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读后感模板5篇
在撰写读后感时,我们不仅回顾了书的内容,还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通过撰写读后感,读者可以将自己的思考与感受传递给他人,促进彼此的阅读交流,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三读后感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三读后感篇1
是的,你看的没错,这是一个苦难中生活者们的故事,并不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题记
初读《活着》时,被余华先生干练简明的语言吸引了,同时也被故事给吸引了。
“枯草衰杨,曾为歌舞扬。”《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谣,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生命中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的真相,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丝微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曾有人问:“为什么小说《活着》在那样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还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间轻微的分界在哪里?”
用第一人称的叙述,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
福贵一生起起落落,因年轻的肆意荒唐使他富裕变成了贫穷,亲眼埋下了三代人一个又一个。本以为可过上好日子,结果却一个又一个噩耗接踵而来,亲人一个个的死去,他爹、然后他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孙子,家里的钱慢慢变少,亲人一个个的减少。可是他依然乐观的活着,和他那头黄牛,故事的结尾中,福贵还唱着歌谣。
福贵的人生不得不令我们感慨,如果我们是其中的他,亲眼看着自己至亲至爱因自己导致贫穷一个又一个死去,我想早已痛苦得没有生存的希望了。但福贵他并不没有,他痛苦,但他仍继续爱着这条生命继续活下去,这也无疑是这本书成功之点。苦难中我们也学会生活,学会在绝望中找到希望。我们没有时间去选择消沉,没有时间去感叹命运的不公,只知道生命将随着时光流逝而流逝,我们只能珍惜,就像银杏它只懂得生命的历程中用饱满的热情展现了它无与伦比的金黄,即使在瑟瑟秋风的争相撕扯下,也要摇曳自己缤纷和曼妙。
明知道人生路上有无数挫折,还是要坚强的走下去,自信、开心、坚定地走下去。不要抱着过去不放,拒绝新的生活和挑战。生命不在于活得长短,而在于领悟得早与晚,在于生命的意义。
记住,我们不是苦难中的幸存者,我们是生活者,所以请不要因为苦难而失去对生活的憧憬和珍惜。
高三读后感篇2
童年,是美好的梦;童年,是理想的港湾;童年,是记忆里最为美好的一页……
童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美好的,但是,对世界文学巨人高尔基来说,却是另一番感受……
前一段时间我读完了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文学著作《童年》,内心十分感动。他小时候,妈妈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中。在这样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外祖父十分暴躁,两个舅舅也不断地争吵、斗殴。
好在他还有外祖母和其他一些正能量的伙伴。因为他们,幼小的高尔基的童年,留下的不只是当时社会的丑恶,还有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就在这种艰险、恐怖的生活环境中,他默默地忍受着,默默地在那种污浊的环境中挣扎着生存。然而,他依然坚强的走了过来,成为了一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为人类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学名著,流传千古。
正因如此,我心里对高尔基油然而生一股敬佩感。
在现在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就如同那一株株枯萎的桃花心木一般,无法在不确定中生活,无法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无法深入“地下”,无法学会把美好生活的养分转化为成长的巨大力量。
我们的童年,很多人都没有烦恼和痛苦,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不需要为生活而去奔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不仅如此,有的人整天只活在别人的庇佑下,变得越来越懦弱,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遇到一点点苦累就想逃避,就想走捷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如如同没有经历风雨的小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一吹就倒,一蹶不振。
我们应该清楚且明白,人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该面对的始终都要面对。自立、自律、自强,是成才的第一步,不能自立,也就没有未来,不能自律,时间就如同流水一样白白流失,不能自强,就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立场。我们要知道,没有经过任何的风吹雨打,暂时的成功是不会长久的。
时光,一触即去,眨眼间我也从童年到了青少年。让我们一起奋斗拼搏,不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力量,在生活中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吧!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决不低头,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充满信心和勇气的人!
