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读后感7篇
书籍的力量在于它能启迪心灵,而读后感则是这一启迪的体现,为了增进阅读体验,我们喜欢写读后感,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奇迹》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奇迹》读后感篇1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来自美国的教师--罗恩克拉克‘ronclark’,他以一个客观的姿态,为我们呈现了美国基础教育的疲软无力。罗恩老师所有教育方法都是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比起挑战乃至破坏已有的教育规则,罗恩所倡导的教育风格更容易在中国被推广和接受。他认真地思考了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来对待。
克拉克成为教师也是半路出家,他的经历非常的丰富,是个干劲十足、思维活跃。他年轻充满热情富有创造力。他成为教师后,摸索出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教师的角色也不单纯,有时难免要遇到进退不得的尴尬。在这里他绝不能对学生动手的。他运用独特的教学规则和革新式的教学方法教育每个调皮的小捣蛋,为家境困难想要念书的女孩打通通往课堂的道路,让有着艺术天赋的男孩得以发挥特长。他用他的坚韧和耐心,渐渐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他用适当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好处。过程当然没有叙述的这样简单,而且在他取得一定的进展的时候,他发现有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在他的面前。现实环境,教育制度,经济利益,虚伪作风,等等。这一度让他下定决心选择退出,但学生们的真诚和他本身的品格,让他最后还是留了下来。
他强调对学生的尊重、鼓励以及和家长的良好沟通,同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和规范,学会尊重他人,以求在学校以至社会中容易被接受和交际。在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他用了种种方法,他编写有关历史的rap歌曲,甚至有时不惜让自己出丑。他还有一本书:《教育的55个细节》,书问世后大受欢迎,高居20xx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七位。
罗恩老师虽然是一位优秀美国教师,但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闪光点!多一点关爱,少一些责备;多一点和风细雨,少一些暴风骤雨;多一点平易近人,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点鼓励帮助,少一些大声呵斥。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内在修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也不断地了解教师行业,也听听同学们心目中理想的老师是什么,很多东西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奇迹》读后感篇2
今天,妈妈带我去大商影城,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奇迹男孩”,我很有感触。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字叫“奥吉”的男孩,刚出生就由于父母的基因问题,面部畸形,听不到声音,经过医生的27次手术,他恢复了听力,但面容依旧丑陋。奥吉是一个喜欢星球大战,梦想成为宇航员的平凡少年,因为害怕面容吓到别的孩子,出门总是戴着面具,母亲也只好在家教他小学课程,到了五年级才尝试着去正规学校上学,也因为差异,他从小经历着和常人不同的生活,他说:“我不想去庭院,即使那里有很多孩子,虽然不会欺负我,但他们总会假装看一下别处,又看一下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经历别人异样的眼光,正如他所言:我最想要的超能力是隐身,这样别人就不会再看到我。
奥吉在暑假时第一次参观了即将步入的学校,有三名同学迎接他,虽然不是很友好但还是给了奥吉信心。第一天上学,同学们都用嘲笑和讥讽他,但在吃饭的时候居然有小朋友和他坐在了一起,让他对今后的学校生活充满了希望。虽然不断有同学的不友好对待,但他依然自信。万圣节是奥吉最期待的节日,他可以戴着面具肆无忌惮的行走各处,与不认识的人击掌,可也是奥吉第一次尝试到背叛的滋味,他回家大哭,在姐姐的劝阻下,爸爸妈妈的鼓励下,他鼓起了勇气继续去上学。
奥吉虽然没有完美的`容貌,却有很高的智商,他成绩优异,同学们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他都能回答上来。由于他的善良、乐观、自信,受到了老师们、同学们的尊重和鼓励,交下了很多好朋友。
看完这部电影,我学到了奥吉在困难面前不气馁,坚强乐观的面对人生,我感觉他越看越好看,我想是由于一个人不是因为漂亮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漂亮吧。我现在身体健全,温暖和睦的家庭,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呢?为什么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呢?奥吉给了我力量,这种力量不在大小,而在于他影响了身边多少人!我就是其中之一,今后,决心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
《奇迹》读后感篇3
奇迹男孩是本引人入胜的书,开始时我以为是一部面部畸形人士的逆袭成功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渐开展和更多人物视觉的展现,让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个孩子会怎么样,他能安然适应学校的生活吗?
