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腊肉作文7篇
在写作文中,我们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梦想,追求心中的理想,养成写作文的习惯,能够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表达更加流畅自然,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老腊肉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老腊肉作文篇1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陇西县,在哪里,有一个美丽的国度:特产王国。在哪里,有可爱的腊肉宝宝,有懒惰的土豆娃娃,还有高贵的大富翁饸饹面小姐,它们都是特产王国大名鼎鼎的明星,特产王国的居民们一见他们就争先恐后地要它们的明信片。
可爱的腊肉宝宝脸肉嘟嘟的,身上总是被满满的正能量包围。对于懒惰的土豆娃娃而言,脸上的胶原蛋白还不能满足它的需求。跟饸饹面小姐比起来,它们俩差远了,饸饹面小姐那张高傲的面孔让人格外害怕,它总是用荞麦大哥给它的化妆品把它摸得黑不溜啾的。但我最喜欢的要数可爱、时尚的偶像腊肉宝宝。
它的身上可真香呀!为什么那么香呢?因为它给身上喷了:粉红色美少女咸咸香水!所以,它身上有着美味儿的香水味儿。听说,它有一种魔法,可以把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都消灭掉。把它们变成香味儿,让它们和咸咸香水合二为一,更好的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有一次,腊肉宝宝说它的小衣裳不见了,正打算去找时,小裁缝水娃娃和它的助理盐宝宝赶着来帮它了,水娃娃帮它织衣服,盐宝宝给它量身高,大家看见后,都来帮它了,它们有的缝花纹,有的收拾衣橱,还有的,在给它洗澡呢!大家这忙忙,那忙忙,终于忙完了。穿上新衣服的它可漂亮了,这时,工人叔叔给它送一个小挂钩,它戴上了挂钩,开始享受太阳公公的洗礼。
腊肉宝宝真可爱,它用无私和关爱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它用力量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老腊肉作文篇2
我的家长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长岭镇的张家岭村,它是坐落在大山深处,被群山环抱的一个小山村。我的家长镇巴是革命的圣地,红军的故乡,苗民之乡,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悠久,就是在这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曾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儿女,为中国的解放战争而斗争,哪怕是付出鲜血和生命,也不足惜,她们是了不起的,勇敢的,坚强的,不屈的,无所畏惧的。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从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烙上了中国印。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特产,例如:茶叶、树花菜,竹笋等,但这些都不是我所忠爱的美食,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腊肉,每次一想到就会忍不住流口水。腊肉的制作并不复杂,在我的家乡,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猪,每年到了三四月的时候,人们就会把小猪买回家,等到腊月的时候,就会把猪杀掉,为过年做准备。先把鲜猪肉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盐就行腌制,过上几天,等到盐入味了就可以将猪肉取出来风干了,在猪肉中加盐是为了防止它长虫,在农村,大多用的都是柴火。将猪肉挂在火炕上,用烧柴时产生的烟熏制,等到肉被风干了,腊肉就做好了。腊肉的做法有很多,它可以和许多干菜炖汤,例如树花菜,竹笋等,不管怎么做,都有它独特的风味,我最喜欢的是最朴实无华的,不加雕琢的。将猪肉用水煮熟了,切成片就是菜板肉了,它保持了它最原始的味道,不用添加任何调料,我最喜欢的是五花肉,肥瘦相见,看到就让人食欲大增,垂涎欲滴,尝一口,是妈妈的味道。这种处理猪肉的方法,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因为科技不发达,用来更长时间保存食物的一种方法,可现在已经成了我家乡的一张名片,代表着我家乡的饮食文化。
老腊肉作文篇3
日升月落,星辰移位,当我们身处在这千变外化中时,你知道,还有什么是不会变的吗?
——题记
一阵香味窜进了我的鼻孔,淡淡的,但又是那么的强烈,抨击着我的心房。来到桌边一看,原来是它——腊肉。忍不住夹起一块一尝,这是奶奶的味道!
