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美作文8篇
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同学们对于写作文肯定不陌生吧,下面是总结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中的美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中的美作文篇1
今天下午,妈妈带着我去电费局交电费。
到了电这费局,妈妈怒气冲冲地对着局长说。:“开什么玩笑?这才一个月就已经八百开外了!”那局长听后劝妈妈:“这位女士,您还是安了峰谷电。”“我才不会做亏本生意呢。”这时,我悄悄地对妈妈说妈,你给我一张纸,我来算一算。我向局长了解了情况,8:00?d21:00十三小时称为高峰期,电价为0.5583元千瓦时,21:00?d8:00称为谷时,电价为0.3383元千瓦时。
而我们家平均每时用电0.564瓦。0.564x24=13.530瓦。只要装了那峰谷器后,就如下:(1)电水器(1.5千瓦)电灯1.5千瓦都是在早上8:00之前谷时前开的都用15分钟计算:2x1.5x10x0.3583=10.794元,而之前不用峰谷计算的话:2x1.5x10x0.5283=15.849元则节约了15.849-10.794=5.055元一个月不来就是5.055x30=151.65(元)而冰箱则是24小时运转,要照原来约使用一度电算的话,电费是0.3383x11=3.7213元如用原来的话就是0.5583x11=6.1314元。6.1314?d37213=2.42(元)一个月下来就节约了2.42x30=72.6元。
我惊讶地对妈妈说出。妈妈直接拉着我的手回家,然后立即装了峰谷器。
经过这件事后,我发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数学中的美作文篇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教学案例。
数学教材在一年级下册的编写中,也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有了取之于生活的教材,和有丰富生活经验的学生,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就编织成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
如书中选取了"妈妈买衣服"的生活实例,学生对买衣服不仅熟悉,而且很感兴趣,初中数学教案《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先导入:同学们喜欢新衣服吗?新年时妈妈有没有给你们买新衣服?学生都很兴奋,纷纷告诉我,妈妈给他买了几件衣服。我及时引入正题:"这里有5件衣服,它们的价格分别为46元、52元、34元、53元、41元。现在,假设妈妈有100元钱,要买一套衣服,可以怎么买?应付多少钱?"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告诉我,他们准备怎样买。(1)有的说要买①和④两件,因为衣服46元+裤子53元=99元,还剩1元钱。当我表扬他,并叫他坐下时,他又补充了一句话:"老师,我要买这件衣服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上衣是深蓝色的,裤子也是深蓝色的,这样看起来像套装,很漂亮。"(2)有的说要买③和⑤,因为衣服34元+裤子41元=75元,这两件是这5件衣服中最便宜的,这样可以剩下最多钱,妈妈就可以省下很多钱,给我买书……
看,学生想得多周到,不仅要看钱是否带够,还要注意颜色搭配,更要懂得给妈妈省钱。
这时,我班心怡突然站起来,问:"老师,你穿的这套衣服那么漂亮,能告诉我们要多少钱吗?"一开始,我被这位学生这一问给惊呆了,怎么会把这道题目联系到我身上来呢;可又想,这不是很典型地运用于生活吗!于是,我对学生说:"这套衣服上衣60元,裙子40元,你们说,妈妈的100元钱,够买吗?"学生兴致都很高,很快地回答出:刚刚好。
接下来,我又把这道题巧妙地延伸到学生身上,请了几位同学来介绍他们现在身上穿的衣服需要多少钱,100元够买吗?学生都很活跃,气氛很好,效果特佳。
总而言之,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就会充满兴趣地去学、去想、去表达,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掀起一个又一个的课堂小高潮。
数学中的美作文篇3
星期天,妈妈带我和表弟去超市购物,我们高兴极了,跟着妈妈很快到了超市。
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啊!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分别挑选了几样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等待结账。这时,妈妈问:“郭获嘉,有个问题我要考考你们,看谁是最善于思考的孩子。”我和弟弟马上来了精神,竖起耳朵认真听妈妈的问题。“你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6个人,共多少人?”“12人!”还没待我开口,表弟已经抢先说出了答案,我气馁地低下了头。妈妈笑着说:“别着急嘛!等结完帐我再好好考你们!”
