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6篇

时间:2024-07-11 12:10:58 分类:教师总结

大家都应该明白,教案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前准备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学习深度,以下是总结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6篇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1

4、学习八孔竖笛的演奏姿势。学会正确的发音,用吐音吹奏。教学重点:

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勇于参与音乐集体活动,能与同学们合作,创造性地表演。学生对歌曲能进行综合性、创造性的表演。教学难点:

认识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知道其名称,掌握其时值,并能迁移到实践情景。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情感。教材分析:

?doremi》(领唱与合唱)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的插曲。歌曲将原本单调的音阶唱名与一定的生活内容相联系,不仅使歌曲充满了情趣,也极好地帮助了音阶唱名的学习。

?g大调小步舞曲》(钢琴独奏)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创作,四三拍,速度为小快板。

?七个小兄弟》是一首生动活泼的音阶唱名练习歌曲,它将七个唱名巧妙地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采山》

2.认识x和xxxx的节奏,并能根据歌曲拍击节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歌曲《采山》,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正确流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学习和掌握xxxx、x.x的节奏,并在实践中运用。

3.能从歌曲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游戏带动十六分节奏地学习。

2. 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体验歌曲的音乐意境。

3. 十六分音符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去山里郊游,你们想去吗?

生:(好)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乘坐音乐大巴出发吧!

(用已经学习过的歌曲,加上想去“郊游”的心态,通过创设情境——去美丽的大山看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师:(大屏幕播放郊游歌曲,出现大山的.景色)同学们快看,美丽的大山到了,它正在欢迎我们呢,排好队,我们下车了。这一路上光顾高兴了,我们在山上都看到了什么呀?

生:蘑菇、木耳、野花、山菜、树木、河流……

师:是啊,山里树木茂盛、空气新鲜、物产丰富、真是个好地方!(简单介绍山里的事物,为学习新歌做铺垫)

二、节奏学习,节奏模仿游戏

1.采蘑菇比赛(幻灯片出示蘑菇图片)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也有许多小蘑菇,好新鲜啊,你们想不想采蘑菇呀?

生:想

师:那我们就来个采蘑菇比赛吧。但这些可爱的小蘑菇必须要聪明勤快的小朋友才能采到,蘑菇上面有一条节奏,如果谁能模仿出来谁就能采到可爱的小蘑菇!(出示幻灯片打节奏)

师:这还有一个节奏需要你们自己来完成,有信心吗?

生:有

(出示第二条节奏学生创编节奏语言)

师:我还能为这个节奏填上词语呢!

老师边拍节奏边读歌词:采呀采蘑 菇0,,你会吗?会说点别的什么吗?会的同学也可以得到一个小蘑菇。

生:菜呀才木耳,做呀做作业……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好多同学通过劳动都得到了蘑菇,收获真不少啊!瞧,从雨中来了一位小姑娘,高兴地唱着歌朝我们走过来了,她在唱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三、学习歌曲《采山》

1.初听歌曲

师:小姑娘做了些什么?

生:采山、采木耳、采蘑菇………

师:她为什么唱的这么高兴呀?

生:因为她采了很多东西,收获很大。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采山吗?

生:不知道

师:山里的人们把进山采蘑菇、木耳、山菜、野葡萄这种活动叫采山。采山是山里的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这个小女孩唱的歌曲就叫《采山》,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板书题目采山)

2.再次聆听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那么你们想不想和小女孩去采山啊?

生:想

师:那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打着节拍去采山吧。

(播放音乐)

3.节奏复习

师:你们猜的可真起劲,都采到了什么呀?用节奏告诉我!

生:采呀采蘑 菇0,……

师:大家做的非常好,我们在听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喜悦、快乐的心情把歌词按节奏读出来。

4.轻声跟唱

师:我们随着小女孩的歌声一起小声的唱起来。

5.老师也很喜欢这首歌曲,我们大家一起唱出来。

6.刚才我们大家又唱了一遍,觉得哪句最难唱?我们一起战胜它。(教唱)

7. 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处理,分组采用不同形式巩固练习!

a.休止符处理(故意唱成有和没有休止符的请学生指出不同意见,歌曲还轻快吗?)

b.声音处理(小女孩的声音是清脆明亮的,像一只快乐的百灵鸟,我们也要向她那样用一种轻松、快乐喜悦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8.有时间进行舞蹈动作创编!表演!

