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后感600字7篇

时间:2025-01-10 12:10:19 分类:学生总结

在读完一本书后,认真写下读后感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书中与自己经历的相似之处,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随笔读后感6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随笔读后感600字7篇

随笔读后感600字篇1

我是第一次读《培根随笔》,刚看了个开头,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

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培根随笔》全书共分为五十八篇,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五篇——论逆境,里面有一段令我印象很深:顺境中不乏恐惧与厌恶,逆境中也不乏安慰与希望。刺绣时,将生动的图案绣在黑布上,比起阴暗、忧郁的图案绣在浅颜色的布上,更让人愉快——悦目才会赏心。美德犹如珍贵的香料,只有当焚烧或碾碎时,才最为芳香。顺境最能显示邪恶,逆境最能显示美德。

这段话,使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看过的故事《你应该做一颗豆子》,篇幅很短却哲理十足,其中有段很有趣: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

卖豆人在豆子卖不出去时,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浆,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浆卖不成功,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成功,变硬了,姑且当做豆腐干来买。且豆腐干也卖不出去的话,那么就把豆腐干腌起来,变成腐乳。

第二种选择是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让它发芽,那么更加妙极。几天后,麦豆人可以改卖豆芽,豆芽如果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

而如果豆苗卖不动,就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你想想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上百颗豆子,那是多么划算的一件事。

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一颗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时候,都有无数种精彩选择,更何况人呢。我们在遭遇不顺时,至少应该比一颗豆子更坚强吧。

它让我明白了正是逆境给予人的压迫,才使得人不得不再一次鼓起勇气,放下忧伤,发现新的希望,所以逆境才更容易体会到美德,若把它当做是自己的一个特别的机遇、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从而也就会得到许多做人与处事的道理,更会使自己在人生的画卷上绘上了独特且绮丽的一笔,我想论逆境就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吧。

随笔读后感600字篇2

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随笔读后感600字篇3

说到培根,他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遐迩传扬地在每个人脑中回荡。的确,当今社会,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这个暑假,趁着闲暇时间,我拜读了他的著作——《培根随笔》。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犹如当头棒喝,击醒了不知多少梦中人。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可以说,《培根随笔》中的随笔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们一便又一便地阅读,一便又一便地细细品味。

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论友谊》。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友谊,因此我也将这篇《论友谊》读了好几遍。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我特别喜欢这句话。这句话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这句话像是有一种魔力,使我们切身体会到朋友的重要性。每个人只要看懂了这句话,一定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朋友,甚至会有想对对方表示感谢的冲动。

友情能给你一个宽敞的空间,在那个空间里,你可以随心所欲,自然的相处。心有灵犀,是友情中最美的风景。爱情、亲情是一种责任,只有友情,令人最为感动,它只有付出,而无所求。它总是默默的守侯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在你欢喜的时候为你开心;在你郁闷的时候,就会义无返顾的走到你身边,给你安慰。

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读着这本书,一开始会发现它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慢慢品味时,又会感觉到这是一位老人侃侃而谈地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相信,这本书读一遍肯定不足,并且我也知道,只要多读,这本书一定会让我受益匪浅。

随笔读后感600字篇4

在我儿时记忆中,总认为培根是一个贪慕荣华富贵虚浮小人,他为了名利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但通过读《培根随笔》一书,我才了解到了真正他。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培根,我看到了他对哲学执着,对政治热衷,对生活热爱,对理想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精神与态度。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都是美、德兼备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与内在美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培根一生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进步思想与崇尚知识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进步。培根随笔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位人生导师,每当我思想陷入迷局之时,总能为我点破玄机,柳暗花明,又见一村。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培根随笔》正是像这阶梯一般,破除一片又一片迷雾,引领着人们向真理进发。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而且每个人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事物与追逐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嘛!应多看看别人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基础。

随笔读后感600字篇5

对于《培根随笔》这一本书,我还很陌生,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本书,所以这一本书,我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去阅读的,而再读过这一本书之后,我从这一本书中获得了很多,其中许多语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本好书,这是我读完之后的感觉。

