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读后感7篇
优秀的读后感,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挖掘书籍中的深层次含义,写读后感是检验我们阅读效果和理解深度的有效方法,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文言文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文言文读后感篇1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叫人不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休息,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爱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学成绩并不好,大学也是考了两次才被录取,学习也并不出众,后到瑞士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在这7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爱迪生不是神童,甚至连初小还未念完但他努力自学,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自己不懂的问题。由于他工作时间比一般人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79岁的时候,宣称自己已是135岁的人了。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文言文读后感篇2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一篇文章。
一是要勤奋。宋濂家中贫穷,书看,便向别人家借,“手自笔录,计以日还”,勤抄,勤写,即使在寒冬腊月,“手指不可屈伸”,也不懈怠,“少年辛苦终成事,莫向光明惰寸功”,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刻苦,终于“遍观群书”,也为以后的学业打下了基础。
二是要虚心。为了请教有学问的老师,作者“尝趋百里外”,向当地长辈叩问请教。俯身倾耳,恭恭敬敬,遭到老师训斥,却毫无半点怨言怒气。反而“色愈恭”“礼愈至”,等到老师和颜悦色,则又请教,如此懂事,礼貌的学生,老师怎会不喜欢呢?定会认真解答,“态度决定一切”。虚心,使得宋濂“虽愚”“获有所闻”。
三是要实践。作者成年后,跟着老师访学。“负荚电履”,“穷冬烈日”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不能动”经历,看似倍受折磨,实际是作者自我锻炼的好机会。陆游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上的知识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作者的访学生涯,对他学习的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是要乐学。作者的学习条件可谓很差,“无鲜肥滋味之享”“温袍敝衣”,而同舍人“皆被绮绣”“骅然如神人”。如此强烈的对比,作者“略无慕艳意”,“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铸乎?宋濂以学习为快乐,不与人攀比,一心读书,“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文章开篇“余幼时即嗜学”,不错,学习要从小时候开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此意,要珍惜时光,才能如宋濂学有所成。
文言文读后感篇3
读《史记》项羽本纪篇,钜鹿之战、四面楚歌、垓下之围等,都可看出项羽是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猛将,但是有勇无谋、刚愎自负,最终导致了英雄末路,自刎乌江。
项羽求学无耐心,“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虽不肯学,钜鹿之战却能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大破秦军;战场英勇无比,无惧无畏;但鸿门宴上却又优柔寡断,没能狠下心杀刘邦。
有勇无谋、用人不当、偏听偏信,失去将士谋臣之心;性格残暴又让其失去民心。
性格上的严重缺陷,即使连续多场大胜,却因一场大败,而无力回天,感叹“时不利兮骓不逝”!甚至没有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之心。
读史读古人,除了向古人学习,更重要的是自己从自身上反思。
说项羽身上有性格缺陷,那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
我们身上没有项羽的勇就罢了,但我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缺陷。
比如,项羽求学无恒心,浅尝辄止,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读书不够深入,甚至坚持也没能坚持多久。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不管求学,还是工作,或者精通一项技能,莫不是在孤独中孜孜以求、试错、反馈、练习、继续尝试,周而复始,经年累月才能有所成,却又往往急功近利、毫无耐心。
比如,听不得别人的忠言逆耳,虽没有项羽的愤而杀人,却也常常听不进良言。
至于谋略、策略,不管学习,还是成长,都可以慢慢学习、成长,关键是即使遇到挫折,也坚持,培养自己坚毅的性格。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此敬大英雄!
文言文读后感篇4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拂若之矣,为是其智拂若与?吾曰:非然也。
当我读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这句话时,我就想到弈秋真是厉害,下围棋在我们国家是最厉害的呢!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意思是说:“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听,只听弈秋的教导,他会细细琢磨其中的道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要仔细地琢磨其中的道理,就能把事情办好!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意思是:“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一直以为天鹅要飞来了,想拉弓用箭把它给射下来。”我们做事情或者学习不能马虎,要认认真真的学习或者办事,上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要认真地听老师说的话,既然是学习,为何不好好地对待呢?
“虽与之俱学,拂若之矣,为是其智拂若与?吾曰:非然也。”,意思就是:“他们两个虽然一起学习下围棋,但是他的棋艺却不如前一个人,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你看他俩虽然一起学习下围棋,但是他的棋艺就不如前一个人了,这就是不好好下棋的原因。我懂得了做事要有耐性,不能三心二意,要把事情做好,就得先知道怎么做,就像下围棋一样,不知道怎么下,当然赢不了别人咯!
