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眸的读后感5篇
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对书籍内容有更加系统和透彻的了解,通过读后感,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书籍的内涵和意义,获得启发,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童眸的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童眸的读后感篇1
近日在黄水文化站看了黄蓓佳的《童眸》,一部很滋味的儿童题材佳作。
?童眸》里的这些孩子们:白毛、马小五、细妹、二丫、丁蛋儿、双胞胎卫南、卫北……他们都曾经是作者的邻居,是作者朝夕相处的伙伴。白毛的疾病与内心的卑微和仇恨,马小五的顽皮粗野与男孩的担当,细妹的能干、退缩以及后来的勇敢,还有二丫的意外身亡,在作者幼小的心里都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小女孩朵儿在书中占据了很多的篇幅,朵儿心底温柔、善良;爱读书、胆小;有时也懦弱。朵儿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作者以记事散文加回忆录的形式,把故事做了加工,遵循了一部分事实,又想象和编撰了另一部分事实。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所有成年人的善良、勇敢、勤劳、厚道、热心肠,孩童们的身上都有;而那些成年人不该有的自私、懦弱、冷血、刁钻、刻薄、蛮不讲理、猥琐退缩,他们身上也有。人性的复杂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千姿百态,正因为如此,作品里的人物才有温度,我们的文学也才值得反复咂摸和咀嚼。
现在回想,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是盘根错节,永远难以摆脱。很多现实的问题,在作者幼小的心里留下太多难解的谜。世界就是一道难解的题,套不进任何公式,你走到哪个位置,你的人生就在哪里。
感谢作者将童年的.往事,童年的伙伴一一呈现,描写出那个贫瘠年代鲜活的生命和个体,就像萘保尔在他的《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都兴高采烈的活着。
?童眸》里的人物也是,白毛、细妹、马小五、大丫和二丫、双胞胎的卫南卫北,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弄出了一章又一章卑微而动人的诗篇。
真正好的儿童作品所要表达的就应该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魂,她们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童眸的读后感篇2
暑假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套黄蓓佳阿姨的小说,其中我最喜欢《童眸》这部作品。
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苏中小镇“仁字巷”里一群孩子成长的故事。刻画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少年人物。那群孩子中有得了怪病的白毛(其实他叫李成宝),心地善良的朵儿,爱挑是非的马小五,调皮捣蛋的弯弯,爱打抱不平的卫南、聪明的卫北以及大丫头、二丫头等,在那积淀久远的“仁字巷”里头,过着清贫却又有趣的童年生活。然而他们的心智和心灵,却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经历了社会生活的洗礼。他们渐渐长大,而“仁字巷”里难忘的童年时光,将永远的印刻在他们的“童眸”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们虽家境不同,但对未来生活都有一份美好的愿望。
我觉得最悲哀的部分是二丫头被淹死的片段,二丫头是陈家老太太的二女儿,大丫头是她的姐姐,大丫头患有“羊角疯”,家里的人为了给她治病,钱都用光了,大丫头还很贪吃,二丫头很不喜欢这个姐姐,但是当大丫头受到了别人的欺凌,二丫头还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姐姐主持公道。我想道:也许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在一个阴沉沉的早晨,大丫头掉了两根胡萝卜到河里,傻乎乎的大丫头想跳下去捡,二丫头感到不对劲,立刻去拉人,不料脚底一滑,直直坠入河底,等大丫头连哭带喊地把她妹妹抱上岸边时,二丫头已经胀肚了,断了气。朵儿匆匆忙忙地赶到陈家,她看见大丫头和陈家老太太在烧纸,她们身后的水缸盖子上,供着二丫头的一张照片,朵儿和二丫头,隔着她悲伤的家人,远远的对视着,问候着。她仿佛听到二丫头在斥责:“怎么这么笨?勾针都不会。”又像听到了二丫头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有一个人家的坟上,有一天爬出了一个小孩子”朵儿说:“快讲,快讲。”二丫头嘻嘻一笑:“没了。”——她经常给朵儿讲鬼故事。但是朵儿知道,没了,真的没有了。在朵儿生命中的这一段,最美好、最不知忧愁的一段,开满了玻璃丝的花、麦秸秆的.花和丝线勾织花的童年,就这么伴随着烧成黑灰的黄表纸,慢慢舞动着飘散了。
