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老师》观后感8篇

时间:2024-04-17 17:10:20 分类:教师总结

通过认真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传递给他人,引起更多人对该影片的关注和思考,观后感是观众对作品对自己的影响和启示的认知和感悟,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无手老师》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无手老师》观后感8篇

《无手老师》观后感篇1

马复兴是一位爱岗敬业,一心一意抓教学的园丁,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在下麻尔村民的心目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他是中国教师中的优秀代表,也是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他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但影响和激励着他的学生,也激励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位建设者。若要拍摄好这样一个人物,我们编导者不深入这个行业之中,不懂得这个行业规律性的东西那是天方夜谭。我们曾观摩了许多不同小学教师的课堂,但最能感动我们编导的还是马复兴老师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用朴素的语言告诉人们一个不凡的人生经历……在我们寻找最适合的外景地、本片主场景的选择就成了一大难题。

前期筹备之初,我就带领剧组主创人员踏遍了青海境内的浅山和脑山地区,最后在湟中县西堡乡的鲍家沟村找到了本片较为合适的小学场景。同时,采访过马复兴的家人、同事、学生,拜读了马复兴老师精心设计的教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和马复兴老师对话,你才能够在对话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经过一年多的深入体验,剧作家和导演对剧中所有人物的刻画找到了一种生命的元素,较为准确的设计了剧中人物的性格,没有受到纪实新闻材料的羁绊和束缚,在原有的事迹基础上能捭阖随意地发挥和取悦人心的想像,使创作出来的作品让人有如鲠在喉的同情和令人惭愧的震颤。

若说所谓的身残志坚,马复兴的志向却不是那么有远大的抱负,他的思想抱负只是让贫困的山区孩子不能辍学,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传授让家乡不再如此贫瘠下去而已,另也只是想让村民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没有文化就没有出路,全片没有华而不实的走秀。马复兴这个人物是平凡的,所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但是在这么多平凡的事件中所折射的意义却不是平凡普通的,那就是弱小的一方向根深强大的世俗和偏见的另一方的较量,是一种对意志的歌颂,对真情的礼赞。马复兴的敦厚、老支书的质朴、赵玉花的贤惠、周局长的务实、麻二蛋的懒散、陶娟子的善良,等等人物无不在观众面前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想像导演及剧作家可能对该剧人物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剖析,换句话说,你要拍摄这种行业性较强的影视作品,你就必须是半个专家,我想这就是规律、创作就是需要这样的过程,这样的体验,这样的经历;就如同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把每个人物都进行了前期定性,心里有了坚实的概念。

《无手老师》观后感篇2

?无手老师》是一部具有感情色彩的励志电影。讲述了麻尔村学校教师马复兴在双手残缺的情况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贫困山区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动人事迹。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电影中的马复兴是感动中国的人物,他的故事让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不认输不服气敢担当有责任。马复兴幼年时因意外失去了双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长年累月用断臂夹住笔练习写字,他身残志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的意志坚定不向命运认输,没有手的他以优异成绩念完高中,当他满怀希望地填报高考志愿时,班主任的一番话刺痛了他的心,残酷的打击他几乎绝望,但是他仍没有放弃,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担任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当他听说自己可以当老师的那一刻,他开始了“艰难”备课生涯,学写黑板字、学画画等。他没有双手,字却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为了提高学习教育,充实孩子们的生活,他四处跋涉去听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由于他在的贫困山区小学,孩子的失学率较高,他就连自己那点微薄的收入全部用在了孩子们身上,为他们买学习用品、买鞋子、交学费等。马复兴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伟大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

马复兴老师在遭受挫折和打击之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充满希望,他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审计人要以马复兴老师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审计事业出一份力。

《无手老师》观后感篇3

影片讲述了马复兴小时候因为一次大火造成双手截肢,从此成了无手的人,在孩童时被小朋友取笑,欺负;高考时,成绩全班第一的他却被班主任告知,不能填报志愿!理由是就是考上大学,将来也没有单位接收!因此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也让马复兴的生活希望破灭了,一个无手的人在大山中,在土地上他能干什么,他实在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想轻生,去自杀,被及时救起。只能到山中放羊!

