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8篇
读后感是我对书中意象和象征的思考,让我更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读后感是对书籍中的人生智慧和哲理的独立思考和评价,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篇1
?我在未来等你》是青年作家刘同的又一部作品,提到刘同,大家会想起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也会勾起对青涩少年时代的回忆,对未来的向往。对我自己来说,陪伴17岁的儿子一路走来,有了许多全新的青春期的认知和感悟。带着这些思绪,让我拿起了这本书,走进了郝回归和刘大志的奇妙世界。
出租车上的一个日记本,让36岁的郝回归拥抱了17岁的刘大志,也就是17岁的自己,故事就这样发生了。当然,郝回归知道刘大志的未来,知道他的一切,他想改变他,改变自己的人生,然而一切并不是那么简单。如书中所说,“后悔了,才想改变过去;强大了,才敢对未来负责。”
看完这本书,感觉又读了一遍青春,我的青春、你的青春、或者说她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傻傻的、纯粹的、投入的、痴狂的。想改变自己的郝回归被17岁的自己感动,反思了自己的现实生活状态,重新找回了自信和追求。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却给我们带来了更多不舍和期待,期待他们未来的发展,期待他们未来的相遇。
我会在未来等你,在每一个路口拥抱你。我会在未来等着你,用最好的样子等着你。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篇2
?题记:28岁 未成年,每个人都在二十多岁时想着十几岁的自己,在三十多岁时想着二十多岁的自己,在四十多岁时想着三十多岁的自己也不错,这就是人,总是希望抓住已经流逝的,而这些流逝的往往都是不可追赶的时间,就如现在的你也许知晓十年后的自己会羡慕此时的自己,却不会真正不去想回到十年前的自己。】
从《谁的青春不迷茫》里一直在试着了解: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更完整的自己,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的有一种孤独是明知道结局是曲终人散,可当下却不得不放声大笑,直至在这样的尽兴中流下眼泪,再到《向着光亮那方》从平凡开始,以平凡结束,永远有和煦的灯火,照亮这小小的世界。他将时下青年的思想与情感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引领了又一销售狂潮,这一波波的潮水皆因“共鸣”而来,在市场适应并且力推此类形式下,刘同尝试全新的写作风格创作长篇小说《我在未来等你》。
36岁,未成年。最近应朋友推荐看了倪妮主演的电影《28岁,未成年》,女主因一颗巧克力变回了17岁的自己,而网剧版本的《28岁,未成年》则是和刚分手的男友穿越回了17岁那一年,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17岁的她拥有去追寻的勇气、有着不顾后果的任性,看似无理取闹的儿时性格却偏偏解决了此刻28岁时的窘迫境况。《我在未来等你》正是运用了这一引人遐想的模式,以一位36岁大学老师郝回归为主线,只是这次,他不是变回了17岁的自己,也不是回到了17岁那年,而是成了高三实习班主任,这个班级里有着他最熟悉而又陌生的那个人——17岁的自己 刘大志。
36岁,无可改变。郝回归跟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对自己现有的生活、工作有诸多不满,于是寄希望于回到17岁改变当时的自己,而当遇到17岁的那个少年时,郝回归的一切幻想实现了,但是一切幻想中开挂模式却没有那么简单。就如曾经有人几次询问我是否有后悔的事情时,我总说没有,“没有”并不是说从前做过的所有事都几近完美不需改变,而是我知道,不管是重大的决策还是亲人的吵架都是当时自己的性格与当下的环境促就的,只要我还是我,那么再给我一次选择,吵架依旧会是面红耳赤、错误依旧会死性不改,这就是青春、这就是时间、这就是你和我。
17岁,我在未来等你。每一次思考、动作都在逝去我们的时间,幻想、憧憬、希冀,所有的词汇都汇集在那个青春不再的年华,每个人都希望曾经的自己更加努力,从而让今天的自己更有享受生活的资本,但正如刘同所述“真正需要改变的是长大后的我们”,比起未来,现在我们正值青春。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篇3
