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读后感600字通用7篇
通过读后感,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认真写读后感,我们的思想觉悟才能不断提高和深化,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心的读后感600字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的读后感600字篇1
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大特色,而《中华上下五千年》就是讲述了从盘古开天之后四千多年间的事情。书中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成百上千个故事,清晰明了的将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在这段历史中,我结识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有聪明过人的晏婴,有敢作敢当的荆轲,有胆识有谋略的诸葛亮,有皮肤黝黑的盘古,还有文绉绉的孔夫子等等。
在这本书中,我也了解了许多历史故事,例如商鞅变法强秦国、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陈胜和吴广大泽乡起义、刘邦与项羽、司马迁与《史记》、官渡大战、一代女皇武则天、民族英雄岳飞等等等等,很多很多,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的性格鲜明,看得我十分起劲,好像古代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似的。不过有一些人使我十分厌恶,就比如秦始皇和他的儿子,剥削人民,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百姓,百姓死一个活一个都没有关系,我尤其厌恶这两个人。在这本书中,我还知道了许多“中国历史之最”。比如: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郭守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学习了许多历史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这真是一本好书啊!我自从读完这本书后,慢慢开始喜欢上了历史,也关注一些历史方面的知识。希望大家有空时也读一读,相信你读完一定不后悔。
心的读后感600字篇2
我是一个青年人,但我酷爱中国古典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态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弘扬,这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最大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载着更多的是关于民族、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渐成熟中,我觉得热爱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当今社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社会上部分人漠视自己的信仰,践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这是社会群体信仰的危机。我敢肯定这种危机既潜伏在意识形态,又反映在现实之中!总之,我能感觉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正在面临一场劫难,却又无可奈何,我不知道是历史的悲哀,还是我们现实的残酷?
回过头来看《陈情表》,这是一篇散发着传统美德的古代散文,现在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在这个金钱世界,谁还在乎忠,义、廉、孝,它的观念,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仅中国古文化离我们很远,似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离我们很远,说得严重一点,中华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没落!
大学毕业已十年了,我觉得自己在毕业时曾高喊着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想起这些话,现在我都觉得脸红。我在经历了十年社会生活后,我明白自己已发生了蜕变,没有了纯洁,熄灭了热情,磨去了棱角,随波逐浪在这个金钱社会,已经变得庸俗不堪。我懊悔、我内疚,甚至痛骂自己。一个忽视继承的民族,发扬光大毕竟是一句口号,我个人的力量怎能与潮流抗争,我又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呢?
中国古代有无数个例子说到忠孝不能两全,而这些例子只是说明了这个历史命题的正确性,而没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两全,必然要有取舍。传统的封建礼教认为,不能两全时,必取其大者。以此作为前提,应该说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会选择忠,因为忠是忠于国家,进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为顺应天意,弗敢违矣!
而《陈情表》似乎是个例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心的读后感600字篇3
读《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报了三门理财课,我学习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傻傻地冲到股票市场里被割韭菜。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后来,因为我自己的收获不小,然后就劝表姐学习理财。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没钱不需要理财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么拼。我发自内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够通过学习稍稍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被收在柜子里没有打开过。上周才翻出来读,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绝学习的理由。
主要有三点:
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
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