读完这一段故事,我感到悲哀,那么一个伶牙俐齿、心灵手巧的可爱的女孩,没了,可能她不愿意再待在这,所以飞走了吧。可是,她放得下她的好朋友——朵儿吗?朵儿也放得下二丫头吗?朵儿当然放不下。她知道自己没多少朋友,所以她十分珍惜身边的朋友,有什么话也不藏着腋着,而是全都吐露出来。她什么也不怕,唯一怕的是失去朋友。二丫头让朵儿更加珍惜现在和朋友,她胆小,因为她怕失去。
朵儿、二丫头、大丫头、卫南、卫北、白毛、赵细妹、马小五......在黄蓓佳阿姨的笔下,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们的每一个性格、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都仿佛跃然纸上。一个个文字像是在描绘着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但又像在诉说自己的故事,是那么传神,那么优美。
我非常喜欢这一本书,从书中,我学习“仁字巷”里人们的质朴、优良品德和行为,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学习条件都要比里面的孩子优越,所以我们都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热爱学习,让我们更好地成长,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童眸的读后感篇3
今天读了《童眸》中的《大丫和二丫》,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深深的打动了我。
故事是这样的:大丫和二丫是朵儿的邻居陈老太家的两个女儿。之所以叫她陈老太,并不是她很老,而是因为他长得丑,丈夫去世得早,所以显得很老。大丫和二丫是非常漂亮的两个孩子,可惜大丫小时候经常被陈老太打骂,得了羊羔疯,变得越来越痴呆,只知道吃,成了一个又肥又蠢的孩子。二丫嫌弃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姐姐。有一次把大丫推进了河里,自己又跳下水救她起来。后来大丫找一个婆家,因为在婆家吃不饱,又经常挨打,二丫就想救姐姐回来。想尽了办法,最后偷偷的把姐姐从婆家偷了出来。可惜在姐姐从河里捞吃的东西时,二丫为了救姐姐不幸坠入河底淹死了。
我不由的埋怨老天爷的不公平。二丫生活在这样穷苦的人家,从小受尽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屈辱,为什么还要早早的结束了她那幼小、聪明、可爱的生命。
我的心沉沉的!
从另一个角度我在想,黄蓓佳写这个小说想告诉我们什么,我想不出来。但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黄蓓佳的小说无疑是成功的,她成功的把我带入了那个社会,那个时代,那群人生活的环境中,让我随着人物命运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觉得作文难写?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不够吸引人?为什么孩子的作文无法引人入胜,无法让读者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究其原因,就是孩子们不会观察生活,不会用自己的笔表现生活。最能打动人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每个人独特的生活视角,每个人独特的对事件的感想。
所以,我们一定要教会我们的孩子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要敢于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要敢于把自己内心感受写出来。这样你的文章就有了独特的魅力,也就写好了。
童眸的读后感篇4
一提到童年,我们想到的大都是无忧无虑、欢快无比的日子。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的童年并不是那么的美好,它充满着贫穷、忧伤、无助和痛苦。《童眸》是我读到的第一本黄蓓佳女士创作的儿童小说,便被她那独特的视角所描绘的另类童年故事所深深地吸引。
书中述的是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苏中小镇一个名叫“仁字巷”里的一群孩子的童年故事。作品中的白毛、朵儿、马小五、弯弯、大丫头、二丫头等,在那积淀久远的“仁字巷”里过着清寒的童年生活,时光永是向前,他们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经历的人和事,经过社会生活的`洗礼,慢慢的长大。读《童眸》就像在重温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时候,没有种类繁多的玩具,孩子们只能聚在一起说故事、变卖草、跳房子……这些经典游戏在作者的笔下,穿越时空,与我们再度重逢,倍感温暖。
