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生命的作文5篇
一篇富有感染力的作文能够激励读者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作文是一种表达的方式,能够让作者将心中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读者,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谈生命的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谈生命的作文篇1
生命是一场聚散。那初涉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就拉开了聚的序幕,于是以后的岁月里,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就有了数不清的相遇,相识,相处,相爱,相恨,到最后的相离。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相聚,哪一种形式的别离,到最后终究是曲终人散,众鸟归林。
所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生命的最终归宿永远是死亡。合眼长眠的那一刻亦是一场盛装舞会的散场。在那场舞会里邂逅的人,发生的故事,随着那灵魂的飘逝,终究是灰飞烟灭。聚时的热闹与喧哗,散时的清冷与凄凉,都是预料中的,也都是定数。谁也无法更改。
即使说都知道人生如戏,也都知道岁月无情,生命易逝,但是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戏剧里扮演的都是主角,身边其他的人都是配角。所以谁都想尽力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好。但有时候你的生命是一场悲剧,还是喜剧,抑或是闹剧,决定权却并非全在你的手里。因为你再怎么样也只是个演员,而不是导演,甚至连谁是导演也不知道,所以无法事先知道所有的情节和过程。这也就是生命之剧和其他戏剧的最大的区别。
生命是一个迷,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是怎么样,会出现一个怎么样的局面,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优秀的演员吧,尽情的去投入,该笑的时候就开心的笑,该哭的`时候就痛快的哭,该爱的时候就爱他个轰轰烈烈,该恨的时候就恨他个彻彻底底。用我们生命里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所有的真心和真情,所有的欢笑和泪水,去演绎这场生命之剧,使自己的角色完美无暇,那么在剧终谢幕的时候,肯定会有人流着泪水给予我们最热烈的掌声。
刹那芳华,红颜弹指老。人生如梦,醒时万事空。生命真的太脆弱,如那精美的陶瓷花瓶,不知道什么时候无意的轻轻一碰,便会哗啦啦的碎了一地。那么就让我们在未碎之前尽情的展现我们最美的风姿吧,以一个最佳的姿态去面对命运之神赋予我们的一切悲欢。
关于谈生命的作文篇2
4月13日,因不愿遵守学校的规定剪运动头,山东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八年级一班14岁女生李欣玥从自家五楼窗户跳下,永远离开了爱她的父母、亲友、老师和同学。
多么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个花季少女就这样消失了,孩子,你知道你这样轻轻的一跳,你解脱了,可是你知道给你的父母造成了怎样大的伤害,用生命去维护的尊严不过是剪短了又可以长长的头发,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年轻人这样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难道不值得我们成人反思么?我们的教育到底还缺失什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不是还要再加强?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李欣玥曾经在一篇作文中写道:因为头发是我最重要的东西,不夸张的说,头发就是我的一切,它胜过一切的人和物。孩子,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你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是不是太不负责了。卢梭说,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但不尊重生命可谓误读尊严。我们可以采取别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难道不可以和学校据理力争么?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是让我们警醒,加强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轻易放弃生命,要记住,生命高于一切,只有有了命才有了一切,珍惜自己的生命吧,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关于谈生命的作文篇3
生命流泪的样子是怎么样的?生命为什么会流泪?……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阳光姐姐写的《生命流泪的样子》,为我解开了这一连串的问题。