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青春期有丰富经历的人才可能写出这样的内容,尤其是那些年留下的遗憾。没有遗憾的人生果然是不完整的,留下的每一个遗憾都是日后回忆的链条和指示牌。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说很多人都想回到过去重新选择,但如果真的有机会回到过去时,又没几个人敢再经历一次,因为害怕新的选择还不如现在的结果。文中的郝回归以为回到17岁那一年就可以改变很多当时事情的结果。事实上,当那年的每一件事情再次发生时,虽然他能预见事情的结果,也做好了预备方案,但最终还是没能改变结局。不过,他明白了每件事情发生的真实前因后果,17岁的时候只看到了事情的表象,现在他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了事情背后的真实情况,比如爸妈离婚一事被隐瞒的原因、未能见外公最后一面的原因、刘大志被狗咬的原因、校主任何世福带着优秀老师、学生转校的原因等等。所以,若时光能够倒流,我们也不能改变历史的结局,但能改变我们看历史的视觉和对待历史的态度。
17岁的自己若能与36岁自己面对面,除了外貌的变化,17岁看到36岁的样子后,是希望快点长成那个让他骄傲的人,还是想时间就此停止而不愿意面对那个面目全非的自己。我想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篇小说,跟他所经历过的青春有必然关系。如若青春没有那一群死党,没有那个暗恋的对象,怎会有如此深刻的印象。走着走着就容易忘记自己为何出发,唯有这些真情实感才能把我们带回曾经那个勇敢、执着、狂热的出发点。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篇4
36岁的刘大志,是一所大学老师,拥有着很多人都求之不得的职业,但是他自己的内心却空虚无比,他不喜欢这样的职业,一眼就看到了未来,他走的路虽然是别人羡慕不已的,但却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他觉得自己走到今天都是被母亲安排的结果,每天如行尸走肉一般,他甚至感觉不到自己还活着。
终于在某一天爆发了,在丫丫的百日宴上大打出手,释放了这么多年来的所有辛酸与不爽。事后,郝回归站在大街上不知何去何从,准备打车随便转转,车上看见了一本日记,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这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回到了17岁,他遇见的17岁的自己,并成为了自己的老师,他最开始想改变自己,但是慢慢的,他被17岁的自己所感动,因为他看到的是更加勇敢的自己,更加讲义气的自己,更加真诚的自己,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更加坦诚的自己,即是对自己的坦诚也是对喜欢的女孩的坦诚。
尽管我已经记不清自己的17岁了,但是模模糊糊中,我依稀能看见穿着校服,站在操场上得我不知道心里在想着什么,似乎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想成为怎样怎样的一个人,现在如果让我回到17岁,我想我也不会对那个自己多加干预,但是我只想告诉17岁的自己,相信自己,你很好。
故事讲到最后,当在医院看到大志捡到的日记本后,郝回归知道自己快要离开这里了,自己必须在离开之前做点什么。郝回归不知道自己在离开的时候该怎样跟他们解释,总不能将所有的事和盘托出,那样的话刘大志将会成为下一个周校工。
所以郝回归决定提前带大家去去松城看雪,带着马上要去美国的微笑,生意渐渐有成色的陈小武,成绩第一的陈桐,妹妹叮当,当然还有十七岁自己。在郝回归离开的前一天,他为每一位曾经的好友都写下了一封信。
长大以后的我们慢慢的都活成了曾经的自己最讨厌的人,长大后的我们疏远了曾经说好永远在一起的好朋友。长大后的我们总是埋怨曾经的自己做错了事情,后悔与懊恼,其实,真正做错的仍旧是现在的我们。就像36岁的刘大志,只是我们总是喜欢逃避与幻想,用不切实际的梦掩盖一切。这是小说中的真实写照,更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不是不能回头,只是不再幻想,我们能够把握依然只是现在,或许这本小说就是未来的自己送来的礼物,他在未来等待着,等着今天的你成为未来更好的自己。
