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文的作文8篇
有些同学觉得写作文很困难,但只要多进行练习,就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散文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散文的作文篇1
清明节即将来临,在这阳春三月之际,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流传至今。
清明节,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许许多多的传说。如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出了晋国。他们在荒山中迷路了,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烧熟了递给重耳吃。流亡19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着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唯独忘了子推。经人提醒,他决定亲自去请子推,谁知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进深山里了,重耳带人去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最后下令烧山,将子推母子活活烧死在一棵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将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带领群臣去祭奠子推,发现柳树复活,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后来“寒食节”禁火,“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为大家众所周知的节日。
我知道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奠基。邱少云、董存瑞、江姐等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和革命到底、誓死如归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中的少年儿童也不会忘记他们。
忆往昔,道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对明天的无限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满怀豪情。用温暖和熙的春风告慰烈士忠魂!安息吧!清明节,我们又来看望您们——先辈们。
关于散文的作文篇2
看着街上的这一切,一切的形形色色的人,一切的各种各样的物,一切的五彩斑斓的灯光……朋友,你还记得吗?我们幸运地碰到了,幸运地进入了同一个班,幸运地成为了好朋友……
记得当时我们还不认识彼此,由于喜欢你的绘画,我常常找你。从那以后,你不再像对其他同学一样拒绝我,你开始慢慢地接受我。也是从那以后,我们便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可是,到了后来,爸爸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还是不要再和她一起玩了,六年级了,也该收收心了。”我一听,当时就像晴天霹雳一样。前一秒,我还在和你笑,可是现在……你还记得吗?那时你过生日,我去你家玩,一个电话就破坏了这美好的时刻,没想到回到家……我知道爸爸妈妈也是良苦用心,为了我着想,可是我真的放不下,好几次,我都为了这件事,在被窝里偷偷地流泪。脑海里浮现的,全是你和我在一起玩、一起闹、一起笑的场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天晚上,我一点都没睡好,半夜醒来,我发现自己竟然还在流泪,于是,我来到洗手间,照了照镜子:一张苍白的脸,一双红肿的眼,一个红红的鼻头,两道空洞的眼神。我对着自己笑了笑,我发现自己好丑。我洗了把冷水脸,感叹:放下吧,还是放下吧……
于是,次日上学,面对你的请求,我不再一口答应,我不再轻易搭理你,有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想要答应你,可是……
终于,毕业了,我们抽到了同一所学校,却不在同一个班,但是,这是不是就足以证明我们很有缘呢?
其实,我很想去找你的,可是太远了,真的,我想继续和你玩的,很想……
我想,在我们彼此的心里,一定都还想着对方的吧。我想,如果我们能像从前那样,该有多好,如果我们不分开,该有多好啊!
让我们一起,将心中的彼此,永存于我们的心底吧,珍藏于心底吧!
关于散文的作文篇3
“小学篱笆旁的蒲公英,是记忆里有味道的风景……”《蒲公英的约定》这首歌忽然在我的耳畔响起,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陪伴着我的蒲公英。
儿时的公园,每当夏季,蒲公英便纷纷扬扬地在天空中飘舞,惹得游人驻足观看。不知何时有一个习惯,每当看到心仪的蒲公英,我便会在蒲公英前许下一个简单而纯真的.愿望,然后“呼”得一口气把蒲公英送到风中。
蒲公英大多是白色的,把脸附在上面,有点痒痒,好像有人在轻轻地挠你似的。
蒲公英是风属性。有时我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它也会随风飘扬。蒲公英的生命很顽强,它们可以长在岩石缝里,可以长在路边。人不应如此吗?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想方设法克服它们;它们非常知足,只要有水,有阳光,有空气,有土壤,它们便可以活出自己的颜色。人不应如此吗?不能向世界索取太多,真诚,信念,友谊,足矣。
那个公园已经没有蒲公英,都改栽别的花了,现在,我也很难看到蒲公英,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对着渺小的蒲公英许愿了。那些愿望已经寄托在蒲公英上随它融入风中了。不过我也没有必要再去许愿,因为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愿望一定会实现。
渺小的蒲公英承载着远大的愿望飘向远方。虽然蒲公英已离去,但愿望已在我的心中扎下深根,相信它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实现!
关于散文的作文篇4
印象中的《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对现下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想中不晓得他老人家有没有小隐隐于野的情怀,只不过现在读来我倒是觉得吾生果段隐不了市、隐不了朝了。
在我最初的认知里,觉得孤单一人便是可怕的孤独,诸如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幽默等等都是强调“一个人”单独行为而已。在信息闭塞的中国古代似乎还有山中隐士的传说,外国也有离群索居在瓦尔登湖生活很长的梭罗。在交流便利的今天,为了摆脱孤独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各种聊天工具,越网络越孤单,毕竟这样的交流会使彼此产生疏离感,就我理解,聊天工具的传情和传信是绰绰有余的,但是真正的交流非面谈不能。
在将勋的孤独美学中,孤独有六种:语言孤独、情欲孤独、暴力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这样看来,可能我属于思维孤独的一种吧。
越长大越孤单,小时候没有完整的三观,我们可以和谁都能玩得好,因为并没有大的价值冲突。长大后有了完备的三观,我们会更多产生思维和语言的孤独。感到孤独我更觉得是个好现象,孤独是思想者最好的.证明,好像伟大的人都在习惯孤独,在学会如何与之相处。
感到孤独的时刻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想一个人在一个密闭的空间或是山清水秀之地独立思考,如果有点本事端起架子走两笔,扬起自信奏木笛,享受着当下的清、静、柔、大和明。
很多的道理一旦上升到精神层面好像就突然难办起来,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说的该是我自个吧,反而我却没打算停止当下的孤与独,为也没打算制止我脑袋上黑天使和白天使的争辩,只想远观便不会知乎所以然了!
