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
教案写的好,能够使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了充分准备的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阅读中了解不同符号的作用。
2、能辨认各个“牌子”上的符号标记,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每个符号所表达的意思。
3、体验走迷宫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认识故事中的各种标志,并且能按故事情节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故事背景音乐。
2、国王、皇后的头饰,各种符号标记一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提问导入:小朋友们有没有玩过迷宫游戏?(请幼儿说说自己玩迷宫的感受)今天,有一位胖胖国王要去走迷宫,大家想不想和他一起去呢?
出示绘本大书,幼儿观察封面的内容,知道故事的名字。
2、基本部分
(1)播放背景音乐,随着音乐教师讲故事,在遇到有符号的牌子时停顿,提问: ——这个牌子上的符号是什么意思呢?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胖胖国王现在在这个岔路犹豫了,你们猜一猜他会选择那一条路,为什么?那你会选哪个牌子后面的路呢?
师:我们一起和胖胖国王走出了迷宫,你们觉得开心吗?那小朋友在刚才的迷宫中都认识了那些牌子?
教师根据幼儿的记忆,将故事中的标志出示在黑板上。
(2)表演故事,教师请幼儿商议角色的分配,出场的顺序。
谁当国王?谁当各种标记?谁当皇后?
再回忆下故事,看看等会出场顺序是怎样的,哪几个符号一块出场?
(3)教师讲故事,各位小演员按故事情节陆续出场。
3、说说生活中见到的标志,并说说各种标志的含义。
4、游戏:雪花迷宫
师:胖胖国王走出迷宫了吗?老师这里有一个雪花迷宫,你们想不想挑战?看看大家能不能走出迷宫呢?
幼儿观察雪花迷宫的路线,并自己完成。
4、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和胖胖王国走了花园迷宫,也认识了许多标志,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多多观察,留心我们身边的各种标志。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用各种材料与纸板游戏,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尝试用游戏棒顶纸板,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发现生活中“顶”的现象,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废旧纸板。
2、薯片罐、牙膏盒、雪碧瓶、游戏棒、纸筒芯、塑料棍、固体胶、长纸筒、酸奶瓶等各种废旧操作材料。
3、多媒体课件:有关“顶”的现象。
活动过程:
1、顶一顶,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设置情境:教师和幼儿开心地外出郊游,遇上了下雨,一时找不到躲雨的地方,意外发现了许多纸板,于是大家把纸板顶在头上当作小伞,由此引出活动。
2、试一试,用身体的其他部分顶纸板。
师:除了可以用头和纸板做游戏,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玩纸板呢?(手、脚、背、膝盖……)
3、找一找,还有哪些材料也能顶起纸板。
师:原来身体的好多部位都可以和纸板做游戏,真有意思。瞧,这里还有许多材料呢(出示薯片罐、牙膏盒、大游戏棒等操作材料),请小朋友们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材料也能和纸扳玩游戏。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游戏,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用哪些材料玩了游戏,初步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2)启发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面”大的'物体容易顶起纸板,“面”小的物体不容易顶起纸板。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哪些材料容易顶起纸板?(薯片罐等)哪些不容易顶起纸板?(游戏棒)这是为什么?大家都来试一试。(幼儿自由尝试用游戏棒顶纸板,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引入难题,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师:怎样才能用游戏棒顶起纸板呢?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①幼儿尝试每人用一把游戏棒顶纸板:②幼儿尝试每人用三根游戏棒顶纸板(原理:三角支撑);③鼓励幼儿分组游戏,合作用游戏棒玩“顶纸板”的游戏。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存在“顶”的现象。
师:“顶”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说一说。(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边看边说。)
5、结束活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小朋友回到家中可以找一找。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各种电动玩具及其共同的特征。
2、使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玩具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电动玩具。
活动进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教师扮演师猫头鹰博士,邀请幼儿去电动城玩。
2、幼儿在电动城里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玩过以后,告诉大家,自己玩的是什么?它会怎么样?
3、幼儿分散按意愿玩,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进行观察。
4、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二、寻找电池。
1、教师提问。电动玩具为什么有的能动、有的能响呢?(幼儿互相发表自己的想法)2、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寻找电池:请你们在玩具身上找找看,是谁供给它们电,使它们动的?
3、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是电池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4、请一名幼儿上来将电池拿掉,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5、教师简单小结:看来,真是电池起了作用,电池可以供电给玩具让它们能动、能亮,电池的本领可真大啊!
三、学习正确安装电池。
1、幼儿观察电池,了解电池的基本结构。
2、幼儿初步尝试给玩具装上电池,让它们能再动、再跑。(幼儿尝试装电池,教师巡回观察,不作指导)
3、请一名幼儿上来边操作边讲述,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观察。
4、请没有完成的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电池是各种各样的,可以用在很多地方,还学会了正确地装电池,可你们要记得电池用完了以后一定要拿出来,不然会把电动玩具给弄坏的,记住了吗?