奥古斯塔是8月的谐音,或许北半球的大多国家,八月都是即将收获的季节,但每个人都需要抗过一月的寒冬和七月的酷暑。
奥古斯特很不幸,他面部畸形使得他不得不承受周围人异样恐惧的目光,承受善良人们怕伤害到他而做出的掩饰行为,无意的伤害才是最大的伤害,可他自己却无能为力。
奥古斯特又是幸运的,他的家人爱他,周围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虽然这些善良的人在选择善良上犹豫过。
奥古斯特的奇迹更应该是善良的奇迹,奥古斯特承载着这种善良。
我想每个人都不想成为奥古斯特,即使他获得了全场起立的掌声~每个人也都希望成为奥古斯特,在面临苦难时能遇到那么多善良的人。每个人也都希望是奥古斯特的朋友们,能够毫不保留的展现自己的善良和美好。
选择对的事,坚持做。
《奇迹》读后感篇4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如果远方有奇迹》,这是一本充满了对少男少女内心苦闷,成长艰难的理解与抚慰,温暖治愈,润泽心灵的一本不能错过的正能量的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裴心瑜,她觉得生活变得一团乱麻,于是,她选择了逃离眼前的一切。
她从寒冷的沈阳来到了温暖的深圳,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性格阳光向上的男孩——周一。裴心瑜刚来深圳时,对这个男孩很不满,动不动就对周一发脾气。可是,渐渐地,她也开始接受了这个男孩,和他交流,她的性格也被周一感染了,不在内向,开始变得外向、开朗起来。
在深圳,她不仅认识了周一,还和周一奶奶、管婆婆、陈阿姨她们交上了好友。裴心瑜和他们之间度过了许多喜、怒、哀、乐的事情。她在美丽的深圳重新找回了本来美丽的自己,自信地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周一从香港带回了礼物,可偏偏就是没有裴心瑜的份,她静静地看着陈阿姨高兴的样子,心里很难过,像风似的跑出了陈阿姨的家,她不想让别人看到她哭泣的样子。她跑回了卧室,躲在房间里哭泣起来,她很希望别人惦念着她,因为她是富裕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所以,她心里很孤单。”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里不禁泛起了一阵同情,原来,富裕人家的孩子过的生活不一定是幸福的,他们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从来都没有时间关心自己的孩子,所以,富裕的人不一定是幸福的。每当我生病时,父母就会腾出时间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当我有烦恼时,他们会为我解决;当我们一家开开心心地做一件事时,就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所以,就算不富裕,但有父母关心,有父母陪伴,就是最幸福的。
以前,我来到同学家里时,看见别人那么有钱,家里更是富丽堂皇,像宫殿似的,我心里就特别地羡慕,羡慕别人那么有钱,自己也想过上那样有钱的生活,可是,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就不怎么羡慕了,因为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不怎么幸福,他们没有父母的关心和陪伴,只有许多的烦恼和苦恼,而且没有一个朋友可以听他们诉说自己的烦恼和苦恼,心里其实是很孤独的。而我们呢?有父母的关心和陪伴,虽然多多少少也有一点烦恼和苦恼,但是也可以诉说给知心朋友听,请他们帮帮忙。富裕的人很孤独,没有一点儿幸福:而我们,是穷人,但是,却很快乐,就算我,就算我们穷,我们也是穷的幸福!