这篇文言文使我感受深刻,我以后做事要认真做,学习要认真学,要好好地对待!
文言文读后感篇5
读了王安石先生的《伤仲永》,我的感触很深,方仲永这个天才,竟然会最终变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对他的遭遇仅仅只有惋惜和同情吗?恐怕还应有一些对方仲永父亲和县人的批评吧,他们为了自己的一些小利益却为社会损失了一个人才。这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难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吗?王安石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应当不只是这个,还有对天才的看法。
天才,顾名思义,从上天那里得到了才华的人。天才,当然比普通人要优秀很多,只要稍加教育,学习,就能成为一个社会难得的人才。但为什么方仲永最终成为了一个普通人。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呢?这是因为他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没有进步,只是原地踏步,而别人却都在努力奋斗,不断进步,最终他只有被超过。天生的才能固然很重要,但后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后天的教育,再好的才能也会被荒废。反之,一个普通人,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可能也会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要得到进步,就应当勤奋地学习。古人说:“业精于勤”。勤学是成功之母。勤能补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个是不经历勤奋的学习就得到成就,得到世人的赞扬和敬佩的呢?王献之“用尽三缸水,一点像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书房窗临塞纳河,因灯光彻夜透明,被船夫当作渔灯,他对天才的认识“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最终他成为了一代大文豪。他们都并非是天生聪慧。他们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优秀,他们的成功来源于他们的耐心和勤奋。
天才在于日积月累,聪明在于勤学不辍。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勤奋学习,必干不成大事业。甚至养活自己都很困难;一个人,天资一般,如果能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出成果。勤学是成功里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或许我们并不是天才,但让我们现在做起,努力、勤奋地学习,必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文言文读后感篇6
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读后感都期盼有成人终成眷属,白头偕老,举案齐眉,一辈子相依相守,然而纵观古今,有多少爱情的悲剧在上演啊,要么经历时间的打磨后,把爱情转变为亲情,要么就是随着时间把当初的热情消失殆尽,如果这样的话,这段感情剩下的不是平淡就是厌烦。
?氓》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早的一首婚恋题材诗歌歌。它用生动的笔墨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抛弃的婚恋过程,塑造了女主人公温柔痴情,忍辱负重而又刚烈,坚强的复杂形象。
诗歌首先描述了女主人公的温柔痴情热恋的场面,“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后来到“非我愆期,子无良媒”氓的生气,女主人公又劝道,“将子无怒”。众所周知。古代社会,最注重一些繁文缛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女主人公却罔顾这些礼节,可见用情之深。婚期临近,每天又登上城垣,眺望心上人的`身影,不见便“涕泣涟涟”。望见便“载笑载言”。正是这种盲目的深情而造成了她婚姻悲剧。
结婚后是她的忍辱负重,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无怨无悔,“三岁为妇,靡室老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无论他多么困苦,她一直忍受丈夫的暴怒,虐待她也默默忍受,以前的信誓旦旦的赤诚都已化为虚影。在“言既遂矣”后,氓又开始暴露本性,不但生活上虐待她,感情上更是开始三心二意,不复从前,女主人公却还是没有心灰意冷,始终坚信氓会回心转意。
女主人公在日复一日中清醒过来,明白自己忍辱负重,根本换不来丈夫的回心转意,与其让自己整天生活在恨意中,不如就此了断,重新做回自己。
?氓》中女主的血泪教训告诉我们“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遇人不淑,爱情就会是,天上的烟花,刹那间的绽放是美丽的,过后便可能烟消云散,在感情中要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要自强,要理性。
文言文读后感篇7
本文讲的是一个天生聪慧的小孩子,因为父亲的愚昧无知,不让他学习,而只是为了谋利,来赚取财务,断送了一个可以有成就的一个人。
仲永的家庭是一个世世代代以耕田为主的农户,他5岁那年突然让父亲给他准备书具,随即写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名字,“自是指物做诗立就”,从那以后渐渐的有人给他钱请他作诗。因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从此不让他去上学。结果可想而知,仲永的才华全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我相信如果仲永接受了后天的教育他一定会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
从方仲永成长情况来看,我知道了后天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是成为天才还是常人是多么重要!天才的成功与后天的努力是不可分割的。像仲永那样天资聪慧而不接受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一个普通的人,那么那些不是天生聪明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一定会一事无成。所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平时我认为自己上学天天骑自行车去学校,好辛苦,好累呀。但我读了《伤仲永》这篇文言文后,我才知道学习是多么重要!比起他来,我可幸福多了,我们真得要珍惜这么好的时光,刻苦学习,不让仲永的悲剧再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