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心的读后感600字篇4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这是一篇悲情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四”年代,在那个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当时的知识青年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外人的冷眼,亲人的离弃,生活的种种困难与压迫,对这个新一代的稚嫩的爱情百般折磨。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他们还是坚持不放弃的。两个知识青年抛弃旧习气,同居在一起,希望过上幸福和安宁的生活,可却不断遭受社会对他们的压迫,遭到社会的“歧视”。幸福的时光是短暂的,在现实面前,他们的生活变得困难,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没办法解决,迫于生活和社会的压迫,涓生开始对子君产生埋怨,两人产生了矛盾,变得冷漠,终于两个人分开了,各自走各自的路:子君回到了家人的身边,受着家人冰霜一般的冷眼,而涓生则为生计而四处奔波。涓生的事业慢慢有了发展,但仍然对与子君的分开感到很难受,在一次偶然拜访友人的时候,被告知子君的死讯,痛苦不已,陷入深深的自责,离开了那个曾经与子君住过的房子,走向远方……
涓生最后虽然也悔恨和悲哀了,但却只能换来子君永远的空虚,欢欣、爱、生活已经全都逝去了。这个时候,我想“人只有在失去时才感到存在的可贵”这句话便是真理了。爱情不能光是爱情,恋爱初始的轰轰烈烈,到现实面前如果就变得不堪一击,那么这样的爱情又怎么能算是美好。
“我就是我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子君便是如此,坚强而温柔,反叛而无谓,直到涓生因为生活和社会的双重矛盾放弃了她,子君的坚强外壳便瞬间崩塌。涓生与子君的爱情破灭,其实直接的原因是爱情与事业、自由的碰撞,在这样的一个动荡的年代,爱情经不起太多的风吹雨打,何况是这样的一个稚嫩的新一代的爱情!个人的解放总是需要以社会的解放为基础,这是新一代知识青年的孤独与无助,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容易软弱和妥协,受到挫折之后容易消极和绝望,这也是鲁迅自己的孤独与无助。
心的读后感600字篇5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很感人的课文,名字叫《梅花魂》。课文讲的是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故乡浓浓的思念。
学完这一课,我的心中久久难以平静:课文中的外祖父那么思念故乡,甚至连家具陈设也是中国的风格,可见他是多么爱国。他把对祖国浓厚的感情,都通过对梅花的热爱体现出来。因为,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代言物。外祖父因为一幅墨梅图大发脾气,其实是不容许神圣的祖国受到玷污;因为不能一同回国,就将寄托自己爱国之情的墨梅图送给“我”让“我”带回祖国,更是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地思念之情。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声音,那就是:祖国是多么神圣,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祖国在自己心中的价值。
学了这篇文章,再看看我们自己,不觉有些脸上发烧。我们的爱国,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就是面对国家的象征——国旗时也往往很不严肃。有些同学在升旗仪式上根本没有做到严肃认真,敬礼也不好好敬,个别同学只是把一只手在半空中悬着,手指耷拉着,不像在敬礼,倒像在投降;在唱国歌的时候,还有人故意出怪声或者干脆不唱,一点儿也不庄严,有人甚至还冲着后面嘻嘻笑——跟课文中的外祖父相比,我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就像文中的外祖父,他是多么想回到祖国啊!可是,他只能通过一幅墨梅图寄托这份情感。我们应该好好用实际行动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才对得起为我们创造今天美好生活的先辈们。
心的读后感600字篇6
当我读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我的心犹如大海般不能平静,幼小的心灵里油然而生出一个想法:保护地球吧!那是我们的家啊!
这篇文章向我们说明了地球,这个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多么的美丽,同时又是多么的容易破碎。地球的各种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却不加节制的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各种资源的枯竭。地球经过人类的破坏现在已经是千疮百孔了。甚至已经奄奄一息了……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多么不爱惜地球资源。就拿我作比方:在平时我总是开了灯不关,而且,有一次我自己一个人在家。上厕所时我开了灯,上完厕所后我没关灯。之后我开电脑写作文,突然电话“零零零”地响起来,妈妈叫我去帮她买一样东西,我匆匆忙忙地就忘了关灯和关电脑。谁知一去就是一小时,等我回来已经浪费了很多电了!
另外,据那些环保科学家研究表明:现在地球上沙漠化面积已经达到了36000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1/4。
我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使我觉得地球妈妈是多么的美好,是多么的可爱。因为,课文里有说:“距离地球40亿公里内的宇宙没有适合我们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指望破坏地球妈妈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我就借这篇文章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吧!保护这个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地球妈妈吧!难道你们忍心看到地球妈妈一天天得被破坏吗?你们一天一天得破坏她,不就等于把自己房子的砖一块一块得拆下来吗?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吧!
心的读后感600字篇7
暑假里我读完了沈石溪的所有动物小说,读了以后,我对动物们有了很深的了解,我很同情那些小小动物们,我觉得他们生活在自然界里,处处都存在危险,朝不保夕。我还知道了它们和人类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爱恨情仇,也有伟大的父爱、母爱。
读了这些动物们的故事以后,我对小动物们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我觉得人类有时候其实比动物还要残忍,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乱砍乱筏,还把加工厂的废水废气到处乱排,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大量的动物失去了他们的家园,还有的人直接猎杀动物。我一想到书中写的那些动物小幼崽失去妈妈或者妈妈失去孩子的情景,我就觉得特别难过,所以我一定要爱护小动物。
我家窗外有一个蜜蜂窝,我刚发现它的时候,只有两个手指宽,里面只有一只蜜蜂,还有许多蜂卵,我把蜂窝指给奶奶看,奶奶想把它弄掉,说蜜蜂窝离窗子太近,以后蜜蜂多了会蜇人。我没让奶奶那么做,我觉得这是蜜蜂的家,我不忍心让这些小蜜蜂无家可归,后来,我经常观察他们,看它们的数量不断增加,蜂窝也越来越大,我就觉得特别开心。每次遇到狂风暴雨,我都非常担心它们的安危,我会想出各种办法为它们遮风挡雨,只有风雨过后看到它们还安然无恙的呆在那里,我才会安心。现在它们已经有一个拳头那么大了,蜜蜂也已经多得数不清,但是它们从没蛰过我。它们也一定把我当成了它们的朋友。
读了《狼王梦》,我还懂得了母爱的伟大,我现在知道妈妈为什么希望我好好学习了,我再不惹妈妈生气了。
我觉得读书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还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