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话民俗作文7篇

时间:2022-10-27 14:08:13 分类:学生总结

好的作文都是我们在认真思考之后写出的,一定要认真明确自己的写作重点,想要写一篇好的作文,一定少不了同学们日常的努力,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秋话民俗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秋话民俗作文7篇

中秋话民俗作文篇1

夜幕悄悄降临,我们一家人来到屋子的后院,准备一边烧烤,一边欣赏那八月十五的月儿。

我一边等着月亮出来,一边吟唱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吃着羊肉串望着天空,心想:月亮怎么还不出来啊,难道它今晚不打算出现了吗?

“大家快看,那带着一圈圈金环的月亮终于从后山起来了!”弟弟大声的说,大家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甜美……

月亮姐姐先是金黄黄的,徐徐的穿过一缕缕青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突然,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

“白了,又变白了。”我笑着说。它傲然的、高高地升起了。它圆的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道道日光。

啊!皎洁的月光,你引起了多少人的想象。

就在这时,爸爸大叫起来:“糊啦,鸡翅烧糊了呀!”我大笑,哎呀!爸爸太沉迷月光了呀!

我,多想和嫦娥作伴,多想去慰问受苦的吴刚,多想去逗那可爱的小玉兔啊……

可你又那么遥远,我多想借大雁的翅膀,在这欢乐的时刻飞向你的怀抱,可大雁也飞不了那么高;我想用长虹架起一座彩桥,去探望你这个地球娇女,可当彩虹出现时,你却不知在何方......

看着这圆圆的月亮,我觉得真的好美,好美……我又思念在香港的爷爷奶奶,此时,他们在做什么呢?难道跟我一样在欣赏月亮吗?呵呵,这几不应了著名诗人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吗?

中秋话民俗作文篇2

博饼是中秋时节闽南民间的一种习俗。俗话说:“博饼靠运气。”博饼时总是有喜有忧,谁也怨不得谁。今天,我们班也举行了这个“盛典”,各路“武林高手”齐聚一堂,博饼“盛典”已经拉开了序幕。走,咱们瞧瞧去。

“呀!”“哇!”“耶!”惊奇欣喜的尖叫声从教室中阵阵传出。照往常经验,无疑是“状元”诞生了。究竟花落谁家呢?我循声走了过去,原来是燕子。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拿起“小豆子”,先吹一吹,再扇一扇,口中念念有词:“南无阿弥陀佛……”她身旁的人发出嘶哑的喊声:“没有!没有……”“啊!是‘状元’!”她惊奇地叫着。旁边的人说:“别叫了,肯定是我们叫了她才中的。”又轮到燕子了,她故技重演,可还是中了“状元”,连中了三个“状元”。我顿时心生羡慕之情,夹杂着一丝嫉妒,毕竟我们每个孩子都很好胜。燕子带着自我陶醉的口吻说:“真是没想到呀!手气不赖!咦,你中头彩了吗?”被她这么一问,我一下子哑口无言。“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说出来听听,我也好帮你。”我稍微犹豫了一下。她瞪着大眼睛,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说:“如果有难言之隐,我也不为难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接下去好运伴随你!”我连声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也要去玩了.尽尽兴。”于是,我悠悠然回到我们的小组。“唉!”谁在叹气呢?是“黄瓜”,看来此人一无所获。我意味深长地说:“加油!哪儿摔倒,哪儿爬起来。”“黄瓜”故作镇静地说:“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我看得出,她心里有些伤感。虽然她面带笑容,可每一回轮到她博饼时,她都十分紧张。她又甩了一次,是“一秀”。“耶!”只是“一秀”也把她乐成这样。我知道,第一次中奖都会很开心。该我上场了,我一把抓起甩子,在碗中一掷,发出了“叮当叮当”清脆悦耳的声音,真是掷地有声!如果没中,我会揪心的,岂料是梦寐以求的“状元”!心中一阵窃喜,一马当先,技压群雄,不亦乐乎。“小鸡”愁眉苦脸的,可还是不甘示弱,嘴里喃喃地说:“爱拼才会赢!”随着抓起甩子,扔了过去。“呀!”甩子掉了,她失去了一次珍贵的机会,一定受到很大的打击。我轻声安慰她:“信心不可失。”她愤愤不平地说:“我还会重振雄风!”听君此言,我倍感欣慰。我们在嬉戏中度过了这热热闹闹的下午。

无论是“一秀”还是“状元”,或多或少总会博到的。博饼只是一种娱乐,不管是输是赢,同学之间还是要以和为贵。你说呢?

