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美术教案7篇
教案的编写能够展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入互动性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雨天美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雨天美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用油画棒与水粉颜料相结合,画出有趣的下雨天。
2、在幼儿想象画出人物动态情景的基础上通过有趣的玩色游戏,学习色彩的明度,冷暖,色相对比。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1.色彩大拼盘图一张,
2.幼儿用纸、笔、颜料、卡纸 、每人一份。各组棉签、棉线、擦布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色彩明度对比讨论。(出示色彩大拼盘)
1.你们看到了这色彩大拼盘有什么感觉?
2.上面有那些颜色?(有了这些颜色产生强力 对比)
3.那些颜色最亮?那些颜色最暗?那些颜色最深?那些颜色最浅?
4.怎样使颜色变浅呢?(一种原色加白)
二.讲解玩色方法
今天,我们来玩色彩冷暖对比,明度变化的游戏 。
1、色彩冷暖对比: 如画雨点,我们可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来画。比如 色调画彩雨时 首先要考虑画纸底色的对比,最好用冷色的卡纸作雨天的背景,如(深蓝、 色、黑色)等。
(试一试:师生一起在自己的纸上用棉线蘸以暖色为主的颜料拖画雨点或用 签点画。)
2.色彩明度变化:如画水花,我们可用笔蘸普蓝或深蓝色加上白色再加点水的颜料画出有透明度的水花。(请幼儿试画)
你们看这样玩色有趣吗?你们想玩吗?
三、幼儿操作、探索
1、我们在玩色前,先用蜡笔勾画下雨天发生的许多趣事的情景,然后用颜料在画面上用棉线拖、棉签点等方法进行玩“雨天、水花等有趣的玩色游戏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去画,去感觉色彩的对比,画出有趣的下雨天。
四、欣赏、交流
1、让幼儿互相欣赏玩色中又发现了什么?
2、讲一讲,我画的雨天人们在干什么,发生了那些“趣事”?
教学反思:
充分的为幼儿提供了玩的机会,满足了幼儿对玩雨的愿望,用一种游戏的方式去学习。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观察,在“玩”中去体验,在“玩”中去想象,最后满怀积极的心态情绪进行艺术创作。
雨天美术教案篇2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
活动目标
欣赏诗歌内容,感觉诗中意境,并体验雨天的情趣。
学会念诗歌,有仿编诗歌的积极性,并乐意思考与表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话题
1.老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下雨天有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幼儿想想、说说雨天的感受)
2.下雨天真有趣,今天老师要念一首好听的诗歌给你们听,名字就叫《雨天的歌》。
(下雨天对孩子来说具有特殊的魅力,他们喜欢下雨,也喜欢穿着雨靴在雨地里奔跑。根据这一特点,老师在活动前有意识地带着孩子到雨地里走走、看看、玩玩,使他们对雨天有一定的体验。因此,当老师请孩子说说雨天的有趣事情时,孩子们纷纷举手,积极表达。有的说:雨天地好滑哦,走得太快会摔跤的;有的说:雨水会把大树和小草洗得很干净;还有的说:雨有时大,有时小,下得大时声音响,下得小时声音轻等,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欣赏、理解、学习诗歌
1.让幼儿安静地听诗歌三遍。第一遍要求听听这首诗歌好听吗?是谁给雨天带来好听的歌?第二遍听听熊姑娘给雨天带来了几支歌?第三遍听听有哪三支有趣的歌。
(欣赏是理解、学习诗歌的前提,而安静地听,带着问题听,则是引导孩子欣赏的要旨所在。本环节老师请孩子连听三遍诗歌,每一遍解决一个问题,并在程度上逐步加深,从而促使幼儿认真倾听,积极动脑,大胆表达,为进一步欣赏理解作好铺垫。)
2.老师出示图片,再念诗歌,引导幼儿分析理解诗歌。
(1)第一支歌是谁唱的?雨点怎么会唱出“滴答,滴答”的歌?
(2)第二支歌是谁唱的?水花怎么会唱出“噼啪,噼啪”的歌?
(3)第三支歌是谁唱的`?熊姑娘为什么也唱起了歌?
3.引导幼儿学念诗歌,并想想三支歌怎么念才好听(滴答——轻,噼啪——响,啦啦——欢快)?学念时采用对答形式,如:师生对念、男女对念等。
(学念诗歌,是一种对诗歌的再创造,唯有把握诗歌的情感与内涵,才能更好地加以创造与表现。由于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在回答应该怎么念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联想与意愿,并在学念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有的还十分自然地添加了形体动作,使整个学念过程成为又一次欣赏、理解与体验的过程。)
三、迁移讲述,画画,续编诗歌
1.引导幼儿想想、说说,雨天里,还有谁会出门去?他们会给雨天带来什么好听的歌呢?