在读《生命流泪的样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渐渐模糊,泪水也忍不住的从眼眶里跳出来。由于欣怡的妈妈得了一种怪病,使全家人一下子掉进悲伤的深谷。还是娇嫩之花的欣怡,也因此而受到打击,生命也开始流泪了。同时,在她身边的同学,有的挖苦她,有的再次打击她,让欣怡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伤,有的同学见她受到如此大的打击,关心和安慰她。那些打击欣怡的同学,却没有体会到欣怡的痛苦和悲伤,而欣怡也在同学的挖苦之中渐渐长大和变得坚强了,也懂得了生命是多么的宝贵。虽然,欣怡的妈妈最终还是离她而去,但是妈妈对她的爱,却始终在欣怡的身边停留着。人虽然不能永恒,但是爱却可以做到。
最让我感动的是,妈妈在与病魔战争的时候,被人误解她变了,也要坚持让欣怡变得坚强,不再是娇嫩之花。妈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要完成的伟大使命就是:母爱。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到日夜为我操劳的爸爸妈妈,我应该渐渐长大,让爸爸妈妈少为我操劳。并且要珍惜生命,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爸爸妈妈。
合上书本,在我生命心灵最深而又柔软的地方,那颗爱的火种,擦出了爱的火光,渐渐地怒放燃烧。心灵里那一根根爱的亲选,也被轻轻地拨动着。
关于谈生命的作文篇4
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去濮塘游玩,一下车就发现一条蚯蚓。有人提议把蚯蚓从中间切断,看看蚯蚓能不能变成两条。我们觉得他的提议不错,就把这条蚯蚓切成两段,结果被被切成两段的蚯蚓还能动。蚯蚓这种生命的力量实在是让我震惊,被切成两段的蚯蚓还在顽强地蠕动着。
还有一次,我听妈妈说,有一个叫戴小川的马鞍山人,自己的下半身已经全部瘫痪。他只能躺在床上,让别人来照看他。可他却办了一个“小川热线”。专门跟一些心里有障碍的朋友谈心,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后被记者采访,被称为“东方之子戴小川”。被采访后不久他就去世了,但他还是被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中。
大家知道侯晶晶吗?她也是马鞍山人。她小时候因病误诊后下肢瘫痪了。可她并未因此而沉寂,而是付出超出常人的艰辛,在她不懈的努力下,成为了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
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珍惜生命。
关于谈生命的作文篇5
?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e?弗兰克尔是精神医学家、心理医生、犹太人,二战时期被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出狱后他根据狱中经历,总结出一套意义疗法,用于治愈神经官能症,效果很好。
一:作者没有用大量笔墨放在奥斯维辛的酷刑、苛责及死亡,而是通过几个事例说明了狱中生活的残酷与磨难。
狱中经常进行的“换营”,病弱及无力工作的俘虏被淘汰送往煤气间或火葬场,淘汰的方法是全体俘虏群殴或分队格斗,想想都觉得血腥;俘虏没有名字,只有编号,这编号就刺在皮肤上,或绣在衣裤上,在换营队伍即将离去时,如果有可能,每个人都会尽可能想办法弄到另一个“号码”来代替他加入换营行列。按照作者的描述,这些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前基本都是社会精英,道德感很高的人。在这屠宰场一样的集中营里,人被剥夺了尊严,道德就成为最没用的东西,每个人想的是自己或朋友尽可能活下去,为此不惜采取各种卑鄙的手段。
文明的行为只会发生在文明的社会,文明的社会会催生文明的行为,惟愿世界越来越美好。
二.什么样的人能活着走出集中营呢?
作者说他们中的精英都没能挺过奥斯维辛的磨难。活下来的是三类人:
第一类就是“酷覇”们。一般来说,这些人是俘虏中最残暴的人,由纳粹警卫挑选出来或者他们毛遂自荐,他们的个性恰恰适合担当这酷虐的角色。如果工作不力,他们还会被刷下来,因此他们格外卖力,打起人来,比纳粹警卫还狠。因效忠纳粹,他们在狱中的待遇格外好,成为俘虏们羡慕的对象,只是不知道出狱后这些人境况如何。记得几年前看过《朗读者》,女主角因做过纳粹看守而受审,估计“酷覇”们后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人真的不能为了一时一事的'好处,做丧尽天良的事情。
第二类存活下来的人是那些为了生存毫无顾忌,或偷或抢,甚至不惜出卖朋友以自保的俘虏,因为唯如此才能活下来。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那些劫后余生的人都不愿意谈论狱中的经历,因为不堪回首,因为再也不能接受过去的自己,没有那段经历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就连这本书的作者最初也想匿名出版的,但考虑到真实性才是其最大的价值,作者才鼓起勇气,公开陈述他的信念。
第三类人是像作者一样,尽快认清现实,适应环境而侥幸生存下来的人,如作者所言,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为了让纳粹和酷覇相信自己能做苦工而不会被送往煤气间,他每天用玻璃刮脸,腰杆挺直,以使自己看起来气色良好,完全能胜任工作;作者还利用自己心理医生的特长帮助酷覇,分析他在爱情和婚姻上的难题,提出治疗建议,以此博得酷覇的关照,躲过了几次被送往煤气间的厄运;就餐时还能得到豌豆汤,得以度过了黑暗无光、忍饥挨饿的日子。
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即使在夹缝中,仍能攻破缝隙,露头喘息,找到自己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