我真的想抱抱17岁的自己,抱抱那个一直没有信心的男孩,并且告诉他,你很好,真的!我也想抱抱23岁的自己,告诉他,别难过,别懊悔,别责备自己,也别觉得错过了什么,无论有多难,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一切都是年少时应该经历的苦难,不可逃避,也无法避免,未来还很长,只要现在开始相信自己,好好努力,你现在有多狼狈,以后就有多幸运。一切都来的及,一切都刚刚开始。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篇5
你会不会偶尔产生那种「如果能回到那一年就好了」的念头?觉得回到那一年,以我们当下的见识和心态,很多事都能被改变。
36岁的大学老师郝回归人生不尽如人意,一眼看得到终点。他很想回到自己的17岁,回到那个阳光而天真的时代,重新来过。一次偶然,他真的回去了。只不过,他并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依然36岁。他成了高三实习班主任。班级里,他遇见了17岁的自己——一塌糊涂的刘大志。郝回归知道刘大志的未来,也知道他的幸与不幸。他想改变他。
然而,当36岁的世故遇见17岁的热血,一切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有一天,你也遇见了从前或未来的自己,你会想什么?你会相信吗?你会对他说什么?
我自己就无数次想过,如果我穿越回某一年,我会通过怎样的方法去改变一些事情一或者挽回些遗憾,可惜我并没有刘大志那样的好运能重返过去,不过就算真的有机会让我重回十年以前,那个时候我应该不喜欢现在的我吧,毕竟我也变成了那个时候我最讨厌的大人
这本书满足了我的许多幻想,最后也是每好的结局。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篇6
个人感觉这是一本不错的书。首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高中生活的影子,回忆起美好的过往让我很开心,也有一点点的小感慨。看着大志他们的生活细节,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距离感,在我看来1998年有那么好的生活简直不可思议(每天省下一个鸡蛋和牛奶喂木桶)。
我在08年都没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但似乎这种生活又让我很熟悉的感觉到自己14年的高中生活,其中的很多场景从自己的高中生活比较来看感觉很熟悉。从生活条件上相当富裕的设定,让我现在看来也不太陌生,太陌生的东西可能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其次,从行文上来看。文字很浅显易懂,没有多少深奥的引申义(可能也是我的境界不够没有理解到),其中也有很多鸡汤(也可能不算是鸡汤,毕竟自己感悟后的阐述不能算是搬运而成的鸡汤)。
其中很多青春的对话都让人感觉自己的青春历历在目,满怀的温馨。我是不是老了?总是在感怀自己的青春?也可能这是自己在步入社会前的焦虑和没有头绪的后果。
回忆往昔让我满怀美好,平静。如同坐在一大大大片的麦地里,麦苗绿油油的刚刚漫过自己的脚环,清凉的夏风吹着燥热的肉体,头顶那一盘皎白的月,洒下无边的凉凉,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做,唯有平静。
最后,说一下人物吧。无论你的生活场景如何的改变,你身边的人物类型基本没有变化(感觉在像说心理学的同质性知识)。
大志是一个风风火火,决定了事就去做,不后悔,喜欢奉献的一个人。我喜欢他的选择后就努力付出的性格,对他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性格也是喜欢又讨厌。读后感·可能我们是一路人。微笑和陈桐是一路人,都是那么的冷静、有逻辑、早早的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似乎处处比别人强,完美的别人家孩子啊。
叮当虽然在高中见一个喜欢一个,看似朝三暮四,但当她真的`认准后确实用情及深的人,从她对小武的爱情长跑可见一斑(薄情之人往往也是深情之人)。
小武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看似处处无所谓,其实是自卑让内心的在意无处诉说,他和大志能在一起也是彼此的幸福啊!(文中有一处写到大志在做体操时踢了小武三年的屁股)。感谢彼此的相遇。
谁在未来等我呢?我要等的人又在何方呢?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篇7
假如有一天,一觉醒来,你发现你回到了高中时代,父母师长仍然年轻,你和你的朋友依然有梦,此时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谁都知道不能回到过去,但,假如呢?