2.老师提出设想:能不能把我们想的也编到诗歌里去?为幼儿提供画笔、纸等材料,并根据能力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引导他们学着画画、编编诗歌。能力差的幼儿可只变换角色,即谁在下雨天出门去?能力强的幼儿则可考虑谁给雨天带来好听的歌?怎样带来的?
3.展示幼儿作品,并请幼儿把自己编的诗歌念给大家听。
(孩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如果给每个孩子提出相同的要求,那么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孩子吃不饱,能力弱的孩子吃不了的现象。为此,老师在引导幼儿学编诗歌的过程中,提出难易不同的几个要求,旨在方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选择。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个个都能积极而又充满自信地投入到仿编活动之中,编出了不少好诗歌。例如,有的孩子这样编道:“下雨天,狗哥哥骑着自行车出门去,雨点在它的雨披上唱歌,啪嗒,啪嗒,啪嗒。水花在它的车轮下唱歌,滋啦,滋啦,滋啦。狗哥哥听着也唱起了歌,汪汪,汪汪,汪汪。狗哥哥给雨天带来三支歌,啪嗒,啪嗒,啪嗒;滋啦,滋啦,滋啦;汪汪,汪汪,汪汪。”这样的诗歌充满情趣且又不失韵味。)
雨天美术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大胆想象,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2 .学习用油水分离的作画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下雨天的情景,感受色彩带来的愉悦感,提升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事先画好的图,大刷子,大盘子,报纸、水粉颜料(红、橙、黄、绿、青、蓝、紫),油画棒,刷子、盘子18个、图画纸人手一份 、钢琴曲《雨的印记》
活动过程:
一、 阅读绘本内容: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出示图1:在这样的一个灰蒙蒙的天气里,住在楼上的小女孩坐在窗前,看着从天上落下来的雨在想什么呢?我们来猜一猜?
1 .小女孩想如果下起红色的雨,她会觉得怎么样?瞧,小姑娘现在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
2.这时天上又下起了什么颜色的雨?橙色的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哇!雨滴里有橙子,雨就会变成什么啊?(橙汁)咦?图上的变色龙都在干什么?你们也伸出舌头尝一尝橙子雨是什么味道的?
3.如果天上下起了黄色的雨,又会是怎样的呢?空中飞来了很多很多蝴蝶,看看这些美丽的蝴蝶在雨中干什么?我们一起来表演翩翩飞舞的样子。这么多美丽的花蝴蝶在跳舞呢?请你们飞到自己的在座位上吧!
4.天上下了红色的、橙色的、黄色的雨,接下来又会下什么颜色的雨?这下要你们来动动脑筋,觉得下什么颜色的雨,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
当幼儿说到绿色时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会是什么颜色呢?
5.青色的雨
提问:下起青色的'雨,鲸鱼吓了一跳,这是为什么呢?
6.蓝色的雨
紧接着雨又变成蓝色的,小女孩把蓝色的雨想象成是外婆晾在外面的蓝裙子,你觉得想什么啊?
7.紫色的雨
这时候,天上下起了什么颜色的雨?紫色的雨,看起来像什么呀?
出示封面图:小姑娘想的下雨天可真美,所以啊,这个故事就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七彩下雨天》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画的内容,我们完整的欣赏一遍故事吧!
二、教师讲解示范油水分离的作画方法
1、故事中的小女孩的想象可真有意思,老师也忍不住想创作自己的下雨天了(在夏天的一个下午,池塘里的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她开心的唱歌、跳舞,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蓝色的雨)
小结:老师先用蜡笔在纸上作画,当我下起蓝色雨的时候,雨水落到用蜡笔绘画的过的地方就会自然的显现出来而不会被雨水覆盖。
2、小朋友们,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想下一场怎样的雨呢?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尝试创编自己的“七彩下雨天”故事。
三、幼儿分组绘画: 播放钢琴曲《雨的印记》
现在请小朋友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下雨天要画出来,一定能和小姑娘想的彩色雨一样漂亮。
1、介绍作画工具(请幼儿先用蜡笔作画,然后涂上背景色)
2、交代操作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拍照并展示幼儿的作品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我们现在把画带出去晾干,然后把大家的画装订起来,做一本我们班小朋友的《七彩下雨天》好吗?
雨天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下雨天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下雨天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雨伞、雨衣等
活动过程:
一、下雨天时,我们应该怎样走路?
下雨的时候,路上非常滑,匆忙地跑步最容易滑倒,所以要小心慢行。走坡道时,更要特别小心。
二、怎样拿伞、用雨衣等?
