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数学优秀教案优秀5篇

时间:2024-04-16 11:10:16 分类:教师总结

编写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蒙氏数学优秀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蒙氏数学优秀教案优秀5篇

蒙氏数学优秀教案篇1

活动背景:中班小朋友对高矮已有了自己的认识,他们在生活中也许会比较高矮,但不清楚在同一平面比高矮,分清最高最矮,按高矮顺序排序还需要在活动中感知体验。

活动目标: 1.体验比高矮的快乐

2.感知物体的高矮,获取高与矮关系的概念。

3.尝试按高矮给五个物体排序。

活动准备: 1.课件《高朋友和矮朋友》。

2.桌子、椅子若干。

3.教师:四种颜色的`同样高的积木若干,小太阳图片

4.每个幼儿五块高矮不同的彩色小方块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一.帮帮忙:拿小太阳请一名幼儿帮忙拿小太阳,拿不着,为什么?(矮了)怎么办?(请高一点的小朋友拿就行了)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请高一点的小朋友拿,老师邀请你们比赛搭高楼。

二.造楼比高

1.请幼儿用小方块积木搭楼,分两组进行,一组都在桌子上搭,另一组一个在桌子上搭,一个在椅子搭,比高。

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在桌子或者椅子上搭楼玩造楼房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我说开始,小朋友就开始搭积木造楼,我说停止,所有小朋友都要停下来,然后,我们比一比,谁搭的高。

2.教师引导幼儿用数积木或者把两排积木并放在一起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师:谁的楼房造得最高呢?你们是怎么做比较的呢?(注意引导幼儿学说如"我搭得比你高,你搭得比我矮""我搭得最高,你搭得最矮")

3.讨论:如果在桌子上的积木看上去比椅子上搭的积木高,我们是不是就能判断在桌子上搭积木的小朋友胜利呢?(不能,因为它们不在同一平面上)。

4.小结:比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比。小朋友们真能干,把积木整理归位,我们一起来玩抱抱团的游戏吧!

二.和同伴比高

1.两人谁高。

教师:请起立,到老师这里来。抱抱团、抱抱团,两个小朋友抱成团,你们俩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学说"我比你高,你比我矮")

2.三人比高。

教师:抱抱团、抱抱团,三个小朋友抱成团,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3.模拟游戏:高朋友和矮朋友

4.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

1)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带领幼儿给故事配上身体动作(见附录),在游戏中感受高和矮的区别。

三.幼儿给积木按高矮排排队

附录故事:高朋友和矮朋友

从前有一个人长得好高、好高,(掂起脚尖,身体和双手尽量向上伸)他有一个朋友长得好矮、好矮。(蹲下,身体紧缩成一团)矮朋友叫高朋友:"喂!上面的高朋友,你好吗?"(两手合拢于嘴前,抬头往上叫,声调提高)高朋友也叫矮朋友:"喂!下面的矮朋友,你好吗?"(掂起脚两手合拢于嘴前,低头向下叫,声调低沉)矮朋友说:"再见,我的高朋友!"(蹲下往上看,挥挥手,声调提高)高朋友也说:"再见,我的矮朋友!"(掂起脚尖往下挥挥手,声调低沉)

蒙氏数学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辨认。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辨认。

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活动

师出示洗衣机,每位学生坐在座位上看洗衣机,说一说你看到什么?两人一组说一说。

二、观察物体

1.出示小气车图。(略)

2.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分小组讨论。

4.判断练习

5.出示小朋友看熊猫图。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判断出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哪幅是兰兰看到的?

6.电脑显示大象、小猫、小猴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分小组说一说,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用直线连接。

三、观察物体

1.桌上摆出自己的'玩具,同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什么?

2.讨论:为什么小组内四个同学看到的物体都不一样?一个物体可以分为几个方向去看?

四、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蒙氏数学优秀教案篇3

教村分析:

?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

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

设计意图: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2、重点: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对称》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教学版块确定为五大版块:

第一版块:猜一猜

低年级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事物能很快接受,并能调动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为“猜一猜”,出示老师剪好的图形,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半图形猜出整个图形,从而顺利进入对称图形概念的揭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第二版块:剪一剪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提出:学生参与经历所学知识,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怎样对对称图形进行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知,我在导入概念以后,紧接着设计“剪一剪”,老师先示范剪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剪的过程,明确剪对称图形重点和关键在于要先对折再剪,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来剪。这样,学生不仅观察了,还参与了,创造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版块:找一找

找对称轴是重难点,怎样让学生能正确找到所剪图形的对称轴,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单独找,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独立画出所找的对称轴,全班交流。

从展示的作业来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了找对称轴的方法,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所剪的图形对折了几次,所以在画的时候就增加了难度。

第四版块:想一想

“想一想”环节是在基本概念掌握以后的提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时,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再通过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有多条。

第五版块:说一说

数学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所以在课堂最后,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说一说哪些是对称图形,学生非常踊跃,都想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学习效果不错。

蒙氏数学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2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___1/2的算例。

2.出示3/4___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___1/5,5/6___2/3写出计算过程,

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设计:

意义: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

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蒙氏数学优秀教案篇5

设计说明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用游戏导入新课,可使数学知识在游戏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课伊始,设计了老师说时间,学生用动作表示时间的游戏,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时间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设计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以及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及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通过例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比较简明、方便,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

3.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入手,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整节课以“一天”为主线,贯穿始终。出示主题图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过春节晚会倒计时,了解一天的开始;探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从生活中梳理出数学知识,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时钟模型

学生准备 时钟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认时间。

师: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老师说一个时间,大家不用口述,用动作告诉老师这时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的好。

(1)老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示范一下。

(2)老师报出下列时刻:凌晨3时、早上6时、上午11时30分、下午4时、晚上9时。(教师边板书边提问)

2.导入。

师: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做12时计时法。如果同学们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那么应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词。有没有一种不用加文字说明的计时方法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种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归纳出12时计时法的特点,并理解12时计时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时计时法在实际运用时要有限制词,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寻找表示时间的更为简便的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体验生活中的“一天”。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8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在主题图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汇报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时间)

2.认识一天的开始——0时。

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吗?(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

师:一天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开始的情境。(课件播放倒计时的录像)

师: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钟面上是几时?(12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夜里12时)

师:到了夜里12时,就表示这一天结束了,同时又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一般又把夜里12时说成0时。

师:0时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觉)现在知道一天的开始是什么时刻了吗?一起说说看。(0时)

3.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

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随着画面和音乐表演。(课件演示)现在是0时,在睡梦中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

师:(钟面显示早晨6时45分)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钟面显示上午10时15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钟面显示中午12时)时间真快,现在是什么时候?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师:(钟面显示下午3时30分)小女孩和同学们在跳绳。

师:(钟面显示下午6时)现在是什么时候?到吃晚饭的时间了。

师:(钟面显示晚上7时25分)现在是什么时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师:大家在睡梦中,时间又不知不觉到了什么时候?(夜里12时)到了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蒙氏数学优秀教案优秀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