四、结束活动。
教师扮演猫头鹰博士,欢迎幼儿下次再到电动城来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官,培养幼儿对人体秘密的兴趣。
2、通过看看、说说、摸摸、画画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头发的一些简单的特征、用处及保护。
重点难点:
怎样让幼儿简单明了的了解头发的特点、用途。
活动准备:
1、假发套一个、镜子若干;
2、蜡笔、纸每人一份;
3、关于头发的课件。
活动过程:
1、通过看看、摸摸、比比了解头发的简单特点。
(1)看看:幼儿自己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颜色、长短)
摸摸:每位幼儿自摸头发,什么感觉?(弹性、柔软、光滑、硬毛糙)
(2)比比:幼儿自己结伴,互相观察头发(从颜色、粗细、多少、硬软上去比较)
⑶结合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小结,我们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头发,有颜色不一样的,有长、短不一样的,有粗细不一样的,有硬软不一样的)
2、并初步了解头发的用处及保护。
(1)你们最喜欢什么头发(泛讲)
(2)你们知道自己的头发有什么用呢?(美化自己,保护头皮)
(3)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勤洗头、勤理发,小朋友不要烫头发)
3、简单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
4、引导幼儿讨论:
(1)小朋友是不是一生出来就有这样美丽的头发?
(2)婴儿的头发是怎样的?(光头、头发很少)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3)年老者的头发图片。
(4)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头发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有的人不喜欢白头发,有的人觉得头上光秃秃的很难受怎么办呢?
5、玩假发套。
出示假发套,提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活动结束:
提问幼儿在这堂课里学到了些什么,并鼓励今天表现好的幼儿。
延伸活动:
为自己设计发型。幼儿人手一纸、笔等等,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设计一种和本来不一样的发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5
设计思路:
色彩在幼儿美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表现出作品的气氛和幼儿个人对颜色的爱好。同一颜色明暗度之间或不同颜色之间的逐渐过渡作为色彩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旦被幼儿理解、掌握、可运用于背景、物体的涂色中,使作品更生动、美观,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美感,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时幼儿对颜色的审美感,是依赖直觉体验,大多采用对比明显的颜色相配。该活动围绕“彩虹”,用欣赏、讨论、选择等方法展开活动,是为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感受彩虹的色彩排列,同时引起幼儿尝试的兴趣、通过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出美丽的彩虹。
活动目标:
1、知道彩虹是下雨后出现的自然现象,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2、让幼儿以彩虹为线索进行大胆想像,创作。学习用七种颜色画出彩虹。
活动准备:
1、雨后带幼儿观察彩虹,“彩虹图片”
2、幼儿用书,纸。
3、水彩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1、我们都知道夏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夏天的雨和其他季节的雨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会议讨论见过的彩虹。请幼儿说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见过彩虹?彩虹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请幼儿说出彩虹的颜色,它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
2、夏天下雨的时候会打雷,闪电,这样的雨叫什么雨?
3、雷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什么?是否每次雷阵雨过后都会有彩虹?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彩虹?下雨过后,太阳出来了,我们就看到天空边有一条彩虹,对吗?如果太阳不出来,能看到彩虹吗?
小结:下雨过后,太阳出来了,我们就看到天空边有一条彩虹。所以,雨过天晴就能看到彩虹。
4、观看彩色图片。引导幼儿从彩虹的外形、颜色等欣赏。知道彩虹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篇6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中成长起来的,但他们不懂得去付出爱。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同时也培养幼儿的爱心,感受家庭的幸福。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5以内的数,并根据物体的数量多少进行分类。
2、对分类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晨间学习儿歌《我家有几口人》。
2、房子平面图5张,分别标有数字1、2、3、4、5.
3、5以内不同数量的实物卡片人手一份。
4、画笔每人一支,幼儿用书第1册第30-31页。
活动过程:
1、根据儿歌《我家有几口人》,复习5以内的数。复习儿歌《我家有几口人》,回忆家里有几口人,并说出它们分别是谁。
游戏《我家有几口人》。请幼儿随意的走动,边走边念儿歌。念完儿歌时,教师说:“我家有3口人”,幼儿赶紧找3位朋友亲密的抱在一起;如果教师说:我家有4口人,幼儿就去找4位朋友亲密的抱在一起。
2、学习按物体的`数量多少进行对应摆放。
请幼儿自选一张喜欢的实物卡片,与同伴交流,说出实物的名称和数量。
出示房子平面图,观察这5座房子是分别贴有数字1、2、3、4、5,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卡片上实物数量的多少将卡片贴到相应的房子里。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是否有宝宝送错了家,为什么?请个别幼儿纠正。
3、游戏《找找好朋友》,进一步理解5以内的数。
结合幼儿用书,将数量相同的物品用连线的方法连接起来。
延伸活动:
课间活动或晨间锻炼,组织幼儿结合儿歌继续玩《我家有几口》的游戏,让幼儿在说说、玩玩中做到动静交替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