村支书找到他,缺一个代课老师,问他是否愿意,他因为无手犹豫,村支书又加以诱导:以后可以转正的哦!马复兴的心活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积极准备,临行前,妈妈嘱咐他:我们无手要强过那些有手的!多么朴实的话语,也是母亲的殷殷希望!

马复兴来到学校,校长把他带到班级,学生们、村民们都很好奇,不知无手的他怎么写字?只见他两手抱着粉笔写下了自己的简介,又告诉学生这一节是美术课,接着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只振翅高飞的山鹰!这征服了学生也征服了村民!也再一次腾飞了自己的希望!

教学中他经常听其它老师的课,因此结识了同是老师的妻子,收获了爱情。山村的家长并不重视孩子上学,他们觉得孩子出去打工,一个月能挣上千元,而在学校里还要交学费!不仅生活贫穷,理念也极其落后!马复兴一个个去找回失学儿童,还要无偿为他们垫上学费,买学习用品,每个月的工资都花在了学生身上,一心为学生着想!他告诉学生,只有学习知识,才能走出大山,得到更好的工作!

影片并没有过多的铺陈,而是选取几个事例,以生动细致的情节和特定视角讲述他与学生间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悟出什么是真诚奉献,因此改变了山村孩子的命运!他也收获了美丽的人生:被评为奥运火炬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作为一个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理念让孩子们上学,要用自己的工资维持学生上学,要改变村民们现实的生存观念!在当今的物质社会是多么难能可贵!令人敬佩的是,这名乡村残疾教师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复兴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无手老师》观后感篇4

?无手老师》根据青海省湟中县小学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拍摄的。影片讲述了马复兴小时候因为一次大火造成双手截肢,从此成了无手的人,在孩童时被小朋友取笑,欺负;高考时,成绩全班第一的他却被班主任告知,不能填报志愿!理由是就是考上大学,将来也没有单位接收!因此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也让马复兴的生活希望破灭了,一个无手的人在大山中,在土地上他能干什么,他实在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想轻生,去自杀,被及时救起。只能到山中放羊!

村支书找到他,缺一个代课老师,问他是否愿意,他因为无手犹豫,村支书又加以诱导:以后可以转正的哦!马复兴的心活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积极准备,临行前,妈妈嘱咐他:我们无手要强过那些有手的!多么朴实的话语,也是母亲的殷殷希望!

马复兴来到学校,校长把他带到班级,学生们、村民们都很好奇,不知无手的他怎么写字?只见他两手抱着粉笔写下了自己的简介,又告诉学生这一节是美术课,接着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只振翅高飞的山鹰!这征服了学生也征服了村民!也再一次腾飞了自己的希望!

教学中他经常听其它老师的课,因此结识了同是老师的妻子,收获了爱情。山村的家长并不重视孩子上学,他们觉得孩子出去打工,一个月能挣上千元,而在学校里还要交学费!不仅生活贫穷,理念也极其落后!马复兴一个个去找回失学儿童,还要无偿为他们垫上学费,买学习用品,每个月的工资都花在了学生身上,一心为学生着想!他告诉学生,只有学习知识,才能走出大山,得到更好的工作!

影片并没有过多的铺陈,而是选取几个事例,以生动细致的情节和特定视角讲述他与学生间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悟出什么是真诚奉献,因此改变了山村孩子的命运!他也收获了美丽的人生:被评为奥运火炬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作为一个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理念让孩子们上学,要用自己的工资维持学生上学,要改变村民们现实的生存观念!在当今的物质社会是多么难能可贵!令人敬佩的是,这名乡村残疾教师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复兴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无手老师》观后感篇5

11月30日下午,实验幼儿园组织了全体教职工观看了主旋律电影《无手老师》。这是一部具有温暖情怀和励志功能的电影,在大片云集、特效满眼的今天,我们没有想到,一部普通的公益励志影片也能带给我们如此多的惊喜、精彩和感动。这部饱含高原气息和黄土馨香的影片,用黄河源头那样清澈本真的手法,承现给我们一个动人的人物形象——无手老师马复兴。

