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的读后感7篇
写读后感的过程,就像是在绘制一本书对我们灵魂的"影响地图",撰写读后感的过程,实际上是将书中智慧转化为个人思想养分的升华之旅,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林徽因传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篇1
何彼浓矣,华若桃李。
自古江南出美人,林家有女初长成。
杭州,天堂;人间,过客。一九零四年,陆官巷,林家大院,黄昏灯如星,暮色轻如绸,林徽因,一个白莲似的精灵悄落凡间。
从儿时起,她便开始与文学结缘。月光皎洁的夜半,天际泛红的晨曦,年幼的林徽因顺着笔墨的方向、宗卷的气息,闻柔情密语,触尘世悲欢。青涩聪慧的她,为之恍惚,为之深陷。
每个故事的开头,都如夏花。她随父亲远游留学,写下别具一格的诗篇,创造一片心怀纯真的"人间四月天".正是如此,在欧洲,同是故乡人的徐志摩也为林徽因的才情所倾倒,但当时的'确有太多阻碍夹杂在他们之间,所以,林徽因不得不放弃。相信吧,这场遇见是岁月之福,让当时的她渐渐把江南女子多愁善感的性子转变为豁达从容——顾虑再三,林徽因选择了敦厚且默默守候着的梁思成。
不得不说,林徽因就算一生无伴,也依旧可以继续孤傲清醒地活着。于自己的建筑事业,她一生信念如故。用一个夏天,走遍整个欧洲,看遍曾经旧时的古迹繁华,那里一点也不似人间——回归故土,她把这些经历讲学生们听时,那些稚气未褪的脸上无不一是满足与崇拜的。
她亦参加了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心怀大业,有旁人无法触及的高贵优雅;她亦随夫四处考察,以为之付出的坚持刚毅,帮助丈夫撰写《中国建筑史》。
她是诗人,是学者,是女建筑师。
这些代名词的背后,往往掖藏着隐隐作痛的回音。
她太敏锐,她太嫉恶如仇,所以饱受战争的屈辱与不甘。但她写诗,依旧可以拾回莲之初心,慢慢清扬、芳馥、倾城、化生。中年时她尝遍病痛的折磨,但她仍四处奔波,为事业而艰辛着,妆点自己的生命。晚年时,她病得卧床不起,但她把半生的荣耀与流离静静地啜饮,在沉默中享受静好,啜着茶。
……
女子当为林徽因,在照不见前后崎岖人生路时,也依旧玲珑从容。
女子当为林徽因,在单拥有那一剪微弱光时,也依旧骄傲辉煌。
静看人生由荒芜走向繁华,
皆成传奇。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篇2
向皮皮鲁学习——读《皮皮鲁转》
我看到过人坐飞机飞上天,却没看过人可以自己“蹦”上天。我看到过两只眼睛的人,可没有看过三只眼睛的人。你相信有人可以自己“蹦”上天吗?你相信有三只眼睛的人吗?你相信世界上有地球之钟吗?你可能十成有八九成不会相信,你可能会认为是“天方夜谭”!
“做人不能太过于顽皮,会惹出烂蛾子的!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还是好孩子的!做人要像皮皮鲁一样正义、勇敢、善良!”以上是我读了《皮皮鲁转》后的启发,它们如烟花一样闪耀在我的心里。
我怀着快乐的心情,牵着郑渊洁叔叔的手,同他一起,又看了他笔下那惟妙惟俏的顽童——皮皮鲁满是正义,满是勇敢的画面......
抑或许是因为作者那精彩的“神来之笔”,夸张的手法,有趣的文字,使我读了《皮皮鲁转》之后,兴味盎然,回味无穷,愈读愈有趣。
故事主要讲了:主人公皮皮鲁被“二脚踢”“蹦”上了天空,在地球之上。由于太调皮了,他竟然扭动了拨快了地球之中!之后地球上的一切都变了!辛勤的人们蒙头大睡。体育场里还进行了啃瓜子、翻眼皮的激烈比赛。势利国公民的人有了三只眼睛呢!还有总统染上了开会的瘾......此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在皮皮鲁被抓进了监狱,他为了救好人,竟然把自己饿瘦了,自己从门缝里钻了出来,还偷了门卫的钥匙,开了门,救了好人。他宁愿永远被烤着手也不屈服,不承认狗叫好听......