中秋话民俗作文篇3

“叮当,叮当”,从我们的学校里发出了阵阵的'骰子声。你猜我们在干什么,哈哈,没错,我们正在进行中秋的博饼活动呢?

在上午的早会中,王老师就告诉我们下午的第三节课会举行博饼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都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自己在今天下午能够博到什么东西。

到了下午,在午休时,同学们把博饼的东西都带到学校来,都在讨论自己带的物品。下午还有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我压抑住自己激动地心,认认真真地把课上完。

钟声敲响了,第三节课到了,只听老师说了一声“开始博饼”,同学们开始把东西都倒了出来,激烈的博饼活动开始啦!

原本寂静的校园,现在可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桌面上那些东西都十分吸引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花样多式的粘贴纸还有那精美的笔记本。可是那是四近的奖品,而且数量不多,如果没有及时博到的话,那就没戏了。

终于,轮到了我,我把骰子一把抓到了我的手心里,暗暗说着“千万要博中四近啊”。可是,老天偏偏与我作对,我只博到了个二举,虽然也有奖品,但是并没有如我所愿。

接下来,我们组的许多同学都博到了我想要的那些东西,见那些东西越来越少,我的心里真是越来越紧张了。

但是,我没有灰心,接下来的几轮,要么我只博到了个一秀,要么就啥都没博到,我不禁心灰意冷。我平时的运气可没这么差啊!今天这怎么回事啊!······

忽然,程老师走了过来,那时正好是陈思语刚博完的时候,程老师高兴地叫起来:“思语博到状元啦!”我们定睛一看,原来这是五子大壮元啊!我们高兴地为她鼓掌欢呼。她高兴地拿走了奖品。

转眼间,好多同学把我最想要的那些东西都给博走了。现在的粘贴纸和本子已经所剩无几了。又轮到了我,我还是照样的祈祷。终于,我的力气没有白费,在骰子停住的时候,一个四近的图标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耶!我博到粘贴纸了!我在心里暗自欢呼。

到了最后一轮,只剩下一本本子了,可能是老天看我这么辛苦的祈祷,所以又让我博到了个四近。当我再次博到时,我乐不可支,急忙把本子收进了袋子里。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这次的中秋博饼活动在我们的紧张和欢乐中离去了,同学们各自拎着自己博到的东西提回了家,校园里还在荡漾这我们欢乐的笑声!中秋博饼,乐也!

中秋话民俗作文篇4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合家团聚,博饼赏月,华夏儿女正用各式各样的方式欢庆这一传统节日。你们瞧……家乡的父老乡亲在欢渡这一传统佳节时也颂扬着许多与众不同的民风习俗。

“噹噹噹,噹噹噹”——中午十点钟左右,正专心做作业的我被一阵阵清脆的铜锣声吵到了,急忙冲出屋外看个究竟。只见路上两三个人骑着摩托车,手里拿铜锣不停地敲打着。“妈妈,他们在做什么呢?”我好奇地问。“他们是在通知各家各户去参加庙会的时间到了。”妈妈一边说,一边从屋里拿出了用黄纸和红纸卷成的两个小纸筒,接着说:“走,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我们家乡过中秋的各种习俗。”于是,我和妈妈骑着电动车来到了庙里。这时,庙里已是人山人海了。每个人手里也都拿着纸筒。一阵阵鞭炮声过后,理事会点燃了一堆用很多“寿金”堆放在一起的纸,人们便开始你推我挤地从那雄雄烈火中引燃了自己手中的纸筒,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大家嘴里都叨唸着什么。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老一辈唸得更大声了。“妈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每个人嘴里又唸着什么呢?”我依然好奇地想知道。“这是很早就留传下来的一个习俗,人们嘴里念的话都是祈求神明保佑我们每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虽然我们现在不耕田种地,不养鸡、养鸭了。但是先辈们留下来的民风习俗我们可不能失传呀!”很快地,我们也到家了。妈妈连忙把那快燃烧完的纸筒放到了“司令灶君”的神位前。