四、师生共同总结!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能够简单了解和演唱弱起小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乐器的演奏方式,认识小提琴、吉他、 法国号三件乐器及了解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当一名小音乐家,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用活泼地、跳跃性的感觉来演唱本曲目并且进行表演。

三、教学难点:

歌曲中出现的 0勃隆|砰砰 砰勃隆 |砰砰 砰 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视频制作、打击乐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播放事先制作的弹吉他、拉提琴和吹法国号的.视频,并提问“如果你是一名小音乐家,你能和他们一样来演奏这些乐器吗?”,分别模仿弹吉他、拉小提琴、吹法国号的动作,之后出示这些乐器的图片了解乐器的基本信息。师:今天,还有三位外国的小音乐家也在弹奏着几件乐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播放《我是小音乐家》初步感知歌曲。

2.教授新课:

(1)、模仿演奏、突破难点

首先: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找出这三种乐器在歌曲中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吉他:0勃隆|砰砰 砰 勃隆 |砰砰 砰

提琴:0地隆|砰砰 砰 地隆 |砰砰 砰

圆号:0嘟隆|砰砰 砰 嘟隆 |砰砰 砰

第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要求:1.怎样表演这一段音乐。

2.小组内讨论合作演唱。

难点指导(教师):可用弹吉他和拉小提琴的手势,空出去前面的八分休止,这样学生就能按照谱面要求进行正常演唱。

第三:角色扮演,巩固演唱

具体:1.分为三组,分别扮演弹奏吉他、拉小提琴、吹法国号,边模仿边表演唱歌曲。

2.针对三个组的表演唱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评价。(节奏、音准、声音、表演四方面)

(2)、师生合作、重点解决

1.听赏歌曲,划出旋律线,对于旋律产生一定认知。

2.教师弹唱,学生跟着一起打节奏。

3.学生进行演唱,针对出现的问题由小组讨论进行解决,由教师进行辅助和推动解决。

(3)、整体升华,情景表演

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表演,具体:第一部分化旋律线进行演唱表演,第二部分模仿弹奏乐器进行表演。

(4)、结 束

今天我们作为一名小音乐家感受了一段非常美妙的音乐之旅,我们知道了三种乐器的表演方式,并且学会了这首活泼的歌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处处充满欢乐,用音乐点亮我们的生活。

六、教学反思

导入部分的流畅性欠佳,需要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再把音乐的主题和学生的主体结合的更紧密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估计的不够。做的预见性的解决方案不足。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

2、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重点难点:学唱歌曲并能完成一至两段的歌词续编。

课前准备:电影《刘三姐》片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看看影片中人们在做什么?

2、介绍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歌,比谁机智、谁的`生活经验丰富。

3、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对歌形式的歌曲,名字叫《对鲜花》(出示课题)。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

1、“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一定要难倒对方的心情。

2、“瞒不了我”一句要唱出得意之情。

3、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

师提示:“什么开花在水里”这个问题谁有和歌曲不一样的答案?

生:荷花、水仙花……

师生接唱:用学生的答案唱第一段。

2、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3、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对鲜花》。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以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

重点难点:

准确的演唱歌曲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课前准备: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1、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出迷宫?

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

2、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

游戏规则: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

二、学唱歌曲

1、听《可爱的家》录音范唱。

2、学习曲谱,教师范唱曲谱。学生随琴学唱第一、二乐句曲谱。

4/4 1 2│3 。 4 4 5│5—3 5│4 。 3 4 2│3—0

4/4 1 2│3 。 4 4 5│5—3 5│4 。 3 4 2│1—0

3、教师弹奏第三至第六乐句,学生模唱。

4、朗诵歌词。

5、轻声随琴演唱歌曲。

6、讲述自己“可爱的家”,感受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7、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三、为歌曲伴奏

1、编配打击乐伴奏。

碰钟:×―×―│×―×―│

2、歌表演《可爱的家》。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6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瓜棚》

教学目标:培育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歌曲。

教学过程:

1、 导入

导入西瓜,西瓜成熟时要有人看瓜,就要搭一个小瓜棚,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看瓜吗?

看瓜是很艰苦的劳动,同时也是很快乐的,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体会主人公热爱家乡,执爱劳动的心情和乐观、风趣的性格。

2、 听几遍录音范唱。

3、 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要求学唱时眼光能同时看到歌谱。

歌曲中有大量的“x。x”节奏。要提示学生注意,波音和后倚音处也应予以解释。

在“哎嗨哟,哎小瓜棚,小瓜棚”处,学生只凭感性是很难准确地掌握“哟”字的时值(三拍半)的,因此需要将这五小节的歌谱认真学唱,唱时需挥拍或击拍,才能使学生从理性上唱准。

最后离开录音跟着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

4、 布置课外作业为歌曲《小瓜棚》收集、录制背景音响。

教学评价

1、 学生学唱歌曲时的学习热情及参与率,学唱歌词的效率。

2、 学唱歌曲中部分歌谱时学生的关注程度和学习成效。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森林水车》《打枣》

教学目标

区别《森林水车》中悠静的旋律与欢快的旋律,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认识世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

教学过程

1、 欣赏管弦乐合奏《森林水车》。

(1)这首乐曲与《在钟表店里》和《森林里的铁匠》被并称为世界三大最具描绘性的标题鲜明的东曲,我们要静静地听赏,并争取记住它的音乐,今后再次听到时能够辨认出来。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水车,教师总结,水车种类很多,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人力或畜力,风力推动水车,将河中的水抽上来浇灌田地,在我们中国的农村中大多都是这一类,但随着时代的前进,水车已被抽水机所代替,现在农村中已经很少见到水车了。第二类是利用江河水位的落差推动水车,从而推动水车旁磨坊里的石磨转动以加工粮食。