(1)打雨伞时,千万不要让雨伞挡住了视线,要注意看着前方行走。
(2)不要拿着雨伞嬉戏,更不要将伞收起来当做刀剑,相互打来打去,或是在别人面前突然把伞撑开,这些行为都是很危险的。
(3)下雨天,开车的人常常看不清行人。你应该穿戴颜色鲜亮的'雨衣、帽子、雨鞋或者撑颜色鲜亮的雨伞,这样可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
三、刮风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刮强风下大雨时,最好穿雨衣上学,因为你还小,在狂风大雨天不好控制雨伞。
(2)不要在马路上的小水潭中,踏水,或放小船玩,这样都非常危险。
活动反思:
下雨天,地面上会很滑。在这时候很多人都会冲冲忙忙地向前走,所以很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开展这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下雨天怎样保护好自己。他们在活动中很投入,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雨天美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勾线、晕染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下雨天人物的主要特征和动态。
2、能用冷色、灰色表现下雨天的色彩。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在下雨天有意识地带领幼儿观察人们的衣着特征以及雨滴从天上掉下来时形成的线条;幼儿体验过自己撑着雨伞或穿着雨披在雨中行走的感受。
2、各种雨具(雨伞、雨披、雨鞋)。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表演避雨的情景。
教师:下雨天,你会怎么办?
2、引导幼儿回忆下雨天人们的衣着特征和动态。
(1)教师:人们在下雨天怎样让自己不淋湿?打伞时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穿上雨披时,我们能看见的是哪些部位?
(2)教师:雨从天上落下来时像什么?(像一根根的线)想一想下雨的时候,天空是什么颜色?(灰白色)
(3)幼儿表演有的穿雨衣、雨鞋,有的两人共撑一把伞,有的在屋檐下躲雨的情景。
3、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尝试画出下雨天的景象。
(1)教师:要画出下雨天人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怎幺样,天空是什么颜色。
(2)教师:穿雨披和打伞的人都可以用先勾线再染色的方法进行绘画,天空可以用大号笔刷上淡淡的墨。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5、集体欣赏、交流幼儿作品。
(1)教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是下雨天的?
(2)引导幼儿侧重从下雨天人们不同的避雨方式、人物动态、色彩和构图等方面来评价作品。
雨天美术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标识,能按标识对雨具进行分类,了解物体的共同属性。
2、学习收拾雨具,知道要将用过的雨具整理到指定的位置。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带一件雨具。
2、雨伞、雨鞋、雨衣、相应物品的分类标识。
3、幼儿活动材料第16页。
活动过程:
一、展示雨具
1、下雨时,你带什么雨具来幼儿园的?
2、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雨具(雨伞、雨鞋、雨衣等)。这是什么?(如指着雨伞)?有什么用?
二、给雨具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雨具,提出分类的方法。哪些雨具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它们可以放在一起?
2、雨具带到幼儿园要放整齐,你们说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呢?
3、出示画有雨伞(雨衣、雨鞋)的标识,请幼儿说说标识的意义:提示我们,此处专门放置标识所表示的`物品。
4、引导幼儿选择分类标识,并把它们分别贴到合适的地方。
5、幼儿根据贴好的标识将雨具规整到相应的位置上。如,雨伞放到水桶里,雨衣挂在钩子上,雨鞋放在鞋架上。等等。
三、幼儿操作活动。
1、发放数学操作材料,介绍数学操作要求。要求幼儿学习按某一特征(颜色、种类)进行分类。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四、收拾整理操作材料。
小百科:雨天指下雨的天,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指: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从云层落下便变成雨滴降到地面。
雨天美术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雨天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2、学会使用雨伞,并进行雨伞游戏。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挂图,雨伞人手一把。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说说雨天的感受。
你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幼儿说说自己对下雨的感受,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二、听故事
1、教师: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他叫多多。听听故事,看看他是不是喜欢下雨。
2、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3、提问:以前的多多喜欢下雨吗?下雨天只能干些什么事?
(1)多多和小伙伴们想了个什么办法使自己不淋雨,又可以玩游戏?(雨伞搭成一棵树)
(2)你喜欢伞树吗?喜欢下雨天吗?
4、小结:在下雨的日子里,我们也能发现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雨天同样充满着快乐,我们这就去寻找雨天里的快乐吧!
三、雨伞游戏
教师为幼儿准备好雨伞,带他们到室外的空地。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打开伞,注意伞尖不要对准同伴。
请幼儿把伞撑开放在地上当作伞树,然后蹲下钻进雨伞,把自己藏在“伞树”下,大家把伞举起来,比比谁的“伞树”长的最高;幼儿举起伞,互相重叠。变成一棵大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