其实故事中的皮皮鲁也有些地方和我一样。诸如:他和我一样很调皮呢!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贪玩,在和姐姐玩耍时一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放在高高的水壶,尔后,爸爸揍了我一顿!
皮皮鲁可真勇敢啊!竟然胆敢违抗“大人物”的命令,宁死不屈服!不承认狗叫好听。什么也不怕似的,还敢偷门卫的钥匙,救好人。不像我,连只老鼠都怕,老鼠来了都吓个“半死”。我一定要向皮皮鲁学习,做一个勇敢、乐于助人的人!
?皮皮鲁转》——孩子最需要看的、最应该看的、趣味盎然的!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篇3
谈起她没有人不为她的美貌和才华所感动和钦佩,她是创造了沙龙,又走出了沙龙的女人,她就是林徽因。
在张清平为她撰写的自传中提到了她的一生,即她的爱情、婚姻以及在建筑和绘画方面惊人的天赋。最为感动的地方就是,在战争国破家亡和自己疾病缠身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为学生授课的时候,纵然痛苦让她难以忍受,但她还是依然享受着这短暂的美好时光。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在与自己的丈夫梁思成去考察的时候能够忍受艰苦的环境,跋山涉水。这使我对这位出身于书香门弟的女子有了更深一层的印象。敬佩她的从容,敬佩她的乐观,敬佩她能够时刻为他人着想。
在建筑和绘画方面她也是有着惊人的天赋和成就。从一开始与自己的丈夫选择了建筑学,就注定了他们与建筑结下了不结之缘。当然,一开始由于各种原因,她选择了学习美术,但同时她也选修了建筑学。在国外四年求学的日子里,她被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所认可,同时也奠定了她自己和梁思成的美好姻缘。
在著书立说和教书育人方面她也有着不小的成就。在与梁思成成婚以后,夫妻两在清华建筑系任教,她讲课生动形象,毫不枯燥乏味。有时候,她就让学生在自己家里上课。由于建筑学是新开的课程,学生们没有可以借阅的参考资料,她就把自己家里的书借给学生们看,他们为祖国培养了第一批建筑系的才子。同时,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她都不忘记看书读书,与此同时,她也写了很多诗和小说,比如《你是人间四月天》,《那一晚》,《一天》,《九十九度中》,《笑》,《激昂》,《昼梦》等等。在这一方面她称的上是才华横溢,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
在人际交往方面,她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回国之后,她志同道和的朋友特别多。在每次与金岳霖,徐志摩,沈从文等人的交谈之中总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任何时间总能保持乐观,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不愿意麻烦别人。
在感情方面她也是有着一段传奇的人生。不管是徐对她热烈的追求,还是金对她的爱,还是后来成为自己丈夫的梁,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真爱,最终选择和梁在一起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我们要面临许许多多的选择,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往往每一次选择,都需要莫大的勇气,因此勇于选择,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
林徽因的一生既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在成就方面她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她给后代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她是一个女人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不管是在爱情上,还是她终生所追求的事业上,从这一点上来说,她又是“平凡”的。对于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来说,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才能像她一样,得到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篇4
林徽因,出生于杭州的一朵白莲,是不染纤尘的一代江南才女。她将她的灵气带出了杭州,带入了上海,带到了伦敦。她以她的与众不同让徐志摩为他等待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怀想了一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让我读到了一个如水般温柔,如风般神秘,如竹般坚毅的林徽因。她虽出身于官宦人家,却不染凡尘俗气。自小天资聪颖的她,在姑姑林泽民的教导下,学会了读书写字,便开始慢慢懂得了这个世界。
书中讲到一张林徽因三岁孩童时的照片。那一个小小的女孩,尚未记事,却对这世间已有了看法,眼神是那般单纯。她渴望探求这世间的风云变化,渴望着了解那个对她来说陌生的世界。这便让林徽因自小便注定与众不同。
