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读书心得通用7篇
只要是以个人情感为主要观点,才能将心得写的优秀,在回顾一件事上大家都有不同的感想,那么是时候认真写好心得,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书籍读书心得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书籍读书心得篇1
“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的更远”。
在一次特殊的机会下,使我有幸读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是一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浦远老师所著。孙浦远老师用43年的心血与智慧洒在了教育这块土地上,其态度之严谨、功夫之深厚,《美丽的教育》是她一生的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栩栩如生、纷繁多样的儿童现实生活,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读了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惑,看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后,我吸取了许多教学与经验,掌握了许多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它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对我的班级工作管理起到了及时有效的作用。一个个班主任工作案例,传达着孙浦远老师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思想,传播着她从爱入手的教育理念。“要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一个班级能否形成坚强而和谐的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的试金石。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如果把孙浦远老师的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培养了一个好的班集体,让集体成为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
从《美丽的教育》众多案例中,我学到了两大法宝:
一、注意欣赏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所以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于是思维定势就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做一个懂得欣赏、善于赞扬的教师。
二、学会宽容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孙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孙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美丽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她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书籍读书心得篇2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它让我感受到了不同阶级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也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上事实的残酷,这个世界很平凡,他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并不是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年代都会有着像我们这样的生活。也让我有了珍惜自己的生活的想法。
我经常会想如果我生活在与他们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地方,我会和他们有一样的心态,或者会做出和他们一样的事情吗?若是再遭遇和他们一样的事情之后,我是否还是能冷静的面对。孙少平虽然没有地位,也很贫穷,但是他书中的性格是自尊自爱的。后来他虽然高考落榜,但是他并没有气馁,没有从此一阕不振,与很多同学在一次考试失利之后就对自己学习失去信心不同。看到了他的所作所为之后,我一直在想,再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下,我为什么不能比他做得更好。更何况我遇到的困难也没有他遇到了困难大。
其他的一生坎坎坷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没有与我们一样好的父母,他也没有与我们一样好的学习环境。他只有一份自尊自爱的心,和那不言放弃的精神。可就是这小小的精神和这自尊自爱,使他有了不一样的成就,和活下去的动力。虽然他们有一个好的结局,但是他仍然乐观的坚持下去了。
一本书告诉了我很多很多道理,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一定要有一颗坚持的心。遇到任何事情我们不能轻言放弃。而是需要勇敢的去面对克服困难。要有自己的想法与自己的那一份冲劲。我们没有和他一样坎坷的生活,也没有他遇到那么多困难。但是她有着世界上的东西,那就是坚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书籍读书心得篇3
我对《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怜悯。有人说他的悲惨结局是由于他的自作自受,也有人说是他错生了时代。若在今天他靠如此毅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成就肯定不在马云之下。
他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他那持之以恒的定力。当他决定要买一台人力车的时候,他不惜紧衣缩食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他虽然在攒钱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波折,比如说孙队长的讹诈,但他始终都没有放弃,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可贵精神,使他在车夫这一卑贱行列中能较为成功的主要原因吧。
但是无论是他妻子虎妞的惨死,还是他最终的堕落,都和他的愚钝有不可或缺的关系。比如虎妞的惨死,为什么到最后都不肯去医院,而相信所谓百试百灵跳大神呢?归根结底,都是他心中那愚不可及的迷信和那所谓的宿命论在作祟。若不是如此,怕是祥子夫妇的生活必是美美满满,也能在民国的乱世中度过安稳的一生了。
不过祥子拥有乱世中的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元素,就是投机,他在一开始时就冒着生命危险在一个山坡上找到了三头骆驼,并把它们卖到屠户那儿得到了第一桶金。虽然不多,但对当时初来乍到的祥子却是一笔巨款了。也是他这投机的性格却是他日后堕落埋下了伏笔。首先他赌和虎妞能得到幸福,却不知自己看中的是人力车车场老板女儿的身份,导致后来生活有诸多不平也没处发泄。他赌出卖朋友用所得到的钱可以逍遥快活。谁又知这只是杯水车薪,且还进入了无限内疚的境地中了。由此种.种,此性格虽然有利可图,但利大于弊。
但老舍先生所描写的祥子并非一个人,而是当时社会制度下的下等阶级人民的典型代表吧。他们依靠出卖自己的力气过日子,但是所得却要被当时恐怖的税收压得喘不过气来。常年都是亏的。不仅如此,倒卖儿童妇女也成为了家常便饭,官员们接受贿赂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是民不聊生,若再加上严苛至极的刑罚,那真的是人间地狱了。因此,祥子的事情并非个例,而是无数悲惨人的写照。
文尽于此,生于新时代的我们更要学会珍惜,让我们珍惜现在,再接再厉,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一丝更加明亮的光彩吧!