《奇迹》读后感篇5
最近读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感想很多。十几年的教龄,说来也不短,通过阅读,再结合现在的小学教学经验,感触颇多。通过阅读这本书,才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力量,要当一名好教师的职责与不易。本书共录入18个真实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书中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相信一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和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呢?书中提到了要“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刚刚工作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至今难忘。
记得一天布置完作业后,其他学生都飞快地拿起笔开始做了起来,却见某某同学仍在傻傻的发愣。我不由的怒火中烧,因为这个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再加上学习兴趣不浓,所以成绩很不理想。我站在讲台前厉声说道:“某某,你是不是又不想做作业了?”他轻声回答说:“我不舒服。”“你不要给我找借口了,不想学就早点回家。”说完我也不去看他,就去巡视其他学生做得怎么样。过了不多久,只听一个学生叫到“老师,某某吐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视线转向那里,我也赶紧走到他身旁,只见他脸色煞白,神情非常痛苦。我连忙叫一个学生去弄点水给他漱口,另外叫一个学生打扫呕吐物。此时我多想对他说声“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但却始终没有说出口,只简单的说声你休息一会,就走开了。
回到家我在想,如果那是一位好学生,我会怎样去做。也许我会走到他身旁,仔细地询问他哪儿不舒服,或者伸出手摸一下他的额头是否发烫。但我不仅什么都没做,而且还粗暴地训斥了他,这所有的一切都只因为他是一个后进生。
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越来越差跟他在学校老师对他的关心够不够,受到老师的漠视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老师,只要你能做到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甚至多点关怀后进生,孩子们才会更亲近你。
《奇迹》读后感篇6
奥吉真的是一个奇迹男孩。说起来,在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在倡导着“真善美”,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不是不知道怎么样是善良,只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害怕因为自己的善良而成为异类。但其实,善良,比什么都重要。
奥吉就是个善良的人,他的家庭也给了他十足的爱,所以上帝是公平的,哪怕我们真的被别人嘲笑,也不应该自己怀疑放弃自己,“世界眷顾它所有的鸟儿”向阳而生,总有逆风盛开的那天。
向着阳光,过好每一天!做好自己,按自己所向往的那样去努力,就像中考前一个老师鼓励我们的话“如果你想努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因为我们都胜过这个世界。
每个人一生中都至少应该获得一次全场起立鼓掌的机会,因为我们都胜过这个世界。如果每个人都是正能量的,用我们的行为来标榜自己,很多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话语,你做了什么比你说了什么更有分量。一个正能量的人,周身的气场一定会影响到他周围的人,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好,成为“乌托邦”“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也不是没有可能,我期待着。
“比我们应该的更友善一点,”作为人类,我们所拥有的,不只是善良待人的能力,还有选择善良对待他人的能力。
希望自己,此生尽兴,永远赤诚善良。
《奇迹》读后感篇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假期里,学校要求在假期读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书籍,写写心得,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遨游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
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一书中的教育成功经验来自教育的门外汉,给我很大的感触。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学会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升华。
?教育的奇迹》书中介绍了周弘用母语玩字法教女儿识字,他从来没有强迫女儿非得把这些字认会。正是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使女儿对文字发生了兴趣,从此婷婷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知识如痴如醉。周弘带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路,一条充满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所着的《幼儿才能开发》正是这本书改变了周弘一生,也使女儿实现了超越,从一个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女大学生。
胡厚培看到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申白普利和美国职业作家奥个兹合着的《儿童世界》一书,书中阐述的.观点让他深受启发,他选择了音乐刺激法。使舟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舟舟的早期教育中,第一次有成功的喜悦感。他便有意识地让舟舟欣赏更多的歌舞和交响曲的排练,并对舟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示,舟舟认识了很多的乐器,懂得了很多世界名曲。这为后来舟舟当上乐队指挥起到了很大作用。书中还有很多的例子不再一一介绍,每个教育成功的经验背后都有一条不平坦的路,他们用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填平这条不平坦的路,使残疾人成为有用的人才。
看了此书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认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书籍,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
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向《教育的奇迹》中每个教育成功的人士学习,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位学生,使他们人人成才,我们必须认真读书学习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认真、有责任心地工作,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民教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