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校史心得体会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经验和教训的深刻领悟和总结,为了记录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需要认真写好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川农校史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川农校史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北部校区的校史馆,校史馆占地近400平方米,分为彩喷展板和实物展两部分,记录着大工65年的成长与积淀。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大工自1949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大工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大工的`历史与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大工的辉煌与不凡!
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物品。第一件是屈老的遗书,屈老校长为大工,为中国的教育奉献了一生,最终留下用自身的骨灰守护大工校园一草一木的愿望,这是多么深沉的爱,爱我们的大工,爱一代代大工人,爱着中国的教育事业。第二件是仿米格15战斗机的涡轮推进器,五十年代的新中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科技上,一穷二白。第一架国产战斗机的成功试飞,标志着新中国的军事崛起,中国人真正抬起头了。而它的推进器保存到我们大工的校史馆,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献身科学,献身世界的和平事业。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但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大工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我们要牢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以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为把大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终身!
川农校史心得体会篇2
12月28日这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x大学校史馆,校史馆里究竟有些什么呢?
来到x大学后,来接待我们的是研究生吴燕姐姐,这次参观与以往别的的参观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导游或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而这次吴燕姐姐“抛”出七个问题,让我们带这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吴燕姐姐的问题一提完,同学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射”进了校史馆。
我也随着人流冲进了门。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x大学的校风和校训,我马上抄了下来。再低头一看,地上有一块玻璃,玻璃下记载着x大学的创立日期和创立人。一下子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兴。接着我又站在资料室门口向四处浏览了一会儿,才发现了我要找的'资料,那是x大学五位校长的名字和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位牙科毕业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楼,一到楼口,我就看见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边有许多桨。原来这些桨上的字记录了x大学历年来更名的名字和意义。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绍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迹。
参观了x大学的校史馆后,我的疑团都一一解开了。x大学的校史馆不但记载了x大学丰富的文化,而且让我了解到,x大学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是与该校的校训、校风分不开的。它的校风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只有不断努力地进取,才能达到务实创新。
x大学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朴素典雅。它为祖国的日渐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从现在起要努力学习,才能考上我们x这所有名的大学,将来才有能力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川农校史心得体会篇3
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我们都没有参观过校史馆。因此,当我们听到徐老师说能在校史馆里待20分钟,并能看些校史资料后,我非常兴奋,心想:终于有机会去校史馆了,这回我一定要好好参观参观。
来到校史馆,一些名人资料啦、奖杯啦,全部映入眼帘,我赶紧拿出笔记本记起来,因为认真记了,因此现在写作文才有题材。
前天参观校史馆后,我有很多感受:我们学校不愧是百年名校,就连著名的校友也这么多:像航天学家黄本城;画家张树云;书法家邹梦禅;高级经济师曾联松等等著名的校友。既然说到校友,那我也来介绍一下校的.创办人——孙诒让。孙诒让先生,又名德通,字仲容,号籀庼,生于瑞安城关,祖籍潘岱砚下村,孙衣言子。近代教育家,清同治六年中举人。
我要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身的一份贡献。例如多做大扫除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现象就上前提醒,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承下去。
百年的历史孕育的百年文化,百年的文化传载了百年的梦想,百年的梦想铸就了百年的辉煌,百年的风韵见证几代人的成长,愿世纪实小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川农校史心得体会篇4
上个周末,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班参观了校史馆。
进入馆后,我们在进门的标志性位置进行了合照,以纪念此次活动。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印刻着“x理工大学”字样的白色书本雕塑和校徽标志的内涵。接着,解说员耐心的给我们讲解墙上照片的由来。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大工这所高等学府的诞生的全程记录。一个个的展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对于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被大工人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的精神所震撼。他们自己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的建起了我们的主楼。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大工的热爱。
接着,我们看到了屈伯川老校长的遗物,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位衣着朴素,平易近人的老校长。当看到他的遗书时,我被他的.奉献精神深深地震撼了,顿时鼻子有种酸酸的感觉。老校长为我们学校奉献了大半生,去世后又把遗体捐赠,连骨灰也撒在大工的校园里。
连理工大学自1949年4月建校(时为x工学院)以来,以著名教育家屈伯川老先生为代表的创业先驱高瞻远瞩,广纳贤才,艰苦创业,建校10年多就跻身全国重点大学行列。自1988年正式更名为x理工大学后,我校师生兢兢业业,历届学子成才后回报母校,为x理工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此次参观,我对大工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内心汹涌澎湃,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校学习而感到自豪!同时,我暗暗发誓:我要为校争光,今天我以大工为荣,明天大工以我为荣!加油,大工学子,加油,大工——我的母校!
川农校史心得体会篇5
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校史馆承载着学校的许多往事、以前和现在的模范人物、以前的教育设备和许多的荣誉证书和奖状等等,不仅体现了学校一批一批的人才,更体现了熊官屯镇中心小学这块沃土不停的努力,不断的奋斗,精益求精!
可发出感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介绍员们介绍时,有两名四年一班的同学和五名五年级的同学。可是却没有我们班——四年二班同学在介绍。
参观校史馆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大堆问题:“为什么没选我们班的同学当介绍员呢?我们班同学比不上别的班的同学吗?我们班同学难道不会介绍吗……”
仔细想一想,问题也许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当我们在外面玩耍中,别人却仍停在桌子旁读书、写字;当我们在早自习上大吵大闹时,别人却在认真的写早自习在黑板上出的习题;当我们在书法课上传来这样的话:“忘带毛笔和水写布了!”“毛笔怎么找不到了……”别人却早已拿起毛笔练字了……
差距是从什么时候变的?在一点一滴中变的。当我们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时,别人依然在大步向前走时,这就是距离拉开的时候。
参观校史馆后,那个情景依然在我的脑海里……
川农校史心得体会篇6
下午,陈老师带领我们作文兴趣班的同学去参观学校的校史馆。我知道了校史馆就是保存、展现我们学校历史的地方。
来到校史馆,我一眼就看见一张大宣传板,仔细地看了又看,上面写的全都是我们学校的历史。原来,我们学校以前的名字叫“南京市六合夫子庙小学”,学校是1914年创建的。呵呵!算一算,还有3年我们学校就100岁了啦!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学校!你知道我们的学校为什么会叫夫子庙小学吗?还是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是这样的:我们学校以前在一座寺庙里,名叫孔庙。孔子又称孔夫子,所以我们学校就取名为“夫子庙小学”。
接着我们又看了学校的小模型,旁边还有一些古老的房子,真是古色古香啊!陈老师讲这就是原来的夫子庙小学,我们都惊呆了!这个还没有我们现在学校的一半大,而且只有一个主教学楼,其他的只是一些矮小的`小房屋。我问陈老师他们为什么就一个教学楼,难道,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小楼里上课吗?陈老师指着那些矮小的房屋讲这就是孩子们上课的地方。我又问陈老师,那他们上体育课的地方呢?校长、老师的办公室在哪呢?那些空地就是上体育课的地方,至于校长、老师办公室吗,也在那些矮小的屋子里。屋子旁边有个像宝搭一样的建筑,它叫“大成殿”,也跟校史馆差不多,都是储存学校历史的地方。
参观了校史馆我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的学校和我们现在的学校,简直不能比!如今的学校既漂亮又宽敞,真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