三尺讲台,三寸粉笔,铸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缔造出一个个梦想与情怀的'奇迹。

?无手老师》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许世界上给你很多不公平,但是努力能让你离你的梦想更近一点。也许你有很多艰难苦痛,但努力前进总能找到未来的方向。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世界上的努力不会白费。

无手老师复兴顽强的毅力和坚持感动着我。他用最朴实无华却又无私的行为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影响着在座每一位观影的老师。

奋进路上,他那艰难的身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感染与激励着更多像有手之人。通过这个电影我学习到,在实现自己的梦想道路上只有挫折能使自己变得跟强大。一个无手之人都能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与坚强完成自己的梦想,我们凭什么不能做好,凭什么在挫折面前低头。

作为教育工作者,观看影片后党员教师们深受感动,观看电影后通过观后感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体会。我们应该将马复兴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以及“历经沧桑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精神牢记于心,实践与行。

《无手老师》观后感篇6

近日,xx总队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观看电影故事片《无手老师》,这是总队党组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教育实践活动内容的又一举措。

?无手老师》是根据我省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回族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拍摄的。马复兴是一位自幼失去双手、身残志坚的乡村教师,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这标杆立得多高,学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马复兴淡泊名利、执着坚守、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30个春秋。他没有双手,却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马复兴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伟大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

马复兴从小立志为社会多做贡献,以一名乡村残疾教师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种平凡中所展现的伟大精神,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无疑缔造了一个关于梦想与情怀的奇迹,他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通过观看《无手老师》,大家被马复兴老师的精神和言行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学习英雄、立足本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三:《无手老师》观后感范文

电影“无手老师”根据马复兴的故事改编,真实讲述了马复兴由一名残疾少年成长为一名优秀乡村教师的人生经历。这位自幼失去双手却勤奋好学、身残志坚的下麻尔村小学教师,用他的坚韧执着和对孩子们的无私大爱,献身教育事业三十多年,被誉为最美乡村老师。

马老师的几个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银幕形象丰满真实。主人公马复兴和赵玉花第一次在花会上邂遇,马复兴和赵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调笑对白,马复兴在赵玉花转正后的发脾气闹离婚和后来的和解复合,还有面对那位爱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惊慌失措,虽然都是点到即止,却也很好的表现了主人公干净的灵魂和真挚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点,还是在讲述马复兴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马复兴初上讲台的第一堂课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们对其能力的疑虑;为帮助贫困学生,他为孩子们买纸笔买书包买鞋子,花光工资还常在供销社赊账;为了劝回辍学的孩子,马老师挨家挨户的动员,四处奔走,受尽屈辱和误解;为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险些丢了性命。

马复兴的事迹其实也发生我们身边,只是不那么典型,或许更平凡一些。

马老师资助贫困学生,为孩子们买笔纸和买书包的片段,让我想起了代过我一个学期初中化学课的王老师,王老师大约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龄吧,那一次我因缴不起3块钱的学费,被校长挡在了大门外几天,是王老师为我垫付了学费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师其实长我并没有几岁,做代课老师也只有很短暂的时间,可惜我竟没能再见面道声谢啊。

由赵玉花老师民办转正与故事主人公闹矛盾离婚的一场戏,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个先后做了十七年民办教师却没有转正的老人,年轻时为了他教书育人的理想也没少跟舅妈吵过,白天教书备课,早晚田间劳作,早早地佝偻了腰背,如今八十多岁仍在乡下务农的老舅,当每个月领到那三百多块钱的民办特补时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隐痛和愧意。

由马复兴的事迹,还想起同样是身残志坚典范的张海迪、史铁生,想起靠捡破烂资助近百名贫困学生的刘盛兰老人,想起贵州乡村支教却最终选择留下的徐本禹,等等。电影中的故事有一些艺术的加工,真实版的马复兴从教三十多年,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艰辛…