关于散文的作文篇5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犹如天花乱坠。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关于散文的作文篇6
那日夜晚,很静,很静。
像往常一样,我坐在床边,解开衣衫,准备睡觉。蓦然间,我发现一丝丝月光从窗间流入屋子里,洒在地上,把地面镀成白银一片,明净,皎洁。
今夜的月色,好美!那明亮的月色点亮了我孤独的心,我失去了睡意,沉浸其中。这么美的月色,不如,同怀明一起欣赏?
于是,我快步走向承天寺。如此之巧,怀明也还没睡觉。我俩便散步在那如画的'月光中。
月,依旧向大地洒落着那皎洁的光。庭院在月光的照耀下,格外宁静,好似一池春水,澄澈透明。看,那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随着水的流动而轻轻摇曳。这,是错觉?大概,是吧,是那竹柏的影子罢了。
夜夜有月色,处处有竹柏。只是,像我们俩个这样的闲人不多了吧。
沐浴在月色里,似真似幻,如诗如画……
关于散文的作文篇7
写散文的人,他们本身就是一部散文,他们习惯在生活的零零总总里寻找素材,在每天的心情里诉写得失,总是留有太多的感慨与叹息,斟酌生活。写散文的人是感性的,他们善良的对待周边的人和事,处处留心着生活的美,因为喜欢文字的他们更相信处处留心皆学问。
喜欢散文,从懂得欣赏文字开始,写散文,从初中的话题作文开始,品味散文却是从孤单的独立思维开始。喜欢散文的人,他纯静如清泉,心灵细腻如纱,想把每个简单平凡的生活细节变成绵绵诗意。或肝胆柔情,或思绪万千,或悲天悯人,或缠绵悱恻。用婉约温雅的方式进入灵魂深处,找寻许久没有的触动。我相信,写散文的人,他们都拥有着像雨水般清洗过的良心,淳朴纯醇,不落俗套,清新自然,能够敏感的洞悉生活给我们的`任何灵感,也能悉心的感悟生命富于我们的美好与缺憾。所以,喜欢写散文的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有唯美的思想,有丰富细腻的情感。
好的散文,每一字,每一句,都带读者徜徉其中,情感随着方块字在荧屏上悠情忧伤,欢乐惆怅,没有任何的直白表述,没有作者的潜心暗示,更没有故事的叙意安排,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留读者更多思绪,激发每个人心灵上的共鸣,在隐秘的空间勾勒一幅简短的意境,却同样像小说一样意味深长,甚至有时候比小说更有穿透力,显示留白的美。
写散文的人,有着诗一样的情怀,也有着小说一样的素朴,像二月的山桃花,可以开在任意一座大山上或者农家小院里;像三月的杨柳,范活着生命的希冀悠然在小河边诗情画意;像四月的丁香,一簇簇在路的两边迎接着行色路人,以她的清新雅致迎得路人回眸,流连忘返;五月的洋槐花,既然不显高贵就纯洁的绽放,营造甜美的气氛抒写自己的五味人生。散文,也像一切美的事物,给我们的心灵留下美的感受,像蜻蜓点水那般匆忙,却回味无穷。像深窖老酒那般神秘,却历久弥香。像阳春白雪那般圣洁,却爱意浓浓...我们习惯了以散文的形式抒写生活,用散文的格调见证生命的形形色色,在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故事里,用多样的形式使得表达更完整,别出新意,也更贴切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引得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越来越懂得生活之后,就越来越喜欢散文,觉得随处可以抒写每一种感受和情绪,不用编故事展示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情感,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真情实意。
我不是一个散文写的很好的人,但一直喜欢散文,喜欢读别人的精美散文,尝试着用拙劣的文笔,笨拙的词汇描写那些每天范活的思想。让自己成为许多写散文的人中的一个,让酸甜苦辣呈现在白色纸张上,让每一种风景定格在文字里,用不老去。
关于散文的作文篇8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我和妈妈冒着细细的雨丝去姥姥家过节,端午节。
来到姥姥家门口看到门前插着一些翠绿的植物,我的心里冒出一个大问号,这是什么?为什么要挂在大门口?我忙问姥姥,姥姥笑吟吟的说:“这是艾蒿,在端午节天亮前插在门窗上可以驱蚊杀菌,还可以辟邪驱鬼。”接着,姥姥给我和妹妹系五彩线,戴香包,她说;‘小孩子带上这两样东西可以避开蛇蝎毒虫的伤害,保平安。“
过了一会儿,姥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她先把洗干净的粽叶放进锅里煮十多分钟,这样可以除去叶子的青气,增加叶子的柔韧度,在包粽子的时候才不会破。然后把糯米淘洗干净浸泡五六个小时。一切准备完毕后,开始包粽子了。姥姥把两片粽叶稍作重叠放在左手中,用右手捞出适量的糯米均匀的摊在粽叶中央,再放上蜜枣和花生,两食指向中间护拢糯米,卷至半圆柱型,两边叶子向中间折叠在卷,用线缠紧,一个圆嘟嘟的粽子就包好了。等到所有的粽子包好后放进锅中,煮上两个小时,把火关小,用文火再煮两个小时,再把火关住焖上两个小时就可以吃了。
吃着香甜的粽子,姥姥又给我们讲起端午节的来历,原来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一种传统方式。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他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情的屈原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投江后,老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啄食他的尸体,驾着龙舟把粽子扔下江赶走鱼虾。从此以后每到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听姥姥讲故事,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