奶奶已有古稀之龄,但总“闲不住”,总会做一些土产给我们吃。其中深受好评的就是这腊肉了。
在杀了猪之后,奶奶就开始做腊肉了。她先把大木盆里的新鲜猪肉放在木架子上,然后把食盐倒在肉上,倒成一堆堆的,再细心的小心的把盐轻轻涂抹在每一个部位上。她涂的是那么认真,即使是骨头的一丝缝隙也不放过。
我见了,便好奇地问:“奶奶,这么抹太慢了,倒到上去不就行了。”这时,奶奶总是笑着对我说:“这样做出来的肉才会好够入味么。你的嘴这么叼,要是不好吃,那你不就不吃了。”奶奶的声音里是挥不去的温暖与宠溺。我正想再说些什么,谁知奶奶却“嘶”叫出了声来,我连忙问:“奶奶你怎么了?”抬头看去,奶奶的脸紧紧的拧在了一起,就像一朵即将凋零的黄菊花。
“没事,只是手上的伤口裂开了,沾了点盐,有一点痛而已。”过了好一会,她才勉强的对我露出了一个微笑说。只有一点痛?我才不信。抓过奶奶的手一看究竟。奶奶的手好瘦啊,绿绿粗粗的筋都暴露的一清二楚,看上去没有一丝肉,只有暗黄色的一层皮。手心下面有一道长长的口子,露出狰狞。我的心里有些酸酸的,是不是老人的手都是这样的?不是,这是劳累的手。我小声地问:“我来帮您好不好?”“不行,”奶奶却一口回绝,“你快去写作业!”“那让姑姑帮您?”我仍不死心。奶奶又开始抹盐了,然后说:“让她休息会儿吧,还是我自个来。”看着奶奶如此认真执着地做着,我似乎又闻到了腊肉沁人心脾的香。
往事一点一点从我心中飞过,我再也抗不住了。急忙去拨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很快接通了。我叫了声奶奶之后,奶奶的声音里立刻多了份惊喜。奶奶一直问我腊肉好不好吃,最近学习怎么样,读书累不累,说了许多许多。
桌上那腊肉仍是香味四溢,浓浓的香味很快笼罩了整层房子,也充实了我的心房。耳边,是奶奶那一如往昔的声声嘱咐;眼前,是奶奶那持久的笑脸;鼻间,是奶奶那熟悉的.腊肉香;心底,是奶奶那不变的爱。
或许什么都会变,但那浓浓的腊肉香不会变,那浓浓的亲情不会变。当你要感叹人生多变时,不妨先看看身边的物或人,事或情。这时,你会发现,他们的赤忱不会变,他们的爱也不会变。
老腊肉作文篇4
我的老家在偏僻的农村,以前很穷,但那里的人却很朴实,家乡至今还保存熏腊肉的风俗习惯。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熏腊肉。时至今日,成串成串挂在灶前滴着油的腊肉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到了杀猪的季节,整个小山村是醉人的,掩映在浓浓的乡情中。今天你家杀猪请我吃杀猪饭,明天我杀猪请你。
家乡的腊肉制作很讲究艺术:猪杀后,把肉分开摆放,让它冷着,大约一天时间,农家妇女们才开始把肉抹上盐,放在专门制作的大木盆里,把猪脚和猪屁股肉腌在最下层。过上三五,才把肉从盆里取出来,放在太阳下嗮着,一直等到肉上没有水分了,然后就把肉挂在灶前,用柏树枝来熏烤。大约一周时间,一股沁香的香味扑鼻而来,腊肉便做成了。
制作成的腊肉呈黑黄色,望着一排排整齐的腊肉,让人垂涎欲滴。家乡的腊肉既可以炖着吃,也可以吵着吃。要是有贵宾光临,纯朴的乡民就会取出上等的猪脚肉,合着干洋芋快一同炖上,然后倒上浓烈的包谷酒,让你不醉自醉。家乡的人们一般吃肉时,不会轻易的把腊排骨吃掉,要等在外打工的亲人回家团聚的时候一起品尝,辛苦一年的亲人们一边喝着腊排骨汤,一边喝着米酒,激情的话儿塞满屋子。农家的猪尾肉(老家人们叫屁股肉)一般都当做礼品,用来馈赠嘉宾,当嘉宾得到珍贵的礼物时,翘起大拇指说:“这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上等货,安逸!”
