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桃的教案推荐6篇

时间:2024-02-27 15:10:45 分类:教师总结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教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总结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杨桃的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杨桃的教案推荐6篇

杨桃的教案篇1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情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清的来龙去脉是领悟其中道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旬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写句子。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画画。)

2·今天,“我”有机会画画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我感觉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看见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3·当我把这幅图交出去的时候,同学和老师的表现怎样?

(同学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但是老师的态度不一样。)

4·老师是怎样做的?(首先,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接着,请觉得好笑的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看杨桃的角度去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杨桃真的像个五角星;最后,老师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

5·老师在这样做的过程申,神情有些什么变化?请找出重点词语。(神情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6·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7·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理解最后一段。

1·读课文,这段讲了什么?

(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2·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在句中的作用。(教诲、一生受用。)

四、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说明什么?(写课上对着实物做写生练习。说明看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不一样,甚至不像原来的物品,是合乎情理的。)

2·怎样背诵最后两个自然呢?(先熟读课文;再抓住两段中的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不难了。)

3·先口头练习说句子,在说的基础上再写句子。

五、巩固练习

1·同桌互背课文,再请几位同学背给大家听。

2·怎样做写句子的练习呢?(先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考虑要写的内容;最后再动笔写。如:不像……而像…不要……要……都是从两种事物中否定一种,肯定一种。)

作业设计:

a:把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与体会尽可能详细的写下来。

b:说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与体会并完成句子练习。

c: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句子练习。

板书设计:

5

画杨桃

我看

不像……而像……

角度不同

同学

大笑

相信自己的眼睛,

父亲叮嘱

不要想当然

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老师

严肃

和颜悦色

杨桃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①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②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③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杨桃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三、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四、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说话。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画杨桃》,读题。(出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准备了一些杨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这些杨桃,你想说什么?还有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就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谈理解。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合作,理解内容。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举个例子吗?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子,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什么是“叮嘱”?谁在什么时候叮嘱过你,叮嘱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话的?什么是“想当然”?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我老老实实地画,却换来了同学们一阵嘲笑,读读同学们的话。我心里会怎么样?想些什么呢?

4、老师是这样做的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找找。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为什么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什么是“审视”?你能表演一下“审视”吗?

5、当老师问大家的时候,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带着怎样的语气的?(嘲笑)我们读读。

发挥想像,当时我的心理会怎么样?想些什么?

6、(课件出示)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怎么会断断续续的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很惭愧)读一读这段对话。

7、同样一个问题,同学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用上因为……所以)

8、如果你是这位老师,这时你想对你的学生说什么?

9、我们来看一下,“我”的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生读该自然段。)

什么是“和颜悦色”?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有没有人对你说过,或你对别人说过“不要……要……”,说一说。

举例子说说什么是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师的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吗?背一背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话。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课文共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谈一谈。你在生活中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吗?有没有这样的事?

2、读。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

3、编。学生自编学完课文后的一则格言,写在书本插图五角星旁。交流。

4、小结: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杨桃的教案篇4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后记:

杨桃的教案篇5

这几天一直在准备《画杨桃》一课,感觉这篇课文好难上,一直不知道从何下手,该怎样来讲?我这学期研究的校本教研课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就针对这一训练点进行安排。

我上的这是一节公开课,我在备课的时候其实就感觉到自己备的内容有些多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课堂证实了我预计,上课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在这节上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还有就是我预想的那样,设计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紧,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致使最后的小结学生说不出来“实事求是”,只能说到课本上点出的道理,没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完全是时间不够造成的。

总之,在课堂的调控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还有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杨桃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11.画杨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领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出示课件“我会认”学生开火车读。

2、过渡语:在“画杨桃”的课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老师说的哪段话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找出爸爸的叮嘱我的话来读,并找出“叮嘱”的近义词。

3、课件出示爸爸的话,要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是就)

4、理解“想当然”

5、过渡:父亲平时对我画画的要求这么严格,我在画画时有没有按照父亲的叮嘱去做呢?

6、学习2~18自然段。

(1)快速浏览,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2)自由读第2个自然段找出我画杨桃时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体现出什么?{“我”记住父亲的话,对待画画一丝不苟}(齐读父亲的话)

思考: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找出有关句子后用实物演示)

小结: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仅是因为我看的角度不同,还因为父亲平时对“我”严格的教育。

(3)我把画交上去时同学们为什么嘲笑我呢?

(4)讨论:老师的两次发问与学生的两次回答为什么使用不同符号?

出示课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它像什么? 像五五角星

像五角星

(观察前用叹号说明学生自以为是嘲笑我)(观察后用省略号,说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也神气不起了!)

(7)分角色表情朗读。

(8)体会老师的“神态”动作。

多媒体出示第6个自然段理解“审视”一词。

a.为什么老师要对杨桃审视?

“审视”是仔细地看的意思,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桌上的杨桃,是因为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会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b.为什么老师变得严肃起来?“半晌”的近义词是什么?(半天)

因为老师发现我的画画得很准确而同学们又不知道,反而在笑。

c.为什么老师发现“我”的杨桃画得很正确时不直接告诉嘲笑“我”的学生,而是让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呢?

因为老师是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看的角度不同,结果是不一样,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d.后来,老师为什么变得和颜悦色呢?( )

因为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了。

e.多媒体出示老师的话,并让大家说说其中的意思。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角度不同 样子不??

要...不要......

是......就......

7.学习第19个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父亲的话,比较他们的话的相同和不同点。(练习背诵)

说说为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找“教诲”的近义词{教导}

因为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啊!从画杨桃一事中,让我明白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对我来说终身受益。板书:一生受用

附板书;

父亲: 是......就是

角度不同 样子不??

老师: 要......不要......

是......就是......

《杨桃的教案推荐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