(2)初听《森林水车》,要求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一段音乐。

教师在琴上弹奏水车的主题音乐,要求学生说出这段音乐的情绪并能初步记住。

(3)复听,要求学生说出水车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和乐曲大致的结构,教师归纳:序(宁静的森林)------水车主题------轻盈的舞蹈-----水车主题------欢乐的舞蹈------水车主题----尾声。

(4) 情景表演。

请几位擅长舞蹈的学生即兴表演:宁静的森林早晨,轻盈的舞蹈和热烈欢快的舞蹈,在水车主题出现时全体学生模仿车轮转动。

在欣赏过程中虽不必告诉学生这首乐曲是回旋曲结构,但应让学生注意乐曲中最重的水车主题,间隔地出现了三次,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2、欣赏唢呐独奏《打枣》。

出示唢呐的图片或实物,并作简单的介绍,如果教师会演奏唢呐,在介绍过程中吹奏一段,那效果就更好了。

唢呐原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喧,于元、金之时传入中国,现已成为中国的主要民族乐器之一,唢呐的音量大,音色高亢明亮还可以模仿鸡啼鸟鸣和人声,擅于表现热烈和欢快活泼的情绪。

大致介绍河北农村打枣的情况,对照课本上的插图和提问初听,使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和唢呐独特的音色。

复听时进一步要求学长期一注意曲中唢呐在高低音区的对奏以表现人物对话的情景,甚至可以让学生想象爷爷与孩子们正在讲些什么话,并绘声绘色地说出来。

再次复听,允许并鼓励学生边听边作出一些相应的动作,但动作幅度不要过大。

教学评价

1、 欣赏乐曲时能否做到全神贯注,并积极展开想象。

2、 能否初步记住和辨认水车主题,从而在感性上大致了解这音乐曲的`结构。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教学目标: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初步学会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过程

1、 导入。

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80%的人民生活在农村,农民的状况如何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引入,再从改革开放后农村面貌的变化和农村儿童的生活乐趣等方面导入本单元的课题,引起学生们(尤其是城市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1)请学生阅读或朗读歌词后提问:这首歌曲中的两位主人公是谁?为什么歌名叫《冬瓜和南瓜》?这首歌曲表现了主人公的一种什么精神?

可以大致介绍一下冬瓜与南瓜,因为城市的儿童可能不太熟悉。

(2)学唱歌词,注意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和和“x x x”,还应注意休止符,尤其是“0x”中的八分休止符。

要注意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叙述、亲切、明朗,速度要把握好,必要时还可以解释一下“瓜蔓”和“小英英”,并对一些字进行“整音”,如“拱”、“洒”等。

(3)学唱最后12小节歌谱,要求注意到歌谱中没有“4”“7”这两个音。

3、再次复习歌曲《冬瓜和南瓜》,并要求课下设计恰当的表演动作。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与参与率。

2、能否初步学会歌曲《冬瓜和南瓜》,节奏、旋律、情绪正确。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较为熟练地演唱《小瓜棚》并为之配上背景音响,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小瓜棚》的背景音响和配合歌声运用这些背景音响,培育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民族音调,并对小姑娘的性格产生认同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歌曲《小瓜棚》是我们看到了一位东观自信、非常热爱自己家乡、热爱劳动的农村小男孩的生动形象,本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描绘性格活泼的小女孩生动形象的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2.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1)初听歌曲。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后感到哪几句给你的印象最深?

(2)欣赏歌曲

进一步领会歌曲的说唱风格和激发学生欢乐的情绪。

小结:我们应向主人公学习什么?

3- 复习歌曲《小瓜棚》,可穿插领唱、独唱等形式,要求唱得较为熟练。

4.加入背景音响丰富,丰富演唱效果。

根据歌词中的提示(“鸟儿鸣”“风儿给我们讲故事”)和课本中歌曲后的提示(“鸟鸣、蟋蟀叫,风儿吹等音响”),由学生分别展示收集到的音响或用人声、打击乐器模仿的音响,除了“鸟鸣、风声、蟋蟀叫”等音响外,还可以有瓜叶被风吹发生的沙沙声、青蛙鸣声等,甚至还可以有看瓜儿童携带的收音机或随身听发生的音响,总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周围可能会有什么音响(白天和夜晚还略有不同,例如夜晚就没有鸟鸣声了),部分课外未作准备的学生也可即兴模仿。

在演唱歌曲过程中将这些音响加进去要求加得巧妙,例如在唱到“听见鸟儿鸣”时,加入鸟鸣声等,不必将同一音响从头至尾都加进去。如学生带来这些音响的录音带,录音机可由学生来操纵。

教学评价

1、学生在欣赏歌曲的神情投入/

2、演唱歌曲《小瓜棚》的熟练程度。

3 为歌曲配背景音响过程中的主动性,创作。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对这一单元的东西也许很陌生,陌生他们就会感兴趣,所以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就会特别的浓厚,所以要趁机加强音乐方面的学习。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