高三读后感篇3
?三体》这本书我之前就看过了好几遍,本来不是科幻迷的我在这之后就被大刘带进了这个坑。每一次读《三体》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每一次我都会惊叹,原来还有这些细节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还有这些描写是我印象不深的。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可以让人看上瘾的书。
?三体》这个名字是天文力学中一个至今无解的难题,同时也是三体星系的名字。故事从“运动”期间,红岸基地的叶文洁向三体世界暴露了地球位置开始说起,一直到几个世纪以后归零者重启宇宙结束。
这本书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就是作为小说来看,它也有许多闪光之处。作者在书中埋下了一个又一个伏笔,设置了一个又一个悬念,给读者一个又一个惊喜。有一处,三体人利用智子给常伟思等人发送了一条讯息:“你们是虫子!”,可他后面又写道,即使人类用再先进的办法,也不能将地球上的虫子杀光,而我们跟三体人的差距比虫子和人的小多了。这也照应了三体世界入侵地球失败的情节。在第三册中,如果你没有看到后面,你根本想不到山杉惠子竟然是她丈夫的破壁人,仿佛前面写的所有伉俪情深都是为了最后一句讽刺的:“面壁者比尔·希恩斯,我是你的破壁人。”
在文中,人类首先是掌握了大自然的法则——火,然后又用五万年的时间进化到现代文明。可当我们遇到三体文明时,所有的骄傲都土崩瓦解,一滴小小的“水滴”就能将代表人类最高科技水平的恒星级别飞船瞬间摧毁。正如三体文明说过的那一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但即使是强大的它们也被歌者文明的小小光粒几乎灭绝。接着歌者文明又和其它上帝文明进行了一场战争,宇宙的所有法则都被当成武器,就像猿人拿着火把一样。人类文明,毫无还手之力。
每一次看完这本书后,我都会望着天空思考着:在宇宙的某一角落,会不会有三维空间正在向二维空间坍塌?此时此刻,会不会有一支舰队,正在大开杀戒?我们所处的宇宙,在其他文明看来。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灰尘……
一切,都无从知晓……
高三读后感篇4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着。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惊险万分,扣人心弦。海底森林、珊瑚王国、去南极点、杀章鱼群……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个怪物,比鲸鱼还要大,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独角鲸”。于是,美国的“林肯号”逐洋舰特地去追捕这个“独角鲸”。并邀请海洋学界知名人土阿龙纳斯先生一起参加。同行的还有阿龙纳斯的仆人康纳尔和加拿大人捕鲸能手尼德兰。
在追捕过程中,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不幸落入水中,被“独角鲸”救起,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海洋中出现的怪物“独角鲸”是一艘构造精密的潜水艇。“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名子)的船长尼摩邀请他们一起再做一次海底旅行。他们冲破了重重困难,多次化险为夷,但是,最终还是落入漩涡里,生死为卜,下落不明。而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乘坐准备逃走的小艇而幸免落难,将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布于世。
书中人物的刻画是成功的。阿龙纳斯,是一位对知识勇于探索,永不满足的人;当尼德劝他逃走,他犹豫不决,他不想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把在海底千奇百怪的发现仔细观察,并做了笔记。康纳尔,一位对主人忠实的小伙子,对动物分类了若之掌。任何动物只要知道名字。就能分出它属什么类,哪一科……十分详细。尼德兰,他是一位脾气爆躁的人,但他也很善良。他曾救过尼摩船长的命,非常勇敢。尼摩船长,这是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脾气反常不定,难以捉摸,时好时坏,不知对陆地有什么仇恨,这完全是个迷。就连他本人也是个迷。
书中想象合理、大胆。许多书中的事物现在我们早已实现。如潜水艇、电、潜水衣、探照灯等。许多设想非常成功。
我读完这本书后,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及海底世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是吹的,这本书的确不错,有时间希望大家也读一读这本书。它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定会深深的吸引你的。
高三读后感篇5
以前,曾在电视"百家讲坛"栏目听过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讲座,讲的是我党主要领导人,特别是_等,在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夕的思想斗争和长征的深远意义,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金一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认监委党办给各支部发下一摞图书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一南著的《苦难辉煌》。
这本书必须细细品读,慢慢回味,不可以一蹴而就,一目十行,因为,字里行间的信息量太大了,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事件犬牙交错,是非对错翻云覆雨。
这本书的客观性让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以前读过的一些历史书籍往往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赋予了片面或单一的主观色彩,虽然读起来省事,但是并不见得符合历史的真相。金一南认为,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
?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_等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正确,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也会打败仗,他们也会发脾气,他们也会出尔反尔,他们也会拉帮结派,只是被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美化、提纯或剪切了,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我更加感叹:这些伟人的的确确又不是凡人,无数次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人,有人曾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了一把,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体验不了当年险恶的人文环境,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随时需要做出抉择,而这抉择随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处于极限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牺牲的、掉队的、逃跑的、叛变的占了绝大多数,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这本书让我更加敬重历史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这本书里阐述的洋为中用的道理让我也颇有启发。白求恩也好,李德也好,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真心实意地帮助中国革命,难免在不了解情况,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况的情况下,从他们原有的条件、环境,从他们原来接受的知识和受到的训练出发,发出一些对我们革命情况不尽适合的命令与指令来。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我们是学习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认识中国国情,还是把他们的经验奉若神明,把他们的话语当作指示,"一句顶一万句"?不把握这一点,不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不用事实向他们证明他们某些东西与中国实际的脱节,结果反而限制了他们本来应该发挥的作用。
结合我们的认证认可工作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像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认证认可也是"泊来品",是洋玩意,需要洋为中用,无论是模式、程序,还是标准,甚至名词术语,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结合中国人的心理、教育和接受程度,在深刻理解认证认可精髓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丰富。如果当初我们引入_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恐怕不会造成现在"滥"的局面。所以,我们在设计新制度的时候,如当前紧迫需要研究建立的碳评价制度,一定要融入中国的国情,无论是管理措施还是技术指标,直接拿来主义的懒汉做法要不得。如果我们做成功了,对国际认证认可活动也是推动和发展。
金一南撰写这本书的精神更加为我所感动。从网上资料获知,金教授曾当过工人,被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他曾当过兵,被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料".金教授自己说,没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么就要用心、尽全力,热爱生活就要干好工作;创新贵在坚持,只是把别人打牌、看电视的时间用来搞研究了;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八小时以外。通过他的这些话,我明白了这本几十万字的巨著来源于他经年累月积累的二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常年独立缜密的思考。因而我想,做人要做个有心的人,做事要做出个结果,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做出自己的风格,不能机械照搬。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想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说的多,干的少,不要做批评家和空想家,要做实干家。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都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愿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