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读后感最新8篇
读后感是阅读的升华,让文字不再停留在纸上,而是走进心里,在读后感中练习设置悬念和铺垫,可以提升叙事写作的技巧,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三国演义读后感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
?三国演义》我读过很多遍,但最让我感叹不已的只有一个,它就是“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意思是:曹丕把汉献帝废了,自己当皇帝。刘备接续汉献帝当汉帝。
为什么它会令我感叹不已呢?因为刘备当了皇帝,文武百官都想让他讨伐罪恶滔天的北魏,可刘备却想下江南,征伐杀了自己二弟关羽的东吴,但最后刘备全军覆没,自己也因此病死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刘备为私情而废公,告诉我们不要像刘备那样以私废公,要以大局为重。
读完这篇故事,我又想到了一个人——包公包拯。一次,包公的叔叔作文犯了法,别的官员遇到这种情况时,要么偷偷放掉,要么判的很轻,徇私枉法,包庇亲人,以私废公。但是包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马上按照当时的.刑律标准对他的叔叔进行了判罚,完全不讲私情。正因为这样,他才能高戴“明公清官”的帽子;正因为这样,他才被老百姓爱戴拥护。据说,包公去世之后,老百姓们伤心欲绝,哭死了好几个人。
包公为官,处处以大局为重;刘备当帝,却因折了二弟就以私废公征伐没有罪过的东吴,最后兵败病死。
我们要学习包公的顾全大局,不以私而废公。但不要学习刘备以私废公,不顾大局。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
金戈铁马,傲气纵横,《三国演义》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英雄人物一个个都仗义凛然,他们从不抛弃战友,从不唯利是图,也从不贪财打人。
这本厚实的书里面,我认为最具特色的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政府昏庸无能,刘备是皇室宗亲,却流落街头,卖起草鞋来。碰巧有一天,刘备边卖草鞋边叹气,就有一个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的壮汉走了过来,刘备忙问其身世处境来,两人话很投机,便到了一家小酒馆,边喝酒边聊起天来。
刘备一直想造福百姓,打倒昏庸的'政府。这位壮汉叫张飞,此人也有些许这样的想法,正聊着天,又走进来一个身高九尺,面如红枣的壮汉,一双丹凤眼,卧蚕眉,一看就不是平常人。刘备赶忙起身,邀请他一同来聊天。正巧,这人也有精忠报国,扫黑除恶的志向,三人边聊边喝,甚是畅快。在这个世界上,能认识知己的概率真的很低,他们三人便决定到张飞的桃园里结拜成生死兄弟,焚香礼拜,对天发誓,三人又按照年龄岁数认了兄弟,刘备最大,就成为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则是小弟。
结拜过后,这三人又开始为钱财粮食马匹武器发愁了,说来也怪,正当他们发愁之际,就有两位富人很赞同他们的志向,主动送给他们许多马匹金银与上等铁。张飞立马就叫人打造了兵器——刘备打造了双股宝剑,关羽造了一把青龙偃月刀,张飞则造了一杆丈八蛇矛,三人又各制了自己的盔甲,踏上了新的征程!
他们一路过关斩将,结识了许多英雄豪杰,不过结局却很悲惨,他们并没有成功复兴汉室,又一个新的朝代随之诞生!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篇3
“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每当听到这豪壮的歌声,把我的思想又带入了《三国演义》。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二次翻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的人物让我再一次被深深吸引。
忠肝义胆 神勇过人
“义”的化身非数关羽莫属。关羽,字长生,后改为云长,河东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三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因为杀了倚势凌人的势豪,而逃难江湖。后于于刘备、张飞相识,在桃园义结金兰,俗称“桃园三结义”。在三兄弟排行老二,素有“武圣”之美誉。不看关公其神威,单单那气概就令人深深折服。当年他为保护嫂嫂安全,报曹操不杀嫂嫂之情寄予曹操帐下,助他斩颜良诛文丑。但后来他得知刘备还活着,立即把金银珠宝还给曹操,历尽艰辛,与刘备会合。昔日,他为了报答曹操当日不杀之恩,在华容道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了曹操,其忠义可见,其勇无人能比。
人心之向 汉室宗传
最深沉贯彻孔子的思想一仁的人肯定是刘备了。刘备,字玄德,汉室宗亲,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后过膝,面如冠玉,性格温和,仁政爱民,他“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可以说他一生为义而生,又为义而死。刘备兵败,携百姓逃难,途中号泣声震天,刘备看见此景象,曾想投江而死,如果没人阻拦,那一定会投江,也曾经因为这事,在刘表墓前哭诉,祈求让百姓平安渡江。可见其爱民之心。
神机妙算 忠心耿耿
东汉末年,战火硝烟各处弥漫,刘备势弱,而有一人辅助齐备建之蜀国。他足智多谋、英谋善辩、诚恳谨慎、执法严明,此人为谁?诸葛亮也。诸葛亮,字孔明,绝世奇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号“卧龙先生。” 孔明用计如神,大摆空城计,以向几千军马,退曹操八十万大军,又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等,无不体现出他的.足智多谋?