书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作者对白毛、大丫头、闻庆来这些身体有缺陷的弱势儿童的关注。作者通过朵儿这一生性温柔善良的十岁女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加上大量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写出了这些弱势儿童痛苦的生活现状,尤其是把身体上的残疾带来的心灵上的折磨描写的淋漓尽致。《灰兔》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关于描写白化病这一罕见疾病的小说,白毛的自闭以及周围人对白毛的冷落读来都让人心酸不已。尤其是白毛那绝望而又尖锐的呐喊“我恨你们!我就是恨!恨全世界的人!”这一声呐喊,是对冷漠世界的一种控诉,也是对照进生活里的那一缕阳光、一丝温暖的倾诉。那一缕温暖、一缕阳光就是弯弯、好婆、朵儿以及学校的老师对白毛的关心,我们也愿这一缕阳光能够照耀白毛以后的人生之路。《大丫和二丫》更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年仅十三岁的心灵手巧、自尊要强的二丫因为患羊角风的姐姐发病后的丑态百出和对原本已经贫困不堪的家庭带来的拖累,时常对大丫恶言恶语甚至萌生过把姐姐推下河去淹死的念头,但在姐姐嫁人遭受毒打、关押之时,小小年纪却能挺身而出救姐姐于危难之中,独自供养姐姐,最后为救落水的姐姐溺水而亡。我们随着作者的文字,时而为二丫的尖酸刻薄、自私自利愤恨不已,时而又为她小小年纪所承受的压力和委屈而心疼落泪。二丫头走了,带着一个年轻女孩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带着对姐姐的牵挂与责任,悄无声息的离开。愿天堂没有疾病,没有贫穷……
?童眸》让孩子们读到了不一样的童年故事,同时也呼吁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关注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让世界对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包容,多一份鼓励。《童眸》虽是一部儿童小说,却也道出了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贫穷疾病状态下的人生百态,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发人深省。让孩子们通过《童眸》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积极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
童眸的读后感篇5
?童眸》,好一个诗意的题目,如同一朵洁白无瑕的莲花,在喧嚣的盛夏悄然绽放,在绚丽的花海独树一帜。
?童眸》这本书讲述了女孩朵儿与朋友白毛、大丫头、二丫头、赵细妹、马小五、闻庆来之间的故事。不甘平凡的二丫头、自立自强的赵细妹、脾气古怪的.闻庆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性格不同,习惯各异,却都是朵儿的朋友。
全书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各种奇怪的事、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人。在这双童年的眼睛里,似乎所有人都是善良的,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这个世界是真善美的。
童年,因简单而快乐着。
记得三四岁时,无论对方多大,爱好如何,我总会认为“哦,我知道他(她)了,所以他(她)现在是我的朋友”。看到新闻里说有人做了坏事时,我总是很惊奇,想着: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一定是主持人讲错了!后来,我上了小学,见的人多了,听到的事多了,也就不觉得“所有人都是我的朋友”,“世界上不可能发生这样不好的事”了。
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慢慢为我们戴上了可怕的有色眼镜。我想,这莫过于是“长大”最悲哀的地方。
童年,因知足而快乐着。
?童眸》里讲到,朵儿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常常几个月甚至一年不回家。有一年春节,爸爸妈妈一起回家过年,让朵儿高兴地不知怎么说话才好。是啊,父母回家就这么高兴,这就是“知足常乐”吧! 我想,一定有许多大人,在他们长大后欢笑应该就越来越少了!或许,这又是因为长大后没小时候知足。
童年的特点莫如因简单而快乐、因知足而快乐。不知我们长得再大一些后,还能这么简单,这么知足,这么快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