春节一过完,家乡的人们就要外出去挣钱,他们无论路途多么的遥远,都要带上家乡的五花肉(家乡人叫块块肉)到打工的地方,也让那里的人们尝尝家乡的腊肉。
家乡的腊肉不仅让家乡的人们陶醉,更陶醉了天南地北的人们。
老腊肉作文篇5
从小,我就爱吃腊肉。一大块肉吃不上几天就没了,这使妈妈总是大呼小叫地对我说,腌肉吃多了会得直肠癌,尽量让我少吃些。但我却坚信,一个人只要吃他爱吃的东西,吃得再多也没有关系。所以,我总是尽力地吃。
春节还有一个月,爸爸又在缸内翻那几块大肉,全是腊肉。肉的颜色渐渐改变,淡淡的香味已从缸内飘了出来,冲开了我对腊肉的欲望大门。腊肉已经系上线,等到天一晴,便可以把这些好东西全部挂出去。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在屋旁挂上玉米,连小指头大小的柳叶鱼也串起来晒着。我总觉得,一户人家过年不在门前挂些腌腊制品,好像不像个家了;但只要挂上一条肉,这个家才象样了。
肉腌制成后,会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而爸爸腌的肉鲜而不咸,肥而不腻,用刀把腊肉切开,露出红色的肉,好比火腿。腊肉是入味的,有时我用一块腌肉可以过两大碗饭。还有腊肉汤,只要微微往饭里淋一点,就不需要其它菜了。
爸爸制的腊肉比买来的好吃。他从来不喜欢一小条一小条地做,要么不腌,要腌就腌上好几大块,让我看了肚子便觉得有东西撑着,舒服得很。
每一回,只要桌上出现腊肉,我便只吃它,别的菜碰都不碰,这样让妈妈很不满意。记得有一次去外婆家,外婆从天花板上取下一块粘满灰尘的腊肉,洗一洗,蒸一蒸,我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又快过年了,一想起腊肉,我的嘴又开始馋了。
老腊肉作文篇6
湘西腊肉,一种美味营养的有机食品,是我们老家人人都会做的“土”食品。它既健康,又好吃,是我们湘西的特产之一。
在老家,基本上每家每户用的都是“土坑”生火做饭,那么,产生点烟雾是必然的了。这时,将用盐腌制过的新鲜猪肉悬挂于“火坑”上方,让它接受烟雾的“熏陶”,一个月左右便能制成湘西腊肉。这种湘西腊肉,由于肉内水分被熏干,所以不宜长虫,可以保存很久。
我们家也有几块这样的湘西腊肉,它是过年时,外婆制作并送给我们的。我一看,硬梆梆,黑糊糊,上面还穿了一根草绳……这还能吃吗?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它还能吃吗?”妈妈回答道:“它当然能吃了!它可是我们湘西的特产之一——湘西腊肉呢!怎么了,不爱吃吗?我们这几天吃的肉全是腊肉呢!”不会吧,那么好吃的肉竟然是这“石头”?它看起来那么难吃,怎么会是那么美味的肉呢?
回到长沙之后,妈妈没过多久就做了一碗腊肉。我发现,腊肉里面也有肥肉。只不过,腊肉的肥肉肥而不腻,廋肉香浓美味。而且,那香味,好像要钻到骨头里去了一样。一块腊排,在把肉吃完之后,都足以让你把剩下的骨头再仔仔细细地啃一遍,把里面那融入骨头里的汁给吸出来,才把骨头扔到桌上。
湘西腊肉真不愧是湘西特产之一,真好吃!有机会的话真想让大家尝尝。
老腊肉作文篇7
每年隆冬时节,家里面总会收到来自家乡爷爷奶奶寄来的礼物——腊肉。
打开包装,一股腊香扑面而来,那熟悉的家乡味道,那淡淡的花椒香,还有那浓浓的辣椒味,把人的心思都带回了记忆中的老家。
记得小时候看爷爷奶奶做腊肉,他们到市场上精挑细选上好的精肉,上好的猪肠。对于精肉挑选还有讲究,不能全部是瘦肉,还要带一部分肥肉,这样做出来的香肠才会有油,吃起来口感好,不觉得干。选取的猪肠为小肠,色泽要好,中间没有断裂和缝隙的小肠。把买回来的猪肉和小肠洗净,小肠用精盐揉搓后用清水冲冼干净待用,切猪肉剁碎。然后把切好的猪肉放进盆里,依次放进精盐,辣椒粉,花椒粉,鸡精,料酒,淀粉,酱油,白糖拌均匀放置一小时左右。肠衣套在水管上,把腌制好的肉慢慢放入灌肉器中,将肠衣灌满,用芽筌在肠衣上扎几个小孔,排出空气,灌满好的香肠两头用线扎紧。这个灌制过程很是辛苦,爷爷奶奶一站就是大半天。等灌制完毕,就把香肠和猪肉到火炉边,用柏树枝来熏,点燃柴火,不能用明火,只能用烟慢慢熏,熏得又黄又亮是最好的效果。每次爸妈拿出家里的腊肉烹制美事的时候,我会想起爷爷奶奶常说的有句俗话:“东家煮腊肉,西家屋内香。”满屋溢满了腊肉带来诱人的香味,令人直流口水。
家乡的腊肉,不仅是一种味道,也是一种感情。吃着爸妈亲手做的香肠腊肉,感受着爷爷奶奶的浓浓亲情,一种浓烈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心儿早已飞回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