英勇善战的张飞、智勇双全的赵云、文武双全的周瑜、阴险奸诈的曹操……每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难忘。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深泽着不同的人生,我们要学习刘备忧国忧民的思想,关羽的忠肝义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让我们在生活的战场上做他们优点的学生吧!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篇4
借着寒假时间我又一次品读了三国演义,收获颇多。
?三国演义》是明清时代的一部断代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30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军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三国演义》里人物众多,书中描述了昏庸的刘禅,无能之辈吕布、群雄袁绍、袁术、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储、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右的蒋干,这部书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刘备、曹操、孙权。刘备性格仁慈,随机应变,刘备爱才出了名,为了诸葛亮他三顾茅庐,后来他便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使人民代代相传。当曹操识破他英雄时他随机应变骗过曹操。曹操奸诈,有谋略,机智。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但他也有宽大的胸襟,在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使刘备心惊胆战,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他也有热血,也曾爱国。他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他十分残暴,因为父亲被杀大开杀戒使无数无辜百姓受到灾害。孙权尤其相比则描写较少,但不免可以看到他的雄才大略,从曹操与孙权大战时不禁发自肺腑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不免看出他的威风和气魄。后人苏东坡也曾借刘备曹操来夸赞孙策。孙策能在三国是保卫自己的土地,夺回荆州。也突出他知人善用,敢于斗争。
轻轻合上这本《三国演义》,脑海中却不时浮现出书中三国时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一幕幕。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篇5
刘备(刘玄德):性格谦逊,一心善良,汉室后人。造福百姓,顺应民心。
关羽(关长生后改为关云长):性格豪迈,丹凤眼,卧蚕眉(人称“美髯公”)为人厚重,也有“战神”之称。手持青龙偃月刀。
张飞(张翼德):性格粗暴,鲁莽,有勇无谋,手持仗八蛇矛,骁勇善战。
这是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世界,这是一段笑谈飞灰的历史。
那就是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书中内容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战争纷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割据。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也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
大浪淘沙,数风流人物中,我个人认为张飞性子急,不易成事,但他英勇善战、豪迈自信,曾三声吓退夏侯惇,声音震得山崩地裂,好饮酒。其不得与他谈论天下大事。而关云长被誉为“战神”,讨伐了甚多地带,斩了华雄。可到后面因骄傲,兵败,失荆州也,当然,当时敌多我寡,卧龙先生出策遗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而那时荆州属孙权,曹操兵力强势,不宜攻破。痛失荆州。刘玄德可成大器也,下有关云长,张翼德二弟,英勇善战,德高望重。为人厚道,谦逊,很容易治理国家。有雄宏大志,集中人才,惜—“烂泥扶不上墙的阿斗。”没继承他父君一点好。
但说要论起曹孟德,在军事方面一把看家好手,最后也成就了霸业。可又有多少英雄好汉为他牺牲,冤死。不仅杀了华佗,又除了与父结义的好友伯奢。人心狡猾。但论起董卓来又不同,弃了汉少帝封陈留帝为皇,且杀了唐妃及皇母。其行为颇误。曹操忠于皇帝一来得皇上重用,二来得官臣心服,其卓也行讨官臣所恶,不利朝廷。再论起吕布有眼不识珠,其董卓养子,若趁早杀了董卓,便可独立天下。再说以董卓之性何会给他颇大的利益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若有生可复回古代,便是“橙红桔绿时”。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篇6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是一部关于权谋、忠义的书,很值得玩味,让我全方位了解三国历史。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家想必都很熟悉,仁德之主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暴君董卓,长厚的鲁肃,足智多谋诸葛亮,乱世枭雄曹操。而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诸葛亮和关羽。诸葛亮向来以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出名。