《无手老师》观后感篇7

身残志坚 扎根基层

?无手老师》是根据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回族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拍摄的。马复兴自幼失去双手,但他身残志坚,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顽强的与命运博弈,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持到底的行动实现了人生梦想。

他没有双手,但是字写的工整漂亮,画画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双手,那是一双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手。在农村执教30余载,马复兴辛勤耕耘、执着坚守、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谱写着大爱的华章,是新时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这标杆立得多高,学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他没有双手,却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马复兴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伟大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

从《无手老师》剧作看未来影片故事应该说讲得很平实,也许这可能是未来影片成功的一个因素。当我静静地看完这部节奏缓慢的剧作时,我的心底却在蔓延着一种无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让我的心灵在平静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马复兴以及下麻尔村的孩子们处处透露的那种朴素的人文情怀吧!该影片镜头语言朴实,几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较为规范,且风格别异,有创新的思维灵感;我想只要把电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适当,你就能在未来影片中讲出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

马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心中始终有一股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信念。他在遭受了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之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撑起一片蓝天。

通过观看影片,我行员工们被深深的触动,纷纷表示将以马复兴精神为旗帜、为标杆,坚定理

《无手老师》观后感篇8

马复兴的名字虽曾耳闻,却并未认真留意过。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也许是获得信息的太过容易,曾经的感动和记忆往往淹没在信息的汪洋,以至观影之前,我已根本联想不起无手老师跟马复兴的故事。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有关马复兴事迹的简介,这位自幼失去双手却勤奋好学、身残志坚的下麻尔村小学教师,用他的坚韧执着和对孩子们的无私大爱,献身教育事业三十多年,被誉为最美乡村老师。电影“无手老师”根据马复兴的故事改编,真实讲述了马复兴由一名残疾少年成长为一名优秀乡村教师的人生经历。

马老师的几个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银幕形象丰满真实,主人公马复兴和赵玉花第一次在花会上邂遇,马复兴和赵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调笑对白,马复兴在赵玉花转正后的发脾气闹离婚和后来的和解复合,还有面对那位爱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惊慌失措,虽然都是点到即止,却也很好的表现了主人公干净的灵魂和真挚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点,还是在讲述马复兴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马复兴初上讲台的第一堂课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们对其能力的疑虑;为帮助贫困学生,他为孩子们买纸笔买书包买鞋子,花光工资还常在供销社赊账;为了劝回辍学的孩子,马老师挨家挨户的动员,四处奔走,受尽屈辱和误解;为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险些丢了性命。

马复兴的事迹其实也发生我们身边,只是不那么典型,或许更平凡一些。

马老师资助贫困学生,为孩子们买笔纸和买书包的片段,让我想起了代过我一个学期初中化学课的王老师,王老师大约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龄吧,那一次我因缴不起3块钱的学费,被校长挡在了大门外几天,是王老师为我垫付了学费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师其实长我并没有几岁,做代课老师也只有很短暂的时间,可惜我竟没能再见面道声谢啊。

由赵玉花老师民办转正与故事主人公闹矛盾离婚的一场戏,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个先后做了十七年民办教师却没有转正的老人,年轻时为了他教书育人的理想也没少跟舅妈吵过,白天教书备课,早晚田间劳作,早早地佝偻了腰背,如今八十多岁仍在乡下务农的老舅,当每个月领到那三百多块钱的民办特补时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隐痛和愧意。

由马复兴的事迹,还想起同样是身残志坚典范的张海迪、史铁生,想起靠捡破烂资助近百名贫困学生的刘盛兰老人,想起贵州乡村支教却最终选择留下的徐本禹,……。电影中的故事或许有一些艺术的加工,真实版的马复兴从教三十多年,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艰辛,电影或许无法承载吧。

同去观影的凌工后来问我一个问题,电影中反复出现的那个小男孩掏墙洞的画面,是在表达什么呢?哈哈,有点意思,我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却没曾细想,似乎有解,又难于言说。

《《无手老师》观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