小有名气的“吹牛大王”,此时的我真想一显身手。

只见老爷爷不紧不慢地拿竹棒从锅里挑起一块变软的糖,一边用双手反复揉搓,一边一本正经地说:“吹牛要看火候,不然牛皮要破的噢!”当老爷爷将手里的糖揉得有了韧性后,他便迅速拉出一条细细的小尾巴,以手代刀一下子切断了拉长的那一截糖,立马要我凑上前去对着管子往里吹气,并嘱咐我必须和他相互配合,我一边吹他一边要捏出小牛造型。不就吹气嘛,简单!得意洋洋的我鼓着腮帮子,使出全身的力气拼命地吹,全然忘记了老爷爷的话。只听耳边一声脆响,鼓起的小牛炸了个大窟窿,“牛”肚子吹破了。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用力过猛,有点得意忘形了。

“没事,没事。”老爷爷安慰我说,“一般来我这里的小朋友,总是要带去两头牛,第一头牛叫‘响牛’,以声夺人,第二头牛叫‘挺牛’,以型夺人,咱俩汲取‘响’牛的经验,来个‘挺’牛的造型咋样?”我顿时信心大增,眼里放着跃跃欲试的光,聚精会神地盯着老爷爷娴熟的动作。当他再一次切断那一截细长的牛尾巴时,我早已用嘴轻轻叼住,缓慢地吹着气,生怕一个不小心牛皮又吹破了。这一次,我清晰地看到老爷爷用那双灵巧的手,在慢慢鼓起的小圆中捏出了一头牛,瞬间又长出了牛头、牛耳朵、牛气冲天的鼻子和四只意气奋发的牛蹄……当我还沉浸在老爷爷精湛的手艺绝活中时,一头神采奕奕的“牛”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眼前了。原来这就是吹“牛”,而且是一头“挺”牛。我小心翼翼地接过老爷爷手中的“挺牛”,别提有多神气了。

看着这头来之不易的“挺牛”,我早就忘记了这只是一个凹了牛造型的糖人。老爷爷的“吹”牛功夫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复一日的反复打磨练成的,他以精湛的技艺为我们展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此时此刻,我更加敬佩这些手艺人了,感觉握在手里的糖更甜了。

《我的美食地图》作文篇4

说起中国的特色小吃,那可多了!有桂林的五色糯米饭,厦门的沙茶面,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和吹糖人,蒙古的那豆腐……,这些大江南北的特色小吃,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十分美味。

要说我最喜欢的小吃还是我在芙蓉镇上吃的米豆腐,虽然只是吃了一次,但却让我回味无穷哦。听导游介绍说:“来到芙蓉镇,不吃一次米豆腐可等于白来一次呦。”真的有这么美味么?既来之,则“吃”之!我这就亲自去品验下颇有盛名的米豆腐!于是寻寻觅觅,我们找到一家卖米豆腐的小店落座。这间小店半倚在芙蓉镇里的一条小溪旁边,陈设很简单,里面有几张小桌,外面也摆了几张小桌。屋旁一棵高大的芙蓉树随风摆动,时不时掉下几朵花,落在桌上,地间,落在来客的肩头,给这个古朴的小店另添了一番雅致的风情。

店主是一个老爷爷,他和颜悦色地招待我们。点一碗米豆腐,两三分钟就好。夏天便是盛出来用凉水过一下,放进碗里,方方正正有点淡淡的绿色,小孩吃就多放点糖,大人吃可以多放点辣,老人吃就不咸不淡,再撒点绿色的葱花和香菜,最后浇上一层秘制的酱料,美味的米豆腐就出锅了,色香味俱全啊。吃进口中,滑溜溜的,咬下去糯糯的,味道正合适。我放了点辣椒,真是越吃越香,不一会,一大碗米豆腐就被我消灭了。我的嘴里热辣辣的,这时老爷爷给我们每人一杯凉凉的冰茶,喝完全身凉爽极了,嘴里也舒服了,消除了一天的燥热。如果是冬天吃一碗热的,那身上一定暖洋洋的。米豆腐果然不负盛名,真是让人不自觉的吃了还想吃。我也想再吃一碗,但我的肚子告诉我,已经吃不下了。我站起身,离开了这家小店,但里面的人依旧很多,还有人在陆陆续续地走进去。

我去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地方名吃,但是最属芙蓉镇上的这家米豆腐让我印象深刻。那一碗地道的香醇,那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那冰冰凉凉的茶,那从天而降带着香气的落花......一起组成了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我的美食地图》作文篇5