在赤壁之战中运用火攻这种充满智慧的作战方式打了一个漂亮仗,教会我们在生活中应冷静的用智慧去思考各种事情,三思而行。而我妈妈更喜欢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在刘备去世后一人扛下了沉重的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喜欢关羽也是因为他的忠义,他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提青龙偃月刀,后骑一匹“赤兔马”,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在赤壁大战中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真是令我崇拜不已。《三国演义》是一本流传二千多年的历史巨作,在这本书中,各路英豪纷纷登场,栩栩如生,他们各有各的特点,也有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全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赤壁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孙刘结盟,与曹操大战一场,期间双方各显身手,计谋层出不穷:苦肉计、连环船、火攻等等,精彩万分,最终由于孙刘联盟技高一筹,战胜了更强大的曹操,可见在战场上,只要运用好各种计谋,哪怕稍逊他人也能获胜。
其实之前我已经读过《三国演义》,但这次我是与我妈一起读的,每读完一章,我和她便会对章节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独特的见解,我和妈妈都有所收获,这是我之前一个人阅读时所无法得到的。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篇7
?三国演义》描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相互争霸的故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书中对人物的描绘,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如痴如醉。
书中将每个人物都描绘地充满生机,或许只是寥寥几笔,就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呈现在你眼前。这就是《三国演义》的魅力。
我折服于一代英雄刘备。即使他最后没有成就伟业,但他为人为君的方式让我受益良多。为请诸葛先生出山,他三顾茅庐,为摆脱曹操的怀疑,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为了让赵云留在自己身边,他摔儿子以表自己对他的珍惜,这一切都表明刘备确确实实是一代明君。
我折服于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原本只是一介布衣躬耕于南阳,出世之后三把火震惊天下。其中,在赤壁之战中他大败曹军,让曹操元气大伤。他能言善辩,曾在江东舌战群儒,连周瑜也自叹“既生瑜何生亮”。他知己知敌,把握敌军多疑的特点,用一招“空城计”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扭转乾坤。
我也折服于赵云的'忠诚。我曾眺望远方,仿佛看见一位身着金甲圣衣的将军在万军丛中七进七出,无人可挡,然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保住主公的孩子,他的威武决绝和一片赤诚深深震撼了我。
?三国演义》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你我这样的后来者砥砺前行。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篇8
书香伴暑假,这个暑假,我有幸见到了刘少康的两本《三国演义》。看着封面的四个大大的字,我不禁有点儿欣喜,而又害怕。
?三国演义》取材仪东汉末年魏,蜀,吴的历史。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吴亡为止,将近一个世纪。曾经,我也看过《三国演义》,但只是草草看了几个著名的'故事而已。但今天这两本长达989页。充满古文的书使我恐惧万分,完全看不懂。
幸亏老爸有着高中学历。他引引我看到第二章。便开始把不会的划下横线,由他讲解。直到第五,六回,我已能自主看了。古文版比白话文版难的多的多。成千上。摆个不会的字,变成了第二大拦路虎。谑(xue第四声)傕(jue第二声)谲(jue第二声)拚(pan第四声)攸(you第一声)蹇(jian第三声)……繁体字儁(俊)更是使我大跌下吧。但是难不倒我们的字典一一查出。我还做了一个错题集。
古文的《三国演义》似乎比白话文厉害得多。密密麻麻的蚊子,若不仔细看,根本看不懂,这就大大锻炼了我的耐心。一点点看下去,我时而热血澎湃,时而毛骨悚然,仿佛已经成了孙权手下的一名小兵。我禁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欲望。我惊叹关云长刮骨疗毒的勇气……。但我敬佩的还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能通过观星判断人的生死。巧借东风,火烧新野,三气周瑜,巧布八阵图,七擒孟获,空城计等。为《三国演义》增了不少色彩。
读完《三国演义》,我人是有很多疑问,既然是历史,为什么之中有不少妖法,灵魂?“如第二回”张宝马上披发仗剑,作起妖法。只见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黑气中似有无限人马杀来。“第七十七回”却说关公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后来关公魂附吕蒙对着孙权大骂一番后,七巧流血而死。类似还有很多也不知道是作者瞎想还是怎么地。
读了《三国演义》,我不仅学了许多生字,而且能大致看懂古文了,怪不得老爸总说让我多学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