“杰儿,到二楼拿一个竹篮子下来,等一下又要去庙里分饼了。”妈妈说。大约过了半小时,我们又来到了庙门口。分饼活动已经开始了。人群虽然很拥挤,但是却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安静地等待念到自家户主的名字好上去拿月饼。当叫到爸爸名字时,我跟着妈妈上去拿了饼和“福饭”。“哇!怎么分了这么多月饼,一共有十六个呢?”我问道。“因为我们村今年又喜添了八个大胖小子,每个小男孩的出生,他的父母都要订做月饼在中秋节这天分给村里的每户人家两个,所以今年就有十六个月饼了。至于‘福饭’嘛,是理事会一大早就做好的,也是家家都要分到一份的。里面是用米饭,三层肉,猪血,猪小肠混在一起煮成的。这‘福饭’拿回去之后,家里的每个成员都要吃哦,吃了这饭就意味着能健康长寿。"妈妈又为我道出了秘密。“晚上,村里的大戏台还要演戏呢!而且连续要演好几天。因为今年我们村里家家户户的经济收入比往年好了许多,所以大伙儿建议多演几天,让老一辈们多饱饱戏福,也让小孩子们多认识一下戏曲文化。”妈妈满脸笑容地说着。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徐徐升上天空,我们全家聚在院子里博饼赏月之后,我又跟着爷爷奶奶去看戏了。朋友,喜欢我们家乡的中秋节吗?欢迎您加入我们明年的中秋之庆吧

中秋话民俗作文篇5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dquo;中秋dquo;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dquo;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dquo;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dquo;八月十五中秋节dquo;.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dquo;仲秋dquo;,而八月十五又在dquo;仲秋dquo;之中,所以称dquo;中秋dquo;.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dquo;八月节dquo;、dquo;八月半dquo;;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dquo;月dquo;进行的,所以又俗称dquo;月节dquo;dquo;月夕dquo;;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dquo;团圆节dquo;,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dquo;端正月dquo;。关于dquo;团圆节dquo;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dquo;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dquo;.《帝京景物略》中也说:dquo;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 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dquo;团圆dquo;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现在你应该了解中秋节了吗?

中秋话民俗作文篇6

人们常说dquo;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dquo;意思就是说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正如江南水乡的人们喜欢吃大米,性格也比较温柔、细腻,而北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的性格则比较粗犷、大方。这过起节日来,自然也是有所不同。

我的家乡在河南,那里群山环绕,溪河纵流,是名副其实的dquo;诗情画意dquo;。我们那所有的人对节日都非常重视,小到重阳、清明,大到春节、国庆,一家老少都会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尤其是中秋节,那过节的情景总是令我难以忘怀。

清晨,我在一阵喧闹声中惊醒。迷迷糊糊的睁眼一看,噢,原来是我那心灵手巧的姥姥正在做月饼,一闻到那令人垂涎三尺的月饼的香味,我哪还有睡意?走近一看,我不禁吃惊地叫了起来,只见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便出现在我的面前。老鼠、牛、老虎、兔子……一个个鲜活的月饼活灵活现。只见色、香俱全,不知味道如何,我拿起一块热腾腾的月饼,咬了一口,顿时让我满口余香,真可谓是dquo;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有几回尝呀!dquo;呀!

中秋节的经典,自然是全家老少欢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月饼的过程。七、八点钟,当月色渐渐笼罩了大地的时候,人们也吃罢了晚饭。长辈们在门前端出桌椅,放好形态各异而又令人垂涎三尺的月饼等待着子孙们的到来。夜幕中玉兔东入,人们欢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不时传来人们的欢笑声;耳旁是虫语蛙鸣,如同一个个出色的演奏家在那儿演奏,伴奏的是宝石般亮晶晶的星星,稀稀疏蔬地散布于辽阔无垠的夜空。乳白色的银河从西北天际横贯中西,斜斜地泻向那东南大地。可今夜的主角月亮那儿去哪了呢?这时月亮像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后山露出半个脸。渐渐地,它升上了天,顿时使旁边的群星黯然失色,正应了dquo;月明星稀dquo;这个成语。它晶莹纯净,像个水晶球,美极了;它清辉四射,像一盏明灯,美极了。

家乡的中秋,一个充满了喜悦、温馨的中秋。

中秋话民俗作文篇7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dquo;嫦娥奔月dquo;、dquo;吴刚伐桂dquo;、dquo;玉兔捣药dquo;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dquo;拜月坛dquo;、dquo;拜月亭dquo;、dquo;望月楼dquo;的古迹。北京的dquo;月坛dquo;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中秋话民俗作文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