结完帐刚到家,我们就把巧克力打开,分给奶奶、爸爸、妈妈每人各一块后,便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妈妈说:“小馋虫们,问题来了!一盒巧克力,横着数有6块,竖着数有5块,这一盒共有多少块巧克力?”一年级的弟弟伸出手指头一个一个地数起来。我想:这不刚好可以用到我们最近才学习过的乘法吗?五六三十啊!“30!”我大声说出了答案,全家人都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表弟佩服地说:“哥哥,你好厉害!怎么那么快就算出答案啦?我还在发愁手指头不够用呢?”听到他可爱的话语,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妈妈接着说:“现在奶奶、爸爸、妈妈各吃了1块,你和弟弟各吃了2块,还剩多少块?”“30-3-2×2=23(块)!”我不假思索说出了答案。妈妈说:“对!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看似只出现在课本里,其实它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哦!”我和弟弟都连连点头。
这一天,我们既品尝到了食物的美味,又巩固了才学习过的知识。
数学中的美作文篇4
暑假到了,外公买了三箱啤酒,一共72瓶。天气炎热,外公每天中午、晚上都要喝1瓶。过了一个月后,外公突然担心酒不够,于是准备去买。这次我拉着外公说:“外公,你是不是忘了每3个瓶盖可以换一瓶酒?”外公眯着眼睛笑着说:“我的乖孙女,你不说我都忘了,还可惜了之前那些瓶盖”。我说:“外公你放心,之前的瓶盖我都放好了,你看!你再喝5天,就应该去换就酒了。”
可没过几天,外公又犯愁了,原来他是在担心这个暑假他能不能不再去买酒了。听到这儿,我赶忙拿起笔算了算,说:“外公,你这个暑假第53天-第62天,也就是最后9天是喝不了啤酒的,你现在需要买11瓶啤酒。”外公听了问:“为什么后9天喝不了啊,为什么只要买11瓶啤酒啊?”我回答道:“因为72瓶就是72个瓶盖,每3个啤酒盖换一瓶啤酒,也就是72除以3,可以换24瓶啤酒”。外公说:“那也只有72加24等于96瓶啊”。我说:“那你听我接着算。之前的24瓶是24个瓶盖,24除以3等于8,又可以换8瓶,8除以3,就是2余2,也就是两瓶啤酒和两个瓶盖,这又可以有4个瓶盖,4÷3=1…1,所以在不买啤酒的情况下,你还可以喝下72+24+8+2+1=107瓶,也就是53天加半天”。外公半懂不懂,于是找了个借口说:“那我去买酒去了”。他刚关上门,我就想起还没有说为什么要买11瓶呢?可外公已经走出小区。
等外公回到家时,我已经把算式列在黑板上了,然后开始讲:“外公,你暑假62天要喝124瓶,你有59天加半天107瓶酒,你还差124减107等于17瓶。之所以要买11瓶酒,是因为每3个瓶盖可以换1瓶,11÷3=3…2就可以换3瓶,并且还余2个瓶盖,3÷3=1又可以换1瓶,喝完后又有1个瓶盖,这样就有3个瓶盖,又可以换1瓶,就有11+3+1+1等于16瓶,最后一瓶喝完后由产生1个瓶盖,这个瓶盖加上之前第喝到53天加半天时候多余的一个瓶盖,就有2个了。我讲到这里,回头一看,天哪,外公已经睡着了。
请问,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得到17瓶酒么?
这时候爸爸回家了,他讲了他的算法。理论上,72瓶酒,每喝完三瓶酒换一瓶酒,采取“借”1个瓶子的方法,可以理解为每2瓶酒可以换到额外的1瓶,也就是72个瓶酒可以换36瓶,也就是实际上得到72+36=108瓶酒。暑假共有62天,要喝124瓶,那么还差124-108=16瓶,如果外公再买11瓶,就可以换到5瓶酒,也就是可以喝16瓶了,刚刚好够。
数学中的美作文篇5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不,我又因为数学在路费问题上立了一个大功。
那是去年春节期间,爸爸带着我和两位姐姐去海南旅游。可是在出行方式上有了争议。爸爸把两种方法的相关费用告诉我:坐飞机,常州到三亚2990元/人;坐火车,常州到上海南28。4元/人,上海南到海口325.5元/人,海口到三亚100元/人。我想:我应该为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连忙拿出纸和笔计算起来:坐飞机,2990x4=11960元;坐火车,28.4+325.5+100=453.9,453.9x4=1815.6元,11960—1815.6=10144.4元。通过计算,我发现坐火车能节省10144.4元!我兴奋地告诉爸爸,坐火车能节省1万多元,太合算了!爸爸朝我竖起大拇指,夸我算的好,就这样,我们坐上了火车,开始了海南之旅。
两千多公里的旅途虽然让我们疲惫不堪,但沿途的美丽风景又使我们感到快乐无比。在三亚和海口的好多景点游玩之后,我们准备回家了,这时候我们才发现,飞机票更贵了,到常州要3500元/人,火车票也很难买。我们买了三亚到广州的汽车票,322元/人,广州南到上海虹桥的高铁票,793元/人,虹桥到常州的高铁票74.5元/人。终于到家了,爸爸让我算一下回程比坐飞机少用了多少钱。我又算了起来:322+793+74.5=1189.5元,3500―1189.5=2310.5元,2310.5x4=9242元。我告诉爸爸,回程少用了9242元,爸爸满意地点点头。
