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的葬礼读后感7篇
书籍像一把钥匙,读后感则是我们用这把钥匙打开心门后的发现与感悟,读后感是阅读的沉淀,让书中的智慧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穆斯的葬礼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穆斯的葬礼读后感篇1
读完这本《穆斯林的葬礼》,感触很深。窥探这本书,能看到人性的弱点,能品到人生的无奈,更能悟到生命的价值。
读完后,不知该怎样评价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因为作者以她深刻的内涵塑造出的形象都是让人充满激情的。世俗的人们为成熟漂亮,处处透露着乖巧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富有职责感的楚燕潮的爱情悲剧而深深的惋惜,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啬的毁掉两对人命运的行为而遗憾。但愤慨后,也觉得她很可怜,毕竟韩子奇曾给予过她伤害,她有权利为自己。梁冰玉应该是本书中最值得同情的人了,因为那个以前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个性的女孩儿,最终却成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独自漂泊他乡。
在这本书里,你会找到两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虽然他们最终归结到了一齐,命运却是如此的相似。
穆斯林,这个词的背后,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这两个字,往往流露着某种神秘。于是,人们对它的葬礼似乎更会产生一种神秘感。于是,作者从一开始就将读者引入了他的圈套,一步步走近人生的哀歌。韩子奇从流浪而来,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新月也在流浪中诞生,是命运将她送别在一段动人的感情故事里;新月的母亲也在结束流浪之后,才找寻到一点往昔的生活痕迹。而对于任何人来说,流浪本来就意味着哀愁。而流浪,最终以葬礼为终点,结束了它那铁一样的步伐。
仍旧是两条人生路。一条是恩怨分明的不归路,一条是爱恨情仇的死胡同。在老玉匠死去的那一刻,韩子奇就注定要为此而演绎一段纠结的故事。家恨与国宝联系在一齐,即使在那些宝玉漂流国外,遭受二战洗礼的时候,家,却因距离产生了更多的恨。读者同情新月,也同情韩子奇。有些东西是无法预料的,新月的诞生,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然而,新月却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是一个狂乱的时代,她的师生之恋只有走向死亡。生命在命运面前似乎有些微不足道,而“葬礼”却由此而来。我在韩子奇说要忍辱投向仇人的时候就闻见了“葬礼”的味道;而在新月临死的时候,“葬礼”终于迎来了高潮。
读完这本书,会发现胸中有股难以释怀的悲痛。作者最终以一段冷清的描述让新月的母亲再次出场,这但只是让所有人的心中更添几分灰霾。许多事情已经过去,再找回来时却是早已失去的那部分生命所鸣出的绝唱罢了。《穆斯林的葬礼》能给人留下的,不单单是悲戚的冲动和直击心头的颤抖,它能够教会我们的,还有那一份纯真的对于命运的卑微。
穆斯的葬礼读后感篇2
书名一直听说,总感觉应该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习惯,就从来没有拿起来读过,真正读完还是去年的事。《穆斯林的葬礼》背景置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的历史时期,奇特的经历,不平凡的人世生活。读完后,书中的那些鲜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韩新月、楚雁潮、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总是盘旋在脑海之中,印象深刻,挥之不去。
整部书结构安排的非常巧妙,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起,在小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小说情节紧凑,高潮迭起,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去解开这个谜团。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读这本书之前,我几乎很少真正了解穆斯林这个民族,甚至对他们颇有误解,印象中他们是满脸胡子、头戴白色小帽、行动有些怪异甚至让人有点害怕的一个群体。看了这本书之后,对这个民族有了新的.认识,回族人很爱干净,无论从他们的日常生活的习俗和礼仪,还是他们在生活方面非常讲究节制。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启迪我们,少一点遗憾,少一点悲伤。
穆斯的葬礼读后感篇3
霍达说:“我并不认为自我的作品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更愿意相信,是因为读者在阅读中融入了自身的感悟和经历,和作者共同创造了文学。”的确,能令人内心产生巨大波澜、仿佛理解了一场心灵洗礼般的作品,总是让人爱不释手。
读罢《穆斯林的葬礼》,我宛若置身那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与书中血肉鲜明的人物共同经历了人生世事。天星在顿悟自我的感情葬送在母亲手中时,满腔怒火,他想为他尚未来得及结果就已被厉风刮残的花朵般的感情讨个说法,只是,他不能。他明白母亲爱他,妻子把身心都交付给了他。所以,他只能行尸走肉般游荡在街上,任凭雨点在他身上肆虐,任由无奈在啃噬他的心,放手让一切把他狠狠打击。他是家中长子,他的不满与委屈只能在这倾盆大雨中洗净,大雨过后,他还是要应对一切,可是,在风吹雨打中,他的腰杆更加挺拔傲然,证明他已是真正的男子汉了。生活之不如意十有八 九,哪能一受挫就摞挑子不干呢?一场撕心裂肺过后,即使拖着残躯,也要直面挫折。惟其如此,才显得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对待坎坷坚韧。
我们赤条条来到这世上,也只能赤条条归于黄土。韩子奇在云游传教的途中,在前往麦加朝觐的途中,被虚幻的凡尘蒙蔽了双眼,在珠宝钻翠、奇石美玉中度过了自我痴迷的一生。直至弥留之际,他才醒悟过来,可是,人生的路已经不能回到去了,他只剩下一具疲惫的'躯壳,一个空虚无物的灵魂,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我们总会迷恋一些东西,甚至为此而干出骇人惊俗的事情来,可是我们终究会明白,刻骨铭心或如痴如醉,终会被时间洗刷得不留痕迹。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说:“谁造出东西来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坚固?掘墓的人!因为他造的房子能够一向住到世界末日。”我不相信人死后会有天堂、轮回,我只明白人死了,便是死了。无论生前富贵辉煌与否,都只能化为一抔黄土。
如此一想,我似乎有点明白佛家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味了。当你的心灵不被繁华世俗所约束时,也就无需净化心神了。
穆斯的葬礼读后感篇4
?穆斯林的葬礼》的序中写道:这是玉的长河,不,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很多时候,命运就是这样,人生多歧路,命途无常。
韩子奇一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奇珍斋历经兴衰,苦苦经营一生,最后,珍宝却被掳掠一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她的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她盼望着天明,在天明时死去,这是人世间多么大的悲痛!