书籍读书心得篇4
我在书上看到一个故事:“一群美国人,在美洲丛林探险,聘请了印第安人做向导,前三天印第安人勤勤恳恳,但第四天坚决不肯走了,要求休息,美国人问为什么?印第安人说:“人走路走了三天,走的太快了,灵魂就会赶不上躯体。所以,要停下来休息一天,等等你的灵魂。”
我觉得印第安人说的很有哲理,走的很快,就没有时间体会沿途的'风景,忘记原先的设想和初衷。
今年,幼儿园创省级示范幼儿园,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很多,我们每天忙碌着,环创、整理档案、组织班级里的“故事比赛”、“组织升国旗”、“小记者”“家长开放日”“幼儿发展性评价”“元旦晚会”“省级课题”“打击乐融入一日生活”等等。就最近的环境创设,让我深有感触,只是觉得很累,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在树林里找不到方向,我只想“停下来,静一静,等等我的灵魂!”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灵魂?我反省了几点:
第一、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每天晚上读书半小时,吸收一些新的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第二、要善于搜集资料。善于查阅,不知道的事情要在电脑和书上查阅,丰富自己的头脑,扩散自己的思维。
第三、交流。要善于交流,多与老教师交流,与同事探讨。
这是我的反思,希望自己做一个会反思,善思考的人。
书籍读书心得篇5
第一次接触华东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是在灌南交流学习期间。还记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县六塘小学教科室相帆主任荣膺灌南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县教育局为了勉励大家,特选赠了几本具有纪念价值的教育专著作为奖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随后,相主任就在每周举行的“主题分享”活动中,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从而,在六小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研读“生本”,践行“生本”的改革热潮。
现如今,我县教育局也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为我县教师今年上半年的必读书目,足见这本书的教育指导意义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书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绍到,他是通过以一个低年级成功的教育实验改革实验,作为引发思辨的源点,真实生动地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似乎开创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让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收获像鲜花怒放。“我们把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随后,提出了“各个年级都行吗?”迫切疑问,继而通过大量的,真实的,鲜活的案例佐证这样的观点“只要保持生本状态,只要不断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封闭它,只要始终保持情境的适度挑战性,只要让学生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舞台,只要永远使学习带有与他们个体相联系的意义,在他们所认识到的越来越多的事物的比较和启发之下,他们的求知和表现的要求就会更为强烈。”
生本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要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笔者认为,生本,生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根本,以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根本,以强力保持学生追求的天性为根本。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现行教育的深刻反思,是对人性回归的深切呼唤,郭教授作为“生本理念“的呐喊者,倡导者以及践行者,很是关注现行教育是否能够依据“人”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教学,他显然是教育改革征程中标杆,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的“教育理想”的追随者: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闹、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书籍读书心得篇6
近段时间读了孙蒲远老师的《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读完后,有些许感悟。
全书共分为八章,与其他书不同的是,本书的每章节中又都有若干个以问题为形式出现的子题目。如:你冤枉过孩子吗?为什么班主任在课间要尽量和孩子们一起玩?学生写作业磨蹭怎么办?为什么不要轻易给孩子打坏分数等等。
班主任虽然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班主任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这是我读完《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的第一感受。诚如孙老师所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至高无上的,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气质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孙蒲远老师在书中用她自己细腻的爱抒写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因爱而美丽,因爱而神圣,因爱而光芒四溢。作为教师,没有人不知道不爱学生的。但是,怎样去爱?怎样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孙老师告诉我们:
一、爱是关注
孙老师在《“爱学生”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说道: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你要细心的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与需求,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样的语言是朴实的,这样的爱是具体的,所以学生能够感受到孙老师的爱,学生能够被这样的爱点燃希望,积极向上。
记得班中的一个很乖巧的女孩。平时上课的时候很认真,一双大眼睛会很专注地注视着你。虽然成绩并不太尽人意,可是她懂事,努力了很多,成绩也稍有进步。快临近期末考了,我把她叫来谈话,表扬她的进步,并问她平时的作业爸爸妈妈有没有帮忙辅导下?谁知,她立刻眼泪汪汪了,哽咽着说道:“他们离婚了。”“啊?”我惊了一下。“三个月前就离了。”是女孩太乖巧还是我忽视了她?平时班级中孩子家里有点事,总写在脸上,肯定是我忽视了。只好稍加安慰了几句。爱是关注,在工作中,往往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忽视了孩子,包括最重要的那些细节上的关注。
二、爱是宽容
在孙老师的班里,上课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去上厕所,这也许没有什么惊奇的,但让我惊奇的是如果碰到去的时间长了还没回来的情况,孙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碰到了什么困难?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孙老师是一个多么宽容的老师呀,在她班里的学生真是感到幸福。孙老师的这种做法让人有些担心的问:您这么宽容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一上课就去厕所的习惯?孙老师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孩子没有这样,在孙老师的心目中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