这次旅行,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丽的海南风光,也让我更懂得了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数学中的美作文篇6
从前,我一直觉得数学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你去菜市场买菜用得到函数吗?你买别人几件物品用得着公倍数吗?你去上班的路上要迟到了,又想着还要买早餐,当时还有心思算多少分钟到公司吗?直到国庆节的第四天,我参加了小区物业的工作,才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物业的主管给我们布置的任务是对每户业主做一个问卷调查,最终建议占多数的会被采纳。我被分配到的是七栋和十栋,我带着资料和笔记本首先来到了七栋,正当我问完之后,我发现这栋楼的业主问卷答得五花八门,有的填不知道,有的填物业费太贵了,有的填卫生搞不干净……如果一个个去排除未免也太麻烦了,该用什么方法统计更简便呢?左思右想,我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可以先把一些建议出现过少的和根本不合理的要求删除,再看剩下的各占百分之几,然后绘制扇形统计图交回物业处。说干就干,我把该去除的删除后,发现七栋希望物业绿化再好一些的占53%,希望服务态度好些的占20%,希望监控能让死角也看得到的占27%。
按照这个方法,我来到了十栋。当我统计完之后,发现有一些七栋没有的意见在这里业主提出来的几率比较高,七栋业主呼声比较高的这里几乎没有人填,这该怎么办呢?我大脑飞速运转,突然想到,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呀!我用这种方法快速统计好后,交到物业处,心中突然明白了什么。
数学不仅在生活中处处能帮助到我们,既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的难题,又能为国家科学的计算提高成功性和准确性。可以说,数学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
数学中的美作文篇7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并因此发生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而我今天要讲的有关数学的故事则起源于数学练习卷上的一道解决问题的其中一道小题。这道题和它的那道小题是这样的:
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独做需要10天完成,徒弟独做比师傅多做5天才能完成,现在两人合作了4天,已经完成了240个零件。
(1)两人合作几天能够完工?
这道题的小题看上去十分简单,可是我却对其中的一个词产生了误解,这个词就是“完工”。我一开始认为“完工”就是在原有一些已做部分的情况下做完剩下的,便毫不犹豫地用我的笔在上面用两人合作四天后剩余的工作量除以师徒二人的工作效率之和。最后求出来了答案,是2。
然而当我回过头来检查练习卷时,我又突然认为“两人合作几天能够完工”是和“现在两人合作4天”无关的,应该是要用工作总量除以师徒二人的工作效率之和。我内心在纠结着:这道题的意思究竟是让我求师傅和徒弟合作做完剩下的工作量所用的天数还是让我求师傅和徒弟合作做完工作总量所要用的天数?如果是第一种解释就不太合理;但是如果是第二种解释,那么“现在两人合作了4天”只是为了第二小题而设置的条件吗?
就在我的思索中,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当我看到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时,我便立马下定决心,认可了第一种理解,并没有改它。我的理由就是:“完工”应该是指做了一部分后再把工作完成。然而,第二天,我才发现:我的第一种理解并不正确。
没想到一道简单的题竟然被我复杂化了!这就是我要讲的有关数学的故事。
数学中的美作文篇8
我正和妹妹玩得高兴,奶奶非把我叫去,让我给她算一笔账。
奶奶买了3斤4两的鸡蛋,每斤的价钱是3元5角,奶奶付了12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奶奶的话音刚落,爷爷就说道:"找1角钱!"我不相信爷爷能算得这么快,便用我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单价乘数量=总价;付出的钱一花的钱=找回的钱,正好与爷爷的得数一样,找1角钱.我问爷爷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原来爷爷把3元5角分成3元+5角,先算3.4乘3=10.2元,再算3.4乘0.5既3.4的一半是17元,所以一共花了11.9元,付出12元,当然一角钱了。爷爷讲完后,我明白了,他原来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可以用到数学。让数学来为我们服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