农村里的,城市里的,山区里的,无论是那个地方,过年一定要吃饺子。把嫩嫩的饺子皮咬破,一股香醇浓厚的汤汁流了出来。再嚼着饺子陷,里面有肉鲜美的味道,玉米的甜,葱丝的香味,还有香菇嫩,可真是色香味俱全。

过年了,我们家要做饺子了。我一大早便起来了,把全部的食材准备好了。妈妈叫我进了厨房,让我把肉剁碎,我立刻把肉放在案板上,拿起菜刀,发现手有些颤抖,便深吸了一口气,让紧张的心平静下来,可我依旧有些紧张,妈妈见了便说:“没关系,直接切下去。”我一听便鼓足了勇气,切了下去,刚开始切时肉切得比较大块了,但后来吸取了前面的教训,越切越好了。切好了后我又把这些肉剁成了小正方体形状,再把这些肉块放到破壁机里面,启动开关,随着破壁机那“嗡、嗡”的叫声,我的肚子仿佛也在叫着已经饿了,想吃饺子了。弄成肉沫后,再把香菇泡水后,切成小正方体,最后把葱剁成丝。做完这些,我的手也快断了。

之后我把肉沫、玉米、香菇和葱丝放进盆子里用木棒搅拌了几下,之后再把包饺子神器拿出来,用清水稍微洗了一下,把饺子皮铺到上面,再拿出一根汤匙挖了一点放到饺子皮的中间,最后在一夹,一个美味的饺子便横空出世了。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包,所以卖相不好,不过只要味道好吃就可以了。之后,我一直按着这个步骤,便做出了一盘饺子,看着这一盘饺子,我恨不得直接拿起来吃。

妈妈一口气把饺子全部倒下去煮,煮了一会儿,看着一个个饺子浮出水面,就像一块块金元宝似的,真是妙极了。我的双眼直勾勾盯着饺子,口水都快流出来。香气充满了整个厨房,我迫不及待地拿筷子,准备等一下吃。之后煮好了我一下盛了好几个,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这就是我最爱吃的美食,一一饺子,那你们的家乡节日都吃些什么呢?

《我的美食地图》作文篇6

清晨,你是被闹钟叫醒?还是被父母叫醒?或者是被早餐扑鼻的香味诱惑醒?我呢,肯定是第三种情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嘛!今天我要为大家由北至南介绍一下我的美食地图。

我生在中国的北疆——内蒙古,北方地区主要以面食(小麦面)和肉为主。在我国的大西北,由于地域和气候的原因,主要吃牛羊肉,例如葱爆或者孜然牛羊肉、红柳烤肉等,有时还会配上具有当地特色的'馕,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中北部的内蒙古,人们酷爱牛羊肉,手把肉几乎是宴席上必备之菜。因地形和气候原因,粮食种植较少,主要以土豆和莜麦为主。说起土豆,便想起莜面,它俩的结合成就了当地特色经典菜之一,莜面烹饪方式众多,口感也不一样,如莜面顿顿、莜面鱼、莜面饺子、磨擦擦等等都是当地人离不开的美食。再来到东北地区,这里气候较冷,我的老家便是这里,每次回老家,第一顿便是酸菜汆白肉,这道菜家家都会做,猪肉的油腻遇上酸菜的酸爽,两种不同味道碰撞出的火花,会满足所有人对美味的需求。

再往南一点的中部地区同样以面食为主,华北平原上种植了大量的小麦,所以刀削面、担担面、油泼辣子面……形成了各种花样的面。我曾经还见过一种面叫腰带面,面条平均宽2—3厘米,像腰带一样,这面吃到嘴里也是筋道耐嚼。但我最喜欢的是老北京炸酱面,十分讲究,光配菜就有好几种,每一种叫一码,我每次去都点八码配菜。酱与菜的搭配加到面里,味道别提有多美妙了。

再往南则是长江以南,因气候原因潮热,以鲜辣为主,当地人都是无辣不欢。主食一般都是米饭,海鲜鱼类为南方人主菜。那里诞生了闽粤、川湘两大菜系,流传到中国各地,各有特色,常见的佛跳墙、长江三鲜、鱼香肉丝、水煮鱼就是这两个菜系的典例。

说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有什么贯穿南北的美食吗?当然有,火锅便是。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老少皆宜。据说是元代时期成吉思汗发明的,流传至今锅底已被创作出很多种,食材也不少,比如:北京的羊肉火锅,吃的是嫩;福建的牛肉火锅,吃的是鲜。最早的火“锅”用的是圆形的铜锅,象征团团圆圆之意。

这就是我的美食地图,你有垂涎三尺吗?

《《我的美食地图》作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