都说上苍是公平的,林徽因集一身优良基因,然而在拥有一个优秀的父亲的同时,也有着一个平凡的母亲。父母亲之间这段毫无感情的婚姻,使林徽因备受煎熬,对于双亲,她是又爱又恨。由此,更是催熟了这颗小女孩的心灵。小小的林徽因过早的便懂得了世事无常,也懂得了在完美的背后亦藏着许多的无奈,开始多愁善感。在我看来,书中所讲的林徽因的一部作品《绣绣》,便是小时候林徽因家庭生活的写照。只是相对于绣绣的最终病死,林徽因确实幸运许多,她懂得什么是世事无常,什么是两情相悦。只怪造化弄人,无端生出这么多的痴男怨女,不得尽如人意,只是徒增伤感罢了。因此,林徽因在对于她与那三个男子之间的感情做到了收放自如,懂得了取舍。所以,林徽因依旧是林徽因,依旧那般清雅,高贵,美丽。正如诗中所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十三岁的她因为当时的局势,全家迁居北京,而她却不得不留下来。在那样的局势下,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女孩儿独自一人过生活,必定会是举步维艰,不知所措。可是,任谁都会,而她是特例,因为她是林徽因。她不轻易在人前落泪,从始至终以一种傲然的姿态,以其女主人的身份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便是她的坚毅之处。
面对感情她不会让自己爱到卑微,爱到不知所措。对于徐志摩是如此,对于金岳霖亦是如此。或许她会做短暂的停留,但正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的那般: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林徽因始终是她,只会在他人的心上轻轻掠过,她不属于任何人,亦是无人能抓住她的心。“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那英国伦敦,她爱上了那个风流倜傥的男子——徐志摩。但是面对毫无结果的爱情,林徽因毅然选择了放手。等到走了很远,她才回头看了看,原来还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原地等她,那就是梁思成,那个最后与她携手一生的男人。或许按照林徽因的心性,她不期待永恒,只期待这一刻的美好。有句话说的好: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林徽因宁愿放手,也不会期待那所谓美好的未来。愿等到老时将这些封存在岁月书页中的记忆翻看出来慢慢品味,足矣度过余生。
“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让我们品出了那如白莲般清雅,纯洁的林徽因。
无论过多少时间,人们依然会记得那个如莲般的江南才女子——林徽因,那一座康桥,那一段康桥之恋。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篇5
最近读了白落梅的《林徽因传》,被作者唯美的文字打动。她所描写的林徽因是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不仅有倾城的美貌,还有无与伦比的才华。就是这样一个女子,虽然只活了51岁,可是她的一生,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各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在此之前,只知道林徽因与徐志摩的那段旷世的康桥之恋,也只知道林徽因最后是嫁给了梁思成,从来不知道还有个金岳霖,终生不娶,只为了默默守候在林徽因的身旁。金岳霖与林徽因,两家毗邻而居,只为了能将心爱的人放在眼前,静静地想念、默默地关注。世间还有这样忠于爱情、情深若此的男子,叫人真是难以相信。他的爱,艰辛,刻骨,让人心痛难当。
在此之前,也只知道徐志摩是飞机失事而离去,一直都相信有的书上所说的,是因为陆小曼花钱无度,害徐志摩四处赚钱贴补家用。殊不知徐志摩也是怀了私心,为了赶林徽因的一场讲座才坐的那班飞机。如此说来,也是徐志摩的心的一隅,一直没有忘掉林徽因。有关她的一切,他都一直在意着、关注着。
为此,特地百度了下林徽因,想看看她到底是怎样的倾国倾城的女子。虽然早好多年前看过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可印记里一直只有戏里的林徽因的形象,真实的她到底是什么样子,一直无从印证。百度过后,有点小失望。不觉得她有绝世的容貌,但肯定她有过人的才华,在文学上、在建筑史上,少有人能及。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是林徽因的代表作。在芳菲的四月吟唱出的最美丽的诗篇,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和暖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篇6
看完了白落梅写的《林徽因传》,感叹于林徽因爱情与事业的传奇经历,尤其佩服于她对待情感上的果敢和淡定。
我总认为经受了大痛大难的人,才可能对人生的感悟更深刻。当有人说我已不敢付出真爱时,是多么的难受和无奈啊。其实你付出的就是假爱,也日久生情,难以割舍。
可林徽因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在情窦初开时,遇见了极具浪漫气质的徐志摩,相拥在康桥。徐志摩愿为她抛妻离子,证明他们当时是已经多么的激情四溢。然而她却果断地离开了徐志摩。当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时他们两人又作陪、又演戏,相聚在一起。难道林徽因一点儿也不留恋他们之间的感情吗?决不可能!