作者穿越回到了高中时代,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帮助年轻时代的“我”建立自信,和朋友化解矛盾,理解父母的难处,最后向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表白。
内容很简单,有些内容甚至有些觉得不真实。但是这本书简述了学校的酸甜苦辣,主人公看到了年轻时代自己身上不足,同时看到了自己身上一些自己不屑却又闪闪发光的地方,看到了很多他上学时候他朋友长大后不得不做某些事的苦衷,然后顿悟了很多事,最后鼓起勇气,去表白,去追求真爱。
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有时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现实就是我们根本不可能穿越回去,即使穿越也改变不了未来不是吗?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穿越梦,很多事情都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主人公回到高中想通过自己行为避免很多事情的发生,最后还是发生了,我们总为自己的很多事情而懊恼,但是何不向前看,做错了就做错了,承认一下有那么难吗?能挽回的就挽回,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让这个错误扩大,也不能因为一个谎言而用更多的谎言来弥补,不正是我们所说的活在当下吗?
打开信封,是主人公离开的时候写给自己高中的信,最后一句话是”你做好你自己该做的事,而我就在未来等你“。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未来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篇8
本书讲述了一位37岁的主人公郝回归在对生活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在一次聚会中,因为看不惯曾经的好友们变得圆滑世故与每个人都起了争执,还跟最好的朋友大打出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回到了过去,并担任了17岁时自己的班主任。他逐渐了解到已经遗忘了的、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另一面。他发现比起逃避和埋怨,珍惜所得到的,直面遗憾和困难,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如果一切都不能改变,该发生的照样还是会发生,那么一切事情还有意义么?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未来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再陌生,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但他还在努力改变着17岁的自己,从17岁的自己中看到了36岁的他所缺乏的那一份果断,敢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计后果的去完成,尽管一切结果如常,无法阻止,但他改变了17岁时自己的心态。他不仅要花时间在自己知道的人生上,也要为自己不知道的人生负责,尽管他知道的很多,但他不知道的更多,这才是他应该去的地方。重新去面对生活,活在当下是他最终的选择。
如果将人的一生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24岁前的自己,大家为了自己的梦想拼命的奔跑着,有过喜也有过悲,有过惜别不舍时的眷恋也有过去留随意的豁达,我们既憧憬着未来,同时也在为未来奔波着,阳光将我们的奔跑的背影悄然拉长,月光洒下点点亮光将我们的悲伤隐藏,李贺曾在诗中有云,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明知结果如何而偏要为之,在17岁的眼中不是愚蠢,而是一份倔强,过程中的快乐与悲伤,又岂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结果所能描绘的呢?青春,敢拼敢闯,这才是真正的青春,而不是踌躇。
第二个阶段则是24岁后的我们,我们为了工作渐渐疏离了儿时的小伙伴,就像书中的主人公郝回归慢慢学会了迎合别人,每天活在别人的话中,一面厌恶着自己的生活,一面却苟同着这样的生活,为了照顾每一个人的情绪,他随波逐流着也世俗着,但他却没有反抗。青春的棱角慢慢被时光磨平着,尽管它厌恶着这样子的自己却无法挣脱生活的大网,来自母亲的压力,来着周围人的目光,不断的强迫着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过着。
第三个阶段是37岁的郝回归,他选择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学会去珍惜现在有的,不去抱怨生活,不随波逐流,不在意他人目光,勇敢地迈出了人生的一步,最终收获美好和快乐。
缅怀,是为了珍惜现在,而不是沉浸过去;回忆,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