“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的诗篇,充满悲剧的美感”
世界上没有一个青年不曾向往爱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它可能萌发的很早,也可能贮存很久;它可能成熟于短短的一瞬间,也可能历经漫长的磨难而最终凋谢。
楚雁潮与新月的爱情,勇敢而热烈,朴实而不平淡,又似乎是经历了一次轰轰烈烈的热恋,真挚而淳朴。可是,命运对他们的追弄,让人看得伤心悲痛,惋惜。
人生有如一场苦行僧的修行,冰玉写给女儿的.信“在陌生人中孤独的旅行,不是为了寻找谋生的出路,也不是寻找爱,而是在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可以失落自己。”让我在凄凉的尾声中找到伟大的力量!
当我们正经历着人生最艰难的时期,一定不要失落自己。纵使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最后,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月盈月亏,人生无常,唯有不失落自己,方得始终。
穆斯的葬礼读后感篇5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一部长篇文学小说。这本小说主要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几十年的兴亡盛衰,几代人的命运以及悲惨的爱情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被霍达女士的写作水平而惊叹,被书中人物的命运而不由自主的感到悲哀。
?穆斯林的葬礼》生动形象的塑造了视玉如命的梁亦清、韩子奇;小气吝啬的梁君璧;大胆追爱的.梁冰玉;纯洁朴实的韩新月;内向文静的韩天星以及一身正气的楚雁潮……这么多人物形象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纯洁善良的韩新月。
当别人污蔑、嘲笑韩新月时,韩新月没有受到外界影响,也没有以毒攻毒、以牙还牙,她只是依旧做好自己,也就做一个纯洁,而不被世俗所侵染的人。
韩新月在得知自己心脏有病时,她没有对生活抱怨,没有向死神低头。她也没有埋怨家人,反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想着家人的安危。她的心灵是那么纯洁,那么一尘不染。
而现在正值大好年华的我呢?我被虚荣的外表所迷惑,我忘记了内心的美好,更是有时羡慕别人可爱的装饰,和韩新月相比,我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从此以后,我也要像韩新月一样,做一个纯洁、善良、富有朝气的小学生。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教会了我做人的真理与人生的真谛!
穆斯的葬礼读后感篇6
?穆斯林的葬礼》通篇笼罩着肃穆深沉的气氛,一方面出于穆斯林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本质,书中主要人物的结局几乎都是悲剧,他们走向悲剧的原因不同,却又都被束缚在一张巨大的文化背景之网中,他们经历的时代处在穆斯林与汉族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动态融通必然要经历碰撞,在文明碰撞的大网中,个人就像飞蛾,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网中挣扎,覆灭。
正是因为如此,才更令我们对书中人物的结局感到扼腕悲痛,作者霍达在书的后记中写到: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离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心绞痛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吞药。我甚至担心自己的葬礼先于书中的葬礼而举行。可见作者已深入故事中,她与书中人物共同经历着喜怒哀乐,也比我们读者更感同身受着悲剧的锥心之痛。
别林斯基说:没有一种诗像悲剧这样强烈地控制着我们的灵魂,以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们心向神往,给我们如此高尚的.享受。这句话道出了悲剧的艺术魅力和美感作用。
悲剧作品是最具吸引力和情绪感染力的,伟大的悲剧就像一把尖刀刺进读者的心中,给读者带来强烈无比的心灵震撼与情感升华。我相信她之所以坚持写完这部悲剧,是因为悲剧才能将穆斯林的艰辛历程展现在读者面前,也只有悲剧能唤醒我们心底的共鸣,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拥有。
穆斯的葬礼读后感篇7
用了17个小时读完了初中一直想读却一直没有去读的书,看完之后,说实话,这本书里的角色我并不喜欢,但是书里人物的情感却是真实打动我的。结局是玉碎月落,注定了这本书就是以悲剧收场。韩子奇与梁君璧、梁冰玉两姐妹之间的感情纠葛,若韩子奇能顺从自己内心,勇敢果断地为爱远走他方,也许后代会是另外一个结局,可是这样一来却是违背了做人的道德,还有他应承担的家庭责任,也许爱的代价太大,注定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也许是韩子奇爱的不如冰玉深沉,而选择了向现实妥协,却造就了家庭情感的更加支离破碎。
另外就是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感情,这也许是这本书里面最美好的爱情,它冲破了教条主义,打破了回汉不能相恋的传统,可是现实却很残酷地夺走了新月的性命,她是不幸的,从小没有享受过母爱,不到二十岁却患病而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她又是幸运的,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了懂她爱他的楚雁潮,他们的感情是壮烈而美好的,“雁归有时,潮来有汛,唯独明月不再升起.....”真的是太悲情了。最后就是天星与陈淑彦的感情,这两个人可能就是书中唯一的好结局了,并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合,只是因为合适而结婚,但是两人能相互扶持,平淡地度日,虽然缺少一点浪漫主义的色彩,但可能对于现实来说,这样的感情更长久,能有更好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