当那种情感像潮水般呼啸而来时,两人却不在一起,心应该就像刀割一样,都在流血。如果是冲动的人,早已不顾一切了,所以我们的历史上才留下这么多缠绵而悲壮的爱情故事。就是一般的人也很难控制住这种相思之苦。况且他们还有这么多的时间在一起,和梁思成当时其实还没有真正在一起。林徽因真是个奇女子!
试问芸芸众生,能有几人能做到。
爱真是个双刃剑。当爱来时,轰轰烈烈、甜甜蜜蜜,时间过得飞快。如果有一方稍有怠慢,就很伤心、痛苦,天昏地暗,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甚是艰难。当真的长时间在一起时,又会被无情的岁月打磨的卿卿我我成了传说。有的`更是反目成仇。问青天:情为何物?
“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爱情可能是你最大的拥有,也可能是你最大的伤害,可以让你疯狂,可以置你于死地。
学一点林徽因吧,更何况我们都是平常人,承受不了爱得迷离和疯狂。不轻易言情,不轻易去爱。爱情像一杯浓烈而甘醇的美酒,能让你意乱情迷,神魂颠倒,但酒醉后的难受向谁诉说!
我很欣赏林徽因的这种性格,但我做不到,永远。
林徽因传的读后感篇7
寒假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了,就翻开了《林徽因传》,我一气呵成看完整本书用了一个半小时,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林徽因这个才女的一生吸引着。看完以后,我开始查阅关于林徽因的资料和照片,然后又用两天时间精读了一遍,一个清晰的最有才情最纯净的女子伴随着江南的烟雨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样的女子是我所钦佩的',我称之为女子,而不是女人,也不是女士,是对林徽因的尊敬和爱戴,如她的学生称之为林徽因先生一样。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她让我钦佩的地方有三点:一是才情,文学和建筑学上的建树无人能比,清华大学的教授,参与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等等。二是容貌和气质,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理性,坚韧、真诚,做女人应该是美丽的。三是理智同时又率真的个性,最初我知道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似乎还对林徽因有点偏见,真正了解了她的情感世界,对她的个性非常欣赏,爱了就是爱了,决断就是决断,敬慕就是敬慕,选择了就不动摇。真性情的女子赢得了真爱。
做女人做到这样也就是极致了,纯净、有才情。我们这些女人永远做不了林徽因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品位高尚一些,纯净一些,有点小才情,做有点小清高的女子。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根本所在。一个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灵性与弹性的结合,既有“知识女性”的大气,又有平凡女人的温婉;既有职场女性的干练,又有普通女人的细腻。她们不仅能够征服男人,也能够吸引女人。
美貌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逝,而女人内在的才情却能够与时俱进,历久弥香。爱读书、爱思考、爱艺术,生活乐观、心地善良、为人豁达是才情女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女子要有女子的高贵,有突出的个性、丰富的内心、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才会永远美丽。
人生就是修炼,修身养性,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好好教学、静心读书、唯美舞蹈、真诚待人,说的是我,做不了林徽因,做最美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