这一本书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语言简洁,而常常有名言警句是我猛然惊醒,在惊醒过后,往往能够引发我深深的思考,这一本书有这非常多的分类,《论美》,《论善与性善》,《论真理》,《论家庭》,《论友谊》,单看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一本书所说的内容范围之广,而且这些只是这本书的一部分,还有许多的书目分布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不同的警示。

所以这本书着实适合我这样的人去阅读,相信不光是我,任何中学生在阅读完这一本书之后,都会受益匪浅,从中能斩获非常多的道理,同时能够下意识地与我们的生活作比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查漏补缺的方法,从而让我们干煸一些生活习惯的可能性提到最大,所以,这是一本好书,所以,这一本书可以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散发着那特殊的,不可改变的光辉,一直在影响着后人,不曾改变。

总的来说,这一本书读完之后给了我非常多的警示,相信这一本书也会影响的我的生活,让我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一本书,也给了我的生活一些指引,虽然在我的一生中,这些道理如九牛一毛,但这一些道理在这个事件所给我的,是我一生都不能忘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哲理书籍,也是一份我值得回忆的回忆录,这是一本好书,无可争议。

随笔读后感600字篇6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既然苦口,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喝它;既然逆耳,又有多少人甘心听它,即使知道那是对身体、对生活有助。现在的青少年厌倦了被人的说教,就连父母的话有时也是一耳进√白话文★√一耳出的,这样的少年又怎会愿意去看一本类似说教的书呢,那只会增添一份心中的痛苦。

说实话,我很佩服弗兰西斯?培根的,因为他能体会到人生百态,品遍人生百味,见解独特。但是,《培根随笔》在我的眼中,就是一本酷似说教类的书,我讨厌看它,原因就在于它只会一味的评论、批判,只会一味的发表言论,只会……

我讨厌这样的'书,或许它能触及我们的伤口,打动我们的心灵,但是,这种感觉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它对我们的影响只有一时,当这个时间段过去后,它又失去了作用,这与不看又有何区别呢?更何况,只有少数的文字能博得现在少年的认同。

现在的青年都变了,心胸要么十分宽广,宽广到什么都无所谓;要么就十分狭窄,一个小小的刺激就能使“火山”爆发,保留着那一份真的,在茫茫人海中又能有几个?所以不是书籍无用,也不是它不能给予我们什么,只是人在变化,以前的教育方法已经过时,不适合我们了。

时间在流,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品味也随之变化,过去的书籍能给我们的东西也日益减少,我此刻想说的是,广大教育者们,可不可以对症下药,不要在死板硬套以前的教育方法,另创蹊径,换个角度来体会我们的感受,让我们的'药不再那么苦口,对我们的忠言也不要那么逆耳。还有一些书籍,不要只是一味说教,因为说的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而且那只会让我们厌倦。

随笔读后感600字篇7

?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平日里发表的大大小小共五十八篇文章,皆为议论文。

在这五十八篇文章中,我最喜欢“谈真理”和“谈报复”。

“谈真理”中培根对不喜欢真理的人做出了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结果,其原因不免有——寻求真理艰辛,坚守真理艰难,寻求真理艰辛,因为有部分人因为个人利益和私欲,难辨真理或歪理。坚守真理艰难,因为有部分人即使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依旧为了沽名渔利,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道德底线,不择手段。

人们有的说谎成了习惯,释假成性,谎言与表面工作成了本能。真理对于他们来说是毒药,他们避其如蝎虎,因为真理会让他们暴露自己丑陋的一面。

“谈报复”中培根表明了自己是不赞成报复的,因为“宽恕,乃王者之举。”一个人不会故意的没有原因去行坏事,而一个人去做坏事,无疑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寻欢,而这样一个人无疑只是爱自己胜过爱别人而已,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又怎么会为这种人生气,进而施以报复呢?报复,因他人过去所做的.错事而怨恨他,这是在回首往事,一个成功者,他眼望前方,从未回忆不堪往事。

即使是报复也分对错。对为光明正大反驳对手,因为这意在令其悔改,而非故意施暴。错为暗中下手放冷枪,因为意在伤害他人,而非令其悔改,懦夫为之。

?培根随笔》虽然只是号称培根随手写下的,但却依然具有无上的智慧,他的话语,他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在我这个在文学世界连入门都算不上的小子对这些他说的事有了全新的认识。

《随笔读后感600字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