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总是以一种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总关注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常常气极败坏、声色俱厉:“昨天上课迟到,今天怎么又来晚了,下午叫家长来吧!”不能容许学生的反复。再看看孙老师,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从心灵深处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所以她的学生都愿意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我从中体会到若真想成为学生的良师,就必须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而让学生接受你,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就要向孙老师那样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真心对待这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三、爱是理解
一次,孙老师接过学生送来的一团看不出模样的用画报贴成的东西时,想笑,看着学生庄重的样子,她忍住了笑,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终于看出来了:“一个机器人!”“对极了!”学生高兴地叫道。试想,如果老师随意一句:“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入木三分,“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孙蒲远老师是理解孩子的,她谢过男孩,并把那个机器人认真地夹在教科书里。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有师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四、爱是尊重
当看到后进生小郭举手时,孙老师激动地对全班说:“郭某能积极参与学习,我们特别欢迎,他就是念错十个地方,我也不批评他。”这暖暖的一句话里,有鼓励、有尊重,更让其他同学对小郭也十分尊重。结果这个孩子只在一个地方打了磕巴,没有念错一处!这个孩子爸爸原来几乎天天打他,家里几天就得买一把新扫帚,孙老师及时与他爸爸进行沟通,爸爸就没再打过他。一天,他突然问孙老师:“孙老师,你哪天过生日?”“你问这个干什么?”他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您对我太好了……我想长大了报答您……我有您这样的老师觉得很幸福……”孙老师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着他的手。
读完孙老师的书,我情不自禁地对书中调皮而又可爱的孩子露出了笑脸,也被孙老师的教育方法折服。反思自己,很多时候会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学生太调皮,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孩子,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思想;成绩的镣铐,应试的倾向扰乱了心智,所以学生的缺点在我眼中被放大。可孙老师的学生从没有见到老师时有畏惧的感觉。他们都愿意围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与老师交谈,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事情与老师分享。因为他们喜欢这样一个对他们宽容的老师。
孙老师是幸福的,她爱她的学生;孙老师的学生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这样爱他们的好老师。我想,之所以我不快乐,是因为我整天都埋头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的问题之中,这些使得我疲惫不堪。我要向孙老师学习,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孩子,为孩子们描绘出美好的未来,激励孩子们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我要做真正快乐的、研究型的教师,让学生每天都看到我真诚的微笑。孙蒲远老师就是是一个终生快乐的形象,这一切都源于爱。爱,使她苦中有乐;爱,使她不断学习;爱,使她多才多艺;爱,使她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正如孙老师在后记中写到的:“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当我看到胆子小的孩子变得开朗了,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文质彬彬了,不爱学习的孩子知道主动写作业了,情感淡漠的孩子变热情了……都会从内心产生由衷的喜悦。”教师爱学生,学生感到幸福,老师也会感到幸福;同样,教师也得到了学生最真挚的爱。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这样的教育也是最为美丽的教育。
书籍读书心得篇7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或许,所有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成才,可是我们身边除了“天才”、“人才”外,还有更多的是“庸才”。人,其实真的各有所长。记性好的人也许成绩会比较好,但也有可能会比较记仇;性格平和的人也许朋友会比较多,但也可能学习、工作表现出不够上进……天才也有他“笨”的方面,天才之所以成天才,是他“放到对的位置”,他的才能就完全发挥出来了!怎样帮助孩子找到并“放到对的位置”呢?这才是最需要思考的!
很多人都在感慨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可又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对待孩子,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施加着父母的意志,重复着世俗功利地追求,成绩要优秀,才艺要多样,名校出身后可以找到好工作,有房有车,有名有利后就一定会幸福。真的是这样吗?太多的成人或孩子的案例已经一再证明了幸福与物质的拥有无关,却是和健康的心智密切相连。我们究竟希望孩子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呢?如果真的爱孩子,我们会因尊重而聆听,了解是理解的前提,如是才能换位思考,换位了才能找到更好的相处之道。
如果真的爱孩子,我们不会以不信任或溺爱的姿态去剥夺孩子任何独立锻炼的机会,我们知道,孩子的人生路是要自己走完的,如自然界所有为父为母的生物一样,让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才能有勇气接受自然的考验和挑选。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即自爱爱他的能力、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自利利他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坚忍不拔的能力.......;
首先教会孩子成为一个有目标的人,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自己认同,并愿意为之付出心血和努力的,最终我们学习真的真的是为了我们自己。因为有目标,所以孩子必须承担一定的压力,他们能够承受的压力。在重要的时刻,他们一定会明白可以也应该给自己加一些砝码。其次,真的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性格最为重要,那才是陪伴你一生的东西。太过追求完美或太过没有要求,太自私无他人,太暴躁,太懦弱,不负责任,不诚实......的绊脚石。成功的人生一定是生活幸福之上的事业成功,而不只单求事业成功而牺牲幸福!性格缺陷太多,何人给你幸福,你又怎能得到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